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文化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647|回复: 2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潜伏者与枞阳诗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3-14 13:43: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潜伏者与枞阳诗人
                                                                   王桂
                         读«五松山»杂志“枞阳作家特辑”枞阳诗人诗歌有感

    枞阳是一个世界,枞阳诗人也是一个世界,自古以来枞阳诗人连绵不断前仆后继自成一个精彩的世界。我看诗歌有时有意无意的注意写诗的诗人是不是有枞阳人或有文化背景。枞阳写诗的人很多,有很多优秀的诗人,有很多优秀的作品。枞阳人喜欢背井离乡,乡音不改,出去了就不太愿意回来。到几代以后就不叫枞阳人了。如果几代后枞阳人出名了,追寻背景又是枞阳人。第一代枞阳人不会改变自己。第二代以后就说不准了。枞阳诗人的诗歌有枞阳文化背景的人文精神,剔透的质地,忧虑忧患的样子。他们把诗歌看成是时间流动之律音,心脏跳动之痛楚。
    我至少认为一些人不切时机的写作,或者遇到一些长处在写作。诗歌因为被读者和媒介所伪阅读和排斥。这个年龄段或才情段、思想段,为什么不去写那会稍纵即逝捕不着影儿的诗歌?一个人一生很短,不生在这个时代,不去恶很很做一点事情不甘心。对于写作者或诗人写作在这个时代这一段时间这个时机是个宿命,谁不觉得是个宿命反应的也是忧虑的宿命。为什么人们对诗歌在这个不切时机的时候如此的伪审阅。诗歌疲软了,阅读和共鸣都很坚硬地疲软。
    亚当﹒斯密、华尔街、经济学之后是什么?被歧义的经济学已不重要,是否这个全球化之后会不会有一些突发性的事情损害人类的生存?期待给后面或后面的人一个诗歌的时机或时代。前几年经济学进入一些作家写作,很多东西写的很精彩,但诗歌好像逃避经济学,它向前看或向自己深处看,诗人看重自己或者人类文化精神。它规避它就失去时机。如果你不是一个经济学者,你认为看重诗歌胜过自己生命,你也很难在这个时候写出很有影响力的诗歌。所以许多人选择蛰伏或者说潜伏准确。
    潜伏诗人是我想象的一个词。潜伏者首先他们是有诗的潜质和热爱,他们会遇到机遇会成为优秀的诗人。没有机遇写诗不会有黄金时代,或者次黄金时代,或者再次之。诗歌严重边缘化了。这个时代经济学不能使诗人产生颤抖和热烈的心境和语境了。诗人大多数时间防护诗歌和自己,为诗歌生存辩护,他们像一个建筑师搭建防护结构。所以他们一方面写诗一方面防护诗歌。防护诗歌就是保护一个诗歌泱泱文明和诗歌的纯粹。一切都是时至才能产生。前面的人和走得高的人遇到这个时代经济学服软或蛰伏了,后面的人很难走在前面或走得高,有点重复自己、重复过去、重复别人,有点像李清照的词犹犹豫豫了。这个时代经济学太能扼杀诗人的激情和想象力了。
    我还是偶尔看一些诗歌,比如欧阳江河、翟永明、海子、洪烛、张枣、路也、里尔克、瓦雷里、艾略特等。有两种情况的诗我不怎么爱看,比如洪烛有一段时间写西部等类似的诗歌,或类似诗人的诗歌,洋洋洒洒几千行几千首成千上万,搞得人很疲惫。洪烛太有才了,现成的词语、词语元素及它们的因果关系,即天上飞的地上跑的,几乎无所不能地在他的诗歌词句中或意象意境中闪闪次递登场出现了,就像光盘行动一扫而光。他们竟能把词语、词语元素及它们的因果关系顺其自然连接转换,解构主义、象征主义、颠覆主义、意象主义等等顺乎自然一气呵成。看着热闹。还有一种情况是形式主义的诗歌,形式和结构都像诗,做作和矫情把它的内在自我、想象、情感都杀死了。
    枞阳是一个世界,枞阳诗人更是一个世界。枞阳文化有它的潜质和特质,比如说枞阳话走到那里都不会被同化掉,人们一听到枞阳话就知道枞阳人,不是说枞阳人有什么了不起,而是枞阳文化的不可同化的节操性、坚定性。比如它的文化根深蒂固地影响了三朝即明、清、民国那些事儿。因为枞阳人不被同化性,枞阳人面对全球化、现代经济学、亚当﹒斯密、华尔街等这些现代铺天盖地同化你的洪水猛兽不很敏感,至少欠于桐城人或无为人或庐江人,相对于周边而言。枞阳诗人在枞阳这么一个世界里,他们身上思想、文化、传承、修身、共性的性格、高远的追寻深沉在这片土地上。诗人之窟之世界与大地,他们立于这么深厚的根基和起点,现代和现在他们已成为优秀诗人或正在成为优秀诗人。
    «花山记»等是我喜欢读的一种类型诗歌,可能是个人因素。天赋与干净,还有诗人能沉静得住,能挺得住,诗和诗人内在特别沉静与大气。有一点大气在一组诗中读下来老底有点不足。我不知道花山是不是枞阳城对面的花山。花山再过去就是大龙山解放军空十师基地。花山很高很深,看着就很幽静,进到里面就更幽静幽深。我小时候从菜子湖河漂过,翻过花山到十八铺到安庆,有时经过花山到枞阳城,或者到江边,都不远。远就是不能抵进自己的少年内心,我是谁。
花要落到悬崖绝壁的深处
才可以停下来,叫一声“花山”
而且还要静,静到没有一丝杂质
静到我们空出一个下午
做花山枝头的一片叶子
那个时候,云要像炊烟,风要有几缕
慢慢地飘着
﹙王汉英«花山记»﹚
    王汉英的诗磁力和扩张力,有很强忍耐性的张弛力。“春风仍然吹向遥远,春天仍然住着白发”( 王汉英«经过»)。我那时到那里都要经过花山,花山上有很多很坚硬的石头,悬崖绝壁,有很多采石场,有很多石匠。几乎花山那地方每家都有石匠,或从事与石头相关的经济学。那时花山比花山对面的我们经济环境相对要好,花山有石头经济学。石匠采下来的石头通过菜子湖河用船和汽车卖出去。我坐在水边石头上,听花山上石头的声音和花山上竹子的声音,很空很峭壁陡立很孤独。我在花山同学家里玩,吃饭,现在想起来花山石匠都不太爱说话,很孤独很沉默寡言的样子。他们天天和石头说不完的话。
    刘忠显然是个较成熟现代诗人,有现代诗歌阅读背景、体验诗歌和诗歌写作背景的诗人,着力避免着经验性、重复、模仿性。关于模仿性有诗歌背景、阅读、体验和写作的诗人往往陷入进去,比如欧洲中世纪诗歌、里尔克很多人不自觉就陷入进去,欧洲中世纪、里尔克影响了中国现代诗歌的启蒙和几代中国诗人。更重要的是刘忠身上枞阳人枞阳诗人背景较实,与生俱来后天造化的很踏实。
我是南北朝遗落的寓言
这凭枝叶敲打的心空,这浊水拍击的梦
在一个人寂寞的脸上终将远去多少马蹄声
﹙刘忠«向南,梦入枞川»﹚
    他应该多多诗歌写枞阳。枞阳是他出生入死的文化背景和感召力,看出他与枞阳文化、诗歌背景并心灵相呼应。他的诗歌我读的不多,他应该产生过不少诗歌,有被人记住的诗歌和精彩诗句。这上面有几首西部诗歌,他可能也走到那写到那,可能写的不多。我又想到洪烛、路也他们,他们走到那写到那,合纵连横风尘仆仆疾风暴雨顺乎自然一日千里,不泛精彩诗歌和句子。他们准备的知识、文化、天上地上、古的今的、暗物质、泛文化等普遍知识点大大的掌握,要什么有什么收放自如。他们不一定走到那地方就写诗,可能在知识里、在故纸堆上或风景里就写诗。刘忠也可以这样走到那写到那;也可以在纸上的风景里写诗。一日千里一气呵成的写诗,挺激动人心的。虽不切时机,不妨破釜沉舟。写诗的人应大量写诗,把背景气脉浸在里面,把自己放大写得大气横秋丰富多彩。繁华过后,人们留下的可能就几首诗、一首诗、几句诗。期待把精彩的枞阳带到铜陵。
随手捧起的黄沙,都是一部厚重的历史
与青铜匹配的笑靥开放在周潭大山
﹙刘忠«我在慢慢地转身铜陵»﹚
    刘静«农民兄弟»一组有很深的土地情感。比如我本身本质是个农民,一想到农村这些词和元素,我就深深的感觉欠着农民什么?我想所有觉醒的人都欠着农民。我说的农民也是土地。土地就是苦难和痛苦,祖祖辈辈。我一想到这些就想流泪。我们父辈祖辈在它上面无语无泪欲哭无泪。“我在她上面默默受难遭灾” ﹙阿赫玛托娃«祖国土»﹚这些年农村土地的诗歌不泛优秀作品。农村土地的诗歌是爱和被折磨的结果。比如阿赫玛托娃«祖国土»、艾青«我爱这土地»,甚至里尔克«秋日»都可以归结到爱和被折磨的土地诗。爱和被折磨,被折磨是觉醒,被上升是忧患和担当。不仅仅农村土地祖祖辈辈,还有全人类的命运。
我会为自己的后半生是农民而骄傲
我看见绿  看见辽阔  看见一望无际
看见这些词语里淌出的眼泪
流出的卑微
﹙刘静«过了这条河,我就是农民»﹚
    我很喜欢«农民兄弟»里使用了“卑微” “潦草的农民” “土地的伤口” “谦卑的土房” “血藏进锈里” “卑贱的楝树” “穷也要穷出血来” “穷要穷得面无表情”。诗人用在自己的爱和被折磨的内在情感符号里,体贴与温暖,很有阵势和阵容,对爱和被折磨的土地的敬畏。刘静的诗写的还是很清凉清朗,有点阿赫玛托娃,对土地的爱的融合的如骨肉亲情。对于我,一万年后土地都是祖祖辈辈默默受难遭灾。我们在它上面活着受苦受折磨。余华«活着»是受难遭灾的土地的诗歌的小说,它永远都不能给我好日子过。我们活着给祖祖辈辈受过受折磨。
    语词和语言到达的目的是背景中的联动或有另外的目的或意义。诗本身没有意义,但又有多重意义,结果又是语词的多重意义。就像月光下和影子一起走路,很美,有距离感,结构有点多层次性,其中又层次性分明,说不清是不是左翼右翼的关系。应该有一个结果,它就是诗义。有一点有些探索精神。它与一贯的诗歌背景和诗歌传承彼此呼应,很忠诚它的背景。我想说读刘东宏的﹙«南江河上»外三首﹚有上面的想法。
而你要做锦鲤  潜回江南
赴桃花之约  在骨头上开花
这是什么年代
华南虎与微信乱飞  我选择
放弃飞机  动车  记住口信
时光沿着月光来  回到巴山
就是再一次  回到连绵的雨声
﹙刘东宏«南江河上»﹚
    刘东宏的诗想象力也很美妙,想象力也多层次性,像在联动共鸣,节奏似乎有点慢。我的个性一鼓作气呵成。抒情诗就这样,不是搞哲学当救世主。探索性在刘东宏的诗中不是走得很远也小心翼翼。告诉你折腾不起。写诗有时顺其自然,心中有佛,情到才到,语词和语言就会到达另一层意义,用什么方法,解构、象征、颠覆、隐喻、模糊、甚至手术刀等,但心气缠绕顺乎自然,好的诗歌或句子来了靠才情靠修行,就是世间许多事情该来的时候就来了。比如“先人的行辈  苦难一样的白发” ﹙刘东宏«村庄»﹚顺乎自然就来了,就属于自己的东西。他的诗中出现多次“遗世”似乎就有时不顺乎自然了。
    诗歌在现时不想说得很远。抒情诗还是应有自我、想象、情感的东西,就像基本法一样。否则诗歌就像没有灵魂没有血肉一样。文化背景就像故乡、土地、母亲一样,线就是那些词或符号,让自己到达自己内在。枞阳宏大的文化背景、精神背景,诗人之窟、文章之府、气节之乡之传承是诗人和作家及读书人坚守的故乡和背景。我想是与生俱来。我还是暗暗吃惊枞阳人枞阳诗人及其他类型作家一些作品。我关注枞阳人及其思想还是比较多,尽管我认为这不是读书写作的时代,活着和死去都是蛰伏或者潜伏。诗歌、文化、思想一脉相承,枞阳文化前人历史名人可能也在无法立足和残酷的生存的环境坚持不懈创造历史。我只能说诗歌提升了自己,并能给人们以美感。

评分

参与人数 1缘币 +10 收起 理由
华园梦 + 10 优秀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16-3-14 14:33:0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江淮两岸 于 2016-3-14 14:39 编辑

王桂的这篇评论也是他的感想,我认为是一篇很好的思想性理论性文章。
3#
发表于 2016-3-14 14:36:3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王桂这篇评论也是他的感想,我拜读后个人认为是一篇很好的诗歌创作思想,或者称之为理论。受益匪浅。问好作者。
4#
发表于 2016-3-14 16:17:59 | 只看该作者
读后,视野被拓宽,认识有了提升,思想同时被拔高,对枞阳和枞阳诗人文人,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正如江淮两岸所说,认为这就是一篇诗歌理论著作篇幅之一,读得透,收获会很大。谢谢王桂作者成此文,谢谢刘东宏先生提供此文,供缘友欣赏。感谢感谢!
5#
发表于 2016-3-14 16:19:05 | 只看该作者
但可能是后期录入的问题,里面些许错字,如“恶很很”,应为“恶狠狠”。个见,莫怪。
6#
发表于 2016-3-14 16:40:37 | 只看该作者
饿着肚子先读了这篇再说,知道刘东宏不是好文章不会发在此。看了,知道刘东宏不是想当救世主,是被人世折磨得既要逃避又要拼命,发出的呐喊也是曲线的。人很直线,诗却在风花雪月中找槎,欲言又止
7#
发表于 2016-3-14 17:48:3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潜伏诗人〞一一一用来称呼当今诗人或诗歌爱好者,太恰切!作为一个诗歌爱好者和崇拜者,很乐意接受这样的一个称呼!
8#
发表于 2016-3-14 17:50:2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感谢刘东宏老师推荐精彩!
9#
发表于 2016-3-14 18:21:23 |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16-3-15 06:24:55 | 只看该作者
赞赏老师精彩诗评。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安徽一线缘贸易有限公司 ( 皖ICP备2022016440号 )

GMT+8, 2024-5-15 21:16 , Processed in 0.06960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