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文化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628|回复: 1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缘酒】(七夕征文)九张机(支持贴五)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8-27 15:11: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刘秋实



一张机,采桑陌上试春衣。风晴日暖慵无力, 桃花枝上,啼莺言语,不肯放人归。

两张机,行人立马意迟迟。深心未忍轻分付, 回头一笑,花间归去,只恐被花知。

三张机,吴蚕已老燕雏飞。东风宴罢长洲苑, 轻绡催趁,馆娃宫女,要换舞时衣。

四张机,咿哑声里暗颦眉。回梭织朵垂莲子,盘花易绾,愁心难整,脉脉乱如丝。

五张机,横纹织就沈郎诗。中心一句无人会, 不言愁恨,不言憔悴,只恁寄相思。

六张机,行行都是耍花儿。花间更有双蝴蝶,停梭一晌,闲窗影里,独自看多时。

七张机,鸳鸯织就又迟疑。只恐被人轻裁剪,分飞两处,一场离恨,何计再相随?

八张机,回纹知是阿谁诗?织成一片凄凉意,行行读遍,恹恹无语,不忍更寻思。

九张机,双花双叶又双枝。薄情自古多离别,从头到尾,将心萦系,穿过一条丝。


   历史的裙摆在文人的眼里一路旖旎向北向南,而那一抹嫣红的岁月却让多少痴情的女儿,将一份愁怨结痂于事物的东西中 。文人看不得一丝如缕的愁怨,哪怕是你在织房里发出一丝的幽怨,而在墙外的文人们便抽丝剥茧,让一份幽怨在那一梭梭织机里,在温热的纸张下,写下你凄凉的九张机。

    若要让一份传统的历史走向现时代的文化大餐中,那么厚重的国学也推开了织女紧闭的房门,在乞巧节这个节日里将一份温婉的痕迹再次画圆,而历史中的织女们在一份愁怨里将一份叹息化作了永远,清凉了多个世纪的漫长。
    若卿有意,容妾身在一份九张机里将一份历史的悠长慢慢道来,若君无意,也容我在一份幽怨里将最后一丝织完,以至于能不能绕过那条历史的长河,穿系于你的心间,我愿深情一探 。


    乞巧节,这个传统的节日,是女儿红漫飞的季节,也是让一份情思满天飞的季节,而应和天意,也或顺应民心,也就有了那么一个美丽的传说,传说终归是传说,但是那份美好的情结已经缠绕与民族的文化厚重里,说到乞巧节,不能不说牛郎织女的美好故事,说到乞巧节不能不说文化传统的久远,那么,九张机却在历史中,将一份厚重轻轻勾勒,淡淡的一曲,便沉淀了岁月的那一份浮躁,将一个民族的文化色彩深深地在那份卷轴上尽情抒写。


    完美或许有点高淳,但是不完美的文化才有那一份久远的醇香,一个将文学和传说深情勾兑,在一份历史女儿红的绢绸里 谁也没办法去打开。


  但 谁都想去轻轻揭开盖在历史上的红盖头,可是那盖头下愁怨般的叹息,我们谁都不忍心,让历史就这样扭动腰肢,一直走下去。深情了我们的双眼,温婉了那一份美好。

    那么就来吧,看看九张机如何深情温婉的将织女的愁怨结痂成一段美好。

    九张机,是为宋朝无名氏所首创,这个人没有留下姓名,也让历史的九张机里多了一份淡淡的愁怨。秋实喜欢历史,喜欢那种文化底蕴深厚的历史,所以我也在查找,那个无名氏,也在揣度那个无名氏和这个少女的一些身份证明。可是我错了,错在了历史的那一份文学的浪漫中,错在了历史的那份传统的正文里。干脆就不用多想了,那就是一个痴情的情种,在那个采桑女 美好的情怀里深深痴迷的一个文人。恩,一定是一个落魄的文人,不然,怎会有那么长的时间去陪一个采桑女去做繁杂事物。


   浪漫是有了,情调也有了,可是在反复咏叹,一直到九张机,那么,分别是一定要有的,行人立马意迟迟,那个行人会是谁,是哪个深情的 文人么,一定是的,这也为下文做了一点基调,渲染了一份别情离意。


    春蚕已老,宫女要开始换舞衣了,这也暗示织女们的繁重工作的开始了,而我们的文人却轻描淡写的写出了织女的生活背景。


   开始织锦,却没来由的想起了你,这在咿咿呀呀的织机里,将一份愁怨织就 ,将一份怜爱轻叹,那织机的反复回旋的声音淹没了织女的心声,那么一段美好的期望在织锦的横纵经纬里。


   织就了沈郎的诗句,借用了一份诗意的美好,但是那份痴情却不知道该如何凭寄 ,只能在这张织锦里,轻轻的来拉动梭机,让更多的清泪在织机上慢慢流淌一份痴心不改。


   当臆想遇到了意向,那个双双欲飞蝴蝶更给了织女一份惆怅,衬托了内心的孤戚 ,只好停下梭,独自看多时。


   鸳鸯织就又迟疑 ,这本来是一个美好的事物,可是为啥又要迟疑呢,织女的内心里有着一种怎样的温婉细腻,也让秋实最为痴迷的这一段,原来,织女有点担心织就的鸳鸯会被无情的剪刀从中剪断,那么一份美好,也就被破坏了,纷飞两处,无计可施,再联想到自己,那么一份愁怨更是浓厚,这也是提升全文意蕴的一段。


    回文诗那是苏惠寄给丈夫的诗句,全文也是用百色线织就,我曾细心地查找那段典故,当然也会在以后的文字里再次提起,也会为苏惠做一个千字文的回文诗。在此篇章里,明明知道回文诗是寄给谁的,可是织女却一声知阿谁,也让我们在一种愁肠里为她扭痛了胃肠。

    九张机,双花双叶又双枝。薄情自古多离别,从头到尾,将心萦系,穿过一条丝。这或许是是织女最后的心愿,也是我们所能期待的,当然,这样也是作文者所带有的内心美好所展示的,自古多薄情,织女自情深。或许一声哀叹,让文字有了更为多彩的初衷,而我们或许就在那台织机前,看着织女一声幽怨,而我们却在其身后,素手执笔,将一个美好的故事娓娓道来。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2#
发表于 2017-8-27 17:35:41 | 只看该作者
来秋实友家坐沙发
3#
发表于 2017-8-27 17:35:55 | 只看该作者
舒舒服服品美文
4#
发表于 2017-8-27 17:38:30 | 只看该作者
九张机,故事娓娓,
5#
发表于 2017-8-27 17:38:57 | 只看该作者
自古多薄情,织女自情深
6#
发表于 2017-8-27 17:39:15 | 只看该作者
薄情自古多离别
7#
发表于 2017-8-27 17:39:38 | 只看该作者
穿过一条丝
8#
发表于 2017-8-27 17:40:12 | 只看该作者
织女的心愿也是我们所能期待的
9#
发表于 2017-8-27 17:40:40 | 只看该作者
双花双叶又双枝
10#
发表于 2017-8-27 17:41:04 | 只看该作者
七夕,七夕,永恒的话题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安徽一线缘贸易有限公司 ( 皖ICP备2022016440号 )

GMT+8, 2024-6-14 06:25 , Processed in 0.57015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