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文化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2072|回复: 6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华园诗话@7】一首诗一故事一菩提——读迷恋天空的鱼《在蝉翼上聆听七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7-17 13:46: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华园梦 于 2016-7-17 22:15 编辑

一首诗一故事一菩提
——读迷恋天空的鱼《在蝉翼上聆听七月》

    诗人臧克家说:“毛主席诗词常读常新,毛主席诗词越挖越深。”我以为,针对所有好的诗歌文本,这种观点都正确。现据迷恋天空的鱼《在蝉翼上聆听七月》这首作品,相对宽泛地给予发散延伸,希望成为理和诗的双注脚。
    很想说,我读诗有个习惯,就是先粗读,是我多年以来读书所养成,所谓先通读再精读。另外,我读诗还有两个特点,第一认为好文学作品,必然是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所衍生的精华,所以在注重内容同时,对结构也十分感兴趣;第二特爱把诗歌当成故事读,没有故事性,亦要有较强画面感,画面越多切换越快越佳。就后一点说,只要能读出故事,说明诗中有流动性画面存在,真地既清晰又感人,会有怎样的阅读收获可想而知。不隐讳地说,倾向于从诗歌中读到故事,主要是受自身爱写小说文字影响。
    以往读过迷恋天空的鱼不少诗歌,对诗人超常诗情及诗写水平,从普通文字爱好者角度给过肯定。就这首作品内容与形式两方面,即使初读,同样比任何时候都更显惊讶,别说我反复研读多次所爆发的情绪何其热烈了。
    第一遍读完这首诗,诗质优劣暂且未论,却在架构上首先引起重视。乍看,表达形式上似乎没有任何奇特之处,甚至连顺其自然也未发现,便有脱节嫌疑,在起、承、转、合安排上无疑值得商榷。
    但是,一首好诗歌作品,或许引起争议亦算是好的爆点因素。这样说,总觉不好理解,甚或不可理喻地将此吸引眼球的“突异看法”引向偏执,而世事无常理则是一种很好理由。正证明作品是在混沌如初状态下写就,触及到了人性、人世最接近变质的地方,模棱两可,似是而非,将一点事态或认知,以尤其迥异于一般的方式给描述了出来,至于如何领受,必须要留白,留给读者去辨析判断,这不失为新颖表达思路,亦为常识。这样的手法,看上去确实普通,作者倒非有意所为,恰为那种状态下的自然呈现,并非有意隐藏,卖弄玄虚。
    我读过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名著《安娜·卡列尼娜》不只一遍,小说在前言中就提及上下部之间衔接问题,在当时已引起社会广泛争议,奇怪亦正常的是,却从没人说这不是一部惊世之作,从未产生上下部纯粹为两部作品的本质歧义。这恰好体现了作家极高写作能力和水平,可谓既精明又英明,成为了文学史上的重要闪光记忆。
    那么,对于这首诗歌作品而言,亦有异曲同工之妙,在结构上并未脱节,不是承接得不好,而是朦朦胧胧就把读者引进了世外桃源,让你在迷迷糊糊情态中感受着另一番世事情境,只惊叹于眼前,不受任何额外思考干扰,这何其美哉。需要提醒,在以下叙述内容方面,同时要融合进这种体会,对于提高诗写能力显然大有裨益。
    该作品想要表达的诗意,以及所借事体性描述画面,与以上对所说诗体结构解构法一样,朦胧、深沉而且凝重,主要对于生命来说,时光真有让人无法阻止的叹息存在,即便本首所择只为七月一截,仅是生命中眨眼不到的极短暂时点,但显然谁也不可忽视和忘记这个时点,它对于事物生存与演化都太重要。七月是夏季,是继春之后快速成长时节,进入人生丰硕收获之前,必须很好地积累自己,但遗憾之处在于,到达成熟季,虽处生命最高境界,却无法挡住时光流逝,生命老去,挡不住生的终结。
    此作品确认是一则优美又感伤色彩浓郁的故事,可看出择取是经过“无意识”的精挑细选,很有生命历程中阶段代表性,沉凝诗意自然被蕴藏其中。整首诗共分三段,首段被看作孩提时代的情景再现,来处,仰望,充分幻想;次段为青年时光,仍有想象,但主要是将之前的幻想给予兑现,本段每一行所指皆有这样的意愿和旨归,请读“拈一指流云/把天空擦得湛蓝/此刻,适合放飞所有想象/让她去时光的琴弦上/把那些纷杂的音符点燃”;末段则为进入家庭稳定时期,但感情也递进到了极为纯熟时期,“当鸟鸣穿越指尖”表达进入不同的人生层次,于是“风声开始柔软”,人活到这个时候,幻想以至想象都慢慢减少而消失,“那个拾稻穗的女人/便将影子做成了梦”即为此意,只能把“影子”“做成了梦”。但并不是这样说,生命就没有了意义,就失去了活的勇气与动力,梦毕竟还是梦,又毕竟还有梦,一切照常延续,且以本阶段特有方式,“用太阳的颜色/书写火辣辣的情书/抛一个神秘的媚眼,给/葱郁的田野”。
    这里要突出强调,怎么样能理解成该作品写尽了一生呢?据上所说,好像只到了中年便结束了。如若这样理解,便过于小看诗人表达能力,及熔化其中的内旨了,有些情景只需一带而过,却像雁过留声,船过有痕,“用太阳的颜色/书写火辣辣的情书/抛一个神秘的媚眼,给/葱郁的田野”这样的诗句,所寓之意同时直指老年情境,西天的太阳同样“火辣辣”,而“情书”显然就是生命情感和意义的总结,指向自然、明确、得体而深刻,“抛一个神秘的媚眼”算是对生命结束之前的回望,对生命的留恋,亦是回光返照吧,那种“抛一个神秘的媚眼”心境有多丰富而复杂,想来谁都可以想象得到,甚至于想象的人都会深陷其间自拔不得。关键至此仍没结束,更为凄悲的是,媚眼抛给了“葱郁的田野”,这“葱郁的田野”当然可以代表活活存在的人世,但依然代表了人最终要去的方向,所谓入土为安,再怎么飞横跋扈的人,都逃不脱归去不来兮的命运窠臼。人生到了一定年龄段,心所望又极不情愿去的地方,当然是“田野”是“大地”,而且是“葱郁”的“田野”,想想有多无奈而悲凉吧。
    所以,说到此处,需要回头整体想象,诗人看似一直在写幻想、梦想,情绪欢快,画面看来清新明晰,实际隐于背后的却无不有悲的层面和心意,其写作手法不可谓不高深,我以为已然进入莫测界限了。但若没有这样的深意隐寓内里,恐怕我也不能作这样的解读,如此剖析,认为是在深入诗意,透析出了部分质地,而非牵强附会,胡言乱语,却为能看到这些而欣喜。
    另外,前两段可看作是外视角,属远镜头的特写;末段则转向了内视角,惊人之处却是内而不内,恰为站到了制高点,以沉静眼法去俯瞰审视整个人生,最后终于看到了生命归宿,而这是之前幻想、想象、实现阶段从未看到的问题,所想象不到的终结方式,成熟的果子,定然落在大地,归于尘土。但由此可窥见,作者亦有隐约表达自然规律不可抗拒的宿命思维,这是此诗唯一存在的一丝遗憾。
    要我说,真正的诗人,都会在诗中隐藏自我,总体上是用诗歌在寻找每个人心灵深处的迷茫点和突破口,比如我们人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现时的活着,对生命界乃至宇宙到底有何寓意?比如老天赋予人更多智慧和能力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人由生到死不停代谢更迭?这样理解时,此诗寓意便更上了一个层级,便发现了诗和诗人更大秘密,所以这样作品的价值及意义尤为惊人,决不可小觑,读时千万别三心二意,一滑而过,否则眼界开阔不了,心境提升不了,收获便小而又小,有心读书,无心捕情,算遗憾,同时泄漏了对文学的假爱好。不信吗?你从此诗中读到了多少?作者写时内心的丰富和广阔性,你又感知到了多少?
    我非常惊叹于迷恋天空的鱼对人、事、景、物在诗中的把握,虽为迷糊朦胧中一蹴而就,也必然是“油从孔入,而钱不湿”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功夫所铸就,没有前面经久的铺垫,一切都白搭,不仅写不出诗来,必对诗生疏到尴尬境地,如果还想写诗的话。
    这首作品虽非关注社会性重大题材,只截世间一角来品观,对宇宙生命的倾情关注,出发点和落脚点都不俗,热点和作用亦为巨大;故事中画面的视觉冲击力也许不大,但代之以富有想象空间和概括的大写意,确实令人无比叹服,以至于叹为观止。一首精短的诗,简单读,只在分钟之内,效果却像蒙太奇,画面的跳跃之快,给人感觉生命好像才开始,很快却结束了,就以这样的短促景象带来感受,呈现生命意义,以及为此产生诸多疑问,同时激发更多面向生命的热忱,这是诗人要的目的,也是传达出的极好信息。
    该诗完全彰显了诗人的深沉和睿智,特别是积极、乐观的激扬一面,只是手法上充分应用了文学擅长“悲剧”方式,来突显现象事理意义的价值。所以,该作品一样气势恢宏,容量博大,境界开阔,诗人独具匠心所得,真正美不胜言,抵达极致。不知诗人有着怎样的个性体验,竟然能写出如此高能量佳作,要说作者作为人值得探究实质也不过分,没有人各方面尤其思想感情的丰富性,奉献出这样的好作品给世界,不亚于在说迷天大谎。
    最后想说,相较于当下许多诗歌,这首诗亮点纷呈,还是那句话,需要深入用心细品,去领略诗人的思想、大爱和情怀,去感受诗人的细腻情思,要把诗中及诗人的每个璀璨串成精美艺术品,作为挂件戴到自己胸前,那才是真本事,真收获。
    在蝉翼上,我们听到“七月”了吗?我所聆听到的则是菩提。


附:
【缘创诗歌*2016月赛】七月诗赛 第一期 【在蝉翼上聆听七月】
/迷恋天空的鱼

尾随露珠
循着风来的方向
在蝉翼上聆听七月
大地的五线谱花开荼蘼
我与你,只隔着一线距离

拈一指流云
把天空擦得湛蓝
此刻,适合放飞所有想象
让她去时光的琴弦上
把那些纷杂的音符点燃

当鸟鸣穿越指尖
风声开始柔软
那个拾稻穗的女人
便将影子做成了梦
用太阳的颜色
书写火辣辣的情书
抛一个神秘的媚眼,给
葱郁的田野

2016年7月17日上午,于家中草就,待修改。

评分

参与人数 1缘币 +10 收起 理由
缘湖看月 + 10 优秀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16-7-17 13:59:42 | 只看该作者
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16-7-17 14:05:09 | 只看该作者
[quote]野百合 发表于 2016-7-17 13:59
赞。。。。。。。

谢百合给力支持!
4#
发表于 2016-7-17 14:08:21 | 只看该作者
来啦来啦,拜读张警官高评,提起来
5#
发表于 2016-7-17 14:11:42 | 只看该作者
引经据典,举一反三。把诗歌以立体的角度进行多元化解读,所列之处,细致入微。彰显了诗人非比寻常的写作功底和文学素养。从选题上看,这首诗也足称得起鱼儿的代表之作,用心良苦。是为诗评范本,精华共赏
6#
发表于 2016-7-17 14:11:5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6-7-17 14:19:03 | 只看该作者
[quote]香雪婉儿 发表于 2016-7-17 14:11
引经据典,举一反三。把诗歌以立体的角度进行多元化解读,所列之处,细致入微。彰显了诗人非比寻常的写作功 ...

谢谢婉儿如此高赞,不胜荣幸!也是对我极大鼓励!
8#
发表于 2016-7-17 14:21:20 | 只看该作者
[quote]华园梦 发表于 2016-7-17 14:19
谢谢婉儿如此高赞,不胜荣幸!也是对我极大鼓励!

不客气,你也算咱们缘网诗评类文章翘楚
9#
 楼主| 发表于 2016-7-17 14:27:21 | 只看该作者
[quote]香雪婉儿 发表于 2016-7-17 14:21
不客气,你也算咱们缘网诗评类文章翘楚

呀,我还从没站到如此高度去看自己,也许写的人总是处于实处,才可弄出文字来吧。
10#
发表于 2016-7-17 14:32:27 | 只看该作者
[quote]华园梦 发表于 2016-7-17 14:27
呀,我还从没站到如此高度去看自己,也许写的人总是处于实处,才可弄出文字来吧。

是的,如果不是想得到,又怎么会说得出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安徽一线缘贸易有限公司 ( 皖ICP备2022016440号 )

GMT+8, 2024-4-29 19:27 , Processed in 0.06928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