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文化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67|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诗评] 102,社会需要关注弱势群体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4-5-2 01:59:4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社会需要关注弱势群体
——评黄晔的《一位住桥洞的老人》
文:一瓢诗人

《一位住桥洞的老人》是一首令人深思的诗歌,它通过对一位六十八岁老人的描写,揭示了社会弱势群体的生存现状以及人性的弱点。诗人黄晔以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笔触,让我们对这个社会的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诗歌以简洁而有力的语言,刻画了老人的形象。他是一个流浪汉,三十多年没有回家,住在桥洞里。这样的描述让我们不禁为老人的命运感到悲哀。然而,更令人惊讶的是,老人竟然是一位有文凭、能治病救人的郎中。这一矛盾的事实,凸显了社会的不公平和人性的复杂。一个有知识、有技能的人,为何会沦落到如此地步?这让我们思考社会制度和人性的问题。

诗人通过“现实就是一幅图画/把社会和人性的弱点刻划”这句话,明确指出了社会现实的残酷和人性的弱点。这幅图画中,我们看到了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冷漠和忽视,也看到了人性中的自私和冷漠。老人失去了所有人的关爱,这难道不是人性的悲哀吗?这个时代奔跑得太快,一些人在追求物质的过程中,忽略了精神的追求,只留下了空虚的肉体,失去了灵魂。这种现象令人担忧,也促使我们反思自己的生活和价值观。

这首诗歌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揭示社会问题,更在于唤醒人们的良知和同情心。它让我们意识到,我们应该关注那些被边缘化的人们,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帮助。同时,它也提醒我们要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在不经意间伤害了他人,是否忽略了身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在艺术手法上,这首诗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老人的知识和技能与他的贫困和无助相对比,使读者对社会的不公平有更强烈的感受。同时,诗歌的语言简洁而深刻,富有感染力,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黄晔的《一位住桥洞的老人》是一首具有深刻社会意义和人文关怀的诗歌。它以独特的视角和犀利的笔触,揭示了社会的现实和人性的弱点,唤起了人们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和对社会问题的思考。这首诗让我们看到了诗歌的力量,它不仅能够表达情感,还能够触动人心,引发社会的变革。希望我们都能从这首诗中汲取力量,努力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附原作:
一位住桥洞的老人
作者:黄 晔

一位住桥洞的老人
已经六十八岁的曾章生
三十多年没有回家的流浪汉
有文凭没有身份证的穷书生

他来自四川甘孜新都镇
可以治命救人的郎中
现实就是一幅图画
把社会和人性的弱点刻划

这无疑是社会弱势群体
曾经有单位有家庭有子女的人
怎么就失去了所有人的关爱
莫不是人的本性作憎

这个时代奔跑的太快
有些人正在浪费着自己的生命
一些人只留下活着的肉体
却已经失去了灵魂

2#
 楼主| 发表于 2024-5-2 02:01:5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住桥洞的老人,诗人通过刻画老人的形象和背景,揭示了社会弱势群体的困境以及人性的弱点。诗中的老人既有文凭又能治病救人,却沦为流浪汉,这一对比凸显了社会的不公。此外,诗人对时代快速发展下人们精神空虚的批判,也发人深省。整首诗简洁有力,触动人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24-5-2 07:31:22 | 只看该作者
这首诗歌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揭示社会问题,更在于唤醒人们的良知和同情心。它让我们意识到,我们应该关注那些被边缘化的人们,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帮助。同时,它也提醒我们要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在不经意间伤害了他人,是否忽略了身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24-5-2 07:31:36 | 只看该作者
在艺术手法上,这首诗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老人的知识和技能与他的贫困和无助相对比,使读者对社会的不公平有更强烈的感受。同时,诗歌的语言简洁而深刻,富有感染力,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4-5-2 10:32:33 | 只看该作者
赏读佳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24-5-2 13:55:18 | 只看该作者
好评与原作并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安徽一线缘贸易有限公司 ( 皖ICP备2022016440号 )

GMT+8, 2024-6-2 06:33 , Processed in 0.07627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