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文化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799|回复: 3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罗昌河不仅仅有一条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9-4-14 09:21: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瓦全铺子 于 2019-4-14 09:31 编辑

   罗昌河不仅仅有一条河
          ——瓦全铺子
   罗昌河是一条河的名字,又叫罗阳河,源头是大别山余脉岱鳌山,岱鳌山又叫“大凹口”,从罗阳河集镇向西北望去,岱鳌山的几座山峰连绵成非常形象的“凹”字,我想我们罗阳河人把这几座山称做“大凹口”是由此而来。在我很小的时候,在万里无云的晴朗的傍晚,罗阳河西北边的大凹口,群峰清朗,山形俏丽,山色青黛,在夕阳的余晖下渲染成一幅迷人的水墨大写意。那时我们没听说过“岱鳌山”这个名字,近几年把这里炒作开发成旅游景点,赋予它神秘的人文内涵,这里还有个龙王顶,龙王顶上有座龙王庙。龙王顶下还有“石公。石婆,石女儿”的怪石群,并敷陈出一些个神奇传说。罗阳河就是从这里起源。
  这条河流到罗昌河集镇,已经是一条宽阔舒缓的大河了。宽阔的河床一直向南流经著名的文山——浮山,到达白荡湖,进入长江。一九五四年之前,这条河和长江是直通的,公元一九五四年,我国南方,遭遇了一场世纪水灾,新中国政府便在罗昌河的下游白荡湖链接长江的出口,修了一道大闸——白荡闸。从此,切断了罗昌河直通长江的便利。
  五四年之前,这条河可是一条连接大别山余脉和长江的重要通道,以罗昌河命名的集镇是这条河上的一个重镇,这是一个古老的集镇,建于何时,没有文字记载,只听老人说,这个古镇,从前是如何如何繁华。我还清晰地记得有些老屋的模样,那时我还没有研究古玩文物,今天回过头来想想,这些老房子大多数都是清代到民国的建筑,但有一所房子是明代建筑确定无疑,这所房子在古老的街道中间,在许姓祠堂的隔壁,许姓是罗河的望族,“一许,二张,三朱,四汪”是罗河古镇的族望的排列顺序。我记事时,这许姓祠堂已经改作了粮站的粮仓。这座貌似明代老房子就在许姓祠堂的上隔壁。是一户徐姓人家的祖宅,几年前,我到苏州旅游,听说苏州郊区东山镇有许多明代下层居民的住宅,我特意前去参观,到了东山镇杨湾,这座房子在杨湾村大路边。大门临街而设,正房木构架简朴,梁用圆木,但梁端与柱交接处仍按月梁做法刻作斜项,这是明代住宅的通式。堂屋前廊单步梁则作成月梁,以突出堂屋的地位。全屋雕饰,仅此而已,它不同于清代民宅,雕梁画栋。罗昌河镇的这所老房子虽然在一九七二年就已经拆了,但它的模样和规制还清晰地印在我的记忆里,比较了苏州东山镇阳湾村明代下层民居,更加确定了我的判断。古罗阳河镇至少在明代就已经是个非常繁华的集镇了。
罗昌河古镇,沿河码头罗列,停靠着大大小小的南来北往的无数船只,江南的山货和木材,沿江大码头的布草洋货,等等,从这里上岸,用独轮车和扁担运往大别山里。两米多长的麻石板铺成街道,深深的车辙深深地印在我的记忆里。古老的街道两旁,店铺林立,商贾云集。
  这条河穿街而过,一座古老的双拱石桥,连接着东西两条街道。这座石桥六十年代末重修了一次,依稀记得桥身上有“罗阳桥”三个丰腴端庄的楷书。重修前的老桥,桥面是石板铺成,深深浅浅的车辙嵌着许许多多的故事,两边的栏杆是青石方柱,方柱中间有孔用铁链连缀。桥墩迎水的一边是船头尖形,下游的则是方形。从桥的构造和样式,应该是宋元建制,后来历代重修。上世纪六十年的重修后的罗阳河桥,桥面彻底改造,本来微微拱起重修后为了通汽车,铺上平平的沙石,两边的栏杆,用混凝土塑成柱墩,三根螺纹钢连接成护栏。这座古老石桥是罗何古镇的标志,可惜,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大开发,富起来的农民大量涌进城镇,城镇无限制的扩张,这座桥的两边扩充成宽阔的街道,把这座有着悠久历史,连同在它身上演绎的无数悲欢离合的故事,埋在了新建的浮华的街道的下面,近年来,许多有见识的乡贤乡绅。呼吁地方政府,拆除老桥上的浮华建筑,让老桥重见天日,让罗阳河这条古老的河流,河流上古老的码头重镇,镇上的古老的石桥隐隐约约地来诉说这条河的沧桑。
  罗昌河不仅仅有一条河,也不只是还有一个很老很老的集镇和集镇上的一座很老很老的古桥,罗河小流域,还有着不同于庐江县北面乡镇的独特民风民俗文化。
  从岱鳌山向西,牛王寨二姑尖,大别山连绵的余脉的北面是巢湖的源头,这里的水流进巢湖从裕溪口进长江,山南面的的水部分成了罗阳河的源头,从枞阳县的白荡湖进入长江,两条水系的出口都进入长江,但是一个在上游,一个在下游,相隔几百公里。罗昌河小流域的文化风俗更多地受桐城和皖南文化风俗的影响。
  庐江人喜欢把罗河人称为“桐城佬”,这是略带贬义的揶揄,改革开放后先富起来的罗河人有了一定的影响,庐江人茶余饭后把模仿嘲弄罗河方言当作时髦的笑谈,罗河方言相对于罗河以北乡镇的语言,个性很是鲜明,尤其是“嘴巴”的发音,“搞点水潮个嘴巴——gaodiansuicaogejiba”,成了罗河人土话的笑柄。罗河话最大的特点是,没有卷舌音,所有的zhi,chi,shi.都发成zi,ci,si.还有韵母“un,”和“ong”发音近似,不是罗河人听起来就很含混,有一次,有个朋友跟我说:“我真搞不过你们罗河人,做生意就不用说了,喝酒“捣杠子”也捣不赢。”所谓“捣杠子”就是猜“老虎,棍子,鸡,虫”,用筷子在桌子上敲三下,同声喊,甲喊了“老虎’”,乙喊“鸡”,老虎吃鸡,甲赢。我就问他:你反应迟钝,敲不赢他们。他说,哪是的,你们罗河人发音含混,“棍子,公鸡,虫子”我们听起来都差不多,你听他喊“公鸡”,他却说是“棍子”,仲裁人听着也差不多,哈哈哈,捣一下输一次,一杯接一杯,七捣八捣就把我灌醉了,哈哈。
  揶揄罗河人是“桐城佬”的还有就是隐喻“吝啬”,讲难听点就是“小气”“狗尖”,“会算计”,讲好听点就是“俭约”,老辈罗河人的节俭我有很深的的感性认识的,我的一个舅舅,除了勤劳就是节俭,他有一条土布毛巾,但我从来没见过他用来洗脸,早晨起来,打一盆冷水,用手捧起水在嘴里簌口,用手指在牙齿上擦擦抠抠,然后捧起水在脸上用手洗洗,然后才拿起这块当做洗脸手巾的土布,把脸上的水擦干,洗脸的过程就结束了,他说,洗脸的土布经常下水,干干湿湿容易朽烂。小时候,有一次去舅舅家拜年,舅舅和大人们讲了一个年三十喝酒的笑话,大年三十年夜饭,是一年当中最隆重最丰盛的晚宴,酒是必不可少的,再穷,也要打点烧酒应应景,酒是装在玻璃的盐水瓶里,就是医院里给病人打点滴的装葡萄糖水的瓶子,把这装上酒的盐水瓶子,放到灶台上的“井罐”的热水里去温热,年夜饭,煎炸烹烧,比平时的花样多,所以“井罐”里的水的温度就比平时高出很多,装酒的盐水瓶嘭的一声炸裂了,于是酒就流进了滚烫的水里,而滚烫的“井罐”水却流进了一家人的心里,掺了酒的“井罐”水是不能浪费的,一家人就你一杯我一杯地把一“井罐”一滴不剩地干了。
  八十年代中期,我在庐江县城北面的“五七大学”教书,几年下来对庐江北边乡镇的民风有所了解,他们的过日子的态度和待客之道确实要大方一点。这一年,我罗河老家一个表姐的儿子结婚,我们回老家去吃喜酒,罗河吃喜酒的风俗是只有一顿,女方的出门喜事是中午,男方的进门喜事是晚餐。而庐江北面的乡镇从来都是至少是早中晚三餐。我作为新郎的表叔,教书的表叔,算是较为尊贵的客人,中午就把我们接到家里,午宴过后,如何打发等待晚宴的时间,有人就提出陪表叔表婶打麻将,这个时期的庐江北边的乡镇已经是麻将成风了,连上小学的小孩都会不用眼睛看去自摸,有个学生家长告诉我,他们村子里有个小孩,小学三年级,随便一张麻将牌,在大腿上一抹,就知道是什么牌,也许有点夸张,但庐江北边乡镇已然风行麻将应该是不争的事实。而我们在这一天的下午,八十年代中期罗河乡下的无聊的下午,却没有打上麻将,因为我表姐的这个村庄,包括邻近的小村子,没有找到一副麻将牌。这个时期的罗河人,男女老少已经浩浩荡荡出门做小生意去了。
  我是罗河人,平心而论,改革开放之前罗河人确实非常节俭,也正是这种节俭传统,罗河人在外面走村串巷有了原始积累以后,掉过头来,回到本地做实业,搞房产成了富起来的一个群体。
  “出门三五里,各处一乡风“,而罗昌河小流域的风俗确实迥异于本县北方的乡镇,逢年过节是民俗习惯集中展示的节点,尤其是春节,也许是故乡情结的羁绊,也许是浓厚乡愁的萦绕,更可能是记忆里只有童年和青少年罗昌河古镇春节的印象,我总感觉罗昌河古镇的春节更隆重,更有神秘色彩的浓郁古风和神圣的仪式感。大年三十,年夜饭后,家里的老人端坐在八仙桌的上首,微醺的眼睛半睁半闭地在守夜,大年初一的早晨,是不许出门的,后来,我在庐江“五七大学”过年,再后来在庐江城里过年,街坊邻居,亲戚朋友,初一早上成群结队地走门串户地拜年,我就感到很不习惯。我们小时候的罗昌河古镇大年初一是不出门的,现在是不是还沿袭这古风就不得而知了。不仅不能出门,所有的垃圾也不能扔出门,水就更不能泼出去,这叫“守财”。听我母亲说,过去初一早上也拜年,是送“拜年帖”,后来我收藏古董文物,就在一本旧书中发现了一张“拜年帖”,一张长方形的红纸,正面写上自己的名字:孙承烈,背面写有:专诚拜谒,恭贺新岁。用“拜年帖”拜年,是流行于古代上流社会士大夫之间的习俗。明代大文人文征明,就曾经写过一首题为《贺年》的诗:“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蔽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憎嫌简不嫌虚。 ”由此可见,“拜年帖”当时已经被大众广为使用了。
   解放前的我们古镇罗昌河确实也是使用“拜年帖”拜年,是我母亲亲口告诉我的,她说大年初一天将亮未亮时,拜年的人,就把写好的帖子塞在人家的门缝里。拜完年才回家吃一年中最丰盛的早茶早点早饭。
罗昌河古镇过大年的诸多习俗中,和庐江北边乡镇最不相同的就是过小年时间。北面乡镇是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这一天又叫“送灶日”“祭灶日”。做送灶粑粑是最主要的标志,而罗河古镇的小年是腊月二十四,这一天的隆重的仪式感的程度仅次于大年三十,早餐鸡汤挂面,中午稍稍简单点,小年的年夜饭非常丰盛,许多讲究的人家,在这一天晚上就把祖先接回家,供在神龛里,从这一天开始,顿顿上茶敬酒,烧香磕头,而且在神龛的右上方挂着一口响磬,尚飨之前由家里的尊长,用木铎轻轻敲三下,清脆的天籁般的磬声,余音袅袅,仿佛穿越古代,充盈着神圣神秘的味道。后来,在网上一查,原来,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是我国北方的习俗,腊月二十四过小年是我国南方的习俗,南宋名臣,诗人范成大,是苏州人,一生基本上在南方做官,他曾写过一首《祭灶词》: 古傅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 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
  哈哈,古镇罗昌河竟处在如此重要的分水岭的标记之上。
  罗昌河不仅仅有一条河,还有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古镇,还有一座古老的的石桥,更有许多个性鲜明的独特的乡风民俗等着我们去挖掘。
            
                                 2019.4.12草就

评分

参与人数 2缘币 +20 收起 理由
黄土地 + 10 欣赏美文!
华园梦 + 10 优秀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19-4-14 10:37:39 | 只看该作者
瓦老就是瓦老!文字功底钢钢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9-4-14 10:48:00 | 只看该作者
罗昌河不仅仅有一条河。赏读文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9-4-14 10:52:22 | 只看该作者
文字质朴中见厚重,内容丰富精彩。从您生动形象的描述中,我们仿佛与您一起见证了罗阳河的过去、现在,甚至憧憬它愈加繁华美好的将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9-4-14 10:52:58 | 只看该作者
是的, 罗昌河不仅仅有一条河,还有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古镇,还有一座古老的的石桥,更有许多个性鲜明的独特的乡风民俗等着我们去挖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9-4-14 11:03:58 | 只看该作者
待慢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9-4-14 12:23:44 | 只看该作者
这样的文章读下来,收获是多方面的,真是一种享受,瓦老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9-4-14 12:44:13 | 只看该作者
罗昌河不仅仅有一条河,还有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古镇,还有一座古老的的石桥,更有许多个性鲜明的独特的乡风民俗等着我们去挖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9-4-14 12:44:56 | 只看该作者
丰富的内涵,让我们看到了更多的乡风和民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9-4-14 13:49:16 | 只看该作者
赏读佳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安徽一线缘贸易有限公司 ( 皖ICP备2022016440号 )

GMT+8, 2024-4-26 05:36 , Processed in 0.06930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