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缘文化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815|回复: 36

窗前那双惆怅和不甘的眼——读徐伟成先生《校花》之“引子”部分有感17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6-22 15:45: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香雪婉儿 于 2017-6-26 21:02 编辑

窗前那双惆怅和不甘的眼——读徐伟成先生《校花》之“引子”部分有感
文/诗心梦影

  初次看到《校花》这个题目,我即刻就武断地想到:这是一部关于青春和爱情的书,且故事背景一定是处于一个特定的历史时代。
  
  果然,我从开篇“引子”部分第一句“一九八三年严打,我为了罗娟英打架被判10年,并发配青海唐格木农场。”这句话中抓到一个关键词——严打。
  这句话至少给了我们这样几个信息:一、表明当时的时代背景就是八十年代“严打”的时候;二、“我”因为打架而被判刑10年;三、直截了当说明“我”打架的原因——为了罗娟英;四、被判刑的“我”发配劳改的地点——青海唐格木农场。
  仅此一句话,我心里就已经是疑虑重重了:为什么要“严打”?“严打”的真实历史背景及其结果是怎样的?为什么“我”只是“打个架”却被判刑10年——这不是轻罪重罚吗?“我”在青海唐格木农场是怎样“熬”过那10年的?罗娟英是谁?是“我”的意中人吗?为什么“我”要为了她而打架,甚至还遭受到被判刑10年的厄运?这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吗?
  我是个喜欢边读书边思考的人。带着这一连串的疑问,接下来,我就把“引子”部分读完了。如此,我就先来说说“引子”给我的总体感觉或者印象。
  
  个人觉得,《校花》更像是自传体小说。很显然,这是与作品本身采用的第一人称“我”的叙述与表达方式分不开的,其次,作品中“我”的称呼与小说作者的姓名一致也让人觉得真实可信。当然,不可否认,任何文学作品,都会或多或少烙印上作者自己的影子或者自己理想中的影子,亦或带上自己的生活或者自己所熟悉了解的生活的痕迹。但像《校花》这样,既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和表达方式,又直接置入作者本人名姓的,还实在不多见。作者之所以这样设计和安排,我想。要么小说原本就是一本自传体或者半自传体,要么是作者刻意为之,以便让读者感觉到作品的亲和力,感受到文字内容的真实可信,从而激发阅读的兴趣和欲望。
  
  事实也正是如此,《校花》让读者读来倍感亲切、自然和真实。单从“引子”部分,我就感受到了字里行间蕴含着岁月的沧桑和历史的厚重感。
  “引子”并不算太长,但我读着心中竟有些隐隐作痛的感觉。主人公“我”的悲愤、伤感和无奈之情隐约氤氲于字里行间。
  “我”是执着而理性的。例如“到农场我开始写申诉,每个月最少发一份”这件事至少可以表明:
  一、“我”的文字功底应该还不错,这也为下文提到的“我”的处女作埋下了伏笔;
  二、“我”理性,且逻辑思维严谨缜密。如“我”说:“我承认有罪,但罪不至于这么重,这个判决是错误的,我的申诉是帮助法院改正错误,让他们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我”还说:“你们不会因为这点奖金,让我们的冤情得不到昭雪吧?”很明显,“我”是含冤坐牢的,“我”的内心有着极大的委屈和悲哀。读到这句话时,我不禁自然而然地联想到《窦娥冤》。
  三、“我”对判决不服,倔强的“我”希望通过“申诉”这种方式求得一个尽可能公平合理的判决。

  面对我和其他蒙冤受屈之人一再写申诉状的现实,队长却说:“劳改局规定写申诉是不认罪表现,不认罪一律不与减刑,如果大家不写申诉,我跟大家有一个口头协议,判十年的我们最少给减一年半,判十年以上的,减刑不低于两年,我为什么跟你们谈这些,因为我也看了各位的判决书,有些判决确实有点离谱,但我不能说判决是错误的。在严打的环境下,在必要的形势背景下,法院这么判有法院的道理,这里有背景罪、形势罪。”很显然,“我”和其他人写申诉状的这种方式在当时是不被认可的,不仅不被认可,而且还被认为是“瞎折腾”和“不认罪”的表现。因此,也是不能被减刑的。这,简直就是要叫人绝望了。
  但是,绝望并不能使冤情“昭雪”,绝望也不能被减刑,所以,“我”只有把所有的委屈隐忍在心里面,甚至嚼碎了吞进肚子里去。所谓“男儿有泪不轻弹”,与其绝望地死去,不如心存一线微弱希望地苟活着。
  但我们读了下文就知道,“我”并没有苟活,而是,在劳动之余,用极其简陋和艰苦的环境里,用呕心沥血的文字唱出一支特定时代背景下的“青春之歌”、“爱情之歌”和“岁月之歌”。既然所有的委屈和痛苦没人理会,不如诉诸笔端,和自己说,和字里行间跳动的人影说,甚至,与自己的影子说。
  再说,时局也荒唐。劳改局似乎也只看表面文章,哪个农场的犯人不闹事,那个农场就好,就得表扬,反之就不好就受批评,还要扣农场工作人员奖金。试问,这种做法合理吗?如此改造会有很好的效果吗?再说,对于囚犯来说,这样做是否有失公平?
  
  “引子”是出墙的红杏,引领读者幻想那满园醉人的春色;“引子”是内容的铺垫,为后面生动曲折故事情节的展开;“引子”也是情感的基调,一个“引子”基本已定下小说全文的主旋律;“引子”还是引人入胜的悬念,诱导读者通过小说文本自己去给自己释疑解惑。
  读完“引子”,我的心潮也不能平静了。凭直觉,“我”应该不是一个坏人,怎么就至于“坏”到坐10年牢的地步了呢?我想知道,那是一个怎样的时代?“我”进监狱固然有“我”自身的原因,但也一定与那个特定的时代有很大的关系。
  
  从监狱出来,“我”的心理上明显有阴影。从“把包放在自己的椅子下,听着铁轨和车轮碾压发出的叮当声,我心里骂了一句:去你的球吧!”这句话,我似乎能感觉到“我”的郁闷、惆怅和失落,甚至颓废和迷惘等。“然后坐在窗前,静静地向最远处望去。”——望什么呢?10年啊,即便10年减为8年又怎样?人生,有多少个10年8年?再说,在监狱的这8年可是生命的黄金时期啊!8年之后,生命已到了另一个季节的分水岭,时光不同了,心境也不同了。青春没有了,爱情也没有了。如果没有了爱“我”的人和“我”爱的人,那么,“我”活着,还有没有意义?尽管心中有满满的委屈和不甘,尽管“我”想质问历史质问生活,但这一切又有什么意义呢?“我”又向谁诉说,又能向谁诉说,且又如何诉说起呢?!四顾茫茫,如此而已。一颗心,能不凄凉、惆怅和伤感么?
  望什么呢?或许什么都不想望,亦或许,什么都想望。值得庆幸的是,“我”仍是清醒和理智的,至少还能保持一种相对平和的姿态——“静静地往远处望”。“我”是眺望不可预知的未来,还是陷入沉痛的回忆,思索自己的人生呢?总之,窗前的那双眼,重见光明的那双眼,饱经世事沧桑,耐人寻味。
  “窗外的绿色渐渐地浓郁起来,地势也随之平缓了许多”。或许,经过在窗前的一番休整,“我”的心境真的彻底平静下来了,只有惆怅的情绪并不曾完全消失。是啊,8年啊8年!时局业已发生巨大变化,眼前新景一片,但“我”的心中已布满沧桑。哦,美好的青春时光!哦,纯真的爱情!哦,美好的友谊!——这些都永远地一去不复返了。“我”怎能不惆怅和伤感呢?
  
  是的,非常庆幸地是,“我”借一支笔弥补了心中的缺憾。那些镂刻进自己生命的文字呵!或许可以让生命中一长段宝贵的光阴不至于浪费得那么苍白无力。

  “引子”结束部分说到《校花》这部小说书名的来历时,分别写了几位狱友取的名字,且还逐个简明扼要地分析了(其实,这些名字相当于是从不同的角度给了我们这本书内容的一个侧影,即对我们阅读和理解小说起到了一定的提示作用)。最后,“我”接受了一个“精神病”狱友的意见和建议,将该小说定名为《校花》。文笔似很不经意,实则颇费苦心。
  看,一个小小的“引子”,作者亦是用心良苦!从这个“引子”,我们似可窥见作者严谨认真的写作态度和朴实无华的生活态度。

  《校花》具体内容和情节是怎样的呢?她将会带给我怎样的震撼和感动呢?如我所想,这真的是一部自传体或半自传体小说吗?等等,等等。且待我推开这扇门,更深入地走进去,阅读、感受和领悟。
 楼主| 发表于 2017-6-22 16:00:10 | 显示全部楼层
《校花》

作者:徐伟成

引子

    一九八三年严打,我为了罗娟英打架被判10年,并发配青海唐格木农场。到农场我开始写申诉,每个月最少发一份,我们队长一看到申诉状就皱眉头,总说:“你们八三年这批严打的犯人,真他妈事多,全写申诉,这是劳改农场,是改造你们的地方,怎么成了申冤大队,你们连罪都不认,改造个球呀。”

    我说:“我承认有罪,但罪不至于这么重,这个判决是错误的,我的申诉是帮助法院改正错误,让他们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队长说:“你们这帮人瞎折腾,青海省劳改局都批评我们农场了,我们的奖金自从你们来就停发了。”

    我说:“你们不会因为这点奖金,让我们冤情得不到昭雪吧?”

    经过一年多不断申诉,我们大队长找到我们几十个常写申诉的犯人。

    他说:“劳改局规定写申诉是不认罪表现,不认罪一律不与减刑,如果大家不写申诉,我跟大家有一个口头协议,判十年的我们最少给减一年半,判十年以上的,减刑不低于两年,我为什么跟你们谈这些,因为我也看了各位的判决书,有些判决确实有点离谱,但我不能说判决是错误的。在严打的环境下,在必要的形势背景下,法院这么判有法院的道理,这里有背景罪、形势罪。”

    我们问:“这项罪在刑法第几条第几款?”

    大队长骂:“他妈的,判十年给减一年半,判十年以上最少减两年在第几条、第几款?”

    我们听了无言以对。大队长没有食言,我减刑两年。

    从监狱出来,坐上西宁到北京的列车,已是第二天早上九点了。把包放在自己的椅子下,听着铁轨和车轮碾压发出的叮当声,我心里骂了一句:去你的球吧!然后坐在窗前,静静地向最远处望去。

    青海的地貌特征不像内蒙古一望无际,大部分都是半丘陵地带,不过这儿也有很肥美的草场,像黄河长江两岸及河套地区。对了,中国大部分水源的发源地都在青海,青海在中国有江河源之称。但它并没有改变高原的沙化。20多年后,也是这么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有一篇报道说:青藏高原的植被如果被镐头深刨一下,想要恢复原来的植被需要七年,可见青海高原植被之脆弱。

    窗外的绿色渐渐地浓郁起来,地势也随之平缓了许多,路两边有几处土墙,几颗猥琐的树兀立在墙的左右,火车停在了一个小站。我望着对面老太背起大包,后面跟着一个女孩挤出车厢,心里有说不出的惆怅。弯腰打开旅行包,拿出自己在监狱里写的长篇处女作,翻开第一页,上面有几个狱友给起的书名:《一个小玩儿闹的情感经历》《高中生》《欢乐年华》《我不是玩英的》《校花》。《一个小玩儿闹的情感经历》不像书名,像内容简介;《高中生》不用解释,写的是校园生活;《欢乐年华》也好理解,那个年代虽然物质匮乏,但精神饱满快乐;《我不是玩英的》,理由是我跟罗娟英、钱君英、杨英、英兰四个女生不太干净;最后,我们屋的上铺一个精神病说:我看叫《校花》,这个名字最好,还有比《校花》更好的吗?他盘着腿,嘬着手指头,哈喇子掉在绷紧的脚面上。
发表于 2017-6-22 18:47:51 | 显示全部楼层
初次看到《校花》这个题目,我即刻就武断地想到:这是一部关于青春和爱情的书,且故事背景一定是处于一个特定的历史时代。
发表于 2017-6-22 18:48:2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很多人的第一感觉,好像很平常的现代口水小说
发表于 2017-6-22 18:49:0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突然觉得作者很勇敢 ,或许他的这个校花的名字,降低了作品的阅读量
发表于 2017-6-22 20:56:5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阅读姐姐评论
发表于 2017-6-22 20:57:3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美文了,对啊,我们都是评引子,但是点和面还是不同的
发表于 2017-6-22 20:57:5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姐姐的评论细致多了
 楼主| 发表于 2017-6-22 21:56:28 | 显示全部楼层
俺现在在吃。饿着肚子游泳。游了2个多小时,从水里起来又冲了澡。走出泳馆,才突然发觉肚子  好饿
 楼主| 发表于 2017-6-23 17:16:41 | 显示全部楼层
香雪婉儿 发表于 2017-6-22 18:47
初次看到《校花》这个题目,我即刻就武断地想到:这是一部关于青春和爱情的书,且故事背景一定是处于一个特 ...

其实,这并不是好现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安徽一线缘贸易有限公司 ( 皖ICP备2022016440号 )

GMT+8, 2024-3-29 17:40 , Processed in 0.06735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