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文化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3259|回复: 6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校花 月赛》】张东旗的人生悲剧——读徐伟成先生长篇小说《校花》有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7-3 21:52: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诗心梦影 于 2017-7-15 22:37 编辑

张东旗的人生悲剧——读徐伟成先生长篇小说《校花》有感

文/诗心梦影

  张东旗可算是《校花》这篇小说最初出现的青春年少的一群人中的佼佼者,相当于现在的“高富帅”,或许,他比高富帅还要优越一些,因为他学习成绩也好。但就是这样一个人,最后却在精神上出了毛病,自愿或不自愿地沦为一个乞丐,还被公安部门称为是一个“异端分子”。张东旗不是主角,但却是很重要的配角之一,也是与主角“校花”罗娟英有着很重要关系的一个人。读完他的故事,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

张东旗的悲剧命运

  “突然更大一声喝斥:‘住手!’那些拳脚骤停,我恍惚看到这些人撒丫子朝新华大街的方向狂奔。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时,后面有人叫我的名字,回头一看,是同班同学张东旗的姐夫。他一米八七的个头,身穿一身藏蓝,手提警用公文包。” 这就是小说第一章徐伟成“英雄救美”遭到“玩闹”毒打时张东旗姐夫横车一拦怒喝相救的一幕,算是“张东旗”这三个字的第一次出现,以便为后文中“张东旗”的正式出场起到一个铺垫的作用。从张东旗姐夫的穿着打扮来看,家庭条件应该还不错,从后文亦可知晓,要不是如此也一定过不了张东旗母亲这一关。再者,这一幕也为徐伟成后面情节中的“行为表现埋下了伏笔,比如徐伟成常主动去张东旗家帮干干活等,即便是有报偿的,但我想也不应该完全排除确实怀有感恩的心思在内。”
  以后在很长的篇幅里都没提到张东旗。只偶尔带一两句。比如,有一次我在与孙有炳的嘴斗中就说道:“张东旗,不管在长相上家庭上都比你强,而且学习总在前三名。”这可以算是侧面描写。
  直到三夏劳动才又提及。如张东旗朝没带饭盒的罗娟英招手叫她去他们那边吃,还亲自走过来相邀。这表明,张东旗也是很在意罗娟英的。徐伟成自己也说了“真正要提防的是张东旗这小子”,所以,他见罗娟英被张东旗邀请过去心里很不安。而敏感的张东旗可能发觉徐伟成对罗娟英的特别之处,他回头看了徐伟成这边一眼,但徐伟成马上躲开了。此处,笔墨不多,但描写很是传神,心理活动细腻而微妙。所有这些,都对情节的发生和发展起到一定的推波助澜作用。
  徐伟成为什么要提防张东旗呢?小说借徐伟成的心理活动说明了原因——“我真正担心的是张东旗,这小子不但学习好长的又高又好看,更主要的是他爸是县委的军代表。”是啊,张东旗是那么的优秀,叫徐伟成心里头不得不提防自己一直喜欢和暗恋的罗娟英被他勾走。
  在三夏劳动中,张东旗不仅表现出吃苦耐劳和艰苦朴素的优良品质,而且还体现出一定的组织领导者的风范,从中亦可窥见其性格方面豪气开朗的一面。例如,张东旗嚷了起来:“全叉麦捆,要把我们几个累死。要不你俩下去一个,把那道叉开,待会儿拉麦子的马车也能进来。”当张东旗被脚下一个什么东西(孙有炳乱扔的叉子)绊了一个大马趴,他四脚八叉,脸朝着天喊:“孙有炳你他妈玩我是不?”
  再如,在徐伟成因罗娟英和鸡崽打架重伤后,霍国强、王大力轮流背着徐伟成去了医院。当他们乱糟糟说挂腰科、嘴科时,张东旗冷静地说:“什么腰科嘴科,挂牙科。”张东旗还说:“咱们从小在一起,他的胆比针鼻儿大不了多少,今天是不是疯了?”这多少也体现出他在关键时刻冷静、果断和睿智的一面。
  人际交往也还不错,为人仗义勇敢,不占小便宜,与人相处热情、细心又周到。如下面的几处细节:
  星期日的下午,雨过天晴,我和魏生京王大力约好,拿着张东旗从邻居家借来的抬网去运河捕鱼,张东旗(对路上遇见的杨英)说:“你跟罗娟英说,如果她要去,你俩就去找我们,运河见。”当魏生京说叫他等会儿回家把那个最大的鱼拿走时,他连忙说:“别别,这不给我上眼药吗。”
   还有,当张东旗抬头看见树上有一个蚂蜂窝时,他让其他人全散开。自己从车把上摘下弹弓,照着蜂窝射去。当大家肚子都饿了时,张东旗说:“快去吧,我给你们撅两根高粱秆吃。”捕鱼结束收工时,张东旗说:“我也渴了,咱们收工吧,你们赶紧把网和鱼收拾好。”当他看见我们没打算洗渔网时即刻对我们说:“你们俩都下过河了,你们俩下河把网好好洗洗,叠好了。下回我跟人家借也好借。再有,大力,你背心还在树底下呢。”
  此外,张东旗还具有诚实的品性和灵活的思维。如,当他撅高粱杆被看青的抓住时,“手里的高粱秆散落在地上,他目呆呆地瞅着我们”当徐伟成对看青的说张东旗父亲“头几年有军代表的时候是县委的军代表。现在是86983部队的团长”时,张东旗眼神惊愕得说不出话来,但即刻“哇”的一声,哭喊着:“大哥,我对不起牺牲的英雄们呀。”他还故意朝着我(徐伟成)骂,“你他妈安的什么心把我爸抬出来哇。”他抽搐地用手抹着眼泪,“我爸知道非打死我不可。”哈哈,看到这里,读者朋友们也忍俊不禁呵。徐伟成自己也说了,张东旗弄出这么大动静真是出我意料之外。这张东旗就是张东旗,脑瓜子确实够灵活。
  至于张东旗的家庭,富裕且社会关系不错,我猜家教环境应该也比较好。并且,在家庭中,母亲具有绝对的权威。如当王大力说:“呆会儿你俩换换我俩,下去抬两网。”时,张东旗说:“我一下河身上一挠一道白,我妈知道了还不骂死我。”还有,“今天我是跟你们吃不到一块了,今天我二叔从老家来,晚上我肯定回家吃。””由此,我们似可窥见他家平时母亲管教得挺严的。还有,在张东旗去当兵时,徐伟成和一群同学这样感慨道:张东旗不知怎么搞的,听王大力说用不了一个星期就要当兵去了,我们大家都感叹他有一个好爸爸。
  就算徐伟成与罗娟英外表和家庭条件都相差太大,不适合在一起吧,那张东旗与罗娟英应算是门当户对了吧。文中有徐伟成对张东旗说的一句话——“你跟罗娟英都是大学的底子。”读者朋友们,你们看,他们俩长相、家庭和学习等简直就是“标配”!
   但就是这样的两个人,却未能顺利地结合。
  张东旗的幸福似乎从当兵开始就渐渐开始出现转折了。张东旗后来的一切徐伟成基本都是从霍国强嘴里听到的。如,霍国强找我说:“昨天晚上听杨英说,张东旗从甘肃跑回来了,见着罗娟英又亲又啃,还把罗娟英给睡了。不但这些,他妈还给罗娟英臭骂一顿,张东旗为了罗娟英跟他妈翻了脸,一把火把自己家点了,在混乱中不知去向。”霍国强后来还对徐伟成说张东旗成为了乞丐,是异端分子,受到公安局和他自己的“特别关照”等等的坏话,且还把这一切的不幸归结为是张东旗的母亲所为和张东旗自己的命。
  但事实并不完全是这样的,要论罪魁祸首,霍国强脱不了干系。《校花》最后一章这样写到,张东旗呼哧带喘地说:“娟儿,我从军队里跑回来就是他的主意,他给我去信说:徐伟成老打你的主意。他说,只有生米煮成熟饭才能把你拿下啊。”
  我想,我们读者朋友们听了这话一定和小说中所有在场的人一样都惊呆了吧:原来这一切都是没安好心的霍国强煽风点火怂恿张东旗干的,敢情霍国强这小子这么坏呀!罗娟英被被这样的人亵渎了,而自己所爱的人又不知去向,也难怪她万念俱灰要皈依佛门了。
  霍国强听了张东旗当众揭露他自然是气急败坏,他像一头疯了的狮子呜呜狂叫。
  但是我们读者们应该还记得霍国强曾对刑满释放归来不久的徐伟成说:“张东旗是个异端分子,他有不安定因素,是我们监管对象,那年学潮有他的录像,他经常跟上访的搅在一起,每年两会我们都收容他。”当徐伟成听了他的话真诚地表示惋惜和遗憾地说“如果张东旗没有感情上的挫折,这小子兴许能当个营长”时,霍国强又立马把责任全推给张东旗的母亲,还归结为是“命”。霍国强的原话是这样的,摘录在此,大家一起体会一下他这个人卑鄙和虚伪的一面。因为,正是这个人的卑鄙和虚伪,直接引发了张东旗悲剧的发生
  霍国强:“这就得怪他妈,他妈发现他和罗娟英谈恋爱以后,为了拆散他俩才让他当的兵,要不他也能考上大学。算了,别聊他了,这就是命。四班的大包前几年被车撞死了,还不知道大姑娘什么滋味儿,跟谁讲理去?跟你好过那个二尾子英兰不知中了什么邪,好不影儿的就卧轨自杀了。”
  或许,对于霍国强的话,徐伟成当时也不是全信的。因为霍国强把张东旗说那么坏,但徐伟成刑满释放下火车时来接他的人就是乞丐张东旗。这一次的见面虽然简陋,但对于饱受鉴于之苦的徐伟成来说应该是印象极其深刻的:张东旗可能神经上有点毛病,但应该还不至于坏到哪里去。看张东旗给徐伟成讲了他这么多年的流浪经历,这流浪的过程也是他孤独、失望、辛酸和迷惘又痛苦的挣扎过程啊。还是让我们大家一起来通过这些细节或精彩的片段描写去体会和感悟这个人的不幸遭遇和痛苦挣扎吧。
  “把门关上,没看苍蝇全进来了吗!”这句话,显得有几分没礼貌,但对于一个行乞谋生的人来说,再正常不过了。该话表面上是说爱干净,关上门怕苍蝇进来,实际上是怕被别人发现不利于自己乞讨。
  “我洗的比你还干净,穿的比你还好,我再骑一辆一发250摩托车,跟你要钱,你给吗?”“我真正要饭的行头没穿出来,穿出来那惨相,这么说吧,跟演员一样,也得化妆。” “告诉你,要饭不是一点学问没有……小鸡不撒尿,各有各的道。要饭也有很多门道,在什么地方要,跟什么人要,见什么人说什么话。”这些话张东旗看似说得很轻松也很骄傲的样子,其实我们大家都知道,这些经验的获得一定是以他无数次的行乞失败为代价的。我想,这大概也是他这么多年四处流浪没有饿死的原因吧。
  他听了我的话把筷子放下,从兜里掏出烟点上,然后将烟放在我的面前。他深吸一口烟,鼻子里喷出两股浓浓的烟雾,说:“这不是我的选择,这是我妈的选择。她说:‘孩子,你只有一条路,跟你妈跟你爸走的路背道而驰。’”语言、神态和动作,一点一滴,都透露着张东旗内心深处的辛酸、委屈、怨恨、痛苦和无奈。
  “自从给家里点了一把火,心中的家就没有了。那天我朝什么方向出走到现在都无从记起,头几天路过什么地方,吃的什么东西,睡的什么地方都没有印象。总之,一条街一条街,一个村一个村,一个镇一个镇穿行。搭过马车,坐过拖拉机,扒过货车,蹭过公共汽车,跳过火车,还上过轮船,当然不是逃票,是给人家干点杂活。冬天睡觉就找车站,供暖沟,夏天找防空洞,公园,电影院。电影院不白睡,要帮助打扫卫生。”这段文字很重要,它概括性很强,集中补叙了那天张东旗点火离家出走后这么多年的艰辛历程。
  当徐伟成文说:“这么多年过去了,为了一段感情值吗?”
   张东旗回忆着说:“这么多年,有时一想也很迷茫。为了爱情放弃亲情,放弃责任,放弃尊严。我也经常问自己,就因为自己收获了痛苦,就要转嫁在自己的母亲身上吗?为了放弃一份感情,就要放弃自己的一切的一切吗?头些年我也试着改变自己,到货场干上几天活儿,干的我四肢抽筋,只有喝水的力气。我一次次自拔,又一次次沉沦下去。我深深地知道,我不是一张白纸了,我已经臭名昭著,众叛亲离。自尊自爱,自强自律都与我为敌。这么多年我不止一次在深夜回到我们大院,在远处凝视着那束灯光,我真无法面对这一切。在我无地自容一点力气都没有的时候,我想起了罗娟英,就是这窗户里的人让我失去了真爱,是她逼我走上了这条路。”这一长段文字也同样重要,如果说上面一段文字是对他这么多年经历的高度概括,那么这里则是其百般煎熬和痛苦挣扎的心路历程:苦与累,迷茫与思索,自拔与沉沦,爱与恨,等等。他一定在想:我该如何面对自己所犯的罪如何面对自己所爱的人,又该如何才能走出那一张大大的无形的心网?我是回去勇敢地面对所发生的一切还是继续沉沦下去呢?……是的,太渴望完美也一直生活在完美状态的张东旗接受不了页无法面对如今“不再是一张白纸”的不完美的自己了。要走出这一步,需要解开心结,需要绝对的勇气!
  “我想起罗娟英在我怀里撒娇的样子心如刀绞。她像一朵璀璨的鲜花,长在我的身躯里,不知怎么凋谢。我时常感觉到她的气息,这种感觉让我狂躁不安。有一次她去我们院找我,我出去时看毛军正和她纠缠,我过去和毛军打了一声招呼,说这婆子是我带着呢。罗娟英看我来了就跟毛军翻了脸,旁边的小四说:‘怎么,因为一个女的还跟军哥翻脸不成?’我说:‘哪里哪里。’罗娟英听我说这些怂话当时就哭了,她怪我为什么不跟毛军翻脸。我看着毛军的背影说:‘我跟毛军家就住前后楼,怎么翻脸?再有他爸比我爸还大半级。’我说,‘你穿那么花的衣服站在大街上能不出点事吗?’
  “那天我给她讲了一个多小时毛军他爸对我家的帮助。为了弥补我的过错,星期一大人一上班我就去她家帮助洗衣做饭,第二天她给我讲她父母表扬她的话,她妈说饭有点硬。如果火小一点饭不会起尜尜,洗衣服像衣领前襟袖子要多洗几下。她爸说,做的饭不难吃,有点尜尜有嚼头,洗衣服抓重点也未必全对,起码在工作上不能这样,重点就是面子工程,这是我们共产党非常反对的工作态度。你学的知识有重点?没有,要有直接学重点不就结了。所谓的重点就是投机取巧。她非常过瘾地讲着她爸的话,我也模仿着列宁,用手托着下巴。”这个细节其实表明了张东旗深明大义和细腻温柔的一面,他看重爱情,深爱着罗娟英,但也尊重友谊,不给人难堪。
  读者朋友们,你们看以上哪个字哪句话像是一个精神病人说的话?在我看来,字字皆血泪,句句是挣扎啊。作为千千万万普通读者之一的我,是真的真的被感动了。
  他又点上一支烟说:“我想罗娟英,罗娟英也想我。她经常在我身边说,虽然我们分开了,但我永远珍藏这份感情,我们的心依然连在一起,我的身影不是依然陪伴着你吗?再有,为了我的幸福我有了新的选择,难道你不高兴,你不祝福我吗?我生气了,我不理你了……”这小子肉麻地学着罗娟英说话,而且,还学着罗娟英扭摆的姿态,左手捂着肚子,右手搭在肩膀上。
  以上这段文字可以说是张东旗的幻觉和想象。徐伟成说张东旗的语言神态很肉麻,但我想,所有这些之于张东旗应该是真实情感最真实的外在表现。要知道,他就是因为罗娟英而沦落为乞丐的啊,也是因为罗娟英而精神失常的啊!罗娟英,罗娟英,这每一个字都牵扯着他张东旗的神经,疼!
  这种疼生拉硬扯着张东旗的神经,却也无意中戳疼了徐伟成的敏感的神经。爱情都是自私的。徐伟成不会允许有人与他一起分享罗娟英的美和爱。所以,徐伟成说他瞧着张东旗不男不女的怪态差点没把刚吃的东西吐出来,喉咙有点发热,后脖梗子有点发凉,还想起黑格尔的一句话,人和动物的区别就在于理性和感性的分离。并且由此得出:正常人和精神病人的区别不也是理性和感性不能融合在一起吗?最后徐伟成认定,不管是不是,这小子神经肯定有问题。我倒觉得,与其说张东旗神经有问题,不如说其心理上有问题。再者,这“神经有问题”也八成是出于徐伟成的嫉妒心理。因为他俩是“情敌”,徐伟成当然不想也不愿去接受和理解张东旗的这种真实情感的外在表现,所以“作呕”或反感,我相信读者朋友们和我一样的清楚内情。哈哈!
  接着,张东旗还给徐伟成讲了行乞途中一次令他终身难忘也终身谴责自己的“艳遇”:
  “在一个雨过天晴的傍晚,我路过一个村子,在一个副食店垃圾桶前停下,那天我没想捡什么,只是我的习惯而已。这时一个少妇手里拿着半盘饺子从店里走出来,睁大眼睛朝我说:‘吃吧,这是孩子剩的。’她看我没有反应,把饺子放在窗台上。低头自言自语地说,‘你不常吃孩子的剩饭吗?’我走过去拿起窗台上的饺子,为了感谢少妇,我故意吃得狼吞虎咽,吃完还咂摸咂摸嘴。
  “少妇看我还没吃饱,又从屋里拿出一个维生素面包放在窗台上说:‘吃吧,不吃今天就过期了。’我拿起面包捧在手里。说来也怪,我被女人所害,可要出来的钱和饭百分之九十以上是女人所赐,你说我是该恨她们还是爱她们?我吃完面包女人又放在窗台上一支烟和一盒火柴。
  “我有几天没抽烟了,点上烟深深地吸上几大口,为了更享受些我蹲着靠着墙,脚跟抬起。女人问:‘大哥,从哪来?’我说,‘北京。’她摇头说,‘听说话不像。’我说,‘我全国各地哪都跑,所以说话南腔北调。’她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我听了一时很伤感。她说,‘大哥,对不起。’我说:‘不关你的事。’她回到店里,拿出半瓶白酒和一袋花生米放在我的面前。一个十二三岁的女孩又拿出一只杯子,我说不用了就对瓶吹吧,女孩拿着杯子愣愣地站在那里。妇女说:‘拿回去吧。’等孩子进了屋,说,‘我们那位身体一直不好,但他很努力,结果积劳成疾,去年这个季节去了……’
  “我一边喝酒一边听着她的故事,在她讲述的过程中,她总盯着我的眼睛,我因为喝着她的酒听得非常认真。但我心里想,就你这么平淡的故事,能打动我吗?不过,一个少妇这么近距离向我倾诉,在我的人生经历中还是第一次。我合上双眼,品味着酒中的故事。她问:‘明天你去哪儿?有没有饭吃?’我说:‘没有,饭应该没什么问题,讨不着好的讨赖的。’她听完进了店,一会和孩子走出来。她说:‘我和孩子给你选了几样快过期的食品,如果要到好吃的就扔掉。’
  “她又说了许多,什么在电视里看大城市单身女人活的很放得开,很精彩,他们偏野山村寡妇生活怎么艰难,村长怎么刁难他们孤儿寡母。她看我有些醉意,最后说让我再吃的饱一点,我因为喝了酒真吃不下去了。
  “她从兜里掏出两元钱非让我带在身上,我看她颤抖的表情说:‘大姐,我还没要您就死乞白赖给我,您真上道呀,大姐,您有什么事让我帮忙就说吧,今天就是违点法我也豁出去了。’女人听了这话掉下眼泪说:‘大哥呀,千万别多想,什么事也不求你办,我送的不是钱,我是想看你有什么反应。’我听了她的话,脑子有点发懵,怎么着,还要把我领回去当孩儿的爸爸?如果那样我倒没什么意见,在这重新开始新的生活也不坏。我心里正琢磨,她说:‘刚才你从这里一过孩子就说,妈妈,是不是我爸回来了?我出门一看,可不是,你的个头长像别提多像了,刚才讲那么多就是想看你有没有反应,没想到……’”
  他低下头,一会儿又抬起来。“晚上下起了小雨,我躲在她家放柴火的屋子里,那天的雨很惬意,像呢喃的音乐,嘀哒嘀哒滴滴哒,妙不可言。我躺在暖暖的草垛上,两手垫在后脑勺下,想着这几年的风风雨雨,想着刚发生的一切。大约十一点钟柴门开了,她送来几件她爱人曾经穿过的衣服。我说,‘大姐,让我留下吧,给你当牛做马也行。’我说完这话女人当时扶着柴门就哭了。
  “那一天我在她的指导下,洗了三遍澡,刷了三遍牙。那一宿我俩谁也没睡着。我无数次给自己打气,张东旗,你现在就过去,用手先摸她,如果没有什么反应就上床,上床后搂她十分八分的,如果半推半就就抱紧她,如果反抗很强烈,别找寒碜,连夜扯呼。我这么想了一千遍,夜里还上了三趟厕所,可就是没敢撩开她的门帘。鸡刚叫头遍她就起床了,她走到我的床前,看我的被子没盖好,给我掩了掩被子,她刚想离开,我又把被子踹开。她刚想再一次给我盖被子,我突然用脚把她勾在床上,猛地一起身,吓得她瘫成一团。
   “我一下把她薅到怀里,她像一只瘟鸡,脑袋耷拉在我的胸前,我忙三倒四起来。她瑟瑟地发抖,我气急败坏恼羞成怒,为了显示自己,我脏话连篇,大开大合,生猛粗暴,也可以说是残忍。我为什么这样,是第一次的失败?我为什么不考虑她的感受,是男子汉的气概?我像一摊烂泥一样躺在床上。她轻轻地从我身下抽出身子,下地做早饭去了,看着孩子吃完饭背着书包出了家门。她坐在门槛上说:‘吃完早饭就可以上路了。’
  “我听完她的话,好像早有了准备似地说:‘你是我一生中遇到的最好女人,甚至胜过我心中的她,可我呢,却是世界上最让人失望的人,你就是留我我也没脸呆在这里了。’她无奈地摇了摇头:‘昨天我在想,是老天爷把孩子她爸又赐给了我吗?可我错了,你跟他差的太远了,你太像那个狗村长了,和你干完那事,我一辈子都不想了。’听完她说的话我浑身冰冷,老天爷赐给我那么优秀的女人,那么可爱的孩子,我他妈却认为人家有求于我。在干那些自己都感到可怕的事情时还骂人家是破烂,我像在对卖大炕的吴妈一样,干完那事还让人家打水给洗,我不是傻逼一个吗?我认为人家缺这个,缺一个掌门立户的男人。你说,我怎么有这么一个奇怪的想法呢?  
   说实话,这艳遇非常朴实、温馨而美好,只可惜被张东旗一时糊涂给毁了。这段文字通过张东旗本人口述给徐伟成和我们读者朋友们,他讲得很温柔细腻很动情也很注意细节。我想,之所以这样,那是因为张东旗真的在谴责和懊悔自己毁了一个好女人美好的梦与憧憬。徐伟成被他的经历吸引了,一动不动地听着。我想,读者朋友们应该也是和我一样被深深吸引了吧。其实我不仅是被吸引,更有一种心灵震颤的感觉,眼睛也不自觉地湿润了。这女人,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妇,但真的是一个优秀的好女人,正像张东旗自己所言“你是我一生中遇到的最好女人,甚至胜过我心中的她”,可就是这样的一个好女人,却被张东旗误会为是“烂货”,是“人家有求于我,缺一个掌门立户的男人”,所以,他无法面对这个面前的好女人。很像孩子爸的张东旗,他的到来燃起了女人生活的勇气和希望,让女人产生了幻觉“是老天爷把孩子她爸又赐给了我吗?”。但事实却是,张东旗让这个受村长欺负的女人无限失望和伤心甚至绝望了。“可我错了,你跟他差的太远了,你太像那个狗村长了,和你干完那事,我一辈子都不想了。”我想,女人说出的每个字一定像针尖一样戳着张东旗的心。所以,张东旗说“可我呢,却是世界上最让人失望的人,你就是留我我也没脸呆在这里了。” 女人是渴望得到真爱和幸福的善良的好女人,即便你张东旗不能给,却也不能伤害别人啊。更何况这里是一个多么优秀的女人和一个多么可爱的孩子啊!或许,孩子在学校里正在骄傲地对他的同学们说:“我爸爸回来啦!我爸爸回来啦!”想到这些,张东旗的心一定是更痛了。我的心也更痛了。
  那么,张东旗为什么会去伤害这个女人的呢?按照张东旗的品性和一贯的自尊,他是不可能作出这样的事情的。可是,我们别忘了,此时的张东旗已不是过去那个洁白无瑕的对世界充满幸福期待和美好憧憬的张东旗了,他是一个受到伤害又伤害了别人的人,他是一个乞丐,一个在自拔与沉沦之间挣扎的人,一个开始怀疑世界和他人的人。而且,此时,他还深爱着罗娟英。亦或许由于上述种种原因,导致他忽略了面前这个女人的美好品性,也忽略了这个好女人的真实想法。唉,一切都无从挽回……
  张东旗还说他这么多年流浪的生活就是让自己的母亲后悔,让罗娟英愧疚,让他两个最重要的女人生活中时时产生巨大的压力,要让她俩跟他一样永远生活在自责与痛苦之中。这话,就显得有几分自私了。张东旗真的不是一张白纸了!他在自己受到伤害又伤害了别人后,似乎不觉或不自觉地在心理上多少有些扭曲了。张东旗啊张东旗,此时此刻,你最需要的是自救,是自己寻找到从“网”中突围而出的好办法。
  张东旗那天跟徐伟成唠叨个没完没了,我猜一方面可能是如徐伟成所想是多年的一种压抑,抑或找一个倾听者,但我站在读者的角度思考,应该还有另一方面的原因,那就是,徐伟成这个人张东旗信得过,且他们一直都是“情敌”,都与罗娟英有关系的缘故。
  徐伟成说,他没问张东旗“倘若回到感情的起点,还会这么选择吗?未必。如果……他不横刀夺爱,我跟罗娟英又会怎样?”对此处徐伟成用“横刀夺爱”这个词,我还是有点不以为然。因为那时大家都还小,“爱”是未知数,罗娟英也没有给徐伟成承诺过什么?再说,即便承诺了,童年时代的话其实也不过是一句“戏言”。还有,徐伟成是站在徐伟成自己的立场去讲述的,说不定,张东旗和罗娟英之间也有很多很多故事呢?读者朋友们,请想一想,张和罗学习成绩都好,两人有很多共同点,在学校里,在老师的组织下,两人可能会有更多的机会在一起。我们读书时就是这样的,比如老师有时会叫我和其他一两名学习成绩好的同学留下,帮他批改试卷或登记分数等,有时,老师还会叫我们一起参加某个班级活动的谋划等。像张东旗和罗娟英这样的优秀生,自然少不了老师的同时关注,因此便比别人更多一些的沟通交流与合作的机会。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一个班级中,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在一起学或玩,学习成绩不好的同学聚一块儿闹,也没有人为地去划分,反正自然而然地就那样了。所以,我私下认为,张东旗和罗娟英在一起合作交流的机会应该不会太少,两人的情感也许一直都在潜滋暗长着。也所以,徐伟成就不能武断地给张东旗定下“横刀夺爱”这个罪名。当然,单就这个词来说,“横刀夺爱”极为形象:徐伟成那霸气豪爽的性情以及他对张东旗追求罗娟英这事的严重不满之情跃然纸上,呼之欲出。从中亦不难窥见,在徐伟成的内心深处,罗娟英俨然早已是他的人了。或许正是因为徐伟成、张东旗和罗娟英的这种“三角关系”,而使得徐伟成对张东旗抱有成见和嫌恶之心。如,文中写徐伟成参加工作后拿到工资要请朋友吃饭时,提及孙有炳、霍国强、魏生京、钱君英、罗娟英等,唯独没有提到要回请张东旗吃饭。
  谈话谈到最后,当徐伟成邀张东旗一起回通县时,张东旗说:“等我把这两个女人全部忘掉,忘的一干二净。
  我想,这句话只能说说而已。试问,张东旗能忘记吗?当然不可能忘记。除非真的失忆。而且,我觉得,张东旗不能忘记的,不应是两个女人,应该是三个女人:自己的母亲,罗娟英和那个村子里的寡妇——一个希望得到真爱却被他无辜伤害的好女人。
  此外,张东旗作乞丐过着艰辛的流浪生活时还写了很多诗歌。我想,这一方面诚然是他有思想和情感丰富的表现,另一方面也是他痛苦、失落、迷惘和挣扎的内心世界的诗意诉说。
  如,《树与笼中鸟》你犯了什么罪/没有回答/你不想出来吗/没有回答/它凝视着落叶/树/倏然变成了巨大的网我觉得张东旗的心里就有这样一张迷惘痛苦的网,他就是这样的被这张无形的大网笼罩着,怎么也走不出……没有什么比长期郁积的悲痛更伤人的了!
  又如,《天上的星星》天上的星星/亮不过一盏油灯/硕大的夜/盖不住一声蛙鸣/坐在你的回忆里/望着你最初的容颜……我似乎看到夜空中一双孤独深情又伤感的眼睛。
  还有《致老王》:每天/把白天的话/白天的脚印/连同夜/扫到一块儿/堆起来/然后/点上一支烟/抽完夜/一辆行李车飞过/将扫过的影子/一节节搅碎/火车的蒸汽/烫弯了一个视线。我又似乎看见,在看似疯疯癫癫精神失常的那个人,总是在夜里燃起一支烟,与烟雾一起聚拢又散开的,是往事,是痛苦,是灵魂的挣扎……
  而最叫人欲罢不能的是《葬花》:在一个雨意涟涟的日子/不知为什么/你要去葬花/但去路悠悠/你需要经过/踏雪寻梅的意境/你需要面对/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的情节//在一个雨意涟涟的日子/不知为什么/你并不孤独/只有点点冷然/所有的风景都在岔道上/所有的往事都转过身去/所有的细节都向你漂移//在失真的空气里/在凝固的小溪旁/在你华发之年/你手握的篮子里/只是空有余香的标本//在那坟前/你没有选择的/成了花的墓碑。读着读着,有些读者朋友们可能要和我一样喊出来了:张东旗,你已经挣扎得太累了!如今,你要含泪去埋葬一段红尘往事吗?你要忍痛忘记你生命中至爱的女人吗?你要决绝地葬送掉自己原本应该充满阳光和鲜花的一生吗?这是一个怎样忧伤、失落、沧桑和绝望的灵魂啊!张东旗,“葬花”后你是自拔走出阴影,还是继续沉沦呢?是的,读着《葬花》我感到自己的心快要痛得不行了!!
  小说最后部分,因为一场误会,警察追赶想要抓捕张东旗,霍国强也一心想把张东旗置于死地,但罗娟英以死要挟霍国强。最后,在众人惊愕复杂的目光中,张东旗被罗娟英搀扶着走了。
  张东旗的精神病应是介于似有若无之间,这就给读者朋友们的想象空间构建了多种可能。那最终的结局是怎样的呢?善于制造悬念的作者徐先生留白给读者朋友们了。读者朋友们尽可能根据故事情节发展之逻辑或一己之喜好去自由地发挥想象。
  张东旗这个人物形象塑造得很成功(徐先生自己也是这样说的),没有伪装,鲜活而真实。相信他的人生悲剧,给读者朋友们产生了极大的震撼力。人们不禁思考着悲剧产生的深层原因及其美学意义。

关于悲剧的理解
  
  关于“悲剧”的话题,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谈得较多的,无非是些天灾人祸和个人不幸,如“天灾人祸”,老年丧子、幼年丧母、失恋、疾病缠身,甚至一切不顺意的事都可称之为悲剧,还有文学作品,戏剧中的结局,如《梁山伯与祝英台》、《雷雨》、《哈姆莱特》等。但,究竟什么是“悲剧”呢?悲剧最先是指一种戏剧文体,后泛指现实生活及文艺作品中人物的悲苦遭遇或不幸结局等。本文所论及的是人物的不幸结局。然而,“悲剧”的本质意义并不仅仅只是停留于人物的“不幸结局”。
  马克思、恩格斯在致拉萨尔的信中,提出了悲剧是“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实际上不可能实现”①之间的矛盾冲突的经典论断。马克思、恩格斯的这一论断是从社会历史高度揭示造成悲剧的深刻原因,对把握悲剧本质具有重大的意义,显然不是指一般的人们常称的那种日常生活中出现的悲剧。循着对马克思、恩格斯悲剧论断的理解,我试图与大家一起探讨《校花》中张东旗的人生悲剧产生的深层原因及其美学意义。
  张东旗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可以说各方面都十分优秀,且家庭条件也好,简直就是女孩子心目中的“白马王子”。按说,这么一个人,应该有着很好的前途。但结果却以一场悲剧而告终。究其原因,表面看是毁于强势的母亲,毁于同学霍国强的没安好心,实则毁于张东旗他自己。
  张东旗人生悲剧的产生有其内在因素,即悲剧人物张东旗的愿望理想和自身局限性的矛盾。张东旗有着美好的品性,但如同下棋“一子走错,满盘皆输”。为什么会“走错”呢?我猜,这可能与他优越的家庭条件和一帆风顺的成长环境有关,他习惯了美好,天性渴望完美,不能容忍一点残缺,以致影响到他进入青春期后的生活道路,最终导致了悲剧性命运的诞生。
  记得有人曾说过,人生的路看似很漫长,但关键处也就那一步、两步。一步走错,将贻误终生。对于张东旗来说,我以为他错就错在被爱情冲昏了头脑,轻易听信霍国强煽风点火不安好心的话,作出鲁莽轻率的行动。首先,他应该充分相信深爱的人罗娟英;其次,他不该违反军队纪律从部队偷偷跑回来;再次,对自己顽固不化的母亲可以采取缓攻和巧攻相结合的办法;最后,即便母亲再怎么顽固,即便罗娟英再怎么因为你的不信任而生气不从你,也不该有这种“放火烧家”一走了之的行为方式——这样,不仅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且既伤了所爱之人罗娟英的心,也伤了家里人的心,更伤了自己的心。而且,正是因为这不健康的心,才导致后来又伤了那个好女人的心。可以这样说,正是张东旗这种极为鲁莽的行为而造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个人悲剧的诞生。
  又想,在那个时代,这种悲剧应该不单纯只是他个人的,而是反映了一定的现实——即,在某种特殊环境和现实生活中出现这种悲剧的可能性。由于外界的重重阻力和张东旗自身的“一步走错”,他并没有按照读者预期中的理想愿景去发展去成长去有所成就,却是沦为了乞丐,失去了爱情和家庭。美好的东西被毁灭。悲剧的形成由客观和主观两对矛盾构成。即外部冲突或客观环境和内在冲突或悲剧人物自身的局限性。两对矛盾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构成悲剧冲突的统一体,推动着事变的发展,决定着人物的悲剧性命运。悲剧有外在原因,如母亲过于强势,根据自己的捕风捉影就强行阻止现代年轻人的爱情和婚姻,如霍国强的卑劣和怂恿,但归根结底,真正的内在原因还是在张东旗本人,他在自己的爱情婚姻受阻时处理问题不够冷静。
  无独有偶。在我们中国民间,一直有个传统的约定俗成的婚恋原则,即,同姓和同族的男女不能联姻,这个一般的中国人都会知道。而我们村里,有两对同姓的恋人不顾双方父母的反对结合了,这两对都是生米煮成熟饭后才告知双方家长的。第一对,女孩子与我姐同龄,也是我姐的同学,男孩子比女孩子大一两岁。这一对搞得两方家庭鸡飞狗跳,男孩子家反正觉得捡了便宜,也拗不过儿子,后来也就默认了。女孩子家可就不一样了,觉得自家吃了亏,又有辱祖宗门庭,不仅打骂女儿,还寻死觅活的,后来还与男孩子家里大闹了一场。最后,一切都不起作用了,到最后的最后,是以不认这个闺女为代价。很多年后,两家才和解。第二对,女孩子与我同龄,是我的同学,男孩子比我们大一岁,是我邻居,我们都曾在一起学习和玩闹,但后来,我考入重点中学,我这同学没考上,进了附近的普通中学读初一,当时那个男孩也在那所普通中学读初二。那个时候他们都还小,也没任何谈恋爱的迹象(亦或许他俩在秘密进行着吧)。初三,男孩没考好,也没继续读书,就直接去广州打工了,女孩学习成绩也不好,听说也去那打工了。我读书,参加工作,谈恋爱,结婚,也没多打听别人的事,知道他们的情况是我婚后一两年后的事情了。这第二对因为有第一对的先例,所以在处理这事时变得聪明灵活多了。两人在广东同一工厂打工,一切都悄悄地进行着,直到有一天男孩子的父母到女孩子家去帮自己送端午节的节礼和提亲,村子里的人才都知道。原来男孩子先在里和自己的父母沟通好了。因为村子里已有先例,且生米已煮成熟饭,又,男孩子长得高大帅气,且很能干,听说在外边混得很不错,所以,当男方家长到女方去送节礼时,双方家长都高高兴兴,后来明媒正娶一切都很顺利。这么多年过去了,这两对家庭还算幸福和谐,具体情形外人不得知晓,但至少这两个家庭没有分崩离析是千真万确的。看,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有多么重要!要是他们也像张东旗一样放火烧家或者更出格点搞出人命案来,岂不也是悲剧结局?而这悲剧又将累及多少人的不幸?!
  让我们仍回到张东旗和罗娟英的爱情轨道上来吧。诚然,母亲的反对很强烈,母亲与罗娟英之间也确实有很大的矛盾,但我想,如果张东旗能主动与罗娟英好说好商量的一起决定这事的处理办法,结果可能就不是这样的,起码不会是悲剧。然而,正在部队服兵役的张东旗在得不到理解和支持后却独自冒险行动——不经罗娟英同意,就想生米煮成熟饭,以要挟母亲同意,以断绝徐伟成等的痴心妄想之念。但罗娟英不是这么想的,她认为张东旗这样做是对爱情本身的怀疑,是对她的不信任,所以坚决不同意。我想,由此张东旗是彻底失望了,也是觉得自己没了自尊,觉得自己心目中那个美好的家没有了,觉得罗娟英不那么爱自己了,在对自己的生活和整个人生深感绝望和伤心之余,他放火后离家出走,漫无目的地四处流浪……
  试想,如果张东旗充分地了解和相信罗娟英,不从部队跑回来,而是与罗娟英加强沟通和交流,两人书信往来,真诚坦荡互诉衷情,我想这种相思之苦不仅不会消散他们分隔两地的爱情,而且还会加深加浓爱情的甜蜜和浪漫色彩,这样的爱情自然是坚不可摧的。由此,走进婚姻的殿堂应该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张东旗啊张东旗,你为什么不相信你深爱的姑娘,而企图选择一条伤害她的方式去得到她的爱情呢?
  张东旗和罗娟英之间不存在同姓的困扰,但张东旗母亲却又偏偏搞出个“两家是亲戚”的由头来反对,真搞不懂张东旗母亲是在哪里捕风捉影搜集到的,这完全是无稽之谈不根之论嘛,总之就是让人觉着张东旗的母亲在这件事上蛮横得有点荒唐。照此说来,亿万年前,整个地球都是一家人。那大伙儿都不结婚得了。啊,啊!张东旗的母亲也太霸道了,亦或许,她压根儿就不喜欢罗娟英,所以想方设法找理由反对他们的结合吧。但是,张东旗啊张东旗,即便你的母亲有千万个不对和不该,你也不能自暴自弃,选择那样一条埋葬自己美好人生的道路啊!
  霍国强不是什么好东西,张东旗你读书时就应该知道他是个什么货色啊。你为什么不想想,霍国强为什么要这样怂恿你,他凭什么对你说那些,一个真正的好朋友会这样怂恿你吗?你更应该想一想,你照他怂恿的那样做了可能会给你的人生带来怎样的后果?张东旗啊张东旗,舌头长在别人嘴巴里,耳朵可长在自己脑袋上呢,你咋就那么轻易地就相信了霍国强的鬼话呢?
  张东旗的人生悲剧给予人们无限感慨的同时,也给不同角色的人们以不同的警示:
  1. 作为父母的一方,应该如何正确对待青春期孩子的个人情感问题?
  2. 作为孩子的一方,当父母的意愿和要求与自己的理想和愿景不相符合时,自己应该怎么去理智和冷静地处理?
  3. 爱情是美丽的,但也是脆弱的,所以,争取与呵护是一门值得用心学习的艺术和智慧。
  4. 当友谊与爱情发生冲突时,怎么做?如何取舍?
  5. 遇到挫折和打击后,沉沦或自强都是一种选择。这种选择不仅相关自己个人的幸福,更相关周围很多人的幸福。所以,选择时请务必慎重。
  鉴于以上种种启示,《校花》表现了深刻的现实意义和一定的美学价值。

张东旗人生悲剧的美学意义
  
  悲剧表现的是一种崇高美。它对人们心灵产生的震撼力,体现出极其重大的美学意义。鲁迅先生说:“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②”这“有价值的东西”是指那些合乎人类历史必然性的进步要求和美好品质,所说的“毁灭”是指这些有价值的东西,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所遭受到的挫折、失败和牺牲。美好的东西在毁灭中表现出正面人物的精神力量,具有惊心动魄的感动的力量。因此,一些真正优秀的悲剧作品,就其深刻的性质来说是乐观的,其重要性不在表现苦难、失败,而在于找出苦果的因。这一悲剧通过美好被破坏,被扼杀表现出来,通过社会现实表现出来的一些表象,给人们的心理上造成悲愤的情绪,并促使人们深刻思考。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小人物的悲剧其实时有发生。
  记得小时候,我们村子里经常会看到一个乞讨的年轻人,长得很帅,就是脏兮兮的,而且表情木然。听大人说,是考大学没考上造成精神失常。这就是八十年代那个特定时代的“悲剧”了,现在条条大路通罗马,生活的道路无限宽广,谁还硬是下使劲儿抱着“大学”一条道儿走到黑呢。
  再举一例,我校有一位女硕士(先前我有一篇随笔《爱情是毒药》就是写她的),长得也还好,一直单身,也没有谈恋爱,因为没有人与她谈。这一切都是因为她精神有问题。据说精神有问题的起因是恋爱失败。她走不出一张“网”,自家亲人都没办法,别人就更是帮不上什么忙。因为恋爱失败而精神失常,因为精神失常而不能恋爱——没人敢与她谈。如此造成恶性循环。院系已好几年没有排她的课了,打打杂,想来就来,不想来就不来。若是遇到上级领导来检查工作了,院系会委婉通知她“在家好好休息下,等过几天再来办公室。”想起这个可怜的女人,我总是叹息连连,惋惜不已,甚至心里头对那个甩了这个女人的男人愤恨不已,同时也恨这个女人咋如此不争气。
  所有精神上的病症归根结底都来自心理上郁积的疾病。张东旗更是如此。心病还需“心药”治。我以为,心药疗法,首要任务是找准病之根源,然后细心、耐心、精心地疏导,情疗加理疗。
  这时远处飘来张东旗豪迈的声音:“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蛤蜊油,蛤蜊油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
  是的,一个精神病人的思想是无所不通无所不在,真实而无任何掩饰的。
  徐伟成看着前方罗娟英和张东旗的背影,在路灯底下,一会儿明一会儿暗,终于暗下去,暗下去……与之相反,此时此刻,我的眼前却似蓦地出现了几线光明,我的眼睛也有了些微微湿润的感觉。
  有情人终成眷属。或许,这才是最好的结局。是他们彼此的及时出现拽回了对方迷失的心。我想象着,也期待着,罗娟英不皈依佛门了,因为她要帮助张东旗完全恢复正常;张东旗也不再沉沦了,因为他拥有了自己最想要的爱。最后,他们俩英相亲相爱幸福美满地生活在一起。呵呵,我的想象很美妙,只是不知是否能如我所愿——一切,花好月圆。
  是的,罗娟英说得对,感情和爱情不一样,罗娟英对徐伟成有很深的感情,但却不是爱情。我想,对于罗娟英来说,爱情是一种感觉,是一种身心的情不自禁,而罗娟英当初接受了张东旗,说明他们之间是爱情。虽然他们的爱情受挫了,但受挫的爱情呵护得好,会重新复活并坚不可摧,也必会更幸福甜蜜。所以,我以为张东旗和罗娟英他俩之间才是爱情。自始至终,徐伟成对罗娟英是爱情,却注定只能是痴情人儿的单相思。
  《校花》一书,若单纯作为个人回忆录,《校花》确实很真实感人,语言生动活泼,幽默有趣,生活气息较浓郁,通过生动的情节与人物和人物之间的活动体现出特定时代的环境特征和历史背景,从内容到情节应该说都还比较能吸引读者,且有较强的文学艺术和审美价值。但,若是作为一部艺术作品来看待,即读者完全是站在一个纯艺术的角度去思考的话,我觉得,小说情节还宜作一些艺术加工才好。譬如,把张东旗也作为主角来刻画,主要情节围绕张、徐和罗这三个人全面展开,越惊心动魄越好,越失魂落魄越好。结尾或可这样设计:经过一番非常曲折又激烈的较量之后,友谊、爱情都一一自然呈现出真实而美好的一面,徐伟成无奈地退出,内心在哭泣,但却又真心地笑着祝福自己的好友张东旗与自己打小就倾心不已的恋人罗娟英白头偕老,爱情甜蜜,婚姻幸福。另,小说文本有几处在情节方面好像没能完全衔接上,令人读着心存疑惑。如徐伟成抢过杨英的自行车不顾夜黑风高去寻找罗娟英这一节,按理杨英是没有跟着去的,但当徐伟成找到罗娟英,随之罗娟英的爸爸和哥哥也赶来把罗娟英带走后,杨英就突然出现了。这也太突然了。试问,没车,路远,夜也黑,杨英怎么去的?在此,本人谨作为众多的普通读者之一浅谈一点个人的想法和建议,以便达到与作者以及广大读者一起探讨学习和交流之目的。
  呵呵,扯远了。让我们还是回到“悲剧”这个核心问题上吧。
    当然,就《校花》整部作品来说,不能定位是“悲剧”,但就张东旗的个人人生轨迹和其不幸命运来说,我们以为确实是悲剧。不管是张东旗四处流浪过程中的那些哀伤,那些慨叹,那些叹惜,还是读者朋友们随着这个悲剧人物前后大起大落的命运而生发出来的扼腕和同情,传达出的都是一种促使人们去深刻思考生活和人生的正能量。这,正是悲剧的美学意义所在。
  《校花》涉及人物比较多,本篇仅就张东旗其人陈述一己之见。通篇皆随性率性之言,敬请朋友们指导,提出宝贵意见,以便本人修改完善。

注:
①恩格斯《致菲拉萨尔》、《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五卷346页。
②《鲁迅全集》第一卷297页

评分

参与人数 1缘币 +10 收起 理由
落叶 + 10 点赞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17-7-3 22:18:0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不为其他,就为梦影的这股认真劲儿,必须点赞~
3#
 楼主| 发表于 2017-7-3 22:20:01 | 只看该作者
香雪婉儿 发表于 2017-7-3 22:18
不为其他,就为梦影的这股认真劲儿,必须点赞~

累死了!读啊,写啊,现在编辑就用了好久了
4#
发表于 2017-7-3 22:23:57 | 只看该作者
非常用心的评论。
5#
 楼主| 发表于 2017-7-3 22:25:55 | 只看该作者
真的很累了。咋一辈子都改不了这股认真劲儿呢。。。
6#
 楼主| 发表于 2017-7-3 22:27:52 | 只看该作者
哈哈,估计没几个人会来读,更不大愿意去读完。。。——呵呵,俺早猜到了。不要紧,读书时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原本就是一种莫大的幸福!
7#
 楼主| 发表于 2017-7-3 22:30:21 | 只看该作者
柳泉居 发表于 2017-7-3 22:23
非常用心的评论。

感谢柳版来读,辛苦啦——
8#
 楼主| 发表于 2017-7-3 22:31:09 | 只看该作者
诗心梦影 发表于 2017-7-3 22:30
感谢柳版来读,辛苦啦——

俺实在太累了。读个校花,把自己都读成了蔫头耷脑的黄花。。。不行,得休息休息去
9#
发表于 2017-7-3 22:32:22 | 只看该作者
诗心梦影 发表于 2017-7-3 22:30
感谢柳版来读,辛苦啦——

应该做的,不客气
10#
发表于 2017-7-3 23:14:35 | 只看该作者
诗心读写都很用心,值 得学习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安徽一线缘贸易有限公司 ( 皖ICP备2022016440号 )

GMT+8, 2024-5-8 07:50 , Processed in 0.08323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