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文化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043|回复: 4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校花】评论 月赛 从几个侧面谈《校花》的人物塑造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7-10 23:4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柳泉居 于 2017-7-10 23:44 编辑

    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存在,每一个独立存在着的人,又不可避免地与生活中的其他人发生着这样那样的联系。在《校花》中,徐伟成与孙有炳、张东旗、霍国强之间是这样,罗娟英、杨英、英兰之间是这样,这一群生活在改革开放第一个十年的高中生也都是这样。这些人物在特定时代的社会、自然环境里,活色生香着青春的活报剧。
    就独立的存在而言,徐伟成这个貌似的男主角,实际更是一个穿针引线的人物,他的行为举止,心理精神,通过与孙有炳的对比加以表现。这个对比,就是他们对罗娟英的态度以及这种态度导致的不同行为与处事方式。同是青春萌动期,同是对异性的追求,但表现各有不同。今天,竞争在社会生活中,已经深入到方方面面、角角落落、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在追求罗娟英的问题上,徐伟成与孙有炳之间,实际存在着一种竞争,虽然竞争在那时似乎刚刚在人们的思想深处有点印记。《校花》描写的那个时代,竞争还没有像今天这样达到白热化的程度,带着暗斗的意味,而这种暗斗,似乎也并不影响大家的正常交往,通过几个年轻的男同学对女同学的追求隐隐展现。表象背后反映了时代的思想观念的影响,这样的一种竞争,有别于当下商业竞争的你死我活,有我没你的残酷,是一种独特的存在。
    为了说明这个观点,还是引作品中的一段加以说明。
    “罗娟英伤好以后,对孙有炳态度有了不小转变,他俩在校园里有说有笑。      
    孙有炳为了达到目的,在罗娟英那说了我不少坏话。像上面所说的,我开始根本就不想管,是他把车停下来,我硬着头皮成了替罪之羊。按现在的孩子说,我不应该再理他了,可那时的孩子放学后没有什么娱乐,我和孙有炳又都是话痨,还有一个共同的性格,特别怕孤独。第二天下了操,他在厕所里让了我一支烟,我俩又成了铁瓷。”
    “她妈和我妈都在通州工具厂工作,她妈是劳动科科长,我妈是车间工人;她爸是红旗厂副厂长,我爸是对面向阳厂工人;她是我们班语文课代表,我在班里什么都不是。”地位的悬殊,没有挡住徐伟成追求罗娟英的脚步,尽管有孙有炳这个“拦路虎”,尽管家长的教育都比较严厉。
    她开始抽泣起来,一会儿说:“他吃了我的奶。”杨英把贾老师对自己的骚扰告诉了徐伟成,说明她的心中有徐伟成。
    她说:“摸摸吧,摸完了我就不该你什么了。”改革开放之初,情窦初开的青春男女,这样的描写按照传统现实主义的观念,有些自然主义,但这就是徐伟成高中时代的生活真实,作为新写实的“琐细”,这样的表现应当是吻合的。
    《校花》作为一部新写实主义小说,虽然与传统现实主义小说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别,但在本质上,就典型化的运用而言,应当是一种异质同构的关系,根基与指归的原则有着共同的理论基础与渊源,不同,更多地表现在形式因素上。写写实非刻意标榜典型化,实则是典型化的方式与形式不同。就人物设置来说,《校花》表面的无中心,无典型,琐细,是带着发散性特定的一种典型化。需要聚合所有放在作品角角落落的点,也就是徐伟成与孙有炳、张东旗、霍国强,罗娟英、杨英、英兰等一干人物上,放在一个更广阔的时间、更宏阔的空间维度上,由作者与读者共同完成对艺术形象的塑造,正如有段名言说的内蕴,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心灵。因为作品是描写心灵的,形式上以每一个单个的为点,通过“我”(徐伟成)串联起来,这种形式与内涵的看似矛盾,可能是作者的有意为之,也可能是作品文字本身自然具有的意义。无论有意无意,客观上却达到了惊人的一致。现象的本身,强烈地暗含着时代影响的因素,这就是前边提到的貌似矛盾,因此,在这个意义上说,不能
把新写实主义与现实主义完全隔离和对立起来,否则就有以偏概全的缺憾,甚至步入形而上学的泥淖。
    “这个女兵大不了我一两岁,而且,还是产妇,她都能上战场,我们为什么不能,我也要上前线,我要写决心书。”尽管徐伟成身上有这样那样的毛病,更不是一个完人,但这段话,至少说明他的形象是立体的,他是一个基本道德素质较高的人,尽管学习不好,对女同学有青春萌动期的种种或不怀好意的揣测,但不能因为那些,把他身上的闪光点,如同将孩子与脏水一样泼掉那样无厘头,这是作者塑造人物,思想观念上较之以往文学作品的描写、构思,进了一步的一个看上去不那么明显,却不可忽视的。
    在其他篇章里,我曾经谈到了对《校花》环境与人物的关系的观点,这篇评论,正可以与上一篇接续来读,同时也是在不断阅读中,不断发现作品艺术构思的独特,试图能够完整地读懂作品,这样,经过数次的努力,有可能促成写作一篇能全面反映这种人物刻画特色的评论,这,可能也是作者所十分希望看到的所在。
    《校花》采取的发散性的结构方式,蕴涵着较丰富的信息量,对于其塑造人物的评说,因为这样的琐细,往往会变得比较困难,而采取分门别类阐述的方式,既容易分析得比较细致,也可以指向比价集中,通过几个篇幅,最终形成一个个的评论系列,既是应对活动方式有周赛、月赛、年度赛的赛制,也便于对作品的条分缕析,因此,我有意识采用这样的方法,也是旨在通过这样的方式,时时通过阅读作品,保持对作品的长时间的关注。
2#
 楼主| 发表于 2017-7-11 13:06:10 | 只看该作者
例行自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7-7-11 13:24:58 | 只看该作者
拜读学习老师佳作,问好
4#
 楼主| 发表于 2017-7-11 14:02:37 | 只看该作者
风雨人生路 发表于 2017-7-11 13:24
拜读学习老师佳作,问好

感谢临帖!
5#
发表于 2017-7-11 14:31:3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长篇不易,拜读了,柳泉老师辛苦了!
6#
 楼主| 发表于 2017-7-11 15:15:37 | 只看该作者
紫色星空 发表于 2017-7-11 14:31
长篇不易,拜读了,柳泉老师辛苦了!

感谢临帖。
7#
发表于 2017-7-11 15:51:24 | 只看该作者
柳先生的评论总是那么通透
8#
发表于 2017-7-11 19:41:02 | 只看该作者
赏读精彩作品。
9#
发表于 2017-7-11 19:41:13 | 只看该作者
柳泉老师辛苦了!
10#
 楼主| 发表于 2017-7-11 19:45:58 | 只看该作者
蓝色狂想 发表于 2017-7-11 15:51
柳先生的评论总是那么通透

岂敢,岂敢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安徽一线缘贸易有限公司 ( 皖ICP备2022016440号 )

GMT+8, 2024-4-25 10:08 , Processed in 0.064097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