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文化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45|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山水诗笺读后感 作者:陈惠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3-5-22 14:05: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筹备与计划了很久的诗歌交流会后,我们都一直期待的青年诗人方严终于来到我们学校的文学院为我们进行现代诗歌的写作表达、诗歌文学内涵的创作、诗歌人生的关联等等一系列话题进行了交流与讲解,并且为我们学校捐赠了个人著作《山水诗笺》,有幸阅读《山水诗笺》里一篇篇充满诗人细腻情感的诗句,感受现当代诗人笔下对中国各地山川美景的细腻感情。
       狂野的爱恋诗情
       在阅读《山水诗笺》时,最直白的感受便是能够将自己像爱人一般对事物给予最大的关心与告白,通过对祖国山水细腻的脉脉含情的表达,蕴含着猛烈而深沉的爱。我一直觉得阅读诗人的作品最能了解一个诗人内心的情感以及个人之外无法言说的细腻情感,但是我的老师说过作品有着一定的感情导向,并不能代表一个人的全部,如果仅仅是了解作品,并赋予它各种赞美与意义,而不是深入了解其中所蕴含的文学价值、时代价值、地理价值、审美价值等等,那么对它的当下的研究与流传将不可避免地昙花一现,尽管有时候我们过于追求其存在的价值而导致一种虚无的浮词盖过它实际的价值,但是文学作品能够流传并被大众接受,一定有它的价值与存在意义,真正地读懂,除了依赖阅读者的知识储备之外,具备一定的阅历读懂诗歌更能引起共鸣,新作者经常是陷入诗与情的对立,但是情与景的相融在《山水诗笺——山水》之中达到了比较理想的状态,比如在《梅花落》里说“月光走在我的身上/想一想平时我不敢对别人说的/只敢在心中琢磨的梦/今夜我和梅花最近/距离寺院高墙内的佛也最近/等风起时/便和大野中的梅花/一同清落 ”。仿佛能够跟随作者旅游时的心境,一同探寻寺庙里与佛教中清淡远逸,大佛怀民,万物共生的境界中通过梅花的朝与落,动与静,老与少,虚与实,产生微妙的共鸣。又如《我们一起去看梨花吧》末尾里说“阳光剥出梨花的清雅/像极了盛满羞涩和温度的心跳/我像刚认识你一般的看着你/想从你名字/再认识一遍。”短短的几行文字仿佛能感受到黄河的波澜与太阳照射下的山轮壮阔,在路途中怀着满满的希望与幻想,带着从前留下的纯白爱意,在山川美景中再一次回味,经过时间沉淀与风雪的塑造,将往日的回忆,再重新酿出一坛的汾酒。我们的遗憾都随着美好而离去,往日不见,来者可追,但是倘若能回到当初,还是希望就像重新认识这山川美景一般地,再重新认识你一遍,即使有很多的遗憾。再如《黄果树瀑布》《洱海又风雨 》《你是我一个人的珍宝 》等等都是典型的情与景融于其中的诗话,但是在山水、长夜、望天中,山水这一类中大部分是写山水给予人对于世界个人的思考,那个“她”不一定都是代表的爱情,也有可能是亲情、与表达而需要的代名词,还有许多蕴含在其中的深刻的道理,作者仿佛是在山水中寻找自我的成长,对爱情观念的完善,对亲情关系的联系,对于家国情怀的寄语,愚钝的我还未达到运用书籍给予的积累知识去表达,理解还停留在浅层的层面,但是不得不说,读方严的诗——山水这一部分确实有一种看水墨山水画的情趣。
       现实生活中的任何感情都是相对的,能感受到诗人笔下脉脉流情的绵绵相思与表达出来的对山水与个人自然而然融合产生的超脱眷恋,但是词语有时候是难以表达内心的情感的,词不达意实际上是说表达出来的情感能让人感受到的只是小部分,感同身受只有相同经历的人能够引起共鸣,没有经历过个人现实世界的人生境遇,难以将书籍中作者表达的情感了然于心,若只是写作,要有的说,才能有的写,不然就容易陷入到“形式主义”“强行说愁”或是汉赋文体过度的“浮词堆砌”之中。写作的立场非常关键,往往决定一个作品的好与坏,好是能够代表大部分人,引起共鸣,坏是陷入到只是写作而写作的地步。很明显,方严老师将自己的个人世界与外界信息融入在了清新雅丽的诗词之中,在看似如小桥潺潺流水的细腻感情的表达背后,暗藏着一股巨大的洪水般的情感,可以说是一种执念或是一种崇尚,这股巨大的力量会使作者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对这份感情的回应,在阅读诗歌的过程中,能明显感觉到诗歌只是表达情感最直接简洁的话语,最能引起阅读者心灵的共颤,相比起文言文、小说、散文之类的文体,更容易流行当下现代人的理解观,直接捕捉关键点,将作者的情感,全倾而出。方严老师的散文文笔流畅,写作的地方的描写十分到位,文思泉涌,是我自己认为的散文中不可多得的经典。
        “我写过小说、散文、诗歌,等等一些文体,但是我发现诗歌是最适合我的。”作者原话大致是这意思。
       古往今来,文体已经不分家,感情的表达都可以通过各种文体来实现,但是写作是表达,只有最适合于表达当下个人情感、思想的文体,才是最适合自己的,很明显方严老师寻找到了自己最适合的文体,希望方严老师今后能够产出更超越自己的作品。回到刚才的主题,为什么我认为她的诗歌是狂野的,相比起其他专家学者对她的评价,我默默无名地述说显得有些标新立异,但是在阅读诗歌的过程中不难发现背后暗藏的巨大的一股感情,是在限制了的范围里进行最大的狂野情感表现,背后也不免有对诗歌的执着追求。
        方严的旅行诗歌中大部分都露出是一种对爱情的留恋、赞歌、遗憾、悔恨等与自然、山川、美景、地理等等交融在一起,表达了自我,再表达时超出自我才是正常的顺序,诗人方严的内心情感一定是狂热的,才能在笔下写出世间爱恋的绝唱。
       狂热爱恋野性的背后衍生出清澈的凄清,或是满怀期待到达后归乡的落寞,又或是遥遥千里途中唯缺你一人的遗憾,又或是阔野万江千里赴时,人们发出沧海一粟的感慨,在诗人心中潜藏在心底里的清澈的纯洁的凄清。
        “再玩半天,下午回安徽,还有去别的地方的,有点忙。”
       这是与方严告别之前说的最后一句话,仿佛是一个来我家玩的亲戚一样,带着对玉溪抚仙湖的好奇一起去游玩,不知这清澈的水面是否又勾起了他诗性的涟漪。
      完全的陌生人,因为一件事而聚在一起,了解一个诗人的内心世界、了解他的著作,相遇倒是一种缘分,方严老师的身上总是透露一股天涯过客的潇洒,可是却有着飘忽不定的愁丝,心理学里似乎探讨过情绪表达的方式背后形成的原因与结果。《丽江回望》、《邂逅昆明》、《回到红河》、《怒江》等等,方严老师便通过诗歌表达自己对丽江、红河、大理、等等一些云南特色的地理与人文魅力的赞歌,如《骨子里的伤痛》,沉重之中带给人明日的希望,来源于发自内心的敬意,一切好听的词语都形容不出方严字里行间的饱含情感。方严老师走过的很多地方都留下了诗的印迹,在《玻璃栈道》上惊心动魄后的淡定从容,真有一种“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气魄呢。
       走走停停去过很多地方,迷迷糊糊留下许多过去与当下交织的情感,故乡,这个词承担了太多情感,就像追逐梦想与寻找自我最后才发现是故乡孕育了一个完整的心灵。我们不仅要读完卷的书,更要行万里的路,踏过走过的山川河海才会有对异乡的浓浓归属,用凄清这个词形容一个对天下山川都充满热爱的诗人,仿佛有些不妥,但是走过许多的地方 内心充盈的感情无处释放,对于山川的热烈的眷恋之情顷刻间便留在了那时,文字也难以表达万千的心绪,始终是有着“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或者是“朱颜辞镜花辞树”的感慨。
       可能也会拥有走过许多地方,但始终不能在自己最爱的那个地方而留下了遗憾吧,毕竟我们总是在高尚孤独的存在,始终是违背了人类几亿年来天性的群居,异类并不代表有什么疾病,往往是被潜移默化的异类观念不得不把自己穷困在认知里,才是问题的所在。“绝色的乌镇,将我难忘的记忆刻写在清晨。 ”也许某一个穿越历史的时空碎片突然间就碎在了胸口的心尖,洒落全部的爱恨情仇与叮咛,但是“以前我不知道,你对于我,我对于你,都想成为一种不被遗忘的存在。”我们彼此都活在了对方的记忆里,绵绵不绝,某一刻会恍然大悟,我们记忆的联系早已将自己融入对方,你的过往成了我的经历,“以前我从不知道。”原来你也曾是我牵肠挂肚的心跳。“春秋难熬,红豆难熬/ 夜色有多孤单/我变成你奏罢再放手的箫管/”夜中惊起的相思,已经随着月日成了累积不去的风湿。
       凄清的过客不仅仅是指足迹的踏遍,更是那一抹红豆花开不留春的遗憾。


作者简介:陈惠,就读于玉溪师范学院,文学爱好者。


来源:《枞阳之声-文学之窗》
2#
发表于 2023-5-22 15:25:18 | 只看该作者
首赏佳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23-5-22 15:27:46 | 只看该作者
佳作甚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23-5-22 16:12:31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柳版主点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23-5-22 16:13:17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吴版主点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23-5-22 17:42:03 | 只看该作者
凄清的过客不仅仅是指足迹的踏遍,更是那一抹红豆花开不留春的遗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23-5-22 17:42:56 | 只看该作者
文笔细腻,评述思路清晰,文字质朴,写出内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23-5-24 08:55:50 | 只看该作者
走走停停去过很多地方,迷迷糊糊留下许多过去与当下交织的情感,故乡,这个词承担了太多情感,就像追逐梦想与寻找自我最后才发现是故乡孕育了一个完整的心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23-5-27 18:31:46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柳泉居版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23-5-27 18:32:57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吴国光版主的点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安徽一线缘贸易有限公司 ( 皖ICP备2022016440号 )

GMT+8, 2024-4-26 08:25 , Processed in 0.065043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