缘文化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81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何冰凌】在黄晔诗集《深夜的雨》研讨会发言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3-20 16:45: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短短几年时间,黄晔为我们相继捧出了《叶子》《诗歌的远行》《一个人的穿越》《深夜的雨》等几本诗集,实在令人感佩。黄晔诗歌一直延续了清澈、明朗、质朴、纯粹的风格,在看似简单的表达中,实则隐藏着一个精神的大境界。诗人黄晔作为成功企业家,过着一种近乎分裂的生活。可以这么说,他做酒是谋一个身体的安稳,而写诗求的是灵魂的居所。黄晔诗歌有几个重要的关键词:荷花、缘、梦、爱,雨夜等等,诗人痴迷、纠缠于这些物象,都有一些深意。比如荷花这个物象本身就透露出一股禅意,我们也可以理解成诗人对“清洁的精神”的一种诉求,而夜雨就仿佛一直在倾诉着诗人绵长的思念,它们传达出一种朴素的生命的、审美的体验。对于黄晔来说,诗歌成了一个“平衡自己的精神的砝码”(黄晔自语)。
   2009年的一天,黄晔先生通过散文家江少宾给我传来他的诗集《诗歌的远行》电子稿,命我写一篇序言。我在深夜阅读诗人写于深夜的100首短诗,非常感动,写下评论《所有的遇见都是缘》,对黄晔诗歌做了如下解读:
   诗歌在这里成了诗人对抗现实生活的一种方式,他用诗歌来净化自己的心灵。诗歌成了诗人内心的宗教,灵魂沐浴的洗礼,诗人在关注日常生活细节的基础上,以其独特的创作经验表现着诗歌的无限可能性。作为精神生活的一部分,诗歌的存在,是对世俗生活的一种修正,它使诗人保持了内心的纯粹。黄晔诗歌在很大的篇幅上,都倾注着对现实人生的独特思考和关注,对自我深沉的内省,对亲情、爱情、友情、世情的诚挚呼唤。诗人总是怀着一颗敏感的心,每触于一点,有感而发,生发出一篇,赋物象形,像中国画里的大写意,着力于呈现事物本身,达到隐秘揭示的目的,因此黄晔诗歌具有物象美、情感真、理趣浓的特点,语言凝练而亲切,恬淡而醇厚,并在抒情中自觉地掺入叙事成分,这诗歌既是接地气的、通透的,又略带狂欢的酒神精神,让人想起保罗·策兰在莱梅文学奖授奖仪式上演讲辞:“它。语言,留下来,没失去,是的,即使一切都失去了。而它必须穿过自己的局限,穿过可怕的哑默,穿过带来死亡的言说的千重黑暗,它穿过了,却对发生的不置一词;但它穿过发生的一切。穿过了并会再为人所知,被这一切所‘压缩’。”
   诗集《深夜的雨》在我看来有两个新变化:
   一是情感上的。这一本诗集更多地是在写爱情。诗人把所有物象都投放到一个“爱”字上面。爱作为一种永恒的情感,是文学的母题,有着历久弥新的魅力。
  二是技术层面的。有一种绚烂过后归于平淡之感。黄晔诗歌白描手法偏多,透出本真之美,也颇具古风和小令之美。他的诗歌其实是一种做减法的诗歌,多以口语入诗,但同时也意到了诗意的营造和语言的打磨,更加圆润,诗意也更醇厚,像酒一样经过了一个发酵的过程。比如《我的大诗人》(P90)一诗最后就非常精彩。
   这里谈谈我个人对于好的诗歌的理解。我所认同的好诗歌它应该兼具清澈和暧昧这两个特点。清澈指的是诗思的流畅、纯粹,暧昧指的是诗意的丰富和多义性,在似与不似之间。诗歌之美就在于不断地被误读之后,所衍生出来的无穷无尽的意义。
   当然,黄晔诗歌在暧昧和丰富性这一块还要下功夫。
   刚才很多专家还提出了诗人的使命感和诗歌的担当等问题,个人感觉黄晔诗歌由外向内,转向内心,实现自我救赎,向内求圆满,完成一个人的自我和谐与和解,那也是相当了不起的。                                       


(何冰凌)


2#
发表于 2013-3-20 17:30:23 | 只看该作者
诗歌在这里成了诗人对抗现实生活的一种方式,他用诗歌来净化自己的心灵。诗歌成了诗人内心的宗教,灵魂沐浴的洗礼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安徽一线缘贸易有限公司 ( 皖ICP备2022016440号 )

GMT+8, 2024-4-27 23:09 , Processed in 0.08636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