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文化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144|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赵宏兴在《一路上的风景》研讨会上的发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3-12 08:32: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寻找
赵宏兴
       黄晔写诗,但不以诗歌谋生,因此,不为虚名所累,这样,他写起来反而更放开,少了拘束,多了真诚。回忆第一次参加黄晔诗歌研讨会时,我觉得他作为一个企业家来弄这玩艺,可能是一时头脑发热,等烧退了,就一去千万里了。这些人,我见到也多了。但没想到,黄晔认认真真地一路写来,而且每出版一本书,都要请大家来开一个研讨会,给他把脉会诊,他的谦虚好学精神,让人敬佩。
       现在,黄晔的新诗集《一路上的风景》呈现在我的面前,读完之后,总觉得诗人是在路上寻找着什么?
       寻找什么呢,寻找着精神家园。
       寻找精神家园,渴望回到精神的故乡,是那样的漫长,那样的古老,哲学家说,人类在诞生那一天起,就在寻找了。
       黄晔的诗里到处都充满着寻找的痕迹。如“其实,我要告诉你一个消息/我要出去远行了/从明天起/我要找到一处离阳光更近的地方”《为我的一杯因缘的酒》,这是诗人的告白,诗人要出门了,就像耶稣要出埃及了,前方的路上,不光是风景,还有许多难以预料到的艰辛,但“离阳光更近的地方”,象征着诗人理想的精神家园。“生命的隐痛/总在看不到的目的地的间隙间/总在思念思考和思想中/总在夜雨的长廊里。”《学做一只鸟》,诗人在间隙里,在夜雨里,寻找到的生命是隐痛的,这是必然的,“我想酿造一种酒/盛满情感的欲望和芬芳/我想我是一个畅饮者/我要独自饮尽我的孤独寂寞和烦恼。”《今世我是一个人的旅行》,这是诗人的面对痛苦时的状态,诗人没有消及地对待痛苦,而是勇敢地面对,独自地饮下。
       如果说诗人寻找到的光是痛苦,这将是一个低层次的寻找,诗人更多的是在人生境界上的寻找,“学会在季节中开合/做一枝清新的荷/不忘自己在腐败的泥土中生长/做一枝傲气的荷/不畏夏日热情的烤打”《暗香》,荷寄托着人们“出污泥而不染”的精神,在这里,诗人也寻找到了,荷,对于读者来说,这不是新的意象,但对于黄晔来说,却是多么刻骨的体会,因为,诗人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他对“腐败的泥土”可能感受最深,但他一再警省自己,要做一枝清新的荷,要做一枝傲气的荷,诗人的境界让人肃然起敬。“不旁观彷徨我的人生/不虚构虚伪我的言行/做一只孤芳的鸟/自由来回于自己的天堂”《我的欲望像一尾鱼》,诗人的精神境界,和李白的“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有蓬蒿人”是相通的,这是千百年流淌在诗人血脉共同基因。
       寻找是我理解黄晔《一路上的风景》这本诗集的最大特征。家园就是寻找,有时,我们仿佛看见了绿荫,听到了犬吠,但奔过去,它又幻灭了,消失了,因此,寻找也是一个痛苦的过程,“走在夜的尽头/风撕扯衣襟/吹不灭旅途的疲乏/和散落的尘埃/我想临风而歌”《寄一帖月光与你》,这是诗人对寻找的体验,但在寻找中,黄晔获得了成功。
                                                                  赵宏兴:诗人,《清明》杂志社一编室主任)
2#
发表于 2014-3-12 12:55:07 | 只看该作者
此处应该有掌声。
3#
发表于 2014-3-12 15:00:56 | 只看该作者
黄晔写诗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筑梦、追梦、缘梦的过程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安徽一线缘贸易有限公司 ( 皖ICP备2022016440号 )

GMT+8, 2024-6-16 11:09 , Processed in 0.05561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