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缘文化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华园梦

文物鉴赏秘要(计23类,不断添加)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6-3-9 09:28:30 | 显示全部楼层

藏石鉴赏秘要——藏石

  一、观赏石种类与欣赏
  1、太湖石。
  太湖石。又称贡石,久负盛名,它是一种被溶蚀后的石灰岩,以长江三角洲太湖地区的岩石为最佳。"漏、瘦、透、皱"几大特色是对太湖石的要求。
  2、大理石。
  大理石既是一种建筑材料,又是很好的观赏石,它是一种变质岩石。大理石品种主要有云石、东北绿石和曲纹玉。
  3、齐安石。
  产于湖北,与玉无辨,多红黄白色。其纹如人指上螺,精明可爱。
  4、菊花石。
  菊花石是生长在280万年前早二迭世下部地层中的一种天然岩石。它是由天然的天青石(SrSO2)或异质同象的方解石(CaCO3)矿物构成花瓣,花瓣呈放射状对称分布组成白色花朵;花瓣中心由近似圆形的黑色燧石(SiO2)构成花蕊,活似天工制做之怒放盛开的菊花,故名菊花石。菊花石周围的基质岩石为灰岩或硅质砾石灰岩,灰岩中偶尔含有蜓类、蜿足类汉珊瑚化石,给菊花石增添了生命活力。菊花花瓣为多层状,具立体感。花朵大小不一,最大者直径30厘米,最小者3厘米,一般10厘米左右。花形各异,有绣球状、凤尾状、蝴蝶状等。白色晶莹的菊花,陪衬黑色基质岩石的底色,黑白分明,古色古香,偶尔点缀几个古生物化石,更显得生动奇特,故采来未加工的标本就颇受观赏石收藏家们的青睐,因它本身就是一幅天然美丽的图画;若以它精工雕琢成工艺品,更是锦上添花,精美绝伦。
  迄今为止在世界上其他国家尚未发现有关菊花石的报导。我国是世界上绝无仅有出产菊花石的国家。我国湖南浏阳在300多年前就发现了这种珍稀的工艺原料,直至现在开发利用,是我国最早开发、雕琢菊花石的工艺品基地。1977年陕西地质工作者在陕西南部首次发现了与浏阳相同类型的菊花石原料,从此我国有了第二个菊花石原料基地。我国菊花石早已名扬四海,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评为"全球第一"美称,荣获金奖。
  5、雨花石。
  雨花石最负盛名。历史上,雨花石就曾为人珍爱过。据说,宋代大诗人苏轼(东坡)最赏玩雨花石的鼻祖。苏东坡曾在齐安河上用饼换取小孩拾到的五彩石,回家后放在铜盆蓄养。由于东坡先生的倡导,觅石、购石、咏石成为长盛不衰的风尚,雨花石成为文人雅士不可缺少的玩物。明代著名书画家米万种任六合县县令时发现雨花石的玲珑可爱,自出高价,广收奇石,于是采石、卖石、藏石之风又盛。当时,不但文人雅士,即便是老百姓也卷了进去,六合出现了雨花石集市,卖石者往来六合、南京一带。陈继儒记载道:"甲午八月,游秣陵〈南京〉,贾客以白瓷盎贮五色石以售之,索价甚高。"
  雨花石之美即美在质、色、形、纹的有机统一,世界上诸种观赏石以此四者比较,没有能超过雨花石的。质,是指雨花石的质地。雨花石属石英的隐晶质,坚硬细腻,晶莹可爱。《六合志.石圃》中说雨花石"质超于玉"。
  色,指雨花石的色彩。其色彩丰富,在七彩之外。明代陈贞慧写雨花石的色彩:"猩红黛绿,云桡不一。或为羊脂玉,或为蜀川锦,成为婴鹉紫,或为僧眼碧,或为鹅黄。朱者如美人睡痕,黑者如山猿怪瘿。文彩陆离,虽珊珠堆盘,琥珀映觞,无以加是。"
  形,指雨花石的形状。已故著名藏石家张轮远云:"癖石之收藏家,常以石之面积大小轻重及其形状,分门别类而列之,颇足以助灵岩石之美观。"
  纹,指雨花石的纹路。张轮远云:"文者,由于石质之表面,成其蕴藏。于视力可及之外,因点线交错,或众彩六合,或突起不平,且含有自然之规则,而成也。质言之,即石之文,皆有自然之规则。"各种形状的纹路同各式的色块交织,形成了诸种画面,令人叫绝。
  由于上述四者,雨花石在诸种观赏石中"出类拔萃",独占鳌头。
  二、名石种类与欣赏
  1、鸡血石。
  鸡血石为印材中的霸主,价值不低度于田黄石。鸡血石要求血色要活,红色处于其它颜色的地儿当中,要结合得界限,要像"渐融"的一样。其次红色要艳、要正、浅色不行,发暗要发褐也不行。再次,血色成片状,不能成点散状或线状、条状、最主要要求鸡血石地子温润无杂质,色纯净而柔和。最后是"藕纷地"、"芥麦地"或"牛角冻。"
  2、田黄石。
  田黄石是目前印材中的珍稀、绝品石种。此石属叶蜡石,产自福建省州市寿山乡1000年前即有开采。至明、清两代。田黄石更称名于世。成为历朝帝王、达官显贵、文人墨客竞相搜求的宝物。相传,清初皇帝祭天,神案上每每要供上一方田黄石,寓其"福(福建)、寿(寿山)、皇(田黄)"吉祥之意。田黄石产在寿山溪涧旁的水田里,因其不像其他石种那样,可形成矿脉,往往是当地农民在耕田、掘地时偶尔得之,所以产量绝少。据1983年12月9日《羊城晚报》载,寿山乡几位农民在平整土地时,偶然挖到一块状如"蛤肉"、色似枇杷、质感细腻滑润、重达4.3斤的特大田黄石(按:田黄石以两计算大小,够两即为成材,超过1斤以上即为"田黄王"),实属价值无量的稀世之宝。历来鉴别石料以其"细、洁、润、腻、温、凝"石之"六德"为标准。在鉴别田黄石时,往往还要观其色泽。田黄石有桔皮黄,枇杷黄,鸡油黄、黄金黄、熟粟黄等色别,尤以桔皮黄为上品。此外,还有田白、田红、田黑、田绿数种。因田黄石弥足珍贵,历来不少古董商人及文物贩子,以各种黄石稍事加工而充之,殊不知田黄石存在着一种他石的没有的特征,即半透明状的石肌里,隐现萝卜纹,亦或叫"瓜瓤纹",其色外浓而淡,间有红色水格纹,故有"无纹不成田"、"无格不称田"之说。
  3、艾叶绿。
  产于福建、浙江、辽宁、石色如同艾叶般翠绿。艾叶绿是名贵上品,除质地温透精绝外,它的颜色更是浓艳鲜嫩,翠绿无比。辽宁产的艾叶绿是"最上品"。
  4、青田石。
  产于浙江青田县。青田石的石性石质和寿山石不大相同。青田石是青色为基色主调,寿山石则红、黄、白数种颜色并存。青田石的名品有灯光冻、鱼脑冻、酱油冻、风门青、不景冻、薄荷冻、田墨、田白等。
 楼主| 发表于 2016-3-10 09:25:33 | 显示全部楼层

铜镜鉴赏秘要——铜镜

本帖最后由 华园梦 于 2016-3-10 09:26 编辑

  一、铜镜源流
  殷商时代出土的铜镜至今发现的只有五面,一面镜背有弓形钮,饰以席纹和鳞纹图案。另四面均为圆形,镜背有拱形环钮,且分别装饰以叶脉或多圈凸弦纹,镜成近平或微凸,镜身较薄。此时铜镜纹饰具有自己的风格。这种风格也见于同时出土的其它器物上。如铜镜上的弦纹、乳钉纹,也常见于殷代的铜镜。
  西周铜镜迄今发现的有十五面,均为圆形。镜面平直或微凸,镜身较薄,镜钮有橄榄形、弓形、半杯形、长方形等多种。可分为素镜、重环纹镜、鸟兽纹镜三类。西周时期以素镜为主。这一时期晚期,镜背的纹饰发生了变化,新出现了动物纹饰,打破了传统的风格。
  春秋战国时代是我国铜镜盛行发展时代。战国铜镜的特点是:形体轻巧,纹饰精致,线条流畅,一扫前期铜镜幼稚朴拙的风格,展现出青铜工艺的新面貌。此时铜镜多为圆形。纹饰表现手法多样,有浅浮雕、高浮雕、金银错、嵌石、彩绘等。图案多采用地纹衬映主纹手法,主纹地纹相映成趣。图案显得完善而和谐。根据春秋战国铜镜的主题纹饰图案划分类型。共分为如下几类:
  1、素镜类:全素镜、弦纹素镜、宽弦纹素镜。
  2、纯地纹镜类:羽状地文镜、云雷地纹镜。
  3、花叶镜类:叶文镜、花瓣镜、花叶镜。
  4、山字镜类:三山镜、四山镜、五山镜、六山镜。
  5、菱文镜类:折叠式菱纹镜、连贯式菱纹镜。
  6、禽兽纹镜类:兽纹镜、凤鸟镜、禽兽纹镜。
  7、蟠螭纹镜。
  西汉铜镜在制作和艺术表现手法上,也有很大发展。西汉初期至武帝时期,铜镜逐渐厚重,纽多作半球形,或作柿蒂形。图案布局和纹路也有新的变化,出现了以四乳钉为基点组织的四分法布局形式,主纹突出,地纹逐渐消失。主题纹饰素朴,图案结构简单,改变了战国时期那种严谨的细密风格。西汉晚期至东汉中期,规矩镜成为最精美的类型,纹饰以四神为主,图案有四神、动物、禽鸟及群邪、羽人之类,活泼生动。纹饰布局突破了“心对称”古样设计,出现了“轴对称”式新风格。此外,“透光镜”的出现,也给汉代铭文镜带来极大光彩。所谓透光镜,是指将镜面对着日光或其它光源时,与镜面相对的墙壁上能映像出镜背文饰或铭文的字样的铜镜。汉代除了继续沿用战国镜外,最流行的铜镜大致有下列15类:
  1、蟠螭纹镜类:缠绕式蟠螭纹镜、间隔式蟠螭纹镜、规矩式蟠螭纹镜。
  2、蟠虺纹镜类:方格四虺镜、连弧蟠虺纹镜。
  3、草叶纹镜类:四乳草叶纹镜、规矩草叶纹镜。
  4、星云镜类。
  5、连弧纹铭文镜。
  6、重圈铭文镜。
  7、四乳禽兽纹镜。
  8、规矩纹镜类:四神规矩镜、鸟兽纹规矩镜、几何纹规矩镜,简化规矩镜。
  9、多乳禽兽纹镜。
  10、连弧纹镜。
  11、变形四叶纹镜。
  12、神兽镜类:重列式兽镜、环绕式神兽镜。
  13、画像镜类:历史人物画像镜、神人车马画像镜、四神、禽鸟画像镜。
  14、夔凤纹镜
  15、龙虎纹镜类;龙虎对峙镜、盘龙镜。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乱频繁,社会动荡,我国的铜镜制造业进入中衰期。这个时期风格仍沿袭汉镜,以三角缘神兽镜最为流行。铜镜纹饰常以民间故事为题材。此外,还出现了佛像图纹,这也是该时期铜镜的一个显著特点。
  隋唐时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十分繁荣昌盛的时代。它结束了300多年的分裂割据,而又复统一;它吸收了四夷兄弟民族的文化,而融汇一体。铜镜工艺有强烈的时代感,它同整个文化一样,不仅铸制工艺上攀登了空前的高峰,而且在装饰艺术上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工艺上,锡和银的合金比例加大(占40%左右)使镜面显得特别亮洁而泛现白光泽,映影十分清晰。造型上既端重厚实,又精致玲珑,形状不一,有葵花、菱花、方形、六角、八角、亚形等式样。装饰上自由活泼,大方美观,趋于世俗,寓有吉祥富贵和向往仙山琼阁的审美观念,有凤凰、天鹅、鸳鸯、喜鹊、珍鸟、狮子、天马、白鹿、云龙、海兽、牡丹、莲荷、葡萄、花束以及嫦娥奔月、王子晋吹箫引风、仙人、月宫等珍禽异兽、花鸟虫鱼、神话传说,无所不有,丰富多彩,斑斓瑰丽,正反映了唐代社会的繁荣昌盛蒸蒸日上的景象。唐以后的五代只经历了半个世纪,在艺术上可以说是唐代的遗风。这时很少有新镜问世,民间多沿用唐镜,即使铸制新镜也见不到特色了。
  宋代在经济和科学技术上有较大的进步,反映在铜镜工艺发展上又出现了一个高潮。但由于铜的产量所限,宋朝铜禁比较严,加上铜镜的用量大,故而宋镜铸造得比较薄,合金工艺赶不上唐代。然而,它的进步主要表现在装饰艺术上。当然,装饰艺术与审美观也有密切的关系,宋代世俗地主阶级、士大夫阶层经过唐代繁华的社会之后,他们的审美转向了对山水花鸟的自然界,这是宋代美术上山水花鸟画勃起的主要原因。这种美学情趣很自然的就反映在铜镜的装饰艺术上了。因此,我们所看到的宋镜的装饰题材中多为写生画的缠枝花草、鸟兽鱼虫、山水楼台、小桥流水人家以及陶醉在自然美中的“隐居”者。这些题材往往用精细的浮雕,追求真实的美感表现出来,毫无神秘的气氛,犹如从社会生活或自然界录下的一个个镜头,或说是画家一幅幅写生画。这样的装饰,是中国铜镜艺术发展史上一个重大的转折,显示了强烈的时代感。我们还可以看到宋镜的特点,在镜的造型上多样,特别是带柄镜已大量出现。有的镜上铸有印记、铸镜作坊、年月、姓名和州县检查官记等,表明宋代不仅有官办铸镜作坊,而且民间铸镜作坊也很多。元明时代的铜镜沿用宋镜风格,不但没有发展而且趋于衰退,可以说是中国铜镜发展史上的尾声。特别是明代铜镜装饰十分粗糙,而且把以钮为中心的圆形图案改造成为分上下左右关系的进深画面了。题材中除一部分平面高浮雕的亭阁人物之外,大量是素面铸字,如“长命富贵”、“福禄祥祯”等。到明代中叶以后,由于玻璃的普遍使用,铜镜就失去了实用价值,一般用于避邪,称为压胜镜,其艺术价值就谈不上了。
  二、铜镜价值
  铜镜是照面饰容的日常用具,又是精美的工艺品。它铸造精良、形态美观、图纹华丽、铭文丰富,是我国古代文化艺术遗产的珍品。铜镜的背面装饰着各种花纹和铭文。这些纹饰和铭文的产生与流行,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生活及时代风尚有一定的关系。由于镜背面积小,纹饰所选用的题材更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为我们认识和研究古代社会提供了可靠的实物资料。铜镜在考古学研究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它是我国古代墓葬中常见的随葬品。由于各个历史时期的铜镜有着各自特征,它又成为古代墓葬中断代大标准器之一。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安徽一线缘贸易有限公司 ( 皖ICP备2022016440号 )

GMT+8, 2024-3-29 14:40 , Processed in 0.063038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