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文化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风静云闲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红楼梦语【待续】

  [复制链接]
41#
 楼主| 发表于 2016-3-7 09:02:2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柳泉居 于 2016-9-15 19:28 编辑

    红楼梦语[续]之三 戏说宝玉----顺治帝
    人拿顺治比宝玉,我从书中推顺治,也算是一种"戏说"吧!信不信由你。
    宝玉的原型是顺治皇帝,顺治六岁登基,是谓“无才可去补苍天”,六岁之童当然不能问政,只能读书学习,而皇宫里女子又多,很可能在他未成年之前就象征性地为他安排了嫔妃(据说顺治废后时只有十六岁,说明他还未到十六岁时已经有后妃了),这样他就能与许多女儿们厮混在一起,是为“枉入红尘若许年。
这里的“红尘实际上是指“红粉之地”,即女儿堆。在女儿堆里,有一个年纪比他大的王妃(书中的秦可卿)是个淫荡之人,在顺治刚成年时就勾引他偷尝了禁果,书中写得清楚,警幻授宝玉“云雨之术后,宝玉就强要袭人“偷试了一回”,书中不可能写得面面俱到,这等事,在这样的年龄,这样的环境中有其一,就有其二其三.....可以说宝玉和晴雯,香菱等其他女儿们也会“偷试的。无所事事的顺治就这样沉溺于女儿之中,发展到不求上进的地步,在与众女儿相处之中,顺治有了最爱,但由于皇族内部权力纷争,将他的爱情扼杀了,加上受佛教思想的影响,感到自己对不起被他污了清白的女儿们(特别是有些女儿因他而死,因为“偷试之事一旦事发,受罚的当然就是这些无辜的女儿们),因而顺治对这些女儿们产生了负罪感,认为自己是蠢物,浊物,不屑之人,万念俱灰,便不想做皇帝而要去出家,但这是不可能的,他还是被迫做了几年“较为实在的皇帝,二十四岁就死了。
    但顺治之死始终是个谜,清庭对此记载模糊,如果进一步“戏说
”,那个“死顺治只是个替死鬼,真顺治还是如愿以偿地出家了,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事还是流传到了民间,故而民间一直传说“顺治出家五台山”,“贾史王薛莫非是要读者谐读为“假死王血”?用春秋的法子来解,王就是皇帝,不就是“假死皇帝血吗,莫不是《红楼梦》中石破天惊之大“隐吧!
    顺治写《石头记
是在写忏悔录,也可以说是“罪己”。我推测原书中只写了十几个女儿家的悲惨命运和自己因爱情的幻灭而出家的过程。真是:记下身前身后事,写成亘古大奇传。至于写家道败落,那全是曹雪芹和脂砚斋的事,故而我们从《石头记原判词中看不出家道败落,只能看到各个女儿家的结局,而其中没有林黛玉。
42#
发表于 2016-3-7 09:43:5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再赏红楼(^_^)
43#
 楼主| 发表于 2016-3-11 19:28:4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柳泉居 于 2016-9-15 18:21 编辑

    红楼梦语[续]之四 脂砚斋与曹雪芹
    脂砚斋和曹雪芹到底是谁,那就让考证家们去考证吧!我说过我是以书为线索来推断的,反正是有过这两个人。我说过是脂砚斋和曹雪芹共同“披阅增删
完成《石头记》再创作的,他们俩年龄相差不大,死期也相差不多,这些从书中都可以看出的。
    先说脂评的作用,一是帮助曹雪芹隐事,做一些错误的导向。二是使小说增加真实感,相当于现在的第一人称叙事。三是适当地向读者透露些真事。
    脂砚斋和曹雪芹的关系可以从书中推出,脂谐音“紫
即为紫娟,砚谐音“雁”,即为雪雁,这两个女孩子都是服侍黛玉的,而黛玉是曹雪芹的化身,这就清楚了,她是什么人?是与曹雪芹关系最密切的人,要么是妻子,要么是红颜知己。脂雁斋也可以谐读为“自言哉”,表明脂批就是代表曹雪芹的。
    脂批具有一定的混乱性,这是因为书是通过手抄而流传的,在传抄过程中,有好事者情不自尽地加进自己的批语,特别是有些人(具体地说就是一些皇亲国戚)看到书中所写竟与自己的身世相似,似乎是在写自己,也加进了自己的批语,你想这能不混乱吗?
    曹雪芹曾做了《风月宝鉴》这本书,是一本自传体的愤世嫉俗之作。而顺治作的《石头记》是为女儿们树碑立传的,二者合起来就是今天我们看到的《红楼梦》。
    曹雪芹得到原《石头记》底本,就是书中说的古今奇缘。曹雪芹化作林黛玉与宝玉谈恋爱就是书中所说的荒唐之事,由于荒唐,只好“意淫
”(即精神恋爱)了。
44#
 楼主| 发表于 2016-3-16 19:17:1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柳泉居 于 2016-9-15 18:34 编辑

    红楼梦语[续]之五 梦猜春灯谜
    《红楼梦》第五十回中有几个春灯谜,有的给了谜底,后三首诗却没有谜底,是要让读者来猜,现在就说说这个问题。
    先看李纹这一则:“水向石边流出冷。
书中给的谜底是“山涛。这显然是误导,正确的应是“山溪或“山泉。涛为波涛,不可以在山中形成,除非山洪暴发,那也不单在石上流了,王维有“泉声咽危石之诗句,一般认为在石上流的只有泉水溪水。该谜是打一古人名的,故猜人,这就很清楚了,溪指曹雪芹,即“芹溪”,后面带一“冷字,书中有“冷子兴这个人,溪冷是把二人联系起来。再看书中“冷子兴演说荣国府”,这就一目了然,曹雪芹写的是贾府的兴衰之事。
    再看李绮的是个“萤
字,书中给的谜底是“花”,黛玉又作了解释:“萤乃草化也。从意思上解,萤不是真虫,是草化的,隐一“假字。假为贾,带出贾化二字,就是贾雨村,萤火虫能爬能飞,又合“时飞”。所以这个谜底就是指贾雨村这个人。石兄将真事隐去,假语村言,故而贾雨村是石兄的代言人。书中说“贾雨村风尘怀闺女秀”,这个又一目了然,石上所记之言乃是怀风尘女儿们的。
    以上分析又得出《红楼梦》是由曹雪芹"披阅增删"而完成的(即由曹雪芹的《风月宝鉴》和顺治的《石头记》合成的)。
    下面看看湘云的“点绛唇
”:溪壑分离,红尘游戏,真何趣?名利犹虚,后事终难继。这是一首藏头词,嵌“溪红真名后五字,溪指曹雪芹,红指书,意思是曹雪芹的名字是在书的作者名字的后面,这证明“空空道人是真作者。
    现在我解一解没有给出谜底的三首诗谜。
    一、镂檀锲梓一层层,岂是良工堆砌成?虽是半天风雨过,何曾闻得梵铃声?谜底:石磨.暗指"石兄".
    二、天上人间两渺茫,琅gan节后须提防,鸾音鹤信须凝睇,好把唏嘘答上苍!谜底:爆竹,暗指"空空道人".一炸消失是为空.
    三、lu er何劳缚紫绳?驰城逐堑势狰狞,主人指示风雷动,鳌背三山独立名。谜底:马头琴。暗指曹雪芹。
    这也是上面所说的“溪红真名后
吧!特别巧合的是,每首诗中都嵌有"临字。“梵铃声谐音为“福临声或“凡临声”。“须凝睇可谐音为“书临的”。“势狰狞可谐音为“是真临”。这不是说书的真作者是福临么?
    最后再回到论语谜上。“观音未有世家传
”,湘云答:“在止于至善。黛玉答:“虽善无征。
    “一池青草草何名。
湘云答:“蒲芦也。这个语出《礼记 中庸》“夫政也者,蒲芦也。
    这两个是隐史实的,“夫政也者,蒲芦也。
这是以后句带出前句,政为政权,指皇帝,这里指顺治。
    “在止于至善。
”“虽善无征。这里是说顺治登基与一个叫“善的人有关。
   我不是历史学家,也不习惯于考古,但为了应证我的推断,我在网上查了多尔衮的个人资料,在皇太极死后,多尔衮欲揽皇位,确实有一个叫代善的人拥有兵权,起到了抑制多尔衮的作用,结果多尔衮不得不立“六岁之童福临
登基,自己和济尔哈朗成了摄政王。
45#
发表于 2016-3-17 08:05:16 | 只看该作者
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6#
 楼主| 发表于 2016-4-2 16:33:5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柳泉居 于 2016-9-15 19:06 编辑

    红楼梦语[续]之六 宝玉(顺治)最爱是晴雯
    在《红楼梦》里,明显的是,宝玉最爱林黛玉,而原《石头记》里没有黛玉,那么原《石头记》里宝玉最爱的是谁呢?我给的答案是:宝玉(顺治)最爱的是晴雯。且听我的分析。
    一、在判词里晴雯位居第一,晴雯本该在正册,但曹雪芹“披阅增删
时加进了林黛玉,考虑十二钗的完整性,就把晴雯放到“又副册中去了,“又副册中只有晴雯和香菱两人。如果不分正副册,那么晴雯就在首位,最是个很重要的位子。
    二、晴雯临死之前,宝玉瞒着家人去晴雯家探视,而晴雯将自己的二寸长的两个指甲绞给了宝玉,又要了宝玉的衣裳穿在身上到那边去。
    这是怎样的刻骨铭心!“二寸长的两个指甲
说明晴雯不是丫鬟,同时又暗示晴雯是死在宝玉怀中。
    三、晴雯死后,宝玉为他作了洋洋洒洒的“芙蓉诔
”。在晴雯死之前,贾府中也死过几个女儿,宝玉作过这样的文章吗?这不简单,这篇文字我读不太懂(也懒得去翻书查典),但其中很关键的字眼书中已经给了我们,那就是“红绡帐里,公子多情,黄土垄中,女儿薄命。”“红绡帐里,公子多情不是很明显吗?宝玉和晴雯同床共枕过,这就是原文的意思。偏偏遇着黛玉,为什么不遇着别人?遇着了黛玉偏偏又要他改这句。(我说过黛玉是曹雪芹的化身)这就暗示我们:曹雪芹在“披阅增删时把晴雯放到“又副册中去了。
    书中还有许多情节可以证明,这里就不一一细说了。
    顺治最爱的是谁?大概是董鄂妃吧!那么睛雯是董鄂妃吗?我的答案是:是一部分。把晴雯、香菱和黛玉合起来就是董鄂妃,这个可以从“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得出答案。贾雨村是石兄的代言人,他所怀的就是石兄所怀的,与贾雨村有关连的只有三个女子,香菱、黛玉和娇杏,娇杏乃“侥幸也,为虚。这就剩下香菱和黛玉了,谁象黛玉?是晴雯。谁向黛玉学诗?是香菱。谁把晴雯挤到“又副册中去了?是黛玉.谁和谁同在“又副册”?是晴雯和香菱。因此说他们是三位一体。
    从“红绡帐里,公子多情;黄土垄中,女儿薄命。
----“茜纱窗下,公子多情”----“茜纱窗下,多情,黄土垄中,丫鬟薄命”层次分明,晴雯从爱人变成丫鬟,宝玉从公子变成。这就是曹雪芹对《石头记》的“披阅增删”。
47#
 楼主| 发表于 2016-4-13 19:59:4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柳泉居 于 2016-9-15 18:57 编辑

    红楼梦语[续]之七 说"石"
    《红楼梦》中的那“石
是女娲补天剩余的,本是天上之物,来到了红尘,这是下凡之说,这隐喻了宝玉是皇帝的身份。
    那“石
化为“通灵宝玉”,这是宝玉的“命根子”。这要读者注意这“石的作用,我从“通灵宝玉上看出“福临二字,这里再重复一次。
    这玉的正面有“通灵宝玉”四字是名字,下刻:“莫失莫忘,仙寿恒昌
八字,反面有:“一除邪崇,二疗冤疾,三知祸福共十二字。正面八字即隐“命根子”,“命根子”是人的灵魂。故正面隐一个“灵字是通“临”。反面十二字是隐一个“福字。 避邪避崇避冤避疾避祸是为“福”,从反而往正面读不就是读成“福临”么?
    那“石
上记着《石头记》文字,这说明“石就是《石头记》底本。宝玉只要失玉,就神志不清,这是指曹雪芹在“披阅增删过程中一但失去底本,写作就失去了方向。曹雪芹为何未完整部书的“披阅增删”?就是曹雪芹自己已经偏离了原书的方向,不知如何收尾,所以高颚的续书是与原《石头记》接近的,特别是宝、钗、黛的结局。正统的红学家们一直按曹雪芹的创作意图去推测结局,所以他们不承认高氏的续作,说他偏离了原书的主旨。
    宝玉是“神瑛侍者
下凡,瑛为“似玉的美石”,也是“石可为二合一。神瑛住在“赤瑕宫”,有朱批:“点'红'字,'玉'字二。瑕字是瑕疵也,乃缺点,赤瑕的意思是红色的缺点,这是的红色实际是指“红楼”“红粉等意。石上有“赤瑕”,指此石染指风流。综合起来就是隐“顺治是一个风流的皇帝”,这与原《石头记》的宝玉是吻合的。
    最后还要说的是这“石”
“情根峰被弃在“青埂峰下,指明“石的下凡地点。“青埂峰是何处呢?其实,“青埂峰可谐读成:“清根峰“情根峰”,正统的红学家们译作“情根峰是不对的,满清源于东北,这里当指长白山了。
48#
 楼主| 发表于 2016-5-24 17:34:2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柳泉居 于 2016-9-15 18:46 编辑

    红楼梦语[续]之八 曹雪芹自比林黛玉
    这个题目是借俞平伯先生的,(见俞平伯先生“读《红楼梦》随笔
”) 俞先生的根据大致是还泪之说。有脂批:“知眼泪还债大都作者一人耳。余亦知此意,但不能说得出。
    根据我“顺治--雪芹合著说
的观点,曹雪芹把自己化作林黛玉写进书中,这与俞先生的这一观点不谋而合。以下是支持我的观点的几个根据,俞先生说过的我就不再罗列了。
    一、《红楼梦》第十三回有这样一段文字:宝钗笑道:“世上的话到了凤丫头嘴里也就尽了,幸而凤丫头不认得字,不大通,不过一概是市俗取笑。更有颦儿这促狭嘴,用《春秋》的法子,将世俗的粗话,撮其要,删其繁,再加润色,比方出来一句是一句。

    曹雪芹“披阅增删
用的就是“假语村言”,颦儿就是黛玉,宝钗的这段话里所说的“颦儿这促狭嘴说的不就是“假语村言和“披阅增删吗?
    二、“芙蓉诔
是宝玉祭晴雯的,从“红绡帐里,公子多情,黄土垄中,女儿薄命。”“茜纱窗下,多情,黄土垄中,丫鬟薄命”“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垄中,卿何薄命”,层次分明,晴雯从爱人变成丫鬟,宝玉从公子变成。最后又回归到我与卿。为什么宝玉从公子变成了呢?是曹雪芹变糊涂了吗?不是,宝玉变成是隐喻曹雪芹把自己化成了林黛玉。很有意思的是这改动是林黛玉让宝玉改的。这不更能说明问题了吗?这也说明了曹雪芹对《石头记》的“披阅增删”。
    三、黛玉善诗,雪芹亦善诗工画。
    在林潇湘夺魁菊花诗一回里,黛玉写的三首为:咏菊、问菊和菊梦。在咏菊的中二联是:“毫端蕴秀临霜写,中齿噙香对月吟。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这就是曹雪芹的自我写照,在问菊中有一联为: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说得再明白不过,“偕谁隐是指为顺治隐事,“一样花开为底迟?是指他自己与顺治有着同样的思想,但偏偏生不同时。
    四、曹雪芹“工诗善画”,写诗必有自己的理论或规则,那么曹雪芹是借谁的口气表达的呢?是林黛玉,在第四十八回书中写黛玉论诗:“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也都使得的。
”“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思有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再看曹雪芹在书中的大量诗词中有无“平仄虚实不对的呢?答案是:有。请看:池塘一夜秋风冷,吹散芰荷红玉影。蓼花菱叶不胜愁,重露繁霜压千梗。不闻永昼敲棋声,燕泥点点污棋枰。古人惜别怜朋友,况我当今手足情。这首他说是歌,难道不是诗吗?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首的首二句就不合律。
    在问菊中有“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其中“傲世的工对应该是“开花”,但这样读来不顺,所以作“花开”。
    这里可以看出,黛玉的诗论就是曹雪芹的诗论。一场幽梦同谁近,千古情人独我痴。这是第五回的回后诗,这与问菊那句正好对答。
49#
发表于 2016-5-25 12:51:17 | 只看该作者
先生研究深刻。
50#
发表于 2016-5-25 19:03:59 | 只看该作者
心同作者痴,可得些些味?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安徽一线缘贸易有限公司 ( 皖ICP备2022016440号 )

GMT+8, 2024-4-20 09:22 , Processed in 0.082817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