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文化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0473|回复: 3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桐城散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10-21 06:2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柳泉居 于 2016-10-21 10:35 编辑

白鸟忘机,看天外云舒云卷;青山不老,任庭前花落花开。

  桐城散记   文/章校中
  桐城,位于安徽省中部,抵天柱而枕龙眠,牵大江而引枞川。这是一座底蕴深藏的县级都市,巷里巷外,边边角角,都镶嵌有古文化的符号。
  (一)仰望孔子像
  在历史的长河中,如果选择一个人来代表中国,他一定是孔子;如果选择一部书来代表中国文化,它一定是《论语》。
  桐城文庙大成殿。孔子雕像又高又大,矗立于大殿中央。我仰起头颅,望其容颜:苍颜古貌,温婉随和。
  忽记起《论语·学而》中有一段对话:子禽问: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意为:子禽问子贡——先生每到一国,必听到那国政事;这是他有心求人告诉的,还是别人主动告知的呢?子贡答——先生凭温和、善良、恭敬、节俭和礼让的美德取得了别人的信任和尊敬,使得人家主动把政事告诉他的。
  原来,孔子温良恭俭让。他慈祥温和。国字形脸盘,长髯、浓眉、宽鼻、阔嘴,眼神慈爱而柔惠,一派君子之风。有学生赞誉: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他与人为善。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他的做人准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他恭敬谦让。子曰: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意为,君子做事敬业而没有过失,与人交往恭敬而有礼貌,四海之内都是兄弟,何虑没有人缘?
  他尚俭敏事。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意为,君子不被物质所累,保持恬淡心境。尚俭,敏事、慎言,还应见贤思齐……
  他礼让仁说。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又,不学礼,无以立。他主张“为政以德”。仁说,人道精神;礼说,礼制精神。他的人道和秩序是古中国的精华。
  仰望孔子像,眼前好似耸立起一座泰山。叹曰:古之圣贤,万世师表!
  (二)雅正桐城派
  桐城派,清代最大的散文流派,以其文统的源远流长、文论的博大精深、著述的丰厚清正而闻名。戴名世是桐城派奠基人;方苞为桐城派创始人;方苞、刘大櫆、姚鼐被尊为“桐城三祖”。麾下作家遍及19省市千余人,作品有2000余种。自康熙年间到新文化运动,主盟文坛200余年。
  曾国藩言出“桐城派”。他在《欧阳生文集序》中曰:天下之文章,其在桐城乎?由是学者多归向桐城,号桐城派。自此,以桐城地域命名的“桐城派”应运而生。当然,桐城派还应涵盖枞阳县和安庆市宜秀区。
  桐城派的文章,内容多是宣传儒家思想,尤程朱理学;语言力求简明达意,条理清晰,清真雅正。如方苞的《狱中杂记》,姚鼐的《登泰山记》等。
  桐城派的思想主张,是从方苞开始建立的。他提出“义法”主张:“义”即言有物,“法”即言有序。言有物,说文章要有内容;言有序,说文章要有条理跟形式技巧。他要求文章必“雅洁”。
  刘大櫆虽无建树,但他是姚鼐的老师,是承先启后者。姚鼐是桐城派的集大成者,他的古文主张,在提倡“义理(内容合理)、考据(材料确切)、词章(文词精美),三者不可偏废。”
  桐城被誉为“文都”,是因“桐城派”之影响华夏。
  (三)永远的严凤英
  桐城文庙,黛瓦红墙,严凤英艺术生涯陈列室隐在其间。严凤英(1930—1968),桐城罗岭乡人,中国戏剧表演艺术家,黄梅戏一代名伶。她12岁学艺,15岁登台,20岁即蜚声海内外,六十年代获中国国务院文化部颁发的金质奖章,1989年获首届中国“金唱片”奖。38岁不幸去世。
  严凤英的打猪草、女驸马、天仙配、牛郎织女,空前绝唱。“郎对花姐对花一对对到田埂下”,传达出劳动者的大智慧与小欢乐;“夫妻双双把家还”的经典对唱,更是口口相传,妇孺皆知。严凤英发展了黄梅戏,使它从全国100多个地方戏中脱颖而出,跻身前五,真是功德无量。唱黄梅,前后十朵金花,至今没有一人能超越她。
  严凤英倒在昨天颠倒的历史里。现在,人民把昨天的历史扶直了。严凤英重新站起来,满身都是梨园的奕奕光彩,圣洁天空。严凤英唱:人间更比天上好。一缕魂魄,从九天宫阙飘至生养的热土——故乡桐城,娴静依然。
  曾经荷塘为你哭泣,月色为你哭泣,哭泣你春青的短暂。然,终有梅花香一缕,春又归来。“七仙女”,兰花清正,温柔的笑,凤鸣莺啼春风。“天仙配”,清音亲切,芳容示善,槐荫曾记,丽影花雪。
  诗人臧克家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严凤英还活着,活在黄梅的戏腔里,活在人民的心坎里。永远的严凤英,一座辉煌的黄梅丰碑。
  (四)隐在六尺巷的阳光
  桐城,有条平常的小巷,桐城人却说,它不是一条巷子,而是桐城人的一脉血管。
  原来,这脉血管流淌着一个极不平常的故事——康熙年间,桐城出了一位声名远播的人物:张英。因才华横溢,官越做越大,直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世称“老宰相”。老宰相久居京城,忽一日收到家书,说老家张府与邻家吴氏建房纠纷不下,祈求打招呼于县衙摆平。老宰相即在家书上批道: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张英的“让墙诗”好似远古的禅钟,轰响礼让,拨云见日,家人因此撤让三尺。吴氏获悉,深感张英博大胸怀,谦和气度,也将院墙向后迁移三尺。至此,紧密相连的张吴二家便出现了百米长、六尺宽的小巷子。这宽容礼让的美德,在桐城和京中纷纷被引为美谈,并予小巷一个特别的名字:六尺巷。
  门扉临街半掩,几许绿意隐约,一路斑斑驳驳的灰瓦房,细细长长的石板路,恍若隔世。六尺巷的两旁是青砖青瓦砌成的老墙,墙内古樟如伞,遮天蔽日;巷口牌坊巍然,站立“礼让”;鹅卵石巷路,直挺起时间的胸腹,干干净净,清清白白,坦坦荡荡,亮亮堂堂。
  这就是一条很普通的、简陋的小巷子。我彳亍而行,从西到东,亦或从东到西。恰,一巷影子斜斜地递来,我便情深意切地抚摸,那墙砖上凹凸有致的光阴——触摸诗书礼仪之乡的桐城人,和那先祖张英的谦和礼让之胸襟;触摸老子“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的古训,及那中华民族的和合之思想。阳光,从香樟树间密密洒落,又隐隐于整个巷中,都是满满丰丰的正能量,给人无尽磬香。
  桐城人常挂嘴边的一句话:争一争,行不通;让一让,六尺巷。六尺巷不长,也不宽,但透彻一个理儿:你让,我让,天更宽,地更广。六尺巷,在用自己丰润的健康面色告诉游人:让中的宁静,让中的超脱,让中的快乐。小巷如一幅古雅冲淡的水墨,高挂在桐城的朗朗天空,高挂在安庆的振风塔顶,高挂在中国的辽阔版图……
  风,穿越时空,走进过去,也走向未来。只是我一直沉迷在张英的“让墙诗”中。她不仅蕴含着包容万物、兼收并蓄的中华传统之精神,更体现出为官者德治礼序、崇德重礼的文化精华。一抬头,但见两只燕子歇在爬满藤蔓的老墙檐下,依然耳鬓厮磨,呢喃繁花硕果不休。于此我恍然:六尺巷,乃是人类坦途上的和谐之象征。让一让,和谐之花遍地开。
  (五)拜谒文和园
  文和园,小宰相张廷玉墓园。沿龙眠河溯流而上,抵达相国桥,再投步林阴古道,便到墓园。龙眠山麓,真真一如苍龙酣睡。到此,蓦然记起老宰相张英的自题联句:白鸟忘机,看天外云舒云卷;青山不老,任庭前花落花开。是说:闲适自在,如闲云聚散安闲;超然心境,像庭前花开花谢。
  竹林石径,清幽宜人。一方照壁,嵌有“赞猷硕辅”、“调梅良弼”八个大字。这是雍正皇帝赏赐张廷玉的御书匾额手迹。园内建筑,因地制宜,错落有致,白墙灰瓦,古朴厚重,与秀丽的自然风光交相辉映。
  张英、张廷玉均为清代宰相。张廷玉1672年生于北京(父张英正任大学士兼翰林院编修),1755年卒于桐城,字衡臣,号研斋,安徽桐城人。康熙时历官内阁学士、吏部侍郎。
  文和园管理员介绍,张廷玉一生籑修编撰的宏篇巨著达三十多种,修《国史》、《明史》诸书皆为总裁。
  回眸文和园,想起张廷玉登长城时写下的诗句:万里长城万里空,千秋英雄千秋梦。长城依旧在,几回龙眠梦?
  (3000字)

   作者简介:章校中,笔名浮山雨,安徽省作协会员,安徽省旅游文艺协会副主席,中国国土资源作协会员,中国散文家学会会员。曾获全国旅游散文大赛一等奖,全国散文诗大赛金奖,全国网络散文诗2015年度总决赛季军等。出版有《激扬山水》等七部文学专著。









评分

参与人数 3缘币 +38 收起 理由
华园梦 + 10 优秀文章!
瓦全铺子 + 18 爱生活,爱缘网,爱加分!
桥边芍药 + 10 欣赏美文!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16-10-21 09:05:25 | 只看该作者
万里长城万里空,千秋英雄千秋梦。长城依旧在,几回龙眠梦?
3#
发表于 2016-10-21 09:05:52 | 只看该作者
走进桐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6-10-21 09:06:09 | 只看该作者
走进一座文化殿堂。
5#
发表于 2016-10-21 09:06:36 | 只看该作者
拜读老先生之精品大作。
6#
发表于 2016-10-21 09:08:11 | 只看该作者
让一让,和谐之花遍地开。
7#
发表于 2016-10-21 10:35:41 | 只看该作者
清新雅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6-10-21 10:35:55 | 只看该作者
文韵悠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6-10-21 10:36:10 | 只看该作者
奇文共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1 11:30:07 | 只看该作者
桥边芍药 发表于 2016-10-21 09:05
万里长城万里空,千秋英雄千秋梦。长城依旧在,几回龙眠梦?

谢谢老友加精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安徽一线缘贸易有限公司 ( 皖ICP备2022016440号 )

GMT+8, 2024-5-26 03:14 , Processed in 0.07360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