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文化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896|回复: 1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第二届中秋缘有奖征文大赛散文汇总~~请自查是否遗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10-1 22:01: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香雪婉儿 于 2016-10-3 18:45 编辑

1   九九诗意赏菊花  (醉美金秋,诗酒情缘征文)
                                                    文/董四发

        我国农历九月初九是传统节日重阳节。时节到这里,气息渐渐向下走,凉意糅入风中,缘此向后,养身养心都是十分适宜的。这个秋天的节日,从诗经楚辞唐诗中一路奔驰,漫山遍野或是农家小院或是城市居家阳台上艳丽的菊花处,都被无数古人名诗在岁月风尘中点赞。
       古老的《易经》剖析了重阳之意。中国古代把数字分为阳数和阴数,奇数为阳,偶数为阴。阳数中以九为最高,五居正中,因此以“九”和“五”象征帝王的至高无尚,名为“九五之尊”。九月九日,日月并阳,故有重阳或重九之称。九九与“久久”同音,又被赋予长久长寿的含义。重阳之际,菊花盛开,故又称菊花节,有诗点赞,“秋来谁为韶华主,总领群芳是群花。”群花统揽天下之艳丽,无数文人墨客的心事倾诉于菊花。
        易安居士在重阳节观赏秋菊,托物寄情,灵魂深处倘佯着相思“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菊花,一丛丛一簇簇的含苞绽放,而新酒业已酿成,白居易与知己开怀畅饮“更待菊黄酿熟,与君一醉一陶然。”他当时的心情如此的愉悦与惬意。而孟浩然对菊花更是情深意长“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他的字里行间渗透着对农人的质扑和热情的眷恋。
       在九九重阳之际,有人东篱把酒赏菊,也有人以凤雅的名义来催残菊花。在唐朝,饮菊花酒很盛行,他们把金黄色的菊花摘下来,放置酒中。在宋朝,重阳之际,富贵门户、店铺酒楼,特意派人到菊花盛开处,采集各种颜色的菊花,扎成拱门或长长的门廊,恭迎宾客。从古至今,菊花是有灵性的雅士,今天公园景点不乏菊花鲜艳,我们游人只能观赏,不能采摘。诗人李白最怜惜菊花,他在一诗中说,“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记得小时候,我和小伙伴在山坡放牛,到了重阳佳节,漫山遍野绽放着金灿灿的菊花,真实地感受着黄花滿山的浓烈情愫。当时,我们无法用诗人的语言形容对菊花的惊艳与爱慕。长大后,有了知识,走进曹公的《红楼梦》,宝玉和四位姐妹们,对于菊花,忆,访,种,对,还有供。咏、画、问、簪,最后还要喜作一团地作诗,写菊的影,菊的梦,这几位才子佳人赏透了菊花瘾。而黛玉更是别具一格,枝压群芳,把自己的身世与菊花联系在一起,赋予了菊花更多的情怀。古往今来,文人墨客认为菊是隐者,高洁者。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一代伟人毛泽东以菊抒发了一个革命家面对峥嵘岁月的乐观情怀,“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菊花,在神州大地上轮回了几千年,点赞重阳菊花的诗词也流淌了几千年,流进了我们的血液,今天更被赋予了崭新的含义。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古历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成为尊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一个人活到老且能安康,沐浴着重阳的阳光和风的吹攒,像菊花傲霜绽开。今又重阳,漫步菊花丛中,不仅仅是文人墨客,还有老人、年轻人和孩子,看不完的菊花妖娆,品不完的菊花韵味,喝不完的有缘来相会的缘酒灬

2礼物--读左岸《礼物》


在这物欲横流社会里,人们心里虚空现象普遍存在,那些所谓热闹景象,其实多为假象。对于有思想有追求文人墨客而言,那些热闹繁华更为虚拟,认定根本不会成为精神高地,成为真正生命风景。
    人的内心强大而高远,某种意义上说,一般社会情景,很难满足这样的欲求。这就是人的智慧价值,成为人类社会向前推演的重要动力源,社会也才有存在的意义。
    那么,对于诗人来说,阐释内心的幽深,即深邃的思想和精神,方式自然就是以诗的文字记录、抒发和警示。面对如此复杂而不合想象的存在和发展,作为历史潮流中的真的勇士,诗人不可能默默无言而忍受,哪怕是碎片化的几行一首的诗歌,也要“拍摄”成片,一本诗集,就是这些碎片化的剪辑组合,形成蒙太奇集中展映。
    左岸的《礼物》这首诗,完全可以看作为心情、思绪、情感、思想、精神等等的碎片化意识外露。
    首句“我没有目标的行走”,对于人生和生命而言,内涵极深,当与读者自身情境吻合时,就会感同身受甚至泪流满面,就如一首歌有人不觉得,有人却万般痴迷疯狂一样。可见,仅此一句就并非几许文字可以简单归纳,只有诗人最懂内心想象和感受其丰富性,甚或连自己也不定能说得清道得明。只是真正诗人表达能力又会很强,有时只用一句就可以大而化之、一言以蔽之,比如此句。
    “黄昏已老”不一定只指自身年岁,所指向的却是对所见一切的无奈,这种意绪根本不是一时产生,是受久远的大爱情怀影响,见不如意而生这般特别慨叹。后一句“卖豆腐的老伯低头数钱”所指,以为此刻的诗人,看到现在人对钱过于看重,总是围绕自身利益打转,而严重缺乏了至高至尚的精神追求,这当然不符合诗人的人类社会的长远意愿,便产生了悲的情绪,所谓触景生情。但按一般理解,“卖豆腐的老伯”明显是底层人物,是民间艰难生存者,而人类的本体精神,往往就寄居在这些人身上和心底,在他们的血液和灵魂里藏着。可悲的是,现在,连这样的人也只顾钱了,数钱数得头都不抬,此景无疑更为映衬了前一句的“黄昏已老”,两句放一起,是先行总观铺排悲凉气氛,再从细处描写氛围中一种悲凉,是为特写,镜头便是由远推近,突出细致处恨而不能的喟叹。
    是啊,“暮风里朋友不接”,大家只顾“低头数钱”了,谁还在乎“朋友”?谁还在乎“接”?谁又有时间接“无关紧要”呢?“谁的夏天,谁在等谁的一次机会”,谁都在像夏天一样热烈地挣钱、数钱,顾不得什么情感、思想、精神等值得呵护和向往又几为无用的东西,是诗人在等这些人某天突然清醒而“回头是岸”吗?恐怕这样的“一次机会”要等到猴年马月。这样的表达,必然是将诗人深重的情感,以一种高品质的“不佳情绪”,深深潜藏在诗行里,实质如玉般镶嵌其中,让人叹息,令人心疼,又可生出一丝温暖,看见一缕光线。可以说,此处读来会使人陷入沉思,陷入复杂情感之中,许久不能自拔。
    这首诗不光对诗人本身十分重要,对读者大众,或者说对诗歌界、文学界同样重要。因为,诗人接下来说出了他的理想境界,简单看是在补白情绪“不佳”的原因。“拐进胡同,半开的窗户”,依据前段所述情况,一时似乎没办法疏解排遣内心,作为人不可能总处于那种状态中,必然会“遇到黄河死心”、“撞上南墙回头”,于是“拐进”了“胡同”,于是“柳暗花明”终于到来,虽只为“半开”的“窗户”。可是一旦“拐进胡同”,还真有“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情形出现,一种豁然开朗的情境,突然就这么闯进视线,听进耳朵,融进心里,与许久以来所想所愿,就这样迅即碰撞、契合、熔化,那种感觉和感受无比特别,令人遐思神往,令人舒爽激烈。请看吧,怎么解释,都不如读原文本带劲、过瘾、给力:“飘来一阵钢琴曲/比流泉更叮咚,比小鸟更悦耳/听着听着,我的心复活了/久久不肯离去”,“飘来”、“一阵”、“钢琴曲”,“比”、“流泉”、“更”、“叮咚”,“比”、“小鸟”、“更”、“悦耳”,“听着听着”、“我的心复活了”,“久久”、“不肯”、“离去”,这些拆解有意义吗?不需问,用心品,你会为其痴醉神迷,你会为诗人所彻底折服。想想,这是怎样的一个人,内心世界会有多广阔,追求会有多超群出众,情感会有多丰富,境界会有多高远,你非他本人,决不可用异样眼神和心理去揣测与鄙疑,否则你的境界就太低了。这是一种生命高尚追求,这是一种至尚精神沐浴,这是一种永远的人类社会理想形态,我们有吗?请自问吧,是诗人暗暗让你扪心自问的。文学的理想境界,可以说就是人类的终极追求,而诗歌更甚,所承担更重,义务更突出,责任更重大。
    读到第二段,我真实的情态,其实与诗人一样,在诗所记录描绘的人类理想画景里,“我的心复活了”,“久久不肯离去”,这是一种老天所赐的精神与理想的契合、融汇,所以定会为此持久感怀。这是一种缘分的现实、现场诠释,可遇不可求,即已成为永久记忆。难离,难离,难离想象,难离情境,难离高远广阔,难离未来美丽图景,为之兴奋,为之雀跃,为之幸之又幸。
    第三段“直到背后有一只手/拍子我一下”的表达必须出现,这是“出境”的真实镜头。人不可能总在状态里不出来,即使沉浸于最兴奋最幸福情境中,亦终会有状态转化,否则诗就在写虚假,诗就存有漏洞,好在事实上不可能,因为这是诗人的真实经历和感受,只是照实写罢了,不存在破绽问题。但此处更加重要的意义,在于强调:人,千万不能总是幻想,光幻想而不付诸现实行动,一点作用也不起,徒生生命高级情感与智慧。人必须以实际行动,践履所思所想,为理想社会画面,一笔一笔描绘、涂彩,最终才会慢慢呈现令人心动梦景出来。“背后有一只手”即代指提醒诗人的人,“拍了一下”是提醒的动作,亦是在鼓励,让诗人不要老是幻想,不能总处于那样的情境中,一定要做实干家,任何美好都是行动的结晶和硕果。
    诗人的诗写或者说表达能力不可谓不强,首段将“失望”情绪,隐藏于大景和小景中不露声色,次段又突然给人展现无比兴奋愿景,两相一比较,效果明显,作用巨大,是在向世人表明,我们不能光看到悲,还要看到自身尤其社会未来希望,要有这个自信,第三段当然说的是更不要总是喜形于色,还要清醒,还要付行,一切成果都为亲身创造,悲,悲不来;喜,喜不来;惟有行动,才能得来。
    作为读者,要有与诗人同频跳动心律,才会冥冥感知到他那心灵火花所闪耀出来的无限光芒,与他共暖,与他共奋斗共进退,最终达成为远大目标而共同努力的美好意愿。
    整首诗,镜头有远也有近,场面有大也有小,架构简略却不失凝重,表达简洁却不失深远,将人生理想完全赋予短短篇章中,实乃真本事、大本事也。诗人为了在精短篇幅中,容纳更多场景细节,首段描写的强跳跃性成为必然,如果不将诗人强大内心世界联系起来揣摩思索,想象起来恐怕就会显得困难。
    最后还想说明的是,大概有读者会心生疑惑,认为如此解读这首诗,那么诗题《礼物》与诗的内容又有何相关?其实,一方面,从写诗要求来说,诗的内容决不能是诗题的简单解释,这首诗在诗文本中似乎不着“礼物”一丝痕迹,一处不关联“礼物”,但这恰为高境界写诗水平和能力,属于高明诗歌写作手法,同时更可证明这番正确解读,不无自信地说,几近渗透进这首诗诗魂里去了;一方面,能作为礼物,可以被认为是礼物,往往都是重要而值得珍惜的东西。很显然,人生这么大的目标理想,一个梦想境界,怎么可能不是诗人万分呵护的礼物呢?这藏于心底沉甸甸的物件,一直在远远地观赏,一直在奔跑追求得到,不到关键时候,不会显山露水,不会浮出水面。但今天的“迷茫”,确实受现实中太多不如意干扰,不禁生出些许情绪,让诗人一时徘徊、彷徨,想要露出水面呼吸些氧气。恰恰缘于诗人总体自信,不知已有多少年,不会因为某时瑕疵就放弃对愿景执着追求和不停描画,便很快仍旧转入原本美好场境里享受,并最终回到现实里继续坚持,这符合现实推理和发生,无须有任何怀疑。写此文依然用“礼物”做标题,道理无有偏离,但同时增加了一层意思,即认为像诗人这样的人物,其实就是上帝派驻和赠予人间的一枚礼物,让我十分羡慕,并愿作为人生前进的动力源之一,想其所想,愿其所愿,美则美矣。


3  柔美的氤氲--黄晔诗作风格转变谈3
  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是两大审美范畴,分别具有不同的艺术禀赋与特质。荡气回肠,心神旺畅,是阳刚的美。低回婉转,情真意切,具阴柔之美。按照西方美学的说法,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分别对应崇高和优美。
    儒商诗人黄晔的诗作,前期更多地表现为深刻的思索,哲理的诗句中透着的豪放、崇高的阳刚之美,关于这一点,在其他文章里已经涉及,这里不再赘述。
    以阳刚之美为诗歌创作基本美学风格与特质的诗人黄晔,经历过丰富多彩的人生历练、事业打拼,经历过诗歌创作的不断探索、意蕴涵咏,经历过周围世界的摇摇晃晃、不可确定,在人到中年的生命途程中,在事业进取的艰辛拼搏里,平和了心态,平静了诉求,平稳了创作,近期诗作,出现了一种由通篇贲张转而追求带着阴柔之美倾向的变化,犹如一股清风,徐徐拂面飘来,这种审美风格与艺术旨趣的转变,体现了诗人在艺术创作的道路上不断求索的孜孜以求,体现了融合两种不同态势美学意蕴的可贵探索,是在诗歌创作艺术上可惜的变化与进步,这种艺术实践的探索,源于诗人对艺术探索的不懈,对诗歌艺术美忠贞不渝的追求,对生活现象深刻细腻的观察,对人物精神、思想深层次的思索,是一个集各种观察、分析、表现、抒发为一体的综合体,丰富了自身诗歌创作的美的内涵,开拓了诗歌表现美的范畴,在更广阔的艺术空间里,力求给读者以余味绵绵的艺术感受,也进一步扩大了读者通过阅读诗歌,进行典型再思索、再创作的空间与范围。
    在《我在不惑中将包罗万象》中,诗人这样抒发:
   “偶有天成
    心中的荷塘溃破
    装修了的心境里
    一派鸟语花香”
    在《原野上一条踽动的蛇》中,诗人这样表现:
    “那个夜晚
    七月的月光半弦天空
    呈着醉意沐浴秋色”
    分别对应如许的情怀:
   “自省是一种生命特征
    我在不惑中包罗万象”
   “深挖一口井
    打捞不渴的生命源泉”
    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在诗人黄晔诗作中完美融合,氤氲着柔美,贲张着壮美

4刘晓航先生编写的知青文集“曾经同饮一江水”

文、笛声在线
    在纪念知青上山下乡四十周年的日子里,我有幸拜读了知青作家刘晓航先生编写的知青文集《曾经同饮一江水》。我和刘先生并不认识,但读他的这本知青文集,却有一种老友重逢的感觉,打开文集,就好像进入了时空隧道,一下把我带回了那个远去的年代。往事不堪回首,今天又情不自禁地蓦然回首,令人无限感慨。那一篇篇回首往事的记实,催人泪下,令人窒息......作品不仅仅是怀旧,而是深刻反思我们这一代人与共和国命运共同沉浮的经历,还原30多年前知青的生存状况,把历史的本真告诉后代,弘扬知青一代人两次为国分忧,奋发拼搏,不向命运低头的精神!
    读书中的第一篇文章《我的苦难,我的青春》,读者就很容易地认识了晓航,了解了晓航。作者以记实的手法将自己从1965年高中毕业参加文革前的最后一次高考到1977年文革后第一次高考13年坎坷曲折的经历展示给读者,这里有因所谓的家庭出身考出高分而不被录取被迫到定远县十八岗农垦学校的苦难生涯,还有他和同学一道参加大串联到北京接受伟大领袖检阅的经历,接着农校解散重返江城芜湖,68年12月又以知青身份下放南陵县弋江公社,接受历史对他长达7年的磨练。说实话,他吃的苦比我要多得多,书读的也多,因而见解也非常精辟,他在文章中提出“决不能因此而美化苦难,决不为苦难加冕”的观点,说出了许多知青的心里话,社会的发展不能也决不应该以牺牲一代人的青春为代价啊!
    文集中有一篇题为《山村小马灯》的文章,叙述了作者在正月初六奔赴水利工地的途中迷路,受到一位素不相识的女知青帮助,当我读到那位知青大姐提着马灯送他们上路的那段时,泪水顿时迷住双眼,阖书长叹,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作者把自己的真实情感注入文章,传给读者,读着他的文章真好像是握住了他的手,能感受到他那颗为知青立言的滚烫的心。《春酒》里描述的现象更为普遍了,这是安徽各地农村都有的习俗。看这篇作品脑海里不时涌现出当年许多类似的场景,知青下放给当地的农民添了一些麻烦,但也给农村带来不少欢乐,文章中生产队长女婿金宝说“……要不是毛主席的号召,请都请不来你们哩!”类似的话我也听到过多次。还有《青弋江在诉说》中那个文静、美丽、才华横溢的女知青自尽而死,读来令人气愤,此类的事情当年时有传闻,世人无不诅咒那些迫害知青的混蛋,盼望法网能真正做到疏而不漏!
    文集最后一部分是关于知青文学的评论文章,作者毫无保留地展示了自己对知青上山下乡运动本质认识的蜕变过程,从90年代初期的“青春无悔”到90年代末的“不要为苦难加冕”,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感染了许多读者,必将会在千百万知青中产生强烈的共鸣。当年知青为响应领袖的号召上山下乡,二十年后他们中间的很多人又赶上了企业改制分流、协解下岗,再次为国分忧,至今还在为生存奋斗。他们没有精力也没有时间去回顾往事,但我想他们也一定和我一样渴望看到更多描写知青生活的作品,这就需要象刘晓航先生一样的知青作家付出更大的努力。随着历史的推移,作为知青的一代人就要逐渐淡出历史舞台,我们相信历史一定会记住20世纪后半页中的一个特殊社会群体——中国知青!

5蓝色火焰
  文、温柔的药

晚上六点半,蓝色焰火酒吧的营业刚刚开始 ,已有顾客陆续来到。两年来,酒吧的生意像发醇的酒水那样,泛起酒花与色泽。

       陈一凡站在办公室的窗户前,看着对面的那条马路。道路两边种上了香樟,树叶还不浓郁,但一年常青倒是给两边的街区带来不少生机。当初,把酒吧选在光华路,他的朋友竭力反对。这里不靠近商业区也不靠近厂区,周围的居民以忠厚本份的五六十代的人居多,平时除了一日三餐,对于酒吧这浪费钱的地儿很少光顾。客源缺失,开个酒吧就无多大意义。但,陈一凡有自己的想法。

       兰城不大,老城区在东南,新城区在西北。近几年来,城市建设慢慢升温。政府一边对老城区进行改造,一边将马路往西往北修宽修直。俗话说,路到机会就到。当城北开发第一批楼盘时,大多数人还不想在偏僻的城北购房。有消息灵通人士告诉陈一凡,政府部门正在与厂家协商,用城北的新地置换他们的老厂地。从那个时候起,陈一凡就着手在城南城北交界处选址,准备开个酒吧。

       做过红酒销售的他深知酒行业的水可深可浅。深了,可以没了自己;浅了,不及杯水。十三年销售经验为他积累了一批客户资源,并与其中的几位供应商,杯底换真情。他曾连续四年获得最佳销售的头衔。在得到他们充分肯定后,他带出了一支积极开拓的小分队。他了解销售的甘苦。为了在城市站稳脚,他用年轻换着生存的资本。为此,他甘愿奔波,不计得失。但当他娶妻生子,特别在失去母亲后,冲锋陷阵的劲头瞬间淡了。他突然明白,人生除了奋斗,也需要学会珍惜和享受。

       陈一凡相信自己的判断和眼光,在朋友的鼎力支持下,蓝色焰火酒吧开张。一年后,连接南北的光华路改扩建开始实施。当城北建起一批一批新厂房与商住楼,繁华正从东南往西北蔓延。许多外来打工者们开始在城北定居,而优惠的房价也吸引了老城区的人们。清冷的酒吧从开始的朋友坐上客,慢慢向大众化推进。酒吧根据消费需求,又开设了家庭区和贵宾区。

       陈一凡喜欢坐在酒吧的角落里,欣赏过往的风景。他们中间,有人正在尝试新鲜的挑战,有人沉溺熟悉的味道。有人想从酒水里得到抚慰,有人用酒水获取自己的信息。有人正与人分享自己的喜悦,有人正被朋友分担着忧伤。或许,更多的人是在寻找喧闹后的平静。人世间起起落落,谁也无法预知。在悠久的酒文化里,人们愿意从中品尝到自己生活的酸甜。

6中秋缘·心 事
/诗心梦影

  景泰蓝的夜空,美得像梦。没有月亮,反而更显得美丽而神秘。立秋后的风,掠过湖面,穿过柳林,吹拂到面庞上,柔柔的,凉凉的,多么的惬意,多么地撩拨心弦啊!
  柔媚多情的柳树枝儿在晚风中轻歌曼舞,路灯照着清澈的湖水,勾画出一个个袅娜多姿的身影。陈光洋坐在柳树下的长椅上,独自想着“心事”。
  这温柔多情的风啊,撩拨着她心中那最温柔的角落。
  这是一个要强的女人,今年32足龄的她在事业上已小有成就,被周围的人称为“女强人”——尽管她自己非常反感这个誉称,却不得不接受这个既成事实。这是一个从身体到心灵都完全达到成熟期的多情女人,在事业大刀阔斧向前迈进的途中,她无时无刻不在期待着一位优秀的男士来与她比翼并肩。当然,这也是一个孤独而寂寞的女人,她自尊、自爱、自立、自强、自信,但生活中不仅缺少伴侣,也缺少闺蜜好友。扪心自问,觉得自己品端行正,优点和强项也不少,可为什么总有“高处不胜寒”寂寞感呢。
  女人啊女人,你再怎么要强,也终究总是个女人,总需要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暖心男人!谁说女强人就不需要男人细心多情的呵护和关爱?由于事业上的奔波和劳累,或许女强人更需要这份情和爱的支持!
  可是,那个完全属于自己的好男人也真的是很难找寻呵!那个志同道合且能彼此相守一生的男人又在哪里?茫茫人海,谁是与自己有缘的那个人?父母和亲戚们都在为自己的终生大事操心,他们担心姑娘家年龄大了就嫁不出去。可再怎么担心,时光还是飞逝,转眼间便成为32岁的超大龄女青年啦——唉,他们哪里知道我的烦恼,我的心事啊。如果只是嫁人这么简单,那么随便找个什么人——只要是男人——就能解决问题。可是,事情并不是那么简单,事情也决不能那么简单和草率!那个完全属于自己的男人身上最起码一条,就是我一定要很喜欢他,而且他身上应该有些与我同质的东西,其次是那个男人也是真心地喜欢自己和欣赏自己。
  一根柳条儿摇曳到陈光洋的脸上了,痒痒的,仿佛是在安慰她似的。陈光洋自顾自地想着想着,不禁笑了。她又继续想,如果真遇到了那个自己喜欢的好男人,我一定抛开“女强人”的架子,温柔地躺在他温暖的怀抱里撒娇。周围的人们啊,你们哪里知道女强人也有一颗炽热多情的心呢——只是这颗心不轻易敞开她柔软的一面罢了,它只向能一箭击中它的人燃烧炽热情怀。
  不过,话说回来,优秀的男人还是不少的。只是这种事儿,急不得,躁不得,得讲究一个“缘”字。有缘相识,点亮“缘”之起点,然后才有进一步的相知、相爱和相守,即成就“缘”之幸福圆满。只是,为什么我一直都没能识得这样的男人呢?难道那个“缘”字一直都与我无缘吗?当然不是。大概是我一直沉浸于自己的事业而不曾用心去寻找吧。等待,耐心地等待吧!如果真的等不到,那怎办啊?那父母还不急得喝药跳墙,要真把他们逼急了,说不准他们会像古代打仗时抓壮丁一样随随便便抓个凑合的,把女儿嫁出去的。——天哪!太可怕啦!陈光洋不禁吐了吐舌头,在黑暗里做了个鬼脸。嘿嘿!幸亏自己聪明,一直支支吾吾地骗他们,叫他们别急,说自己正试着和某某公司的一位优秀男士交往哩。
  哼!我决不会嫁个凑合的来委屈自己的!我一定要寻个自己喜欢的真正优秀的男人才肯嫁!并且,我的婚姻一定要有真诚的爱情!此刻,这个坚持了多年的信念是如此地清晰而明确地又来到她的心里,这升腾起了她全部的希望和信心!
  哈哈,谁叫俺陈光洋天生就是个“死心眼儿”,只要是我自己认定的事,我就一定得较真。思来想去,她又暗暗给自己留下了第二条路:如果此生真正无缘识得“有缘”人做伴侣,那么我也只好加入“丁克家族”了。宁可玉碎,不为瓦全,我陈光洋绝不勉强。嘻嘻,不过,这种可能性应该不很大——陈光洋对自己、对生活总是满怀激情和信心的!
  哦,对了,自己不是报名参加了电视上一个“中秋缘”的大型派对活动的吗?怎么出差了一段时间后就把这重要的事给忘了。哈哈,如果运气好,说不定这回就成了。
  夜深了,游人已寥寥无几,一面水镜正伴着夜的呼吸沉沉睡去。路灯陆续地熄灭了,只剩下需要上通宵班的那几盏,而景泰蓝的天空更美了,因为星子们都快活地出来啦。此刻,它们正朝陈光洋调皮地眨着眼哩,心中豁然明朗的陈光洋也情不自禁地向着它们眨眨眼——噢,真好!
  生活总是美好的,谁说不是这样的呢?
  抬起手腕看看时间,啊,都11点啦!走,回家睡一觉,明天把工作事宜安排好后,就赶紧地为这个大型活动做些实际的准备工作吧。毕竟,中秋节就快到了。
  走在回家的路上,陈光洋心里还在想着“中秋缘”的派对活动:嘿,“中秋缘”!我的“缘”会在这个中秋出现吗?会吗?哈哈!
  晚上,陈光洋做了个梦,她梦见好大好大一轮满月,皎洁美丽异常!她想,这大概就是传说中的“缘”吧。他牵着她的手正幸福地向里边走去……

7
7《两个人,一世情,半杯酒》
             文、香雪婉儿


      佛说:“一念执着,换三生迷离烟火”。而今生的缘,不知要用尽前生多少的执念,才能修得陌上相逢,携手人间。世事无常,总有些真实的过往让我们无法自圆其说,而同时,也有许多毋庸置疑的爱情触目惊心地出现在你的命里,让你泪如雨下,因为爱你,也被你爱着。我的生命变得如此美丽,你为我筑朝歌夜弦之高楼,我为你起倾国倾城之舞袖。念君如故,相思几度,缘在今生红尘路,韶华倾付。
      有人测算过,两个人相爱的机率是一千五百万分之一。所以佛又说:“前世的五百次轮回,换来今生的回眸一笑”也并非虚妄。于是,这世间有了那么多美丽得让人落泪的爱情,有了那么多泣不成声的红尘男女,哭一场,笑一场。最终纠缠的还是两个人的恩恩怨怨。因为人间不能了却的情事,几度迷惘,几度困惑。为某个时辰里乍现的感动就草草爱了一生。而蓦然回首,想想那些为情所困的日子,是每个青春必然经历的路径。那么多蹁跹的蝴蝶,那么多驿路的过客,都如昨夜星辰般恍如隔世。空空两手,蔷薇满地,那一世未了的情缘,说与谁听?当爱情从光华夺目的流年里渐渐失去光彩,静如止水。两颗曾经相爱的心变成有节奏的律动。你应该相信,所谓执子之手的誓言,不是地老天荒的呐喊,而是相扶相携的平淡。是少不了烟火气息的缝缝补补,是杨柳畔小桥流水的朝朝暮暮。
        那就温一壶酒吧。再给酒取一个动听的名字,就叫~缘~。借着月明,借着中秋的时令。一起去采摘篱园的瓜果,做几盘小菜。在杯盘相击的清脆里,举案齐眉,相看两不厌。女人可以饮酒,但不可醉。粉面飞霞就好,媚眼含冰就好。说一些情话,举手投足,比优雅再妩媚一些,比娇嗔再含蓄一些。就说中秋,说“天凉好个秋”说“今昔是何夕?”说“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在谁家”说完了,一饮而尽。让一个男人的胸怀拥抱这一世的温存。就这样,一辈子。。。
8    酒 缘

              文\李成林

  都说喝酒误事,可几千年的酒文化总有很多积极的一面,这不,垂暮之年的张大爷一顿酒了却了一桩二十多年的心愿,找到了自己的亲生女儿,这真是“源于酒而缘于酒”!

  张大爷和张大婶结婚三十多年了,膝下有两个女儿。不,应该是三个女儿。二女儿刚刚出生,就委托他的表弟胡满堂给送到了小镇闹市口——他们太想有一个儿子了!他千叮咛万嘱咐,要他一定要看清楚是谁抱走了孩子,可表弟还是因为喝酒误了事,后来虽然打听到是一对外地夫妇抱走的,却一直没有找到下落。

  两个女儿已经结婚成家,老俩口安度着幸福的晚年,他们的最大心愿就是能找到他们的二女儿,不奢望女儿能与他们相认,能看上一眼也就心满意足了。

  张大爷平时喜欢喝上两盅,天长日久的锻炼,倒也练就了一副好酒量,亲朋好友也都知道他喜欢这一口。这不,中秋节到了,表弟胡满堂打来,要他过去喝一杯。还特地告诉张大爷:“这次喝的酒,是你表侄儿从省城带回来的‘缘酒’哦!”

  表弟的让张大爷非常高兴。吃完早饭,张大爷便带着老伴兴冲冲地骑车向十公里外的表弟家赶去。

  由于时间尚早,老两口边走边聊,车子骑得很慢。途中,一辆小车慢悠悠地超过了他们,在前面不远处停了下来。车子上下来一位老者,彬彬有礼地向他们打听胡满堂的住处,张大爷有些意外:
  “你们是亲戚吗?”
  “不,找他打听一些事情。”
  张大爷沉吟了一下,便把去他家的路线详细地告诉了他们。
  张大爷夫妇俩走到胡满堂门口,老远便看到几个人向他们跑过来,一个二十几岁的年青妇女更是跑在了最前面……
  眼前的一幕让张大爷夫妇不知所措。那个女孩一下子扑到了张大娘的怀里,抽泣着喊出:“妈妈,我是您的女儿啊……”
  原来,他们夫妻俩是给养女寻找亲生父母的。他们当年在小镇抱走了女婴,抚养的过程虽然艰辛,但也给他们夫妇带去了天伦之乐。现在女儿已经结婚成家,找到她的亲生父母也是他们的心愿。他通过镇政府的一位老同志知道了是胡满堂送去的孩子,费尽周折才找到这里,而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三家人不约而同地在这里相遇,而给他们指路的竟然就是他们要寻找的人!分别二十几年的亲人终于团聚了。
  如果表弟不请他喝酒,他女儿会不会就能找到胡满堂的家呢?找不到胡满堂,他们今天又怎么能相聚?这岂不是酒缘……
  兄弟三人醉得一塌糊涂,她们母女则紧紧抱在了一起……
  这个中秋节,月儿更圆了!

9  
文、狂风

“雨一直下,连续几天了,天色仍是暗的,乌云仍然低压着,不肯散去,看来这雨丝毫没有停竭的意思。”邓先生说,“这种天气喝茶算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可是,咱们的主人却把酒摆了上来,而且是上好的沙翅浸酒,还有自家炊熟的鱿鱼丝,不枉咱们冒雨而来啊!”
    主人是林先生,今天周日,约两好友家中小聚。
    另一位是周先生,他来最迟,可是最早拿起酒杯的却是他,他呷了一口酒,说:“这雨好呀!难得咱几个聚一起,听雨品酒,不亦乐乎!”邓先生说:“前几天的雨大得有点令人生厌,今天的倒好了,其声沙沙其态绵绵,确乎有些诗情画意了。这雨水虽可惯常看见,来则来去则去,并无多少令人觉得诧异,但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对它吟颂赞叹,可见这自然之物也能使人产生诸多叹喟,抒发无尽情怀哪!”
   “说的是,你这样一说倒让我想起很多写雨的诗篇来,”周先生接话道,“好比那欧阳修,他在他所作的《临江仙》中写道:
        
     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小楼西角断虹明。阑干倚处,
待得月华生。

这词说的是天外轻雷隐隐,细雨落在池中,又敲着荷叶,区区十数字便可让人遐想其画面,其声音虽沙沙飒飒,细细碎碎,但声声入耳清晰异常,那无异是一种动听的乐音了,而雨后的景致更是引人入胜,只见雨后晚晴断虹一弯,挂于小楼西角,如洗之碧空悬一钩新月,华光渐生,宛宛而现,如此景色虽世间可见,但也只有欧阳修的鬼神之笔可以描绘了。”
    林先生说道:“看来这雨是勾起你的雅兴了,吟起诗词来了,难不成这雨比我的酒更合你的胃口,哈哈!”
   “我只说了一句,他便一篇大论,且由他往下说,但不准他饮酒,我猜他必不是为这雨而来的,哈哈!” 邓先生笑道。
   “诗人和作家,大概异于常人,他们大脑的沟回必然与常人有着某些不同的神秘的构造,他们的心也必然有着不同凡响的玲珑,
”周先生说,“我看过当代诗人郑愁予的一首诗,其中一段是这样写的:

    我来了,我来探访四月的大地

       我来了,我走得很轻,而且温声细语
       我的爱心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
       我呼唤每一个孩子的乳名又甜又准

这雨像一个优雅的客人,又像一个温柔的情人,还像一个慈祥的母亲,普天之下的芸芸众生,谁不需要这些呢?谁不想拥有这些呢?而这一阵阵多情的雨丝,世间万物又何尝不需要呢?它使大地滋润,使枯树发芽,使花儿绽放,使世间一切污秽藏垢得以荡涤,多么美好!多么使人欢喜赞叹!而雨还有着更高的境界,它有着不屈的生,也有着无畏的死,鲁迅说过,雨死掉了,因为它化成了雪,雪是雨的精魂。雨是无私的,雨是热衷于奉献的,它的死去只为了追寻更美好的理想,追寻更加独立更加张扬的个性,追寻更加伟大更加彻底的自由,这种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缅怀与讴歌吗?
    邓先生说:“世间之事难以说得穷尽,但凡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这几天恐怕没多少人对这雨赞叹讴歌,痛恨沮丧的倒是不少。你一定不曾跟老家里通过,就这几天,家乡的整个城区都让雨
水泡了,我祖屋门前的马路都可以撑船了,那雨不知有多大,天就像穿了,雨水没头没脑一整缸一整缸地倒将下来,那闪电仿佛要把天幕撕裂,那霹雳一阵紧过一阵,在耳边炸响,似乎要把大地劈开,真是使人心中无比惊悸,雨水开始在地面上漫漶,从四面八方涌了上来,街道变成河流,广场变成海洋,人们的家也被雨水占领了,不管白天黑夜,人们只一件事,就是将泡在家里的水往门口外舀,真是暴雨涝城,民生受困呀!”
    主人林先生说:“该来的总会来,该走的总是会走的,有时某些东西要来的时候你挡不住,要走的时候你也留不了。人,是一种很奇怪的动物,这种“奇怪”大抵是因为人具有其他灵长类动物无可匹敌的思想活动,这些思想活动指示着人们各种各样的语言和行为,以及莫名其妙的产生某些彰显的或者隐蔽的情绪,比如说对某件事物的“喜恶”。当雨水长久不来,人们被严暑酷热所蒸,于是人们翘首以待,盼雨来,雨来则喜,倘若来得多了,患而成灾了,则恶,可见任何事情适宜则可,过了就没意思了。罢了!这些个朗月清风,浓烟暗雨,都是自然现象,咱们一介莽夫,不必感怀嗟叹,但愿苍茫世间,岁月清平,民生多福,来!喝酒!”

    语未毕,周先生已尽数杯。

10那年那月,我的世界你来过
  文、有鹤飞过

坐在北京西站二楼的咖啡屋里,放一杯不加糖的摩卡,慢慢送到嘴边。我忽然有一种感觉,或许,有一些人,有一些事就像这咖啡一样,不论你加不加糖,它还是咖啡,喝完之后,我们还是平淡!只是,我记得,你曾红着脸说过,你喜欢摩卡,喜欢在我的诗里做一个只会微笑的女子!

不知什么时候,对面坐了一位女子,眼睛弯弯的,清澈,眨着江南的美!还有那一袭白色的连衣裙,纯净的,就像安静的水!如果我没有记错,那年,你也是这样的女子,羞涩,红着脸,像一朵含苞的花,幸福在我的名字里。只是,故事走的太快了,还有那张羞涩过江南的脸,也模糊在一首诗里,从此另一个人间。或许,这就是生活的故事,有花开,就注定了要花落。

走廊里,一个小男孩儿和一个小女孩儿,追逐着,互相叫着对方的名字!然后,微笑,嬉闹,奔跑……但最终还是被彼此的爸爸妈妈带走了!我突然就想做一个孩子,那样,不管经历多少,都不是故事。即使是故事,也都没有颜色,那该多好!

其实,我没说,但我一直记得,我的世界你来过!就像春天的风,给过我一阵阵温暖,也像夏季的花,在我的红尘里开满过灿烂!只是原谅我把你丢了,更没有想到我们的结局和雪那样相似,纯净,但还是在纷杂的红尘化了!

我知道,你一直安静的守在诗里,抱着你江南的月色,做着那个诗里女子,一把尘梦,一墨人间!只是你要好好的照顾自己,尘世太乱,学会安暖!

广播里传来了火车要开的声音,摩卡还剩下一半,放下杯子,走出咖啡屋,是人群,还是人群,只是人群里再没有那个回眸一笑杨柳小蛮腰的你!我多想再听你温柔的叫我一次名字,哪怕隔着人群,我也不哭!我多想补给你一个命里的拥抱,那样,你的梦就会在天涯安暖,你的美就不会在每一首诗里孤单!但我知道,有些故事走了就是走了,即使哭着,我也要把句号画好!唯愿你,在江南的江南,一步平安,一世人间!

火车来了,八月,我在一首诗里走了……

11                                     香甜过中秋
      文、桥边芍药

     中秋,街头到处洋溢着节日的喜庆氛围。老婆买了两盒月饼,清晨,我们一家三口喝着香茶,品尝着买来的月饼。月饼的香甜直沁人心脾,也敲开了我心中久存的记忆,一幕幕儿时过中秋的往事纷至沓来。

   我小时候,圩区老家家境贫寒,中秋节就格外让人向往。中秋节前一天,父母亲买来芝麻、冰糖、红枣,母亲亲亲自动手制作了一个大月饼,伴随着乡村的袅袅炊烟,空气里到处弥漫着中秋月饼的香甜。

   母亲将做好的大月饼放在桌子上,香雾氤氲。我和妹妹垂涎欲滴,趁父母做家务,总是偷着吃,那馋劲就甭提了。“乖,少吃点,晚上还要赏月哟!”母亲只是善意地提醒,并不过多责怪。

   中秋夜晚,圆圆的月亮挂在空中,秋天圩区的稻田和十里长河水便映照在月光下,水中也能看到一轮波光粼粼的圆月。“过中秋节了!”父亲喊道。母亲切开了大月饼,分成数块,父亲先拿起一小块吃起来。我和妹妹早已饥肠辘辘,顾不得斯文,狼吞虎咽吃了起来。早年念过私塾的父亲,抬头望着天上一轮皎洁的明月,喝了一口自家酿造的老白干酒,朗声念着了苏轼的词:“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月光洒在这座农家小院,父亲借助着酒兴,给我和妹妹讲起了嫦娥奔月、吴刚伐树的故事。我和妹妹在父亲的故事中不知不觉就进入了甜美的中秋梦乡。

   白驹过隙,弹指一挥间,人生的一个个中秋静静来,静静去。如今,父母已是耄耋之年的老人,银发早生,皱纹密布,干茧纵横。每年中秋节,在城里工作的我常常想回老家陪父母过中秋,好好感恩勤劳一辈子的父母。然而,因家庭、工作等诸多俗事,回老家过中秋的愿望常常因故搁浅,心中愧疚顿生。

   今年,我将带上妻儿回老家陪年老的父母一起过一个团圆的中秋节,借着游走千里明月,踏上故土,和年老的父母聊聊天。在寂静的圩区小院里,定会响起父母爽朗的笑声。

12月饼缘的记忆
文、与你有缘
年年中秋,今又中秋, 在中秋节前夕,我又想起一件心中尘封了四十年的往事。
        那是上世纪六五年的一个中秋节前几天,那时我才八岁,一天,放学以后,正在街上玩耍。突然,一个面色红润弓着腰的老头喊住了我,他说你随我来,我说我不认识你。他满脸堆笑,你得叫我舅老爹(土语:舅公公,爷爷)呢!他见我还楞在那里,便又说道:“我是你奶奶村子里的,论辈分你父亲还得叫我舅舅呢。”说完拉着我的手,说跟我玩去吧,也许他身上散发出特有的月饼香味吸引了我,我竟迟迟疑疑跟随他去了。
     他把带到旁边供销社的糕点房,因为十几天就要过中秋节了,所以糕点房里摆放了各种各样的月饼,看着那些诱人香味扑鼻的月饼,我不禁馋涎欲滴,这时舅老爹无声关上了房门,慈祥对我说,孩子,吃吧,放开肚皮吃吧,舅老爹请客。不知年幼不懂事,还是当时生活条件太苦,肚子常常都吃不饱,别说中秋节吃月饼了,我于是狼吞虎咽起来,连掉到地下月饼渣滓都拣起来吃了,撑得肚子滚圆,吃到走路都不方便为止,我才停止吃月饼,我记得当时我大概吃一斤多月饼。
     临走的时候,舅老爹还领着我到供销社柜台前称了二斤冰糖馅的月饼,叫我带回家给奶奶吃,并叫我带他问一声奶奶好。
      后来有一天,奶奶叫我给舅老爹送一些自家做的豆腐,等我到了糕点房,舅老爹的位置已换了一个中年汉子,我问他知道我的舅老爹吗?他说,小孩你找老张头吗?他被供销社开除回家种地了,我问为什么?他说老张头往家私自带东西,当时我太小,听不大懂,后来长大些才明白,就是往家偷供销社的食品。
从那以后,我再没见过我的那位远房的舅老爹,现在我在街上只要看见五颜六色、琳琅满目的月饼,那位早已作古的舅老爹的音容笑貌就会浮现在我的面前。我不为有这样的舅老爹而感到羞愧,那个贫穷的年代哟,老百姓有啥法子呢!
     现如今,过中秋节,各式各样的月饼应有尽有,想吃什么样月饼就吃什么样的月饼,可我总觉得没有我童年八岁那时吃的月饼香甜。因为这段在我心中久藏中秋节记忆,让我和月饼结缘。

13中秋话月寄哀思
文、露珠

中秋前夕,天高云淡,蔚蓝的天上,不着一丝杂质,走在大街,身着短袖的胳臂,感觉到些许凉意,一阵秋风掠过,沁透心脾,呼吸着清爽,惬意至极;虽是如此,头顶烈日或在正午时光,也是炙烤的可以,但两头的空气,全然没有了夏日的炎热,有了秋风海浪的滋味,有时还要套上长衣。
        夜晚的天空水洗般清新,群星璀璨,环绕着一轮明月。在这花好月圆的季节,在这阖家团圆的时刻,我却高兴不起来,感觉思绪空空,中秋,是团圆的日子,而今年的中秋,于我而言,注定不是那么的圆满,毕竟妈妈走了两年,望着祭拜亲人的月饼还有香茗,睹物思人,我想起了妈妈,想起了妈妈那双灵巧的手,更想起了过去那难忘的岁月!  
       六十年代,我出生在渤海深处的一个小岛,小岛远离大陆,名曰砣矶人民公社,岛陆面积不足十平方公里,岛上有八个自然村,岛上居民世世代代以打渔为生。我家住公社所在地的大口北村,父母都是岛上的原居民。很幸运,我家又是岛上唯一一个吃“皇粮“的双职工,当时妈妈在老家的供销社上班,是副食品门市部的售货员,爸爸是当时岛上屈指可数的大学生,毕业后分配在烟台某机械模具厂工作。
         在那个大跃进的年代,物资供应极其匮乏,在大陆上还好说,毕竟有自由市场(当然是地下的),商品流通相对丰富,而在这个世代喝苦咸水的偏僻小岛,物资的匮乏程度可想而知,小岛上蔬菜可是高贵物,渔村家庭常年吃自己腌制的臭鱼烂酱,打上来的鱼不舍得吃,卖给公社水产站换点家用,供销社最多只是供应点冬藏白菜,小岛上交通不便,一个星期只能通一二次船,要是在秋冬季节,十天半个月不通船也是正常的。         
        妈妈的工作,在当时当地可是个肥差,那时候大部分物资都要凭票供应,每当供销社一开门,门口就会排起长长的队伍,一直延伸到供销社所在地——大口中村的村口,也会出现因为插队而争吵,打破头的现象。在我的印象中,那时候什么都要排队,买肉要排队,人们只愿意买猪身上带肥肉或大油的部分,后肘的瘦肉竟没人要,因为那时候人们身体普遍缺少油腥,买点猪肉或大油回去炼油,当食用油,可以炒菜、吃面食时,放点油算是改善生活;买布还有棉花也要排队,有的妇女成天呆在门市部,和营业员处理好关系,只为得到割布剩下的一点点布头;最离奇的是,就连买泡泡也要排队,每当来了一批货,门市部、商店外面都是吹泡泡的人,大人、孩子都有,红的、黄的、蓝色的泡泡,比比皆是,很有意思。   
      妈妈在乡邻及七大姑八大姨眼里,那可是个有本事的人,走哪里哪里吃香,当然,这与妈妈热心肠,还有妈妈的工作也有关系,就连我家盖房子也是在妈妈的娘家北村,要的地皮,在盖房子时,有很多人过来帮忙。
       岛上条件差,我也没上过托儿所幼儿园什么的,我的童年有很大一部分时间,是在妈妈的副食品门市部渡过,在商店外面玩耍,时常目睹妈妈包装食品的过程,像蛋糕、点心这些食品,经我妈妈纤细的双手,瞬间整理成型,再灵巧的一钩一折,就包装完毕。
         普通的渔村家庭,过中秋时,只能买到区区的斤把月饼,有时就连这点也难保证,只能用桃酥等点心代替,月饼的花色品种更少,只有豆沙还有桂花馅,是用普通的、薄薄的牛皮纸包装,包装纸折成方形放上4个月饼,然后对折、按压包装,包装纸上透出月饼的油渍,散发出淡淡的清香。渔村家庭的孩子多、不够分,有的家庭只能分到半块月饼,孩子们吃完月饼还意犹未尽,看到包装纸上的月饼油渍也要舔上几遍,恨不能把包装纸也吃掉。
        我在上学后,有时会央求妈妈给我的同学还有小伙伴,买点紧俏商品,其中就包括凭票供应的月饼,往往会近水楼台先得月,如愿的买到这些商品,这无形中使我在小伙伴中的地位得到提升,我吗,也有点小小的得意忘形!
       俗语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每当月圆时刻,妈妈就打发我们几个孩子,到上边子请来老娘、舅舅等一大家子,到我家赏月,妈妈会搬出吃饭的方桌,摆上月饼还有瓜果,在一起唠嗑、拉家常,静观银盘似的圆月缓缓上升。有时大人们也讲一些嫦娥、玉兔、桂花树的故事,给我们小孩子听,每每此时,我们就瞪大双眼,静静地聆听,思绪也随着故事情节飞到了天宫,飞到了月球的童话世界。
        话题有时也会提及远在烟台工作的爸爸,他一年难得回家一次,一般只有过年才能见到他的身影,时间长了几乎都模糊了他的摸样,不过中秋佳节爸爸总会想办法,捎些月饼、糖果之类的,除了给爷爷奶奶尽尽孝心,就是给我们弟兄几个打打牙祭,每当此时,看着从大城市捎过来的花花绿绿的点心、糖果,我们弟兄几个欢呼雀跃,格外珍惜这些难得之物,也格外思念远在他乡的爸爸。
       时光荏苒,日月如梭,以后的岁月,我参加了工作、娶妻生子,此时的物质生活逐渐得到了改善,月饼已不再是什么稀罕物,每到中秋团圆节,我都会携妻带子,提上几斤月饼,回家看看父母双亲,还有亲近的长辈!
     然而此刻已是物是人非,我提的月饼, 却成为妈妈的祭品!

14娘的那轮中秋月
文、余显斌

故乡在山中。那儿有青葱的竹林,有粉白的房子,有密如细雨的虫鸣。这一切,在中秋的晚上,都显得那么温馨,显得那么和谐。
    这时,我们在院子里玩着。
    我们的笑声,还有闹声,在童年的角落里响起,永远那么脆亮,那么青嫩。
    这时,一轮月缓缓地升起来。
    这,是故乡的中秋月。
    故乡的中秋月下,总少不了响亮的笑声,是一群孩子的笑声。我们那儿,房子沿着山根的公路零散地排开,掩藏在一片片的树林里,或者竹林中。
    小村的树很多,有桦树,有槐树,有松树,当然还有竹子。
    中秋,对于小村而言,很是热闹。
    小村人一直有中秋做月饼的习惯。小村的月饼,做法很简单:村人将芝麻炒熟,粒粒饱满,然后和白糖搅拌一起,放在石臼中,用石锤研成末,包入蒸馍中。再然后,将蒸馍压平,放在烧红的油锅里,左右翻烤,烤得焦黄焦黄的。咬上一口,又甜又香又烫,很好吃的。
    一到中秋,我们知道,我们有月饼吃了。我们很高兴,在院子里叫着跳着。
    月饼,一般在晚上拿上桌。因此,那时,我们急切地盼着天黑,盼着月亮快点出来。月亮一出来,月饼就好了,就可以拿上桌了。
    我们喜欢中秋,更喜欢中秋的月饼。
2
    炒芝麻,一般是在黄昏开始的。
    太阳刚刚落下,天边,还沁着一抹红晕,和天边的蛋青色渗透在一起,亮亮的。这时,家家户户的烟囱上,都冒出一缕烟,蓝蓝地升上高空,在黄昏的夕光里显得格外清晰。
    多年后,行走在异地,回首故乡时,那一幕情景,总是时时出现在我的眼前,总会让我的心暖暖的,十分熨贴。
    此时,炒芝麻的香味也浮荡在小村中,浮荡在小村的角角落落里。我们嗅着了,停止了打闹,一个个扭头向家里跑去。芝麻炒熟,一般放在簸箕中,鼓鼓胀胀地晾着。我们悄悄溜到厨房,抓一把塞进嘴里。每次这时,娘看见了,总会笑着对我说:“小心烫着,馋嘴。”
    我答应了一声,忙又抓一把,呜地一声跑了。
    大家都跑在一块儿,各说各自的芝麻香。英子嘴唇上还沾着一粒,我们嘎嘎笑了,她知道了,脸就红了,舌头一伸,将那颗芝麻舔进嘴里。
    然后,我们又高兴地玩起来。
    西天,最后一抹亮光也消失了。可是,东边山头上,一轮圆圆的月亮却慢慢爬上了山顶,刹时,一切都亮了,包括小村、树木、河水,包括田里的庄稼。
    月光也照着我们,银片一样。
    我们傻望一眼月亮,然后,也不知谁喊一声月亮出来了,大家都呜地一声散了,各自回到各自的家。因为,月饼快做好了,我们要吃月饼了。
    故乡过去吃月饼,就是当做一顿饭。娘系着围裙,用盘子将月饼拿上桌,还炒了菜。我抓了一个月饼就咬。娘急了,连连说:“慢点,小心烫着。”
刚拿出来的月饼,真的很烫人的。
    我有一次一不小心,就让月饼里的馅儿烫着了,呜儿呜儿哭了。
    吃剩的月饼,娘给收起来,就成了我的零食。我在外面疯玩着,一旦饿了,跑回家喊一声肚子饿了,娘就会拿出一个。我接过,大口吃着。娘问:“香不?”我说香,娘一笑道:“馋猫。”我举着月饼让娘吃,娘低下头轻轻咬了一下,连连咂着嘴,一副心满意足的样子。
    多年后,在城中,我吃了各种月饼,可都没有娘做的好。
    行走城中,一晃多少年,记忆最深的仍是故乡的中秋节。
3
    在故乡,春节守岁,中秋守月。
    吃罢月饼,娘拿一张椅子,还有爹,还有其他人,都坐在院子中。这时,月亮白光光地升高了,爬过了三叔家的屋顶,爬过了二叔家的椿树枝头,贴在当空。
    椿树上,一个老鸦窝清清楚楚的,淹没在月光中。
    河里的水哗哗地响着,在院子看去,月光下,河水白白亮亮地流着。
    村子静下来,有虫声细细密密地响起来。我靠在娘的怀里,望着圆满的月亮。娘告诉我,月亮里有一个女孩,名叫嫦娥。娘说,月亮中有一棵桂花树,很粗很大。娘教我儿歌:“月亮走,我也走,我给月亮去带路,一直带到娘门口……”然后,我就在娘的怀中睡着了,朦胧中,感觉到娘用手在轻轻拍着我,隐隐约约听到娘的歌声:“月亮走,我也走,我给月亮去带路……”
    然后,我沉沉睡去,醒来,已经天亮了。
    记得一个中秋的夜晚,娘曾问我:“喜欢娘做的月饼吗?”
    是时,我刚刚四岁,靠在娘的怀中,吃着娘做的月饼,点着头说:“喜欢!”娘又轻声问:“娘老了,你走远了,中秋时回家看娘吗?”我点着头,脆声说:“我还给你买月饼吃。”
     娘高兴地笑了,一脸的幸福。
     一晃,多少年过去了。
    月亮又圆了,中秋又近了,娘,你还记得那句话吗?一直,我都还记得四岁时的那句话,记得娘一脸阳光的样子。

15那年秋天

  文/迷恋天空的鱼

    那年秋天,正好是一个星期天,在我的软磨硬泡下,姑姑放下手中的活,陪着我到株山茶场。
    一进场院,怎么显得又脏又乱,原来,场院外的围墙只是个好看的外表而已。到了我曾经居住的一队,放眼望去,那土砖房倾斜着,象是马上会倒塌似的,场内的树叶掉了满地,踩在上面,发出沙沙的声响。一只我叫不出名的鸟儿在上空低飞盘旋,怯怯地叫了二声飞走了。一阵一阵的凉风吹在脸上,有些许的寒意。
    离开这已经四年了,四年的时间,这个我生活过的最艰苦的地方,也是最叫我留恋的地方,曾多少次梦中回来,今天,我怀着一颗激动而忐忑的心,来看你来了!看你来啦!株山!
    怎么?今天的天气这么阴,仿佛一切都很孤寂似的,也许是我太激动,也许,也许我不该选这么个日子来。秋天,虽然是收获的季节,可现在在我的眼里不知怎的却显得如此萧瑟,一种莫名的惆怅向心头袭来。
    走到万丽家门口,大伙正围坐在那闲谈,一看见我和姑姑,他们兴奋地叫了起来:“天哪,稀客稀客,你们你们,这是什么风把你们给吹来了。”
    要不是和姑姑在一起,她们说差点认不出我了,大家你一言,我一句,说我变了,长高了,秀气了。
    眼前的他们由于繁重的采茶工作,一个个又黑、又瘦,皱纹也过早地爬上了他们的额头,四十岁的人看起来却象五六十岁的老爹、老妈了。不过谈起收入说还可以,一年还能存上一些钱。
    万丽的妈妈望着姑姑带着羡慕的口吻说:“你这下可好了,毕竟去了县城,我们还不知什么时候能出头,这儿的小学哪象个学校,老师只记得打麻将,教学生差得要命,要是附近有别的学校,我情愿多交些钱也不愿万丽在这个学校耽搁,唉!”万丽妈妈发着牢骚,叹着气。转身笑着对我说:“当初你在幼儿园当幼师时,带的几个小孩,现在都上小学了,他们经常念叨你这个姐老师呢。”
    是啊,我还真是挺想他们的,虽然当时幼儿园的条件并不好,不是缺这就是缺那,但和他们在一起共同度过的每一个时光都那么叫我留恋。
    坐在旁边的一位阿姨接着转了个话题:“我们现在想得可开啦,经常上街去购物,吃的、穿的、用的,也比以前舍得多了。”边说着话,脸上洋溢着知足的幸福感。
    我起身独自来到小燕子家,小燕子妈妈怀抱着一个小宝贝热情地叫我坐下,我们相互问了这几年的生活情况,后来,她很忧郁地说:“如果场里幼儿园没撤消的话,我那个丫头(小燕子)也不会因没人带而掉进水塘,这小宝贝也就是后来生的(小燕子)弟弟。”
    我的心真是难受极了,不知怎样去安慰这个失去女儿的母亲,本想这次来看看这些孩子们,谁知,我极力地忍着在眼眶里打转的泪水,以免小燕子的妈妈更伤心。
    坐在回家的火车上,靠着坐椅,闭上酸涩的眼睛,万丽妈妈的牢骚声,小燕子妈妈那双哀愁的眼睛。离开这四年了,四年后的第一次来看望我想念已久的株山,可是为什么一切会是这般变化得叫我失望,叫我难过。虽然他们的生活比以前好多了,可是这里没有图书馆,也没有菜场,我不敢再想象下去,只有默默地祝福着株山勤劳的人们!一切都会好起来的!相信一切会好起来的!  

16【第二届仲秋缘】  与“缘”有关 (原创首发)作者/ 李同集

    时值中秋,人们是要走出家门,放开心扉,或寻亲,或访友,以各种各样的形式来度过一年一度的佳节的,也许是九月知道一场风云际会的到来,早早就把天空收拾得辽阔、高远,一阵阵清凉的北风走过时,一扫身上的汗腻。人的心情确实也好了起来。
    也确实是,最近真所谓称得上是喜事连连了!
    前几天,一位久未谋面的老师突然发来信息,说要在七月二十一财神会那天,约昔日的同事,和我们学生们一起坐坐。一直来,我们同学之间认为此位老师身居高位,也就自以为是地认定他诸事繁杂,分身乏术,所以,在诸多次的师生聚会中,从来没有邀请过他。这一次,得到他的亲自邀请,心中非常欢喜,在一番精心准备之后,七月二十一那天,我便约同了附近的几位同学,一同前去赴会。
    师生相见,交谈甚欢。正当大家坐在一起频频举杯,畅所欲言的时候,我手机的信息提示忽然响了起来,我拿起手机一看,原来是中国缘文化网《十年等的一份缘》出版了!里面就刊登了我的一篇诗歌评论文章。在座的好友平日里虽然知道我喜欢舞文弄墨,时常有作品发表,但在看了刚到来的信息后,再加上得知中国缘更有《十年尊享缘酒》赠送,还是羡慕不已!在座的老师、学生在共同举杯祝贺师生们在各行各业取得的成绩之时,得知我的这一消息后,老师们更是倡议大家一齐举杯,为我在文学上的成就,和得到的成绩干杯祝贺。那一天,我虽不胜酒力,但内心的喜悦之情,满溢心胸!我当时就邀请老师同学们,《十年尊享缘酒》到来之即,也是中秋来临之日,到那时候,我邀请老师同学到我那里,师生共度中秋,再续师生之情。老师同学们齐齐举杯答应,一定践约。
    白马过隙日月如梭,中秋转瞬临近,在精心准备师生会的同时,我心中在想:在这一次的师生会上,十年尊享《缘酒》,会给我带来怎样的机缘,带来怎样的人生际遇呢?
    会的,只要与缘结缘,一切都有可能:现在国家富强,四海升平,G20峰会圆满举行,国家经济建设如火如荼,如我同辈,只要珍缘惜缘结缘,在时代的大潮流中,百舸争竞,何愁做不出一番事业呢?
    所以,期待中秋、期待师生聚会,期待那一份缘。

2#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 22:02:56 | 只看该作者
散文参赛要求与诗歌相同,必须为原创首发,否则将取消获奖资格。每位作者只有一篇文章可以参赛,请自查是否汇总为最后参赛作品。感谢大家支持参与,预祝好成绩
3#
发表于 2016-10-1 23:25:41 | 只看该作者
我参赛作品粘贴的好像是《心事》吧。。。。
4#
发表于 2016-10-2 11:24:3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应以《十年等得一份缘》为好。
5#
发表于 2016-10-2 11:26:15 | 只看该作者
来晚了,能否跟帖?
6#
发表于 2016-10-2 11:26:3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露珠 于 2016-10-2 20:19 编辑
华园梦 发表于 2016-10-2 11:24
应以《十年等得一份缘》为好。

删除了
7#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 12:16:3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诗心梦影 发表于 2016-10-1 23:25
我参赛作品粘贴的好像是《心事》吧。。。。

把你需要参加最后角逐的作品帖过来吧~我换一下,但是要30号以前我才可以啊~
8#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 12:17:4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香雪婉儿 于 2016-10-2 12:18 编辑

[quote]露珠 发表于 2016-10-2 11:26
来晚了,能否跟帖?[/quot~感谢支持~已经汇总了的~
9#
发表于 2016-10-2 21:54:26 | 只看该作者
诗心梦影 发表于 2016-10-1 23:25
我参赛作品粘贴的好像是《心事》吧。。。。

婉儿,我记得你这里有个帖子是《请参加第二届中秋缘的朋友们注意跟帖》,当时,我就帖了《心事》。刚才我找了你的最近的帖子,却并没有找到啊。
10#
发表于 2016-10-2 21:58:09 | 只看该作者
诗心梦影 发表于 2016-10-2 21:54
婉儿,我记得你这里有个帖子是《请参加第二届中秋缘的朋友们注意跟帖》,当时,我就帖了《心事》。刚才我 ...

《心事》是我的第一篇第二届中秋缘的参赛作品。后面的,纯粹是为了支持该赛事而标注的。不管怎样,我都不想用《旧时光》参赛。毕竟全文都是我自己的小生活,是私事,我不想拿这样的宝贝参赛。请删除。谢谢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安徽一线缘贸易有限公司 ( 皖ICP备2022016440号 )

GMT+8, 2024-4-28 14:31 , Processed in 0.08714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