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文化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3252|回复: 4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纪实摄影】别了,枞阳上码头老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5-30 23:47:2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别了,枞阳上码头老街

      枞阳,是个历史悠久和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
      一条枞川长河,发源自大别山麓,一路汇入十多条支流,由北向南、又折转向东,把枞阳古城揽入怀中。
      在陆路交通尚不发达的过去,水运码头成为重要的交通枢纽,长河沿途舟楫往来,渡口星罗棋布,其中最为繁华热闹的便是枞阳渡口——上码头。
      上码头是古镇枞阳最早的水运码头,也是枞阳县城的历史源头。从西汉直至明清,上码头留下了汉武帝射蛟台、陶侃洗墨池、王安石钓鱼台等众多文化古迹;从明清到民国很长一段时期,这里是一处繁华的商业和文化中心,曾经商贾云集、贸易兴盛,翰墨飘香、诗赋传唱。
      ……  
      2015年5月陪老爸回枞阳,那日雨后黄昏,散步来到正大街背后,看看那熟悉的长河,沿着河边踱往上码头方向。雨后长河,两岸郁郁葱葱,空气清新,晚风轻拂,让人想起“枞川夜雨势如倾,拂柳滋花尽有情……”。


      来到上码头附近,视野渐渐开阔,弯弯的河道形成天然的港湾,只是眼前这一弯浅水,很难联想起当年云帆林立、商贾往来,各种货物堆积如山的景象了。


      天色将晚,山雨欲来,我们离开河边,穿过上码头老街回家,一路却看到衰败中的上码头。




      上码头老街上曾有不少企业,如:老木器社、糖果厂、(雅致)牙刷厂、压力容器厂、老照像馆、东风理发店等。在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遭遇到关停改制,留下了残垣断壁。加上县城向东发展,上码头老街日渐落寞颓败。






2#
 楼主| 发表于 2017-5-30 23:55:05 | 只看该作者
      2016年5月,欣闻枞阳县决定实施“上码头棚户区改造工程”,这是枞阳历史文化古城修建的大手笔之作,它既是发掘古城深厚的文化底蕴、再现上码头街区历史风貌的文化保护改造工程,又是妥善安置百姓、让百姓安居乐业的民生工程。
      高兴之余,便很想再去一趟枞阳上码头,看看即将拆迁的老街,却一直未能成行。


      今年4月中旬,去枞阳找格力维修家中空调,完事后特地去了一趟上码头。
      沿正大街向西,经过百货大楼后继续前行,便会体验一种突然的穿越——进入上码头老街。


      由于去年就已开始协议搬迁,上码头的房子大都已人去楼空。


      老房子墙壁上,醒目地写着红色的“拆”字,也有的写着“保”字。据说,由于老城历史文化底蕴很深,对一些有价值的老房子,政府准备收购回来,再加以修旧如旧的保护性修复。


      熟悉的“小锥子社”。上世纪七十年代,常来这里买大家都说好用的枞阳小锥子。


      门口红色的“保”字,表明了小锥子社老屋的命运。师傅依然在熟练地工作着。


      在小锥子社门口遇到一位老上码头人——77岁的江老先生。说起上码头的事,江老如数家珍,并带着我一起游览老街。


      这是一座清代老屋,据悉十多年前被一位杨姓退休老人买下,并按老屋原貌装修后,在此住下。


      传说杨老也是舞文弄墨之人,雅来作画逗鸟(曾作11米国画长卷《浮山风景名胜全图》),俗来劈柴做饭,故取名“雅俗斋”。




      上码头有后街、中街、河街三条用麻石条(花岗石)铺成的街道,如同一个“川”字。枞阳又名枞川或由此而来?






      穿越汉唐、横贯明清的这三条麻石条铺成的老街,很多小巷子都是相通的。





3#
 楼主| 发表于 2017-5-31 00:05:07 | 只看该作者
      被岁月的脚步打磨得光滑圆润的石板,一块块铺向远方。


      据说这些麻石条会被逐块撬起,仍将用在新建的上码头街区。如此甚好,它们的生命将会延续下去。




      江老说,这里是曾经的“水王庙”遗址。


      圆形的拱门被砖石封堵了,这也使得拱券还没有坍塌。


      墙上的印迹让人能想象出当年庙堂的大小。


      这是一座典型的江南民居,看来也属保护对象。






      江老说,这里曾是“圣公会”。


      这里曾有“天主堂”。




      此楼应该是文革前的县人委大楼,文革中曾沦为某派的大本营。


      如今早已是门前冷落、车马全无了,楼前空地竟已辟为菜地。


4#
 楼主| 发表于 2017-5-31 00:11:22 | 只看该作者
      很想去看看最有传奇色彩的一处遗址——汉武帝刘彻射蛟台,遗憾的是这里根本进不去。江老带着我从好几个方向靠近射蛟台,都遇到了铁将军把门。














      最后来到这堵石墙下,江老说墙内便是你想去的射蛟台,可越墙而入一睹胜迹。看墙内似有沟壑,未知深浅安危,不敢造次。遂将相机举过墙头,盲拍两张聊以自慰。




5#
 楼主| 发表于 2017-5-31 00:17:45 | 只看该作者
      一路走来,这样简陋破旧的危房见到不少。








      这堵墙上的“危房场地,请勿靠近”的警示标语恐怕也有些年头了。


      后街的好多地方,出门就要爬坡上岭,而且坡陡路窄,难以通行。












      老街许多房屋破旧,基础设施不完善,而且严重老化,给排水系统、紧急通道严重不足,内外交通不畅,这里的居民生产生活状况可想而知。














      这次实施“上码头棚户区改造工程”,让这么多的百姓搬离棚户区,居住条件得以改善,实乃得民心之工程也。




6#
 楼主| 发表于 2017-5-31 00:26:04 | 只看该作者
      转了一圈,回到江老的蜗居。
      这是借两侧邻居家山墙搭建的几间房子,低矮、阴暗、潮湿。




      室内陈设中还有几件舞台道具和行头,显现了江老与枞阳黄梅戏的渊源。
      戴上包拯的乌纱,江老仿佛又回到了当年……




      告别江老!再见了!


      祈愿江老和还未搬迁的居民,早日离开棚户区,迁入新居,安居乐业。
      期盼着再现上码头历史风貌的改造工程进展顺利,让集古今枞阳人智慧和技艺的、崭新的文化旅游生活街区早日建成。






7#
发表于 2017-5-31 10:15:32 | 只看该作者
历史遗存,要保护!!
8#
发表于 2017-5-31 14:18:23 | 只看该作者
枞阳上码头改造,合民心,顺民意。是一件大好事。
9#
发表于 2017-5-31 16:50:2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精华之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7-5-31 16:50:5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我对这样现实主义的文字和图片一直是情有独钟的~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安徽一线缘贸易有限公司 ( 皖ICP备2022016440号 )

GMT+8, 2024-5-22 18:12 , Processed in 0.125994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