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文化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183|回复: 2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语乱读十五岚之《春天的马蹄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1-14 10:58: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语乱 于 2016-1-14 16:59 编辑

语乱读十五岚之《春天的马蹄声》

春天的马蹄声
文/十五岚

今夜,不谈马蹄之声
只谈智齿,如何从我们的口腔逃逸
今夜,必须忍住阵疼
看清十万吨的春风,在河流的对岸
到处流窜。而明月只有一枚

仿佛黑夜里的白雪,摊上无限的光明
只为等待那一声破喉——
秦腔也好,楚歌也罢
春风中的戏楼,需要缓缓而洞开——
马蹄声声,马蹄声声
应和了这灵魂深处的唢呐,一吹到底
我们是洁白的梨花,想起清明之前的雨水
也是弱小的雏菊,看清天空塞满无数的惆怅
为了原谅与爱戴,我们一次次追踪
把大雁回归的方式,换成掷地有声

哦,那马蹄……

“今夜,不谈马蹄之声,只谈智齿,如何从我们的口腔逃逸”

题为春天的马蹄声,而诗人却对马蹄之声避而不谈,却只谈智齿,今人费解,自然而然在读者心中设下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那么我们先看智齿为何物?

智齿是指人类口腔内牙槽骨上最里面的第三颗磨牙,从正中的门牙往里数刚好是第八颗牙齿。由于它萌出时间很晚,一般在16~25岁间萌出,此时人的生理、心理发育都接近成熟,有“智慧到来”的象征,因此被俗称为“智齿”

智齿之由来是指人生的时间段,那智齿为何会逃逸?逃逸显然是离去的意思,自然是人生离开了智齿这一时间段,这是拟人写作手法,赋予了“智齿”人的动作。指的是智齿这一人生阶段离诗人而去,由此可见诗人已近中年而非青少年。

“今夜,不谈马蹄之声,只谈智齿,如何从我们的口腔逃逸”将这段话的意思还原,就是:“今夜不谈马蹄声,只谈谈智齿的这一人生阶段是如何离开的”这也是陌生化的表达方式,陌生化的表达将原本简单的事物复杂化,将熟悉的事物陌生化。从而使简单的事物能演绎出无穷的诗意。那么,诗人为何不谈马蹄之声,而只谈年龄呢?这就引起了读者的思考。请看下文,

“今夜,必须忍住阵疼,看清十万吨的春风,在河流的对岸,到处流窜。”而这段文字诗人并没有回答上面提出的问题,转而写景写春风。似乎诗人有意将诗歌的内容与题目靠近,起到紧扣主题思想的作用,“今夜,必须忍住阵疼”前面的问题还未给出答案,又有新的问题来了,为何诗人必须忍住阵疼?是什么让诗人阵疼?“看清十万吨的春风”夸张手法,“在河流的对岸,到处流窜”拟人手法,俗话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春风到处流窜赋予了诗人的思想感情,那么“春风”定是暗喻,暗喻什么暂时还看不出,必须先了解下文。

“而明月只有一枚,仿佛黑夜里的白雪,摊上无限的光明”此处写景,描写的是明月,将月光比喻成白雪,让我想起了李白那句家喻户晓的诗句,与“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有异曲同工之妙。读到这里,我又想起了十万吨春风,而明月只有一枚,这一多一少形成鲜明的对比。不管是春风还是明月都只是写景,并没有回答之前诗人留给读者的疑问,当然写景是为抒情的。要了解前面的疑问还须看后文。

“只为等待那一声破喉——
秦腔也好,楚歌也罢
春风中的戏楼,需要缓缓而洞开——
马蹄声声,马蹄声声
应和了这灵魂深处的唢呐,一吹到底”

前面的景物描写都与马蹄声无关,“春天的马蹄声”这马蹄声本身就是一种暗喻,暗喻与春天有关的声音,这是一种听觉,如果抛开听觉去描写春天自然是离题万里。这段将春天比喻成一场京剧,春天中万物所发出的声音就好像春天这个戏楼台上的音乐与唱声。“秦腔也好,楚歌也罢”比喻的是春天的声音之多之杂乱。春天里的万物之声就如戏楼慢慢拉开春天的帷幕。“马蹄声声,马蹄声声”这万物之声如蛙鸣,虫鸣,鸟鸣,流水声,雨声,绵绵不绝。这种来自大自然最亲切的声音自然能触动诗人的内心,深深影响着诗人的感情。而这段正是诗人对春天的马蹄声最精彩地演绎,将诗歌的内涵推向高潮。然而前面的疑问并未解决,还须看后文。

    “我们是洁白的梨花,想起清明之前的雨水
也是弱小的雏菊,看清天空塞满无数的惆怅
为了原谅与爱戴,我们一次次追踪
把大雁回归的方式,换成掷地有声”

“我们是洁白的梨花,想起清明之前的雨水”让人想到的是梨花带泪。梨花与雏菊都是春天之景,这里将人比喻成花。“把大雁回归的方式,换成掷地有声”非常精彩的诗句,“大雁回归”即归雁,归雁大多用来比喻游子归乡。然后这只是一种方式,是梨花与雏菊换成掷地有声的方式,掷地有声自然指花落地的声音,大有落花归根之意,“落叶归根”的活用妙写。这里也运用了陌生化的方式进行处理。而主体是我们,梨花雏菊是喻体。由此可见,诗人最终点明主题的是归乡之情。

了解了诗人要表达的主题思想,前面的疑问便不言而喻。诗人为何“不谈马蹄之声,只谈智齿,如何从我们的口腔逃逸”那是人近中年,倍感时间流逝,人到中年就有所牵挂,上有老人,下有小孩,春节将至,能不想家?“今夜,必须忍住阵疼”则是指思乡之痛。“看清十万吨的春风,在河流的对岸,到处流窜”春风暗喻游子,春节将至,十万游子在返乡的潮流中到处流窜。而将月光比喻白雪,让人联想的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结尾“哦,那马蹄……”意犹未尽,引人联想,张力十足。

    总观全诗,诗人处处设迷局,给人以想象的空间,留白非常到位,诗意陌生化处理非常成功。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用得非常漂亮。诗意优美,甚为佳作。

2#
发表于 2016-1-14 11:01:3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  总观全诗,诗人处处设迷局,给人以想象的空间,留白非常到位,诗意陌生化处理非常成功。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用得非常漂亮。诗意优美,甚为佳作
3#
发表于 2016-1-14 11:02:3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嗯。我也喜欢这样的诗歌,虚实互补,张力十足。评的也精彩,建议精华。
4#
发表于 2016-1-14 11:03:1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解析的很透彻。有理有据。。好。。。
5#
 楼主| 发表于 2016-1-14 11:33:57 | 只看该作者
[quote]香雪婉儿 发表于 2016-1-14 11:01
。。  总观全诗,诗人处处设迷局,给人以想象的空间,留白非常到位,诗意陌生化处理非常成功。比喻,拟人, ...


6#
 楼主| 发表于 2016-1-14 11:34:13 | 只看该作者
[quote]香雪婉儿 发表于 2016-1-14 11:03
解析的很透彻。有理有据。。好。。。

真的吗
7#
 楼主| 发表于 2016-1-14 11:34:31 | 只看该作者
[quote]香雪婉儿 发表于 2016-1-14 11:02
嗯。我也喜欢这样的诗歌,虚实互补,张力十足。评的也精彩,建议精华。


8#
发表于 2016-1-14 11:51:00 | 只看该作者
了解了诗人要表达的主题思想,前面的疑问便不言而喻。诗人为何“不谈马蹄之声,只谈智齿,如何从我们的口腔逃逸”那是人近中年,倍感时间流逝,人到中年就有所牵挂,上有老人,下有小孩,春节将至,能不想家?“今夜,必须忍住阵疼”则是指思乡之痛。“看清十万吨的春风,在河流的对岸,到处流窜”春风暗喻游子,春节将至,十万游子在返乡的潮流中到处流窜。而将月光喻白雪,让人联想的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结尾“哦,那马蹄……”意犹未尽,引人联想,张力十足。
9#
发表于 2016-1-14 11:51:50 | 只看该作者
高亮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6-1-14 12:15:20 | 只看该作者
[quote]语乱 发表于 2016-1-14 11:34
真的吗

在细读,读完后,肯定了!是真的!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安徽一线缘贸易有限公司 ( 皖ICP备2022016440号 )

GMT+8, 2024-4-30 13:03 , Processed in 0.064617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