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文化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风静云闲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茅庐梦【长篇连载】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6-8-25 20:38:3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风静云闲 于 2017-3-14 20:31 编辑

三、献给奶奶的文字【1】

    这里我把童年的回忆暂停一下,来说说我奶奶。奶奶就是我的外婆,(家乡人称家婆,读音:ga-po)在我动笔写这篇文字时,奶奶去世已有二十多年了。老人家生前一直有个心愿,要我为她写篇祭文,在给她烧屋(当地风俗,人死后的某个七日内,要用纸扎的屋烧给她,否则,她在阴间就没有屋住,这种屋称为炼屋。)时宣读。年青的我,不懂祭文的格式,文字功底又差,且生活工作压力较大,没有随她心愿,一直觉得愧对奶奶。如今我退休了,回忆奶奶讲述的身世,决定写下这一节文字,以表示对奶奶的哀思和纪念。有诗一首以祭:
  落笔逢寒食,临窗懒望春。夜来欣好梦,梦去哭亲人。千里哀思苦,一天细雨纷。吟成肠断句,不忍柳丝新。
  我奶奶姓严,娘家在江(这个字在家乡也有人读gang)边,地址是红杨迎风路。年轻时的奶奶,是十里八乡中难找的美人。她父亲是教蒙学的,人称“严大先生”。严大先生育有两女两男,我奶奶排行老二,有一姐两弟。常言道:“五岁脚(女孩子五岁开始裹脚。),七岁鞋,八岁花,九岁样样学到家,”我奶奶就是按照这个过程成长的。我奶奶很聪明,做鞋,裁剪与刺绣样样精通,略能认得几个字。识大体,明事理。
  我奶奶的大姐,嫁到了施湾桂亭。婆家姓周,是一户大财主。结婚后,怀胎十月,因难产死了。严大先生十分悲痛,又舍不得断了这门好亲,就把我奶奶嫁过去作填房。这年我奶奶才十八岁。
  这周财主家,人称“洋钱巷”,是个五世同堂大户。我奶奶嫁过去的时候,周老太公正好一百零三岁。按辈份,我奶奶是他的重孙媳妇,而长房里的重重孙子,也是我奶奶的侄辈,倒比我奶奶大几岁。此时已经是民国了,男人们早已剪了辫子,可是周老太公很保守,他的脑后居然还拖一根假大辫子,又长又粗,一直拖到屁股后。手中时时不离那根足有两尺长的大烟袋(抽黄烟的烟枪。)。
  提起周家的发家史,可谓传奇。据周老太公讲述:他母亲二十六岁就守寡,为了生计,虽是三寸小脚,也和男劳力一样,犁田打耙。样样农活,皆会而精通。有一天晚上,他母亲在房里洗澡,突然来了一只白鹅,将头伸进澡盆里喝水。他母亲眼急手快。抓起自己的内裤,一下子就搭在鹅头上,那鹅瞬间又不见了。待洗完澡后,找来铁锹锄头,照着刚才搭内裤的地方挖下去,结果挖了一罐金子(这在农村里就叫得了窖【音gào】),其中就有一只银鹅。据说,如果没有用女人的内裤搭住,那金子就转移到别处了。这金子应该是她得的。否则,她见不到白鹅,就是见着了,也不知道用内裤搭住。
  后来,就用这罐金子,分次到城里兑换成洋钱,买田买地,盖房子。他们家的房屋,地皮占了大半个村子,光门就有七十二道。那砖墙,是用糯米粥拌石灰砌成的。每根立柱子都有合抱粗。大门是上樘(樘读音táng,具有门栓功能的大物件。)的。为了防匪,家里还购了枪支,又出钱成立了保安队。曾遇鬼子来抢,费了好长时间才把门打开,全家人已经从后门安全的撤退到山里去了。
  我奶奶婚后,丈夫很爱她,两口子相亲相爱,可是奶奶一连生了两个女儿,常遭婆婆白眼。倒是有丈夫护着,婆婆也不好亏待她。
  俗话说:“家要败,出妖怪。”周家真的应验了此话。就在奶奶嫁过去的第五个年头,周家摆放祖宗牌位的神龛里,莫明其妙地来了一条大蛇,那蛇身长约两丈,围有大碗口粗。长房里一个漂亮的大姑娘,立时就吓疯了,众人把周老太公请来,老太公看着大蛇,说了一句:“家门不幸啊!”便吩咐下人摆香案,烧纸钱,放炮竹。那蛇就是不走。周老太公连说几句“不幸”,便不能言语了。大家都觉得这是不祥之物,经商量请来保安队,用枪将其射杀。那蛇一时死不了,浑身搅动起来,把个神龛搅得“噼噼叭叭”地响,所有的祖宗牌位都被搅翻了。
  那蛇死了,尸体被斩成块块,好几个劳力,用粪箕装得满满的才挑了去。
  这年四月,周老太公仙逝,享年一百单八岁。
  那位疯姑娘,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离家跑了,家里人到处找,怎么也找不着。结果生未见人,死未见尸。
  第二年,不幸,同样地降临到我奶奶头上,她丈夫得了一种不治之症,不到三个月就抛下奶奶和两个女儿到阴间去了。奶奶悲痛欲绝,矢志守寡。
  我奶奶拼命帮做家务。期望叔伯们对孩子好,哪怕是受气,也独自忍了。可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周家遭这变故,人丁不旺,房子也就空了,有一个佃户,便借住了一间,因有一事,佃户家的男人不听小少爷吩咐,小少爷骂他,他居然还敢还嘴。小少爷一气之下,把佃户家男人推倒在地,拳打脚踢,直到把人打到不能动弹方才住手,扬长而去。这小少爷是周老太公第五代长孙,这个无魂的小混子,二十七八岁还是单身,家里曾给她娶个老婆,不到一月,就被他打跑了。家里要他再婚,他说什么也不干。也算是周家的不肖子孙。被他打倒的那人,已经五十多岁,平时身体就不好,怎经这小混子拳脚,当晚就断气了。呵呵,这下又招惹了人命案,得花多少银子才能摆平。三下五除二,田地也卖得所剩无几。我奶奶一家三口,都是吃白饭的。无论奶奶怎样拼命做家务,也暖不了主子们的心,于是乎,他们谋划着,怎样把我奶奶连同两个女儿赶出家门。
  可周家是远近闻名的大户人家,平白无故地把人赶出家门,又怕乡人诟病。一直在等待机会。

12#
 楼主| 发表于 2016-8-25 20:38:5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风静云闲 于 2016-9-12 15:53 编辑

                      三   献给奶奶的文字【2】

    话分两头,且说山那边,有个姓吴的财主,五十多岁了,家中只有一个女儿,老婆人称“母老虎”,一生只养这个女儿,再不能生第二胎。可她偏又强势,不准丈夫纳妾,因此,偌大家产,也没人继承,吴财主这块心病难除。也许是天遂人愿,这年母老虎突然暴病身亡。吴财主丧妻之后,便想续弦,好不容易熬过了百日,便托媒四处寻访,一直未找到合适姑娘,所以还是单身。听说“洋钱巷”变卖田地,他就过来买田。在洽谈买卖过程中,他看到了我奶奶,那老眼珠子都快要掉下来了。周家大爹是个明白人,正中下怀,便问:“我家这小娘怎么样?”那吴财主半天才缓过神来,连声说:“漂亮!漂亮!”“漂亮你就娶回去。”吴财主瞪着大眼说:“我是想要,但这怎么行呢?”这周大爹便在吴财主耳边悄悄地说了一番,吴财主乐得直点头。
  一天傍晚,奶奶正在堂心(堂心指客厅。)纺纱。突然闯进几个强汉,二话不说,就将我奶奶按住,用手巾塞进嘴里,再拿粗布条子捆住手脚,迅速地用麻袋套上,扛起就走。一旁玩耍的两个女儿,吓得哭叫连天。可事不凑巧,家中男人,尽在田里,只几个妇女在家,有个年长的女人,一边哄孩子,一边派人到田畈里,去通知男人。
  那些男人到家后,并不着急,慢腾腾地抄着家伙,装腔作势地追了一程,而那些强汉,早已从山道上走远了。周家男人在山里转了几圈,等天黑时才回来,此后周家再也无人过问此事。
  再说那些强汉,轮番地扛着我奶奶,翻过人称上七(里)下八(里)的小岭,下山后,沿着山边向南行进,不过一个时辰,便来到鲍家庄(我的出生地。),将人交给吴财主。原来,这些强人,是吴财主派的长工和雇来的打手。
  我可怜的奶奶被装进麻袋后,拼命挣扎,叫喊,但只有鼻孔中能发出微弱的哼哼声,哪里有人听见,直到筋疲力竭,奶奶索性不动了。我奶奶被人扛进吴财主的房里,方才打开麻袋,松了手脚,取下捂嘴的手巾。这时奶奶只觉得昏天黑地,身上疼痛,动弹不得。约摸一盏茶的功夫,奶奶才睁开眼睛,怒道:“你们这些强盗,为什么把我抢到这里?快放我回家,不然,我们周家人,是不会放过你们的。”说完就往外冲,吴财主哪里放过,一把抱住我奶奶说:“小娘子,你以为周家人还会问你吗?实话告诉你,我是花八十八块现大洋把你买来的。”奶奶一听此话,霎时气晕了。
  此后,吴财主就把我奶奶锁在房里,让一个大脚大手的老粗女人看着。奶奶求死不能,只能乱砸东西,任她怎么闹,这边就是不开门,还派人按时端茶送饭进来。奶奶不吃也不喝,全都砸了。
  奶奶就这样,闹得有气无力,只好哭哭啼啼地瘫在床上。
  第三天,吴财主到岗上吴家,请了一位能说会道的女人,来劝慰我奶奶。这女人,人称“莲花嘴”。死人也能让她说活。只见她四十上下年纪,皮肤白净,发髻光鲜,身着蓝竹布收襟大旗袍,四寸金莲小脚,着一双精致绣花鞋,走一步,摇三摇。径直摇到我奶奶床前,下人已经备好一张藤椅,只见她坐下来,前倾着身子,很亲热地抚摸着奶奶,未等开口,泪珠子就滴了下来。她轻轻地叹了一口气,用百般同情的语气说:“唉,妹子啊,你咋和我一样命苦呢!”说着这话,那泪珠儿,已串成一线了。三天来,我奶奶第一次听到这般声音,多少也觉着一些温暖,便微微睁开眼睛,惊讶地看着眼前这个女人。只见这女人又说:“这么标致的妹子,那人怎么就忍心抛下了呢?!”说得奶奶又哭了起来。那女人又陪下许多眼泪来。须臾,那女人滔滔不绝,诉起自己的苦来,说自己也是被抢来的,男人比她大一属,(一属十二岁。)当时,她也是寻死觅活,最终未能躲过。到现在还服侍着老男人。说完又哭。奶奶的心情似乎舒畅了一些,那女人又从怀里掏出手帕,先给我奶奶擦了擦眼睛,又揩了揩自己的眼泪。说道:“妹子啊!千万不能做孬事啊!我听说你还有两个女儿,你要是走了,她们怎么办?那周家不是人,他们把你都卖了,还在乎那两个小丫头吗?要是把她们也卖了,你想了后果没有?”莲花嘴突然把话语打住,她是给我奶奶思考的时间。奶奶的眼睛直盯着帐顶,其实她心里在想,原先她誓死不从,是顾及名誉,因为她已立志守寡,现在,莲花嘴把孩子的问题摆出来,一下子,就将那颗护犊之心揪住。是的,自己狠狠心,把眼睛一闭,就可一了百了,那两个女儿怎么办?若是男孩,周家肯定要拉扯大,继承香火。可女孩子就不同了,生来就是人家的人。说不准周家,正在谋划卖她的女儿呢!要是好人家买去,做女儿或者是儿媳妇,也还罢了!要是一个老色鬼买去做小,那不亏了!要是卖到窑子里呢?·······。奶奶想到此,便长叹一口气。莲花嘴见此情状,便对下人说:“端茶来。”下人很快地送来一碗汤水。“我知道你一时吃不下,先喝口水吧!喝完了,我和你再合计合计。”莲花嘴一边说,一边用勺子舀了些汤水,送到我奶奶嘴边,奶奶顺其自然地呷了一口,其实这是参汤,能够提精神。只听见莲花嘴慢条斯理地说道:“我苦命的妹子啊!我是过来人,你信我的话,我不会害你的,我帮你出个主意,不如从了那个老鬼,但要提出条件,要他把女儿接过来养,否则就宁死不从。他要是不答应这个条件,我也不答应他,我把你带回家,当妹子养起来。”她顿了一下又说:“其实,你嫁他也不亏,一者你不是黄花大姑娘,二者他老婆死了,你就是正配夫人,他不可能再娶小的了,将来这大家产不都是你的。也强过在周家苦守。”
  我奶奶的泪珠子又从眼眶里滚出,莲花嘴看见这无奈的眼泪,知道我奶奶的心,此时已经松动了。于是,她又用手帕帮我奶奶擦泪,轻声问道:“妹子,你要是觉得我的话有理,你就点个头。”过了一会,我奶奶终于无力地点了一下头。
  莲花嘴见状大喜,急忙出得门来,拉着吴财主说:“老东西,便宜你了,快跟我进去,和我妹妹保个证,明天就派人,把我两个小侄女接来,让她们母女团圆。”那吴财主见事已成,喜出望外,急忙进来,跪在我奶奶床前说:“你放心,明天,我就派人到洋钱巷去接,不管周家要多少银子我都出。我保证把两个丫头接来,当自己的女儿养。”吴财主的美梦终于圆了。真是:
  欲守却难守,心高命不高。
  可怜冰玉女,终被世尘糟。                                 
13#
 楼主| 发表于 2016-8-25 20:39:0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风静云闲 于 2016-9-17 20:34 编辑

                        三   献给奶奶的文字【3】


       第二天,吴财主就派人翻过小岭,来到桂亭里周家,这周家哪收什么卖孩子的钱,他们巴不得两个小拖油瓶出门呢!可是又要做婊子,又想树牌坊,那周大爹竟然提出条件,要我奶奶娘家人,先把孩子接过去,再让吴财主从那里接到无为。那吴财主派去的人,脑子还灵活,知道这件事,暂时还不能和我奶奶的娘家人说,便哈哈一笑道:“你们也别故意做作了,这边谁也不认识我,就说我是她娘家人不就行了。”周大爹无言以对,就让这人把两个孩子接走了。  
        两个女儿接来了,我奶奶抱着她俩,哭了多时,这年,奶奶才二十六岁,大女儿小英(我母亲)六岁,小女儿兰子才四岁。这吴财主择了个黄道吉日,办了一桌酒席,只请几个本家有名望的长辈弟兄来吃喜酒,以示证婚,当晚奶奶就与吴财主圆了房。
  朝阳从东山慢慢地露出圆脸,柔和的光,渐渐地热烈起来。淡淡的晨雾,知趣地隐去。蔚蓝的天空上,有几朵白云,缓缓地移动着。奶奶起床梳洗完毕,早有下人备好早餐。吴财主,大女儿以及自己的两个女儿,已经坐在餐桌四周,单等她来就餐。吃完早饭,她牵着两个女儿,跟着吴财主,熟悉自家的房屋,及周围的环境。
  这是一个坐北朝南的四合院子。东西是厢房,南北是主屋,中间是天井,向北朝南,分别开了一扇大门。北大门正对岗上吴家。南大门可望见山边村。整个房屋,是木质框架式结构,穿坊大埒(音:liè)东厢房两大间,锅屋在东厢房的北面,朝东开了后门,正对竹丝湖。奶奶的新房,在东厢的南面。西厢房三间,门都是向内开的。两扇大门及一扇后门,门前的路和场地,都是用青石板铺成的。

  丑媳妇迟早要见公婆,吴财主娶了我奶奶,总要去拜见老泰山,按规矩新婚夫妻要双回门。可这种形式的结婚,名声不好。所以奶奶不愿意回娘家,除非娘家派人来接。更何况奶奶也已经怀孕了。而吴财主呢,心想:自己直接去吧,又不知如何开口,因为自己比老泰山也小不了几岁。万一老泰山骂将起来。自己这张老脸也难受。左思右想,决定先投石问路。这天他备了一份大礼,顾了一顶小轿,派两个长工,把莲花嘴送到江边迎风路村口。莲花嘴下轿来,带着礼物,一路打听严老先生家址,经村里人指点,这莲花嘴便摇进了严大先生家,向严大先生作揖道:“恭喜啊,老先生。”严大先生取下眼镜答道:“请坐!敢问这位大娘来自何方,你我素不相识,喜从何来?”老先生一边说一边吩咐家人上茶。这“莲花嘴”在椅子上坐定,自我介绍后便口吐莲花,滔滔不绝,说吴财主托她说媒,而她娘家就在桂亭,见我奶奶不招周家待见,她就把我奶奶说给了吴财主,我奶奶也觉得在周家的日子难过,愿意改嫁吴财主。现在已经成亲并有身孕了。日子过得如何如何好。谁知严大先生一听,脸色铁青,手也在发抖,连声说:“你走,你走,我没这个女儿,你把东西带回去。”“哎呀!老先生,何必动怒,不信你可以去看看,她现在的小日子过得很好呢,吴财主家有的是银子。”“滚,滚---快把带来的东西甩出···。”严大先生话音未落,便咳出一口血来。老先生的大儿子,推着莲花嘴说:“你把东西带回去吧,我大大说到做到的。”
  这莲花嘴做事从来都是成功的,这次却碰了个大大的钉子,只得来到村口,坐上轿子回去了。自此,我奶奶在解放前,从未回过娘家。

  这吴财主,人送外号“吴三小”。小气,小算,小胆。他平时走路,总喜欢低着头,眼睛朝着路的两边看,期望能捡到些什么,说来也巧,有一次,竟然在路旁草丛里,捡了两块大洋。他娶了我奶奶,开销了一大笔银子,心疼死了。为此,他把做家务的下人辞了一个,那下人做的事,现在就由我奶奶来做。平时点灯,他只准用一根灯芯草,尽管家里有大灯笼,洋油罩灯,但这些东西,只有过年时才让用。我奶奶给长工们做饭时,如果他在旁边,总要抓一把米放回米桶里。奶奶看不惯,为此两人经常吵嘴。后来做饭时,吴财主一走,我奶奶就向锅里添米,多煮些饭,让长工们吃饱。吴财主再精,总不能天天看着我奶奶做饭。因此吴家的长工们,对我奶奶特别感恩。事事拥护着我奶奶。
  我母亲八岁那年,饭量见长,吴财主忍不住了,心想,这两个丫头,越来越大了,也越来越能吃,得花多少洋钱来供养她们,再加上自己的女儿,也年方十七,是个只吃饭不做事的主。所以他先托媒人,给女儿找好婆家,把女儿草草地嫁出去了。而当初,对我奶奶的保证,此时,全抛到九霄云外了。执意要把我姆妈和兰子送到老牛埠,去做养媳妇。奶奶又哭又闹,怎奈手中抱着小儿子,肚里又怀了一个,那吴财主背着英子就走,她哪里拦得住。只两天,两个丫头都送走了。任我奶奶怎么哭,他也不闻不问。
  天要祸人,没处诉冤。没过多久,他两岁的宝贝儿子就夭折了,而奶奶经过哭闹,身体虚弱,肚里的孩子又闪了(闪了即流产),而这吴财主,非但不疼爱我奶奶,反而埋怨我奶奶,说没把孩子养好。
  鲍家庄是个很小的村庄,只有十来户人家,所有田地,几乎都是吴财主家的,其他都是些穷苦人家,大都给吴财主帮工。有个结巴佬,是个孤儿,小时候,也受过吴财主的接济,现在已经二十多岁了,整天游手好闲,最近又做了土匪(当地人称游击队为土匪。)的暗桩。这人按吴家的辈分算,应是吴财主的侄孙子,这天他来到吴财主家,结结巴巴地说:“大··爹··爹,我··我··我们大队就··就··就手头紧,你··你··你要捐··捐··捐···啊--啊三三···十块。”吴财主一听,气得吹胡子瞪眼。“你一张口就是三十块,你当我是造洋钱的啊!我没有,你找岗上吴家要去。他们才是大有钱的主。”“这这··这话你··你说的不不···不算,我··我口信带··带带到了。”结巴只讲了这两句就走了。当晚,山里传来“叭”,“叭”的响声,吴财主听得真切,知道是冲着自己来的,吓得直哆嗦,赶紧躲了起来。大约一刻钟,就来了四个背枪的人,将我奶奶绑走了。
  奶奶的眼睛一直被蒙着,凭感觉,她知道是朝团山方向走的。大约走了一个半时辰才停下来。奶奶的眼睛始终没有揭开。耳听有个人说:“吴结巴,明天再去送个信,加十块大洋。”又听吴结巴答道:“--是··啊是。”奶奶一听,知道是桐城人口音。
  原来这鲍家庄后山,是三公山的尾脉,从鲍家庄往北,走上六七里,就是三公山主峰,三公山里,驻有一个游击支队,约有五六十人。这四个操桐城口音的队员,就分在岗上吴家这一带活动。不打仗时主要是劫富济贫。这吴结巴就是他们的联络员,负责为他们送信带路。为了节省子弹,刚才他们在团山上,用炮竹装在洋铁桶里炸,冒充打枪。以吓唬吴财主。
  奶奶时常听长工们说,那山上的土匪,在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经常会在夜里,送些钱物来接济。所以知道他们不会伤她性命,主要是为了钱,就说:“好汉们,我知道,你们只要几个钱,是用来帮助穷人的,我支持你们,我也经常帮助长工们,你们相信我,我不跑,你们把我的手松开。”奶奶见没人答应,又说:“我也是穷人家出生的,这个老财主,把我抢来做填房,他比我大二十多岁啊!”这时,奶奶听见,刚才说话的那个人,在问吴结巴:“她说的是真话吗?”吴结巴点头答道:“啊···是。”那人示意吴结巴,让他把我奶奶手脚松开,但是眼睛不让揭。又吩咐吴结巴,把棉被抱给奶奶盖。
  深秋的夜晚,寂静阴森,山风阴冷地嚎叫着,偶尔传来狼嚎虎啸声。尽管有床旧棉被盖着,我奶奶还是瑟瑟发抖,一夜未能合眼。
  第二天早上,吴结巴又来到鲍家庄,找到吴财主,伸出食指说:“昨··天不··啊-不··不给,今天再··再··再加十··十··十啊--块,不··啊-给拉··拉啊----倒。”吴财主没办法,只好象割肉一样,拿着铁锹在床后面的地下,挖出一个小瓷罐,掏出四十块大洋,颤颤巍巍地递给吴结巴说:“一定要放人啊,不放,我找你,噢!”吴结巴拍着胸脯说:“我··我··我包子(即保证)。”
  果然,那些人收到大洋,就让吴结巴,把我奶奶送到团山上,然后解开蒙眼布,奶奶顿时觉得,眼前一片漆黑,索性把眼睛闭住,在草地上坐下来。良久,奶奶先把眼睛睁开一条缝隙,再慢慢地张大,这才恢复视觉。只见吴财主就站在自已跟前。问她:“他们把你绑到哪儿去了?”奶奶心想,这个老东西,不问我受苦了没有,不问我伤着了没有。倒关心起土匪窝的去处。没好气的回了一句:“我被蒙着双眼,什么也看不到。”说完就往山下走去,吴财主跟在后面,一起回到家里。

  不久,我奶奶又怀孕了,这回,吴财主特地上了昆山街,找“神算子”焦瞎子,为自己和我奶奶各算了一命,神算子照运算来,说这胎能平安生,不好养。吴财主请教改水(用一些迷信法子改变命运称改水)。神算子故意停顿下来,不做声,吴财主急忙递过一把铜钱,神算子接过铜钱,慢慢地说:“我算准,这胎是个女孩,如果保她平安,你必须打一个四两重的银项圈,出世三朝后,先请菩萨,后把这银项圈,戴在孩子的老颈上,终生不离,方能锁命。这叫四两压千斤。”吴财主听说是个女孩,心里老大不高兴,只因没有好的打胎方法,也就忍了,反正老婆年纪还轻,再生就是了,先把这孩子保住再说。家里老是死孩子也不吉利。回家后,花了大本钱,卖掉四担烟叶,下芜湖请了银匠,化的真银饼,打了一个银项圈,足足四两重。(就是老姑送给我的那个项圈)。奶奶怀胎十月,生下我老姑,按照神算子的方法做了,老姑一直戴着那锁命银项圈,才得以平安成长。
  合当吴财主该绝香火,从那以后,吴财主自己不能房事,中药吃了几水桶,也于事无补。而我奶奶的年纪,只不过三十出些头。


14#
 楼主| 发表于 2016-8-25 20:43:0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风静云闲 于 2016-9-19 16:29 编辑

                                              三   献给奶奶的文字【4】

再说吴结巴,自从交上了游击队,带人吃遍了这一带的大户。得来的洋钱,除了他们自己花以外,如有哪家困难,则由吴结巴负责,买些东西去接济。这吴结巴没多有少,从中克扣几个零钱,因此,吴结巴手上,常有几个小钱花花,他住不惯山洞,就住在他婶娘家里,他婶娘从未养过他,现在收留他,也不怀什么好意,而是图他手里的几个钱。
  这年,游击队都集训去了,吴结巴怕死,没跟他们去。就留在村里,他和往常一样,不时地往山里钻钻,在铁桶里放些炮竹,籍此敲点竹杠。那些财主们不知就里,倒被他敲了几回。因此对他恨之入骨,欲除之为快。
  这吴结巴好赌,手中有了钱,就乐此不疲。这天,吴家族长派人通知吴财主,让他去叫吴结巴,晚上一起到岗上吴家去推板(推牌九),我奶奶有种不祥的预感,要吴财主借故推脱,吴财主哪里听得进去,晚饭过后便叫上吴结巴,两人一起往吴家大村子走去。这岗上吴家与鲍家庄,两村相距不过一里路,中间有个山塘,当二人走到山塘埂时,突然从树后冲出两个大汉,把吴结巴纠住,用绳子缠在他的老颈上,生生地将其勒死,可怜吴财主,吓得筛糠也似地发抖,只见那两人,麻利地将吴结巴的尸体,绑在一个大石头上,迅速沉入塘底。然后对吴财主说:“吴大爹,我们一起到族长家去吧!”吴财主惊魂稍定,说不出话来,只是点头,不由自主跟着他们走。不一会,来到族长家,族长招呼他们推板,一边出牌一边说:“这事天知地知,我们四人知,谁也别往外说。”吴财主哆嗦着说:“我怎么办?他是我约来的。”族长说:“你就说我们一起推板,中间,有人喊他到山里去了,你今晚别回去。”吴财主只好答应。
  吴大婶一连四天不见侄儿回来,心想:这个冒失鬼,死到哪儿去了!以往在外从不过两夜,这次怎么啦?一连四个晚上都不回来。别是出了什么事吧!赶紧去问问吴大爹。这样想着,她就来到吴财主家。不巧吴财主不在家,这吴大婶就问我奶奶:“大奶奶,那天,吴大爹把结巴子叫去推板,怎么不见人回来?”“还要你问,我也几天没看到结巴了,我也问过那个老鬼,他说结巴子只推了两三板,就被人叫到山里去了。”我奶奶一边回答,一边给吴大婶端凳子。吴大婶听了这话,心想:大概又被土匪招了去。也就作罢,说了声:“大奶奶别客气,我不坐,你忙吧!”说完自己就默默地回家了。此后几天一直无人问津。
  真个是天不藏冤,十多天后,那吴结巴的尸体居然在水里立了起来,原来这山塘里的水,也不过两米来深,那尸体和绳子,经水长时间浸泡,体积膨胀,浮力增大,而那块石头,却浮不起来,这石头,偏又缠在尸体的脚上,没有脱掉,导致尸体立了起来,那头发就浮出水面。那天早上,有两个妇女,来山塘里洗衣,一看此种情形,吓得丢掉篮子,大叫有鬼,这一叫,引来了许多村民。有胆大的,下水把尸体捞了起来,一看是吴结巴。都惊讶不已。正巧吴大婶也在人群中,见此,便坐到吴结巴尸体旁,大哭起来:“我的妈呀!青天白日地呀!就谋财害命啦!我晓得嘛,就是那个吴老鬼干的,我要找他偿命啊!”一边哭,一边起身,往吴财主家走来。这边吴财主,在家里听见哭声,早吓得浑身发抖。我奶奶很鄙视地看着他:“事情上头了,怕得掉吗?你把口咬紧,就说不知道,可能是土匪杀的呢!”吴财主点头称是。这边吴大婶,已经哭到家里,就坐在地上,又哭又骂。我奶奶说:“你在我家哭干什么,我们家的又没害他,走啊,不走我叫人来拖了。”吴大婶说:“我没问你,你伶牙俐齿,你会包庇。”她用手一指吴财主说:“我问你,是不是你来我家约走的?你敢对天发誓吗?”吴财主哆哆嗦嗦地说:“不··不是我,真的不是我!”“不是你,你抖什么,心里有鬼了吧,不是你那又是谁?”“是大族长派人干的。”我奶奶正要抢答,可那吴财主又怕又急,急出的话,都说在我奶奶的前头了。呵呵,这下吴大婶有了方向,她狠狠地对吴财主说:“你也在数,你是跑不掉的,我这就去岗上吴家,先找他们去。”说完又哭着向岗上吴家去了。
  这吴家族长,早已准备了对策,吴大婶刚到村口,就被人拦住,不让吴大婶进到他家,因为有人哭到家里,是不吉利的事。吴大婶因为有了吴财主的口供,理直气壮,他不敢直接指责族长,只说要族长主持公道,惩办凶手。不料,吴大族长瞪着大眼说:“你还闹,吴结巴早就该死,他私通共匪,我是奉政府之命派人办的,你也算是通匪的家属,你再闹,也把你抓起来,送到政府里,看是你狠还是我狠。”这吴大婶听到这话,吓了一跳,也不敢说偿命之类的话了,心想:政府要办,如何偷偷地谋杀,这事肯定有蹊跷。但她又不敢和大族长硬顶,只是坐在地上哭。死活不肯走。这时吴大族长又发话了:“我可怜他也是吴家子弟,无父无母的,你起来,给你些洋钱,叫人好好安葬了吧!”这吴大婶见说有钱,正中下怀。对着吴大族长磕了个头说:“谢谢族长老爷可怜这孩子。”吴家大族长吩咐家人,让拿来十块大洋交给吴大婶。这吴大婶收了钱,抹抹眼泪走了。这十块大洋,最终出在了吴财主身上。谁让他嘴巴不关风,说了实话。
  吴财主又破了财,连气带悔,身体渐渐地跨了。他不反思自己,却骂奶奶,说我奶奶是克夫的命,在桂亭克了一个,现在又要来克他。我奶奶默默忍着,不和他吵,无论如何,他要是再死了,自己又成了寡妇,被人家笑话。偏偏在这个时候,一夜之间,无为就成了共产党的天下。而乡长就是山里游击队的头子。那吴大婶口口声声要去上告,为吴结巴申冤。吴财主寻思,自己与此事脱不了干系,就独自跑上团山,上吊自杀了。我可怜的奶奶,又成了寡妇。她很伤心,仿佛几座大山压下来,她难受,喘不过气来,欲哭无泪。怎么办?身边小女儿还小,日子还是要过,娘家人又不理解自己,更谈不上帮助了。千斤的担子,还得靠自己一人承担。她迈着小脚,向人磕头,膝盖皮都跪掉一层,好不容易,求人安葬了吴财主。再把田地租给别人种,靠收租过活。奶奶觉得一个人孤单,又到老牛埠,与那两家人签了婚约(不签婚约,人家不让接回家),把两个女儿接回家来。好在这两个女儿,年龄渐大,能帮助家里做许多事情。
  再过两年,也就是一九五零年,国家进行土地改革,我奶奶被划的成分,是“小土地出租。”我奶奶主动交出六间房屋,自己只剩朝北的一间正屋,和两间东厢房。后来,这老四合院,从中间的天井处折开,形成背对背的两座房子。至于田地,奶奶只留四亩熟田,一亩地,带着两个大女儿耕种,让小女儿读书。其余的全都上交给政府。奶奶家过去的长工,对我奶奶很尊重,他们经常来帮助我奶奶犁田,打耙及收割。我奶奶总是用好菜好酒,来招待他们。日子过得倒也平安。
  也就在这年,我奶奶的小弟入党了,他想起多年未回家的姐姐,特地来到鲍家庄,把我奶奶接回老家,此时严大先生,已经逝世好几年了。奶奶到父亲坟头上大哭一场。倾诉了自己的委曲。在娘家只住了两天,就回无为了。

  一九五二年冬,乡政府决定:把王家咀村庄前的河滩,改成圩田,大兴水利。也不知从哪里传来的消息,说水里常有“水鬼毛人”,要是被水鬼毛人抓住,就会被:“割奶,割屄,割卵子。送到苏联去造原子弹。”因此,女人们不敢上工地做工,也不许自家男人上工。全乡的出工率很低。一直到五三年春,王家圩还没修成。我奶奶心想,共产党是为人民打江山的,怎么可能害人民,这肯定是有人造谣。于是,她迈着小脚,带头上堤,参加兴修水利。鲍家庄的妇女,看见我奶奶上工,纷纷跟进。使得鲍家庄的出工率,接近百分之百。此举起了表率作用,引起轰动。受到乡长的赞许,再加上之前,我奶奶主动上交房屋及土地,就破格提拔我奶奶,当了大队妇女主任。我奶奶胜任这项工作,工作成绩突出,曾被选为乡人大代表,到无为县政府里参加会议。几年后,由于年龄的原故,她的职务就由我姆妈接替了。

15#
 楼主| 发表于 2016-8-25 20:43:1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风静云闲 于 2017-2-22 15:23 编辑

                             四  初到老家
   诗曰:纵然冬日冷,还有小阳春。
         零落残红处,絮飞萧瑟村。
  
     回头再说我的童年,腊月初八,三爷把我们接到大大的老家。
  老家是个荒凉的小村子,村庄坐南朝北。一幢显眼的老瓦屋,被六七座茅草房包围着,犹如鹤立鸡群。村子周围,是光秃秃的山坡地,大石头,小石头和圆溜溜的细石子,满地都是,就是不见草儿。村庄周围,稀稀拉拉地,分布些光秃秃小树,被风儿摇得无精打采。倒是那几棵参天古枫,挺立在苍天之下,向过往的人们诉说沧桑。也给小村平添几分庄严。尤其是村西那棵“九桠枫”,高约四到五丈,围长四抱,冠径三到四丈,被村民奉为神树。村后有小朱山,实际上就是一个小山丘。此地无大山,小丘也被说成山了。
  村东,有条小河,从北到南,河水经九曲十八弯,一直能流到江堤边。时值腊月,河底朝天,大坑小坑布满河床。坑坑都有些水。
  河沿上有三道冲田,北是汪山冲,南是小朱冲,中间是大塘冲。
  村西,有一条南北方向的土马路,也是坑坑洼洼。
  我的新家,村东第一茅庐。总共是五大间,西头两大间,三爷住一间半,还有半间住着二奶奶,她是孤老。东头三大间,大姐住半间,剩下的都归我家。
  我在无为和普济圩都住的是瓦房,而这草房子,屋内烟熏火燎。漆黑一抹乌。屋顶黑色芦柴上,挂满了一串串的灰吊吊,连墙角边蜘蛛网也是黑色的。靠房间这边的黑土坯墙上,还挂着一个灯盏挂子。上面架着陈年的小铁碗儿,里面盛着一些儿香油,一根灯芯草,就躺在油里,把那小黑头伸出碗外。
  堂心有一张黑木桌子,两张老式大椅子摆在两边,长凳,小椅,小凳胡乱地摆放着。所有家具,灰尘满面。
  三爷让我和姆妈在堂心歇着,自己整理挑回来的家具。我姆妈刚坐下,大姐端来开水,让姆妈喝。
  “小宝啊,回老家来啦。”
  熟悉的话音未落,大娭毑就跨进门来。见到熟人,我很高兴。连忙叫了声“大娭毑”。大娭毑抱起我,和姆妈聊起来。
  “我来看看大舅母啊。哈哈哈。”一阵笑声伴着一个妇女进得门来。
  “这是大姑吧,小宝,快叫大姑。”姆妈虽然没见过大姑,却能从大姑的话语中判断出来,所以,姆妈指着那个女人,要我叫她大姑。我一看,她穿着破旧衣服,长得和大大一个样,只是没有胡子,头毛比大大的要长,农村俗称耳短毛。于是轻轻地叫了一声:“大姑好!”
  “哎呀!小儿真能。让我来抱抱。”大姑从大娭毑腿上抱起我。一边疼我,一边说:“真不孬,我大母舅这下好了,嘿嘿嘿,一下子,又有老婆,又有儿子了。”
  大孬子是把我们迎回来的,只是我刚到陌生地方,姆妈紧紧地拉着我,不离左右。现在又被人抢着抱,一直没和他玩。他在旁边一直看着我笑,这时,小屋子已经挤满了人,象看新人似的看着我和我姆妈。有几个小朋友围在大孬子身边,眼睛盯着我手中的口琴。姆妈拿出一袋水果糖,凡是小朋友,每人两颗。
  突然,一个男人闯进门来,大叫:“我来看看大嫂子,哎哟,这么年轻啊,这小宝也很体面,这老生走的是什么好运那!”
  “别理他,这个老疯子。鸭头(指唠叨个没完的人)。”大娭毑悄悄地告诉我姆妈。
  姆妈对他笑了笑,他毫不客气,轰走了坐在椅子上的一位妇女,自己坐了下来。大姑向姆妈告别,有一些妇女跟着大姑一起走了。老疯子打开话匣子:“他们都说老子话多,老子话多,是因为老子的头脑里有一块弹片,小狗日的美国佬,驾飞机投炸弹,一块弹片炸进老子的头部。落下了病根子。老子不讲不行嘛,老子憋在心里就难受。”
  他的讲述引起我的好奇,我听得特别认真。他留着银白色的站发,很象个老爹爹(即老爷爷)。只见他又对我说:“小宝宝,你不晓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是老子这一代人打出来的啊!”
  他又指着自己的头给我看:“老子这头里,有美国佬的弹片,一般人受不了的,老子死不了,老子家族祖宗坐得高,保佑老子。换了别人,早死了,老子死不了!死不了!”
  他捧起随手带的小紫砂茶壶,呷了一口说:“小宝宝,你大爷我,打仗厉害吔。美国佬想打死老子,他白日作梦,老子眼睛专盯着敌人,哪个枪向老子瞄准,老子就先把他干掉。他妈的,天上的飞机,老子没办法防,老子头顶又没长眼睛。一块弹片就把老子炸了。”
  姆妈为了应酬,插了一句:“原来你是老革命啊!”
  “哎呀!你客气,算是老革命吧!我三八年就参加了桐城学兵队。先打日本鬼子,又参加渡江战役,把老蒋干到台湾去了,最后,老子又跟着彭德怀,抗美援朝。老子随大部队跨过鸭绿江,就打一仗,老子的头,就被他妈的飞机炸了。小狗日的美国佬,那飞机还真厉害,又多。要是一架,老子都不怕。幸好,老子及时地被送回国内治疗。要是后来负伤,恐怕就没那么走运啰。”
  他又呷了一口茶,继续说:“想当年,老子打小日本,在白云峰,老子用机······”“哟,别说了,哪个不知道啊,不就打下一架日本飞机嘛!人家刚回来,肚子也饿了,要吃晚饭了吧!”大娭毑打断老疯子的话。
  老疯子说:“也是,也是,以后再说吧!以后再说吧!”捧着茶壶自己走了。
  飞机,炸弹,这些东西,我都不知道是什么。老疯子走后,我就问姆妈。姆妈解释说:“飞机能在天上飞,炸弹能爆炸,可以把人炸死。”我机械地记忆着。
  晚上,挂在墙壁上的香油灯,被姆妈点着了。灯光象火萤虫似的。冒着的黑烟熏在墙壁上。一盏没有灯罩的煤油灯,被人端着各个房间轮流照。缕缕浓烟,飘来又飘去。第一次睡在这么矮的草屋里,我有些儿害怕。毕竟我还小,姆妈拍着我,一会儿,我就睡着了。
  朦胧中,我来到一个小山坡上,耳听得隆隆响声,抬头一望,有个怪东西,在天上追着我飞,突然,一个炮仗落在我的面前,“砰”地一声,炸得我眼冒火星。吓得我到处乱跑。好不容易躲进一个小山洞。觉得尿涨得厉害,我脱掉裤子,就撒起尿来。
  “啪”地一声,我的屁股上,重重地挨了一巴掌。我睁开眼睛,听到姆妈说:“变子鬼了,从来不赖尿(即尿床),今天怎么搞的?”我知道自己做错事了,眼呆呆地看着姆妈,这是她第一次打我。她找来一块絮片,垫好尿湿处。又打了我一巴掌。“下次赖尿,我就打死你,你可记得?”
  我觉得姆妈变了,变成咋样又说不上来,只好点头说:“记得。”
  第二天早上,三爷来我家,说他今天没功夫给我们打饭。姆妈对三爷说:“我昨天回来,走这一路,感到好累,身体也不太舒服,让小宝跟你去打饭,行吧?”“有兆。(行,可以的意思。)”三爷牵着我,越过村西头的马路,来到大宋庄。原来,马路两边紧挨着四个村庄,分别是:路西有大宋庄的宋东和宋西,路东有汪山(我住的村子)和范圩。这四个队组成一个中心生产队,称为汪山中心队。公共一个大食堂。三爷就在大食堂里做工。今天早上的食物是烀熟的山芋。三爷递给我一个小篮子,里面装着分到的两块小山芋,三爷把我送出大宋庄村口。对我说:“你自己回去吧!”
  于是,我独自拎着小篮子,慢慢地往回走。经过一个晚上,我的肚子早已经饿了,我拿起一块山芋,边走边吃,没几口就吃完了。肚子还没饱,我想都没想,又把另一块山芋吃了。回到家里,小蓝子空空,姆妈问我:“三爷冇给你打饭么?”
  “打了,就两块滴大(很小的意思)小山芋,我都吃完了。”
  姆妈哭笑不得,“小孬子,你全部吃了,那我吃什么呢?”
  我低着头,这才感到不好意思。姆妈说:“没关系,下次吃东西的时候,要想到姆妈哦。”幸好,在普济圩回来时,还带了些饼干。姆妈拆开一盒,分给我两块,自己也只吃了四块,再喝点儿水。凑合了一顿。
  早饭后,大孬子来找我玩。刚要出门,老疯子来了。一把抓着我的手说:“小宝宝,到我家玩去。”又对姆妈说:“我很喜欢这小伢,你别急,我家儿子跟他一样大,让他们一起玩,做朋友。”
  “小宝,跟大爷去,乖乖的,别害事,噢!”
  “知道了!”         
   
     一片荒凉地,三年灾害侵。
   腊梅争瑞雪,野草盼新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6-8-25 20:43:2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风静云闲 于 2016-9-25 15:37 编辑

                            五   老疯子

    保国为家驱虎狼,枪林弹雨把身伤。
    回乡种地难休养,拿起锄头亦做枪。


   老疯子家紧挨我家西头,出我家门向西走三十米左右就到了。这是本村唯一的四合院式瓦屋,住着四户人家,老疯子家的大门,与我家一样,是朝北开的。
   一进门,似乎有一种亲切感,因为,这屋子和我奶奶家差不了多少。因为没有拆开,比我奶奶家的房屋还好一些。特别是堂行,老式保壁,完好无损,上面挂着毛主席像,两边挂有红对联。那保壁的木板,都有一寸多厚。上方还有雕花。我弄不明白,大大老家怎么不是瓦屋。那破草屋,一点也不好。些些想法,只在心里。也不想再问了。
  “小伢娭毑(即老婆),把那条方片糕拿出来,给小伢们吃。”老疯子话音落下。房里走出一位妇女,留着老式发型,小尖脚,皮肤白净。她一只手牵着小女伢,一只手拿着方片条糕,身边跟着一个男孩。她把糕放在桌子上。
  “我介绍一下,这是小宝,我家这个叫平子,你们俩要成为好朋友,听我的。”
  老疯子又问我:“你几岁?”
  “五岁,属猴的。”
  “哦,和我平子一样大,那你几月生日?”
  “我生日是六月十一。”
  “好,你能记得自己生日,不错,我平子是十月的。你是哥哥。”
  老疯子又对平子说:“叫他哥哥。”
  “哥哥,昨天在你家,我看到你的。”
  “我昨天也看到你了。”我把带来的口琴递给他玩。
  “哥哥,我要。”那小女孩也叫起来。
  老疯子笑嘻嘻地说:“来,吃糕,吃糕。”
  我们每人分到一大块。老疯子也分一块要老婆吃,他老婆说:“我不吃,让他们吃吧!”
  “听话,我要你吃,你就得吃。”
  
  平子带我,穿过保壁的耳门,来到天井屋里,天井,长约三米,宽约两米,底下相对一个小水池,水池比天井稍大一些,能保证天上的雨水,全部落入池中。天井池西边,开了一个涵洞,多余的水,可以从通过房屋的涵洞里排到屋外。平子说经常有小鱼上水游来,也有蟹子和蛇爬到天井池里来。天井屋很大,东西是过道,南面是一个大厅,桌椅板凳,一应俱全。北面是一个小厅,摆放一个石磨,一个石地氹(一种舂米的大石臼)和一些其他农具。这天井屋,全村人都叫它为“大天屋”。凡有重大聚会,都在这里举行。
  平子只顾吹口琴,把分给自己的糕,全都给我了。不一会,老疯子捧着茶壶过来:“小宝,平子,过来。听我讲革命历史。”我很想听他讲,平子老大不愿意地。但又不得不听。
  “那是三八年九月份,我们隐藏在柳峰山的树木里。小日本的侦察机,拿我们学兵队不当回事,低空盘旋。老子不服气,就端起轻机枪,给他妈的臭屄一阵扫射。嘿嘿,那飞机就不顶事了,一个倒栽葱。两个日本驾驶员都摔死了。狗日的,老子也把你打倒了吧!”说到带劲处,他呷了一中茶。问道:“小宝,你大爷可厉害?”
  “厉害!”我和平子齐声叫起来。
  “我们打了就跑,如果没打下来,我就要倒霉,因为暴露目标啊。我把它打下来了,那就不一样,我立功了,那是我第一次立功。”
  不知什么时候,大孬子也来了,和我们一起听。我悄悄地,把平子给我的那份方片糕,递给了他。大孬子喜出望外。两三口就咽下去了。
  “有一次,老子奉命和班长一阵(即一道,一起,一同的意思),到施湾联络周松如,共同抗日,谁知那个老恶霸,把我俩抓起来,装在麻布袋里,用小船划到沙河中心眼,扔到大沙河里。老子在船上,就把手从麻索里溜出来了。你不知道哎,手被麻索磨掉一层皮,也不觉得痛,一到水里,老子把早已咬破的麻布袋,再用手一撕,撕个大口子,硬是钻了出来。游到青山头。才上岸。”
  “那个班长怎么样了?”我急切地问。
  “他不行,也只有老子才能逃掉,任何人都不行。他死了。老子死不了,要老子死,哼!没那么容易。那时,我脑子好,人家绑我的时候,我全身紧绷,手故意发抖。那人觉得我怕死,草草地绑了。而班长则破口大骂,越骂,人家绑得越紧。我呢,等他们绑好之后,把绷紧的身子收缩。在船上,就把手挣脱了,偷偷地用嘴咬破了麻布袋。反正天黑得很,他们也冇看见。”他连喝了好几口茶,接着说:“后来,我们学兵队,端掉他的老窝,把周松如捉到了,我向队长讨了任务,亲手杀了他。”他用手掌一甩,比划着杀头的动作。
  “怎么不拿枪打他?”
  “节省子弹啊!”
  “还是拿枪打,过瘾。”我很想要打枪,觉得说一下也来劲。
  “小宝,等你长大了,当兵去,就有枪打了。”
  “我当兵。”“我也要当兵。”······
  “当什么兵,当兵不好,我大大当兵,头脑都打坏了。”一阵清脆的声音,把我们的目光引向一位少女。我从来没见过这么好看的姐姐,我怀疑她就是月亮上的嫦娥。她的脸好白好光滑,由于天冷,脸蛋儿透着些红晕,乌黑的刘海下,两只黑亮的眼睛,一闪一闪地,象是在说话。直直的鼻子下,缀着樱桃似的小嘴,微微一张,便露出洁白如玉,整齐排列的牙齿。一切都是那么天然,纯真。两根小辫子,刚好垂到肩头。细挑挑地个子,比我高一头,穿着一身花衣服。
  有浣溪沙一首赞曰:
  荒野孤村一小丫,
  天然不落富人家。
  凌波俏立水仙花。
  
  十里春风香彻骨,
  三分玉影透窗纱。
  一轮明月照奇葩。
  我想,只有这样的姐姐,才配穿上花衣服。正想着,手就被她拉住了。
  “这小宝真漂亮,我昨咯(昨天)就听说,生大爷家来了一个小宝,很体面,今朝(音gēnzhāo)一看,确实不错,小宝宝,别听我大大乱讲(音gǎng)了,我带你玩去。”不容分说,拉着我就走。也不许别人跟着。
  我跟着她,爬上屋后小坡,首先看到稻场。然后向西折转,来到五神庙,里面供的是五神菩萨。她告诉我,这五神菩萨,有弟兄五个,个个都是孝子。老大能移山倒海,老二能上天入地,老三能剖肚开肠,老四能阴阳通行,老五文武双全。五神菩萨非常灵验。名扬一方。五神庙和九桠神枫,被村民奉为镇村之宝。四乡八邻的乡亲,可以不知道汪家山,但都知道五神庙和九桠神枫。
  五神庙就坐落在马路边,庙里很简陋,一个青石板台面,一个石香炉。青石板后面,是五神菩萨坐像,坐像是雕在一块麻石板上,一排五个,一样大小,形态各异,面目难分。因为,石像上布满灰尘,特别是凝固了许多血点斑迹。见证了此庙的香火鼎盛。她告诉我说,这是公鸡打检牲(乡俗,在五神菩萨面前,活杀公鸡,再把鸡血喷在神像上,称为公鸡打检牲。)留下的。
  我们沿马路往南走了一会,她指着路西的一片黄土地,告诉我说:“这里叫将军洼,传说这里掩埋过一位将军,却又无坟墓。”最后,我们转过村后的小六洼,又回到稻场上。坐在草堆旁晒太阳。这时,她从口袋里,掏出一大块方片糕,分给我一半,与我同吃。
  “你几岁?”
  “我五岁,你呢?”
  “我比你大四岁,过年就是十岁了。”
  “姐姐真好看。”
  “嘿嘿嘿······”她笑了,更好看。“大人们是夸我体面。你也是汪山最体面的小男孩。姐喜欢你!”
  “姐姐,我也喜欢你,你大大好厉害哟!”
  “他的话,我都听厌了,以后你也会听厌的,他的头脑坏了,天要下雨,我家肯定早知道,因为作天变时,他就发头痛。痛时就乱骂人,谁惹他,他就打谁。”
  她顿了一下又说:“还好,大大是老残废军人,他一闹,谁也不敢管他,别人家都吃食堂,我家不吃,他在队里把粮食称回家。家里自己做饭。他开荒,上面来人管,他拿着刀与人拼命,来的人都吓跑了。全大队,也只有我一家种菜园,养鸡,养鸭,养猪,政府也不敢管。每个季度,政府还发生活补贴费呢。生病时,医药费也能报销掉,对了,不是他,我也不能上学,我在湴东小学上一年级。班上只有我一个女生。明春开学时,我带你到学校里玩。”
  “桃子哎---,你把小宝带到哪块去了,家来吃中饭了。”村里传来叫唤声。
  “是我娭毑喊我了,走,小宝,我们家去吧。”说完,拉着我就走。
  我们一起回到她家,只见姆妈也坐在桌旁。姆妈对我说:“桃子姐带你到时哪里玩的?玩好了吧!”
  “玩了五神庙,看到了大枫树,到了将军洼和小六洼。在稻场上晒了太阳。”我一处不落地回答着。
  老疯子笑嘻嘻地对我说:“小宝,以后,平桃就是你姐,平山就是你弟,平杏就是你妹。我和你大大是最好的兄弟,你得叫我大爷,叫平山姆妈大娘。(这里人对平辈人的母亲的称呼有,姆妈,娭毑,娘三种。对自己的母亲称呼只有姆妈娭毑两种。)”
  “嗯!”我点头答应了。
  姆妈认真的对老疯子说:“以后,小宝就拜托大爷多多关照啰!”
  老疯子一拍胸脯说:“我包子,在汪山,谁要是欺负小宝,就等于欺负我家平山,我决不放过他。”
  这时,大娘已经把饭菜摆好,一桌子好菜,有炒鸡蛋,有蒸干鱼,有蒸干肉,白菜,萝卜,山粉圆子······,在饭桌上,我从未见过这么多菜。
  老疯子自斟自饮,他吱地一声,喝了一口酒,夹了一粒花生米吃了,马上打开话匣子:“我讲啊,这大食堂也是不能长久的,我估摸着,明年就该散伙了。自古来,中国都是一家一户的,哪有吃什么狗屁食堂。大锅饭,把人吃懒了。前年大炼钢铁,有什么结果,劳命伤财。我们枞阳,要不是调一批人到普济圩去,饿死的人还要多些。听讲,无为饿死许多人。照这样搞下去,遇到大荒年,又要饿死人。”他又吱了一口酒,仍旧吃了一粒花生米。接着说:“你们知道汪山村是怎么来的吗?”
  “不知道。”大家异口同声回答,连大娘也不例外,可见,这个问题他以前从未说过。
  “我告诉你们,在我老老爹爹那一代,姓王的首先来到这里开荒种地,我张家和你生家几乎同时来了。姓王的一姓,人少不成村,所以没名,我们两家来了,就要起个村名,王家先来,要叫王家山,我们两家不同意。后来,老生家的人说,把王字加个三点水吧,一来沾些风水,二来也象征我们一共有三家。大家都同意了。因此,这个村子就叫汪家山。”
  老疯子又吱了一口酒,吃了两粒花生米。抹抹嘴巴说:“我们三家,就象兄弟一样,抱成团,共同防止外村人的欺负。”他又专向我姆妈说:“大嫂子,你可知道啊,我们汪家山,三家是瓮缸栽藕,一坛青(谐音亲。)。我和生大哥,实际上是表兄弟关系。老生的妹子,就把了王家。你家三娘,就是王家姑娘,可惜死得早。”
  老疯子再吱一口酒,又说到打飞机了······
  这时,大家已经吃饱。大娘打断老疯子的话。平子把口琴还给了我。姆妈拉着我,向他家告辞。


   一辞瓦屋住茅屋,茅屋居来遇好邻。
   两小相嬉能共枕,无猜无想看霞云。
  
17#
 楼主| 发表于 2016-8-25 20:43:3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风静云闲 于 2017-2-19 18:43 编辑

                                       六   东乡武术                                 


 西江月

  点点东乡细雨,明清每打江湖。当年名教镇东徐,今日凄凉南浦。
  莫恨青芽未吐,且将武术重扶。扁担板凳见功夫,尚武精神千古。
  
  下了几天大雪,天气很泠,我家草屋檐上,挂着一排冰琉璃,大的有一尺多长,碗口粗细,煞是好看。门前的雪,厚处也有一尺多深。象我这般大的孩子,根本出不了门。有诗曰:
  千里江河流水冻,一堤杨柳鬓霜飞。
  漫天白絮翩翩舞,遍地狂风猎猎吹。
  梨梦迎春描素蕊,山魂忆月吐银辉。
  神州无限隆冬意,欲解严寒可问梅。
  上午,桃子姐想我,吵着要老疯子把我接去。因此,我被老疯子抱到他家。她家自己烧锅,能撤火(把锅底下的灶火,用火钳夹到火坛或火钵里。)大娘带着平杏坐在火桶里,纳着鞋底。平子抱着小火球(即火坛)坐在小椅子上。而桃子姐在桌子上写作业。她一见到我,连忙放下笔,收起书包。说:“作业我晚上写了,我要和小宝玩。”
  平子也跟着我们,来到大天屋。桃子姐在地上画了田,教我跳田。可是我太小,步骤倒是学会了,但是跳不远,一跳就踩线。田都被她买光了。平子也跟着乱跳,大家一点也不觉得冷。桃子老是赢,也觉得没味,就教我们顺口溜:
  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扑通扑通跳下水。
  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扑通扑通跳下水。
  ············
  十只青蛙十张嘴,二十只眼睛四十条腿,扑通扑通跳下水。
  我们一边说,一边跳。
  突然,大孬子抱着一个大冰琉璃跑进来。“小宝,好大的冰琉璃!来,一起玩。”
  一边说,一边用舌头舔着冰琉璃,好像舔着大冰糖似的。我和平山也跟过来舔。这可把桃子姐气坏了,跑过来,猛地夺过冰琉璃,砸到天井池里。“叫你舔,叫你舔。舔个屁去吧!”那冰琉璃被砸断了一小截细尾巴。静静地躺在天井池的泥巴里。无奈地望着天井檐上挂着的小兄弟们。
  大孬子傻笑着说:“这个多的是,你砸不完的。我还搞去。”
  “你搞你的,别到我家来。”一边说,一边把大孬子轰跑了。
  
  老疯子已经把门外的积雪,铲出一条路来,一直通到我家门口。姆妈踏着木套子(即木屐),也来串门,大娘让她上火桶烘火,两人一边纳着鞋底,一边谈白。正聊着,王和尚从天井南面过来了。
  “呵呵,王大队长,你来干嘛?”老疯子不客气地说。
  “哎呀,这个,有事来请示老革命嘛!”
  “什么屌事哉?”
  “这场雪下来,队里也没什么事做了,这个,我想把拳场开出来。”
  “好事啊,老传统,不能丢,我支持。”
  “你支持就好,好,这个,那场子就在大天屋了。你朗咯(意思是老人家)要不要露一手。”
  “在大天屋搞,我同意,要我露一手,免了吧!”
  其实,王和尚比老疯子还大一岁,为了哄老疯子,也称他为老革命或朗咯(即老人家)。而这大天屋也是公产,就因为老疯子平日霸道,要人尊重他。所以,每逢在这里做什么事情,只要和他说一声,他都会同意。如果不和他说,他会干涉的。
  原来,此地为枞阳东乡,村民尚武,东乡武术,在明清时期,名镇江湖,出过许多武状元。“东乡三十六名教(教师,这是对武功很高,能开场教拳的拳师的称呼。),大战九华花和尚”,“周铁弹飞弹打臬台”,“黄小姑两下苏州报父仇”,“小牯牛力抱水牛”······等故事,家喻户晓。有“文不过西(一说南)乡,武不过东乡”的说法。直到民国后期,东乡武术,渐渐地衰落。即使有高手,也深藏在民间,真人不露相。但村民习武之风一直未绝。东乡武术,以陈湖章、周两家拳为正宗,演变为各家自己的拳法。器械除了传统的以外,还加以农具自创套路。连板凳和椅子都可用作武器。
  汪家山村民,练的是“王家拳”,基本拳法是“小五步”。王和尚自任教师,反正自家教拳,是义务,无须破拳(一场拳学结束后,徒弟可以与师傅比武,如果徒弟胜出,则不教学费,这种形式称为破拳。所以,师傅们都要留一手绝技。)。
  大天屋里的大桌子,被抬到天井池的北面,架在石磨上,一条条板凳,靠墙脚摆放。把天井池南边的场子腾了出来。
  下午,村里的一群小朋友,早早地赶到大天屋,游戏玩耍,叽叽喳喳。桃子姐带着我和平子,在天井池北边,面南而坐。她背着平子,悄悄地从口袋里,掏出两块炒米糖递给我,示意我放在口袋里,带回家去吃。我接过糖,正要放进口袋里,却被一只冰冷的手夺去。我猛地回头,却见一个比我稍大的孩子,撒腿就往外跑。桃子姐看得真切,连忙追出去,嘴里骂道:“吃痨的,吃得死的,敢抢我小宝的糖。”
  那小孩衣着单薄,在雪地里跑得比猴子还快,一转眼,不知躲到哪里去了。桃子姐气得哭叫起来。老疯子抱住桃子姐,连问怎搞的。
  “好吃鬼,吃痨的,吃得死的小果子,把我小宝的糖抢跑了。”
  “算了,算了。小果子家没得吃,让他去吧!”老疯子哄着桃子姐。
  “我不干嘛,就不干嘛,小宝冇糖了,我就要·····”桃子姐抹着眼泪,吸着鼻子,真个是梨花一枝春带雨了。
  “呀哟!不就两块糖嘛,来,来,我抓几块给你。”
  平子一听说抓糖,慌忙赶过来说:“我也要,我也要。”
  老疯子抓了六块炒米糖出来,分给我们,每人两块。
  那边的锣鼓响了,只见张阉(音jiān)猪的先站出来说话:“各位叔侄大爷,大家好,啊,汪家山的拳场,今天开学了。前几年,啊,大家都知道,大荒年,饭都吃不饱。把这个老传统,啊,丢了几年。啊,今年呢,啊,几个年轻人,提出要学拳,啊,好事,所以,我们几个老哥们一商议,啊,就同意了,特别是,啊,老革命,啊,他也支持,啊,所以,啊,今天就开始,以后啊,还和以前一样,五年一场学。这堂学的师傅,是王队长,啊,当然啊,其他会武的长辈,啊啊,要一起协助。学徒名单,啊,我报一下。生力青,张平义,张平宝,王五一,王五二,其他年纪小一些的,啊,下一场再学,喜欢的,啊,可以在场边自练,啊,现在,由徒弟向师傅敬茶。”
  这张阉猪的,就是我大姑爷,在左岗公社农技站工作,负责阉猪,给猪打针什么的。拿的是国家工资。张平义就是他的儿子。在徒弟中间,年龄最长。
  这时,锣鼓又响了,王和尚坐在太师椅子上,由刚才宣布的徒弟,依次跪着敬茶,每位徒弟敬的茶,王和尚只呷一口。
  敬茶仪式完毕后,王和尚叫人搬开太师椅,站在中央,双手抱拳说道:“各位叔侄大爷,你们好,这个,我呢,虽然是师傅,这个,不那么称职,这个,按理,由老生大哥来教,这个,他现在还没回来,这个,家盛兄(阉猪的),在街上工作,今天开场,是我叫人把他请家来的。还有三驮子,他是真人不露相,这个习惯了,是请不动他的。这个,没办法,把我赶上架了。这个,师傅领进门,修心在个人。这个要靠自己,这个,勤学苦练。今年,这个,主要有三项,一是扎马步,这个是基本功,不要怕麻烦,要吃得苦,耐得劳。二是这个,教练小五步。我王家这个小五步,这个,小五步,在这一方,是很有名的。三就是,这个,我教一套霸王棍。这个,我讲完了。”
  锣鼓又响了,只见,王和尚脱掉外衣,就在当中示范起来。小五步,东西南北,上下腾挪,有招有势。霸王棍,指东打西,向前戳后,呼呼生风。
  这边,老疯子对我姆妈说:“他(指王和尚),不嚇屌(不行的意思),他和生大哥,三驮子,阉猪的是一堂学的,就他最孬。生大哥厉害也,过去,在江南挑扁担桃子,曾挑过两个榨的籽,起码有四五百斤。那,三四个人是搞不倒他的,大哥的狮子回(是一种斗狮表演武术)打得特别好,人家村子要来舞狮子灯,都要请他打狮子回。哎,这些年,他们自己也不怎么练了,不行了。”他呷了一口茶又说:“你生家祖上,出了个生铁头,是三十六名教之一,他的头能顶起三百多斤的大地氹,三十六名教打九华山时,那天台寺的大铁门,就是他用头撞开的。”他又说起王和尚来:“王和尚水性好,跟我有得比,他的老婆就是他从水里捞来的。”
  “这个我还没听讲,水里还能捞个老婆。”姆妈十分好奇。
  老疯子牵牵姆妈衣拐,示意她到家里说话。姆妈就跟着去了。
  “他老婆是江南的,还是大地主家,在家偷人,带了肚子,被人向族长告了,按族规,要沉猪笼,正巧,那时王和尚和生大哥一班,都在江南挑扁担挑子。被王和尚碰到,王和尚就想要那个女的,人漂亮哉,那个男人不爱漂亮女的
  哟,那天,王和尚也不做挑夫了,他用挣的挑工钱,买了一把小斧子,跟着那班去沉猪笼的人,到了江边,事先躲在芦柴窠里,那边猪笼一入水,他一个猛子扎下去,在水里把猪笼砍开,将人救到芦柴窠里。第二天,就把她带回家,那女的小产了,又浸了水,跟了王和尚,就不能生育了。”
  大天屋这边,王和尚与阉猪的在指导徒弟练武,那几个稍小点的孩子,也在旁边模仿。大孬子也在跟着比划。
  再说小果子,吃完抢去的炒米糖,又混进人群中,被桃子姐发现,悄悄地从后面一把逮住,揪住耳朵,敲(方言读kè)了一爆粟子,痛得他“啊呦,我娭毑”地直叫唤。桃子姐又把他拉到我的跟前,要我打他,我从未打过人,不敢打,桃子姐非要我打,我只好用手掌心,在小果子头上,轻轻碰了一下。“你咋这么孬,打人都打不来,看我的。”她又在小果子头上敲了一爆粟,并问道:“你以后,可敢抢小宝吃的了?”
  小果子用手摸着被敲的头,抖抖的说:“啊哟,我娭毑。我再也不敢了,好桃子,你放我这一回吧!”
  “谅你也不敢,下次要是被我捉到一回,我把你打狠狠的。”
  小果子灰溜溜地跑了。其实,小果子和桃子姐是同年的。因为继父带他不好,常把他的饭食夺走,给自己亲生的孩子吃,所以常常挨饿。长得黄皮骨瘦,怎么能打得过桃子姐。
  此后,每天下午,基本上都来看打拳。小朋友们,蹦蹦跳跳,他们一点也不觉得冷。
  每天开场时,都有人把守门庭,不许外村人进入,本村张寡妇的儿子大狗,今年也十五岁,很想跟着学,由于他大大是外村招亲来的,照样被排除在外。这种尚武精神,为汪家山赢得了尊严,远近村庄,无论大小,也不敢随意欺负汪家山。
  
  少年习武为强身,童叟无欺大德真。
  恶虎若来持棒打,教它也著善人心。
18#
 楼主| 发表于 2016-8-25 20:43:4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风静云闲 于 2017-2-19 18:44 编辑

                     七  王和尚
 
东乡民歌:手扶拦杆
  手扶拦杆口叹一声啰,干妹妹有言,哥哥你记在心啰。
  一路鲜花,你别采哟,行船跑马你要小心。
  干那哥子哎,谁是你的同心合意的人啰。
  
  王和尚每天都到场,辅导徒弟们练武。开始,在场的时间长些,后来,他只指导个把小时,自己就离开,让徒弟们自练。每场时间大约四小时左右。
  早在解放前,这王和尚还是单身的时候,和堂兄王石匠家里的(老婆的一种称呼)有染。那王五二便是他的孩子,现在家庭稳定了,自己没个一男半女。就想把儿子认回来。这事虽然有些人猜疑,但碍于村子的团结和人情面子,始终无人说破,他自己,更了不敢当众承认,一直闷在肚里。
  王石匠现有四男二女,家在村西高塘边上。再向西,就是坡上的马路。这天下午,王和尚给徒弟们指导了一番,便捧个茶杯,直接来到王石匠家,王石匠正在打草鞋。一见王和尚,连忙起身招呼。两人分坐到大桌的两旁。
  “王队长来,有什么好事哉?”王石匠先开口问话。
  王和尚眯了眯小眼睛,咂咂嘴巴,然后开言道:“这事吧!我想了好多年,原指望,我家里的能生个小伢,这个,谁知这么多年,还真的不生了。前几年吧!大荒,又是大炼钢铁什么的,四处奔波,这个,一直没有提起。”王和尚喝了口茶,望着王石匠,正要接着说,就被王石匠打断了。
  “你就直接说吧!”因为王石匠知道,他要说什么。因为五二子,长得不象自己,作为男人,他早已感觉到了,俗话说家丑不可外扬。也就搁在心里。一听王和尚说,家里的不能生育之类的话,就识破他那花花肠子。
  “那我就说了,你家吧,这个吧!孩子也多,小二子,这个,十七了吧?!这个,你大的马上就要成家了,小二子,这个,也跟着来了。这个,娶亲分家,也是一大负担。这个,你把小二子过继给我吧!”
  王石匠正中下怀,这种话,他只能让王石匠自己说,他不可能直接把小二子送给他。王和尚说的,也符合族规祖训。于是说:“你提出的,那不是一句话,可是小二子,我毕竟养他这么大,从感情上,真是舍不得。也不能随随(方言音qì)便便地,就把小二子送到你家去吧!”
  王和尚心领神会,很客气地说:“那是,那是,我做的,一定让你看得过去,这个,以后,我不会亏待你家的。”王和尚喝了口茶,又小声地说:“今晚,我要到大宋庄去开会,这个,可能是讨论拆队,这个,和分田地的事。这个,也可能要分点自留地了。”
  “如果真的分自留地,量地时,你要关照点哦。”
  “这个自然,这个自然。”王和尚连连点头。
  于是,两家约定,腊月十八过门,今天是十四,离十八还有几天,正好可以做五二的思想工作。
  
  王和尚离开石匠家,一想,今晚有会,那骚瘾又犯了,原来,范圩有个王八头子(王八,指妻子偷人的男人。)姓左,是个二货头。家就在马路边上。老婆是用妹妹挑(音:tiǎo,换的意思。)来的。这女人,长得还不丑,嫌弃丈夫二,就与野男人乱搞关系。由于搞的人太多,有个白讲(有幽讽的意思)的人说:“她啊,如果把睏过男人的屌割下来,足足一大鼓箩。”,因此。人称“一鼓箩。”王和尚也在数。他想趁今晚开会,回来时搞她一下。这样想着,觉得有必要先知会一声。他信步走上坡,再往北走,不到一百米,就来到王八头子家。正好王八头子不在家。他直接了当地对一鼓箩说:“晚上,我有会,回来时我俩来一下子,你别早早上床噢!”
  “你个野和尚,别寡手(意即空手。)人来也。”一鼓箩笑嘻嘻地说。
  王和尚也嘻笑了一下。就出门走了。
  说起来,这一鼓箩,也是个命苦的女子。她今年三十出点头,已经有四个孩子了。丈夫是二货,不能养活家小,她不得以,也算是卖身吧!才做这些营生。她做姑娘时,有一个相好的,当兵去了,答应回来娶她。可是,父亲为了给弟弟娶亲,非要她嫁给这个二货。所以,她被迫挑亲,也就破罐子破摔了。只要男人带三个鸡蛋,两块钱,一条鱼,至少半斤黄豆来,她也陪男人睏觉(音gào)。有时候,她也恨自己,为什么堕落如此,惹得人家叫她“一鼓箩”。她也曾想过收敛,可是当男人带着东西来时,她又忍不住。听到别人背后叫她雅号时,她也佯装没听见。她睏野男人,是有选择的,那些和他男人一样二的,甭想上门。大宋庄有个寡汉头子,又麻又癞。也想追她。她戏谑地说:“你拿一百块来,老娘就输个下气。”谁知,那个寡汉头子,竟然节衣缩食,整整五年,终于攒下一百块。睏了她一回。仅仅一回而已。
  
  再说王石匠,等王和尚走后,就和老婆说:“你到大天屋,把小二子叫回来,冇日子了,必须和他说好。他要是不干,这事就在你身上了。啊。”这王大娘二话没说。就去把正在练功的小二子,叫回家来。小二子在水缸里舀了一瓢水,一口气喝完。说:“把我叫回来做么事哉?”
  “小二喳,刚才,你和尚大爷来求我,说没人继承香火,要收你为继子,腊月十八办手续过门。我和你娭毑都同意了,你就到他家过好日子去吧,我家人口多,穷够了。”
  “金家,银家,抵不上我的穷家,我不干。”
  “怎么,大了,不听话了?”
  “弟兄四个,为什么我去,我大了,能够干活报答你二老了。凭什么我去。那和尚想的倒美。”
  “人家看上你了,再说,你和你大哥,两头亲都要说了,这年头,我有多少钱给你们俩娶亲。你去吧,说不定,你和尚大爷把你老婆都说好了。”
  “不干,就是不干,你们怎不能把我绑去吧!”
  王石匠见说不动他,示意王大娘。王大娘点头。王石匠借故出去了。
  这边,王大娘把小二子,叫到房里。小二子莫明其妙,不知道娭毑又要说出什么话来。心想,大大都说不动我,你也甭想说动我。
  王大娘话语未开,先抹起眼泪来。
  “娭毑,怎么搞的,有话就直说嘛,哭了叫人难过。”
  “儿啊!”王大娘把王和尚怎样硬来,怎么伤害自己的过程和盘托出。(这里,王大娘却说了谎,她倒是半推半就的。那时,她真的喜欢王和尚。)
  小二子听到这里,只说了声:“让我好好想想。”,就径自出门走了。
  
  小二子漫无目标地走在马路上,也不知往哪头走,忽见路边的松树林,才知道是村南的大朱庄。他索性走进树林,坐在一棵树下。
  王和尚,他的师傅,他的队长,他不愿意想,他的那个······,反正,此时的王和尚在他眼里,变得狰狞可怕,他幻想着,他怎样地强暴她娭毑。而她娭毑又是怎样无奈地呻吟着。他狠狠地揪住自己的头发。紧咬着牙,他很想大哭一场,又怕被人听见。他眼前模糊了,仿佛有许多人在问他:“你是哪家儿子?······”他双手捂住耳朵,耳内嗡嗡作响。
  这场雪,还没有化尽,身边草地上,白一片,枯一片。这风,好象和他作对似地。突然就呼呼地刮起来。吹得小树林呜呜地响个不停。把枝条上的残雪,摇落在他的头上,身上。他打了个冷颤。
  他活动了一下手脚,觉得脸上又发烧,随手抓了把残雪,在脸上擦了几把。头脑好象又冷静了些。他卷起袖子,望着自己的双手。青筋暴起,这里面流淌的,是那王和尚的血。这是不能以他的意志而改变的。所以,王和尚要他,也是合情合理的。他恨王和尚,为什么不趁他年幼时领过去,那这一切,就早过去了。
  他拍拍自己的头,他问老天:“这一切,怎么就发生在自己的身上呢?怎么就不是小四子,或者大妹呢?”是大妹最好,过两年就能嫁人,嫁了人啥事都完了。可惜,这也是不能随心而变的。
  他又想起王石匠,这些年,再苦,再穷,始终没有把他当外人。辛辛苦苦地把他拉扯大。虽然没给念书,可大哥大妹也没念啊。人家哥哥喜欢欺负弟弟,可大哥从来都没打过他。做事总是抢在前,不让他受累。
  娭毑,娭毑,他又气她,又可怜她,毕竟是女人,农村女人受欺负,是经常的事。同时,他又为她庆幸,她有个好丈夫。
  “小二子哎——”“二子哎——”,一声声呼唤,传到他的耳内,他这才觉得,天已经黑了。他轻轻地叹了口气,懒懒地往回走着。
  刚到村口,就碰到他娭毑。他没好气地说:“叫什么东西,叫啊!怕人不知道是吧!”他娭毑也不敢回嘴。跟着他回家了。
  进门后,王石匠问:“怎么样啊?”
  他轻轻地说:“就那样呗。”也不吃晚饭,就上床去了。
  五一子见状,就问王石匠怎么啦。王石匠说:“你和尚大爷,要我把小二子过继给他,我和你妈都答应了。小二子不大愿意。在生气吧!”
  五一子“哦”了一声,来到小二子床边说:“二子,我看,这也没什么不好的,又不离村,也不改姓,只是个名义,咱们还是好兄弟。他那边比我家好。你就依了大大吧!”
  “换你去,你干吗?你是怕我分了你的房子吧!”
  “和尚大爷不要我,要我,我就去。这几分之几的房子,我才不稀罕呢,全给你。哈哈哈···”
  小二子紧紧抓住大哥的手腕,“你就会唱洋腔。”
  “好了,我把你的那份饭端来,你就在床上吃吧!”
  小二子点点头。

  再说王和尚,心里有只小猫在抓痒,巴不得会议早点结束。好不容易熬到九点多钟。一路小跑,赶到一鼓箩家,见堂行灯还是亮的,他睁大那双小眼睛,向四周望了望,见范圩的队长过来了,慌忙缩到屋后躲起来,不大一会,那队长就过去了。他还不放心,再向四周望了望,确信无人,就走到门前,敲了三下门。自己退到屋垛处。只见屋内的灯熄了,一鼓箩抱着破麻袋,悄悄地带上门。王和尚跟了过来,两人来到屋后披杉(利用正屋作为一方墙,按正屋倾斜度顺搭的小棚屋叫披杉)内。这里是放柴伙的,虽然天黑,但一鼓箩是熟路。只见她麻利地把破麻袋铺在草上。自己坐下,那王和尚按捺不住,上来就要脱衣。
  “死和尚,急什么,带点礼了吗?”
  王和尚塞给她两块钱。一鼓箩一手抓住,揣到荷包里。喘着气说:“别急,慢慢地,把老娘多摸会儿。”
  王和尚一边摸着,一边说:“哪个小子是我的。”
  “不要脸,都是你的,让你领回家,你敢吗?”
  “不敢,不敢,等他们大了,你告诉他们就行了,嘻嘻”
  两人云里雾里······
  巫云送雨润梨花,粉蕊含香灿若霞。
  一阵风流春色好,消魂蝴蝶欲心麻。
  
  转眼到了腊月十八。王和尚起得很早,他先是上街,称了一刀肉,两条方片糕,一斤红糖。两具挂面。这是给王石匠准备的礼物。另又称了一斤肉,一厢豆腐和一筒豆腐干。半斤水果糖。最后还买了香竹纸码(祭祀用品统称。)。特地还买了一包纸烟。回来后,胡乱吃点饭,马不停蹄,把礼物放在腰篮里。王和尚在普济圩干了两年队长,腰里有些积蓄。为了捞回自己的儿子,他舍得花钱,包了个百元大红包,夹在两条方片糕当中。他很得意地拎着腰篮,进了王石匠家。
  王石匠接过腰篮,吩咐小二子倒茶招待,自己把腰篮拎到房里,仔细地验了一下。当他打开百元大红包时,不禁轻轻地“啊”一声。六张褐五元,二十张绿三元,十张红一元。整整一百元。他抖抖地把红包放到小罐里,抓了几个碎瓦片,放在红包上。
  王石匠出了房门,便客气地说:“哎呀,老大呀,何必这么多礼呢!”并把自己的黄烟袋递过去。
  “应该的,应该的。来,抽这个。”王和尚推开烟袋,从荷包里掏出纸烟,抽出一根递过去,自己也叨上一根。小二子过来,帮二人点上火。
  王和尚猛吸了一口,喷出长长的烟柱,开口道:“我去找老先生,写个纸笔。你带小二子,先到我家去喝茶。上午,在我大大坟前烧个纸。中饭就在我那边吃了,我还找几个人陪着。”
  
  
  老先生,本是个游方郎中。三十多年前,来到汪家山。当时,村里有许多人生病,都被老先生治好了。经乡亲们竭力挽留,他就落户在汪家山。他说自己姓龚,其他的什么也没说,起先,人们叫他老龚,后来,又叫他老先生,因他写得一手好字,精通各种文书字据,确实是乡亲们的好帮手。只见他,白胡子齐胸,头发全无,天顶光亮。双手和脸上,布满黝黑的老年斑。他身着便装黑布大褂。腰板笔挺,走路时,两腿直迈。据小辫子说,老先生至少比他大三十岁以上,而小辫子今年六十有三,因此可推出,老先生将近百岁高龄。
  老先生就住在底下塘边的东侧,一间破草屋,墙是以黄土为材料,用打墙板筑成的。面积也就十平方左右。你若因外表的破旧而瞧不起它,那你就大错特错了。首先,这土墙有一尺多厚,筑得结实。令你想不到的是,内外大相径庭。走进草屋内,墙壁被石灰粉刷得雪白,上头席了天花吊顶,一床,一桌,一椅,一长凳,一书橱。东面墙上贴一幅自书中堂,上书老杜诗句:“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两边是自撰自书对联:上联野鹤从容立;下联闲云自在飘。横披宁静致远。
  书桌临窗,横摆在南墙,上有文房四宝。大笔斗里,插着几支毛笔,有大有小。书橱就立在东南壁角处,里面装满了书籍。床后挂着花布帘,与北墙隔成一个小室,摆放着许多中药材。这些药材,大都是自己采的,为此,他每年都要上一次九华山。哪怕是如今,近百高龄。
  这间屋里,没有锅灶,锅灶在西边披杉里,与此屋不相通。
  老先生被王和尚请到家里,王石匠带着小二子,已经坐在桌旁喝茶了。小二子穿着王和尚给他刚做的新衣裳,格外精神。两人一见老先生,都站起来寒暄,纷纷请老先生上座。
  老先生在上首落座,先拿出自带的茶杯,再拿出文房三宝:笔,墨和砚。而那纸则是王和尚准备好的黄表纸。这边,小二子已经给老先生的茶杯里倒满了水。又用小杯子取了些冷水,倒在砚池里,自觉地磨起来。
  老先生一面喝茶,一面问王石匠:“你们都商量好啦?”
  “都商量好了。”和尚与石匠同时应着。
  小二子把墨磨好,拿来让老先生试试。老先生拿下小毛笔,伸到嘴边呵呵气。然后在砚池里掭了掭。在纸上试写了一笔,点点头说:“好小子,是真心,一次
  就磨得这么浓。”
  王和尚把纸铺好,老先生一笔一划地写起来,那蝇头小楷,煞是漂亮。全文如下:
  立嗣纸笔
  兹有族人王东民,年长无嗣,族弟王东富,愿将次子王五二,过继于东民为子,以承香火。自今日始,东民五二,是为父子,他人不得干涉。五二亲事,东
  民操办,东民家产,五二继之,二老送终,五二奉之。立此字据,两家共守,永不反悔。
  此呈:王家祖宗灵前
  立据人:王东民王东富王五二
  庚子年腊月十八日立
  (最后的名字,老先生是竖写的,东民,东富并列在上,五二的名字排在下面的。)
  老先生写好后,一边念,一边解释。三人点头称是。最后,王和尚又拿出一张同样大的红纸,让老先生把黄纸上的内容,又誊写了一张,署名的人,都按了手印。由王和尚自己收藏。
  锅屋里,大娭毑喊话了,“可有搞好哉,好了就上坟吧,早去早回。”
  王和尚说:“好啦。”说完就到锅屋里,拎出个大腰篮,里面摆好了碗头饭菜,香竹纸码。又对老先生说:“你老坐着喝茶,别走,噢!这个,就在我家吃中饭。”
  于是,王和尚,王石匠及小二子,三人一行,往将军洼方向走去。来到王和尚大大的坟前。摆上三只酒杯,三双筷子,三小碗饭,三小碗菜(鱼,肉,豆干)。王和尚往酒杯里斟满酒。点着表纸,泥香,火苗闪闪地燃着,缕缕青烟向空中弥漫。最后,把老先生写的立嗣纸笔,也放进火里烧了。等炮竹响起时,三人跪下磕头,王和尚口中念道:“大大,娭毑,不孝儿子,带着您的孙子,来给你们烧香磕头了,烧给你们的纸笔,你们要收好。以后清明冬至,年年如此。愿大大,娭毑保佑。”说完,将三杯酒洒在坟前,收好祭品。一行三人,回得家来。
  路上,小二子仔细看了看王和尚和王石匠。觉得自己长得和他俩都不象,而象自己的舅舅。他心里暗自庆幸,幸亏长得不象和尚,若那样,别人怎么看他。
  王和尚吩咐五二:“你把小辫子,生大姆妈,老疯子叫来吃中饭,这个,你别忘了,叫生大姆妈把小宝带来。”小二子点头答应。
  小辫子脑后拖一条约五寸长的细辫子,是阉猪的大大,是汪家山辈份最大的男人。当着他面,大多数人叫他小爹爹。他和老疯子都住在四合院,小二子不出天井屋,就把他俩请来了。然后,经老疯子家,出了四合院,来到我家,叫道:“大姆妈,把小宝带到我家吃中饭去。”
  “有什么好事哉?这么客气!我就不去了吧!”姆妈谦让着。
  “去哉,去哉,去了自然知道。”小二子不知怎么说这事,就这样回答问话。不由分说,抱起我就走。姆妈理了理头发,也跟着来了。
  到了大天屋,他们已经坐好了,上横:老先生,小辫子;上横的右侧为大边,老疯子坐在那里;上横的左侧,王和尚,王石匠;上横的对面是下横,还无人入座。他们一见我姆妈来了,都说请坐,姆妈带我坐在下横,王和尚说,你坐大边去,让小宝坐在这里,姆妈说:“别客气,我就坐在这里,是一样的。”
  大娭毑连忙来拉,姆妈客套了一番,不得已坐到了老疯子那边,老疯子还要把我姆妈往上横这边推,姆妈就是不同意。还是坐在了下首。五二子和我坐在下横
  ,执壶斟酒。而大姆妈则没有上桌。
  老先生不喝酒,不吃荤。全村人都知道了。所以,他以茶代酒,大娭毑特地给他备一碗素菜,放在他前面。
  王和尚站起来,举起酒杯说:“今天,小二子过继到我家,我呢,这个,保证亏不了他。”说到这里,他又对石匠笑笑,继续说:“肯定比你家好些,噢!这个,这里有老先生,小爹爹,老革命,生大姆妈。你们可以见证。来,先共同干一杯。”大家齐声道贺。一饮而尽。接着,王和尚和小二子轮流一一地敬酒。······
  饭后,大娭毑抓了许多炒米糖,让我带回家吃。当晚,小二子就在王和尚为他准备的新房间里歇了。
  真个是: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19#
 楼主| 发表于 2016-8-25 20:44:0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风静云闲 于 2017-2-19 18:46 编辑

                            八  小爷回家
  
  五原春色归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
  
  只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唐·张敬忠)
  
  自从那天见过老先生,那又白又长的胡子,在我眼里很神奇,象是画里的神仙。所以,我很想再看看他。可是,我一个人又不敢去,奶奶说人可以老成精怪。他也有可能是精怪呢!这样想着,就去找桃子姐姐,她胆子大。
  我和桃子姐,来到老先生家门口,我不敢进去。
  “你就芝麻大个胆,还想来玩。看我的。”一边说,一边跑进门里,对老先生说:“老先生,生小宝想到你家来玩。”
  “哦,是小宝啊,来,进来。”
  我听见老先生叫我进去,怯生生地进了门。老先生摘下眼镜,转过身来。
  “小宝啊,你怕我吧?”老先生把我拉到身边,拍着我的头问。
  我不知道怎么回答,只是望着他。
  “哦,我从你眼睛里看得出,你有点怕,是吧?”
  看来是瞒不过他的,我点点头。
  “别怕,老先生不吃人。老先生教你念书,好不好?”没等我回答,桃子姐就叫道“好的,好的。”我也点了点头。只听老先生念道:“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老先生停下来问:
  “刚才我念的,你记得吗?”
  我脱口而出:“记得。”
  “小宝吹牛,我都不记得,就一遍,你记得吗?”
  “桃子别做声,让小宝念一遍。”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我清清楚楚地念了一遍。
  “小宝真厉害。”桃子对我竖起大拇指。
  老先生又拍拍我的头说:“孺子可教也。要你姆妈给你念书。”
  桃子姐觉得这里没得玩头。也许她没有背出“鹅,鹅,鹅”,怕老先生讲她什么的。她一把拉住我就走。说:“这里不好耍,我俩动对角棋去。”路上我对桃子姐说:“我连普济圩的牛叔叔都不怕,不晓得怎搞的,我就有点点怕老先生。”
  
  冬夜,屋内很静,很静。草屋外的风,越发疯狂,呜呜地叫个不停。把地吹得光滑,把水吹得冰封,把天吹得寒彻,把九桠神枫上的残叶,吹得干干净净。风似乎不想放过茅草屋,沿着墙壁飞旋,欲将整个屋顶掀掉。这样的冬夜,若有人走在路上,那是一种怎样的煎熬。
  我被那枯燥无味的呜呜声催眠了,正当我在欣赏“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的一大群鹅时。却被姆妈摇醒了。
  我看见,姆妈在穿衣服,为什么刚刚睡下,又要急急起床?原来外面传来敲门声。我想,姆妈把我摇醒,是为了壮胆吧。只听姆妈说:“你是谁?”
  “我是老小哦,你是谁?”
  “哦,原来是小爷回来了。你等下,我穿好衣服就来。”
  “大嫂,快点,外面好冷!”
  姆妈穿好衣裳,拿着洋油灯,把门开了。小爷迅速地钻进来。
  “还冇吃吧,我先去烧点开水。”
  “好的,好的。”小爷搓了搓手,把挂在墙壁上的香油灯点着,到自己的房里铺床去了。
  姆妈烧好开水,小爷用水洗洗脸,泡泡脚。姆妈又拿出五六块饼干,放在桌子上,自己回到房里。坐在床檐边。等小爷吃了喝了,上床睡觉后,自己才脱掉外衣,搂着我睡下。
  
  原来,大大弟兄四个,二爷前几年死了,二娘带着两个女儿改嫁别庄。这个小爷,父母死时,才十七岁,哥哥没空(时间的意思)问,嫂子管不着,长年外谋生。家里人也不知道,他在外面都做些什么。一年到头,只腊月回家过年,开春即走。年纪比我姆妈还大一岁。至今没有娶亲。村里人说他是飘流子。
  小爷与大大长得不象,脸型较长,头发蓬乱,是个马屌弯(细长个子)。第二天早上,我和姆妈已经起床后,姆妈把几个房间,都打扫得干干净净。他才懒洋洋的起来,只揩把脸,也不刷牙。就急着到食堂,把饭打回来了。姆妈可怜他饿得慌,自己吃得少,让他尽可能的多吃些。
  小爷不象三爷那样古板,他喜笑阳开的。对姆妈和我比较热情,特别喜欢我。饭间,他说:“我不晓得大嫂带小宝回来,早晓得,也买些小糖带回来。”
  “冇关系。我也回来未久,带回来的饼干和小糖,小宝还冇吃完呢”
  “这样子吧,我喜欢小宝,上午,我驮小宝到左岗街上玩去。”
  “好哉!反正你才回家,别急着做事,多玩几天。明年别往外跑了,我和你老大说说,把你娶头亲,也好成家立业。”
  “到过年后再说吧!”小爷说完,把我打了个跨(音kā)马肩,我骑在小爷的脖颈上,两脚跨到小爷的胸前,小爷说:“小宝,抓住我的头毛。”我觉得,抓头毛一定很痛,就用两只手抱着小爷的额头。“小宝,怕小爷痛是吧?小宝真好。好了,我们走啰!”
  小爷背着我,上了马路,往北走去。一夜的狂风,早已打住。淡蓝的天空,万里无云,穹顶似的笼罩着大地。太阳开始把温暖的光芒射向四方。小鸟飞向大地,到处觅食。马路上,冻结的泥土开始融化,显得泥泞,马路中间,被先前上街的人们,踩出一条干的小路来,象是在马路中间,划了一条弯弯曲曲的线。小爷就踏着这条线走。
  都说五神庙到左岗街,只有五里路,实际上有七八里。小爷真有劲,一肩就把我背到街上,只花了半个多小时。
  这是个露水街,现在吃食堂,很少有乡下人来买菜,只有各个单位食堂。才来买菜。现在已经十点多钟,街上已经空空落落。
  小爷带着我来到街口的小馆里。里面的馒头包子全部卖光了,只剩几根又冷又硬的油条,象一截截干草绳子,整齐地摆放在发黑的,油腻腻的白铁盘里。小爷花六分钱,买了三根,给我一根,自己吃两根。这是我第一次吃油条,以前是否吃过,我已经全无记忆,但这一次的又冷又硬的油条,我记得最清楚。我刚吃一半,小爷就全部吃完了,他抹抹嘴巴,又牵着我往前面商店里走去。不过二十米远,就到了商店。小爷又掏出一毛钱,买了十二个小糖,揣在我的荷包里。
  我们穿过马路,来到西边的供销店,刚才在商店里,我就想麻饼子吃。这边也有,于是我说:“小爷,我要麻饼子吃。”
  “怎啊咋,你还要吃麻饼,小东西,真晓得要。”小爷顿了顿,还是从口袋里掏出一毛钱,买了个麻饼。“那,给你,带回去再吃,噢!”
  这个街,从下至上,不过一里地。两边有布草店,农资店,农业器具社,学校,公社,区政府等······。
  回到家时,还未到十二点,姆妈已经把饭打回来了。我拿出麻饼给姆妈看,姆妈说:“好吃鬼,让小爷破费了,小爷在外搞几个钱不容易。”又转过身子对小爷说:“我从普济圩回来时,在徐(读qí)家,做了点衣裳,我拿点钱给你,你门朝(明天)带小宝去讨回来,顺便给自己做件新衣裳,图个过年新吧!”小爷很高兴地说:“好的,怎么好意思,要你拿钱给我做衣。”
  
  第二天,小爷起了个大早,和昨个(即昨天)一样,背着我就走。
  “小爷,起这么早做么事哉?”
  “赶冻走,这圩埂上泥多,一化冻就难走了。”小爷又问我:“小宝,我不晓得怎么走啊,也不知道是哪家裁缝店,你可记得?”
  “哦,你不晓得诰(做语气词)!我记得,我指你。”
  “别记错啧,错了,我俩就独不转去了。”
  我嗯了一声。小爷走得很快,高坐在他的肩上,觉得好冷,迎面的风,就象刀子一样,割得脸生痛。我只好忍着。幸好,头上有帽子,老颈上有围巾。
  走到一个岔路口,小爷故意走错,我连忙拉拉小你的头毛说:“错了,错了,是走这边。”
  “你肯定吗?”
  “我记得,是走这边的,不错。”
  于是,小爷又转到这边路上。到了徐家,太阳还没露脸,却先用霞光染红了东山顶。有些人家还没有开门,小爷把我放下来,拉着我的手,一家家地问我:“可是这家?可是奈(那)家?”我一一否定,到了一拐弯处,我指着前面说:“小爷,就是奈家,就是奈家。”
  我们一进店门,那个老裁缝就认出我来。“小宝,来讨衣裳吧,做好了。”
  小爷特别兴奋地说:“你们说说,这小伢记性可好,跟朝(今天)就是他把我带来的,一点都不错。”
  “真的吗?这小伢记性是好!”店里的人都把目光集中到我身上。
  “真的,一点也不错,这小东西,噢!那要是念书,肯定聪明。”
  大家惊讶不已,老裁缝把做好的格子布的大衣,给我穿好,说:“正好合身,不孬,以后啊,好好念书,上个好大学。”说完,给小爷量好尺码,又把我姆妈的一套衣服,递给小爷说:“你的衣服,二十八来讨吧!”小爷说声好的。就带着我往回走。
  回到村里,日头不过一丈高,大地开始慢慢地解冻。小爷逢人便说:“我那个大侄子,才五岁的人,奈么多路,只走一遍,全都记得,连奈个裁缝店都记得,一点儿也不差。这小东西,太厉害了。”一时间,这话就传遍了全村。这也算是我第一次在村里出名吧!
  
  冬月乡村大雪飞,飘流游子把家归。
  江湖洒尽相思泪,梦里情怀今不违。
   
  
20#
 楼主| 发表于 2016-8-25 20:44:1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风静云闲 于 2016-10-27 05:12 编辑

          九 第一个年

  诗曰: 鞭炮声声祷告天,祖宗佑我子孙安。
            家家不熄油灯火,光兆来年是好年。
  (注:家乡习俗,过年时,房间里的灯不灭的,叫亮火。火钵里加烂树根等物捂着,保持一夜不熄,称过年火。初一早上起来看,如果灯亮火旺,是丰年兆,否则不吉。)

  经中心队队委会研究决定,过年期间,把食物分发给社员,由全体社员自由开伙五天。(二十八,二十九,初一,初二,初三。)
  小爷听到这消息,很是高兴,他找王和尚说:“王队长,中心队要分过年的粮食,我长年在外,冇吃队里一点点人口粮,这次分粮食,我不说要补回全年的粮食,总要多分些给我吧!”
  王和尚只是个分队长,于公,小爷说的是事实,于私,他们是平辈,汪家山是瓮缸栽藕,一团青(亲)。也要为自己队的社员说话。因此他对小爷说:“你反映的这个情况,这个,我带到队委会去,这个,老小,我们是兄弟,这个,你相信我,这个,我一定为你争取。”
  原来,这分粮规则是:粮食总量的百分之六十,按人口分;(注:十岁以下按半口人计。)百分之四十按工分来分。小爷虽未做工,但人口在家。按理应该分得全年的粮食。但那时是吃食堂,你不在家,那后果自负。我家无人做工,只能分两个半的人口粮(注:大大在普济圩农场,拿工资,不分人口粮。)。幸好,由于小爷的争取,多分了十斤米,半斤肉,两斤鱼。
  那边,大姐平时一个人住,这大过年的,她一个人开伙也不划算。也把分得的粮食拿到这边来,和我们一起过年。
  由于各家各户长年未烧小灶,那锅,铲等物皆锈迹斑斑。因此大家都把这些家具拿出来洗。一时间,高塘,底下塘及小塘,都被洗锅盘碗盏的妇女占满了,叽叽喳喳,甚是热闹。好似一道亮丽的风景。
  小爷这两天上了几次街,大年三十(腊月二十九),小爷上街回来,从怀里掏出两张红纸,红纸上均匀地分布着许多鼓起的小粒子。笑着对我说:“大侄子,我给你买了这个。”
  “小爷,这是什么东西?”
  “不知道吧!小爷玩给你看。”说完,他从红纸上撕下一个小粒子,放在一块石头上,再用另一块石头砸下去,只听“哒”地一声炸响。把我嚇了一跳。
  “好,厉害,小爷,我要。”
  “当然是给你的。要小心,噢!别在火上烧。”
  我点头答应,接过来,也撕下一粒,在石头上砸了一下,“哒”。
  “别急,慢慢玩,来,我带你找老先生写门对子去。”小爷拿着一张大红纸,牵着我来到老先生的家。
  老先生一见我,就问:“小宝,可记得鹅鹅鹅了?”
  “记得。”我又把那首诗背了一遍。
  老先生笑了笑,捋捋胡子说:“小宝记性特好,是块念书的好材料。”他又对小爷说:“我给你家作一副大门对子。”
  老先生的书桌上已经摆了一大叠红纸。地上也摆着写好的门对。但是,他放下别家的活,马上给我家写门对。
  他按小爷要求,裁了一副大门对,四副小门对。他作的大门对联是:
  上联:游子归来家业旺
  下联:灵猴奋起福潮生
  我和小爷都不识字,老先生读了一遍,又解释给我们听:“这是我给你家单作的门对,小生啊,你明年不要在外游荡了,现在,你家有嫂子,在生活上可以照顾你,你好好地劳动,多挣工分,余几个钱,也好娶个老婆,男子汉嘛,总是要成家立业的。这小宝呢,会给你们家带来和气,和气生财,和气也是福气。”
  小爷点头称是。老先生又让我把对联背一遍,自然又未难倒我。只听见老先生又说:“这小宝缺点刚气。文弱了些,有无作为,还要看世道家道如何了!”
  老先生很快把几副门对子写好,交给小爷。自己继续写着别家送来的门对。

  我从未见过纸火药,以为大孬子他们也没见过,我拿着纸火药,兴冲冲地找到大孬子,他一看见我手里的纸火药,就说:“这纸火药是谁上街给你买的?”
  “是小爷给我买的。”我说完,便撕下一粒,砸给他看。谁知他竟然没看一眼,却嚷着去找小爷。我只好跟着他往回走。
  大孬子吵着要小爷给他买火药。小爷被他吵得没办法。就对我说:“小宝,把你的纸火药,分一些给大哥玩。”
  我把纸火药都递给了小爷,小爷数了数,撕下六十粒给大孬子。大孬子不依,小爷说:“你大些,要让着小弟,给你这么多,还不够足,再吵,下次什么东西都不给你。”
  大孬子不得已,只好作罢。也许是嫉妒我,也不和我招呼,气呼呼地走了。
  等大孬子走后,小爷对我说:“你孬啊!以后,我给你买东西,别和大孬子说,记得吧?”
  我点点头。突然,门前草屋内传来哭叫声。我和小爷不约而同,向门前望去,只听“嘭”地一声,小果子,就是抢我炒米糖的小果子,被他继父从门内扔了出来。躺在冰冷的地上,哇哇地大哭。小爷视而不见,继续准备着贴门对。
  我走近小果子,只见他的头上,鼓了个大疱,疱上还有个血眼,凝固的血块,堵住了血眼,使里面的血不再往外流。小果子停住哭声,脸上的眼泪,鼻涕,口水一个涟(交织在一起的意思。),他惊恐地望着我,似乎是怕我打他。我摸了摸他头上的血疱,轻轻地对他说:“痛吧!快起来,地上冷。”我一边说,一边用手去拉他。他推开我的手,自己从地上爬起来。回到自家的屋檐下,双手抱胸,蹲在墙脚边,低声的哭泣着。
  我看着他,我的思想纷飞起来,小果子一定是做了什么坏事,他大大才打他,上次,他就抢了我的炒米糖,被桃子姐打过。可是,他大大怎么把他打得这么狠呢?大概是他抢的东西多了吧,我不能抢别人的东西,抢东西是要挨打的。象小果子这样,头被打成这么大的鼓疱,还出血,好痛。我下意识地摸了下自己的头。好像真的有点儿痛的感觉。我又向前走了几步,望望小果子。
  “别眙(音chì)子我,是死是活,不要你管的,穿个大衣,有什么了不起的。眙,眙你娭屄(音pī)去。”小果子突然对我大叫起来。
  姆妈以前对我说过,坏人抢别人的东西,这小果子肯定是坏人,现在又骂我,我有些害怕,赶快逃回家去。

  小爷已经把门对贴好了,不知道桃子姐家可有贴,我又跑到他家门口去看了一眼,她家的门对也已经贴好,红彤彤的,门头上的门庆子,被风吹得摇摇摆摆,好似发着微笑的声音,十分喜庆。她家的大门已经关上。我没有敲门,慢慢地往回走,此时,家家户户都在忙着年夜饭。饭香夹杂着鱼肉香,还有爆竹释放的硫磺味,全都飘进我的鼻孔。浓浓的年味,开始在空气中弥漫开来,笼罩着整个村子。我咽着口水,盼望早点开饭。我走进家门,感觉香味比外面的更浓,它诱着我来到锅屋。只见姆妈腰间系着围裙,卷着袖口,手中的锅铲来回翻炒。大姐在锅门口烧火,“小宝大概饿了吧!姆妈,把菜搛点儿给他吃。”大姐提醒着姆妈,姆妈拿起筷子,搛了一块糖烧肉,塞进我的嘴里。
  那边,小爷已经把家里打扫了一遍。正在摆桌椅板凳。村西那边传来零星的爆竹声,是那些老迷信们,在偷偷地请菩萨,整整三年了,村里也未添丁进口,他们祈求老菩萨保佑,多子多福。我家今年既不请祖宗,也不请菩萨。三十晚上,自然是不放爆竹的。
  看看,一大桌子菜已经摆好了。比王和尚那天请客的菜还要多,而且,姆妈做的菜特别好吃。小爷在喝着小酒。酒香扑进我的鼻孔。这时候,我又想起大大,他也喜欢喝酒。荷包里不离小酒瓶。我好长时间都没有搂着他的老颈睏觉了。他现在在哪?有没有这么多好吃的?于是我问姆妈:“大大哪天才回来?”
  “你大大在普济圩过年,明年春天才能回家。今晚,你要小心啊,不能把灯火吹灭。”

  吃过年夜饭,小爷和大姐,都给了我一个红包。小爷出去找人打牌。姆妈对大姐说:“你俩是同辈,你一个女儿家,腰里也没什么钱,不用包了。”把大姐的红包退了回去。拆开小爷给的红纸包,里面装了八毛钱。姆妈又重新包好,自己又给我一个红包,一并放进我的荷包里。对我说:“别搞掉了,噢!记住,三天后还给我。”
  姆妈抓了些炒米糖和葵花籽放在桌上,我和姆妈坐在火桶里,姆妈要抓紧时间为小爷赶做新鞋。大姐洗好碗筷,也坐到了火桶里,帮助姆妈打鞋底。一边打,一边唱着民歌:
  “正月里探妹,正那月正。郎带二小妹妹看那花灯。看灯是假意哟,妹哉!看你是真情。
  二月里探妹,龙啊抬头。郎在学里把那啊书求,我双手写文章啰,妹哉!一心挂两头。
  三月里探妹,是啊清明。手拎香纸去标啊坟,伸(音chēn)头看我姐哟,姐唉!你回头不做声。
  四月里探妹,四啊月八······”
  大姐的歌声,恰似摇篮曲,唱得我朦朦胧胧地睏到了年夜里。

  天还没亮,别人家的开门炮,此起彼伏,炸得人睏不着。我早早地醒来,小朋友们跑来跑去的脚步声,吵闹声。从小窗外飞进我的耳朵。他们追赶着各家的开门炮,好争抢一些没有爆炸的爆竹。我的心好像笼中的鸟儿,急着往外飞。姆妈帮我穿好新衣新鞋,我跳下床就要开门往外跑。却被姆妈一把拉住。
  “小孬鬼也,等小爷起来,放了开门炮才能出去。”
  我推开小爷的房门,吵着要小爷放开门炮。小爷披衣起来,打开大门,点燃那一百五十鞭(约一尽多长)的爆竹。一时响声大起,火星四溅。爆竹的响声还未落尽,一群小朋友就来争抢,小果子被人挤进门来。只听小爷骂道:“小死丘子,大年初一清早,跑到我家来了,还不快出去。”原来,此地有这种习俗,大年初一清早,第一个进门的,如果是女孩子,则主家庭不吉利。如果是男孩子进门,则主家大吉,一般主人家都要发给糖果什么的。所以,做父母的,都要警告自家的女孩,大年初一,不要进别人家门。故而小爷把小果子骂出门,自己又上床睏觉去了。这时我才知道,小果子是个女孩。姆妈对此,也不快活。她吹灭了灯火,再到火桶里,用掏火棍子在火钵里掏掏,依然火红一片,姆妈脸上又漾起了笑容。
  一会儿,大孬(lāo)子跑进门来,双手作揖说:“大姆妈,给你拜年啦!”
  “哎呀,小儿,不孬(hǎ)来,吃糖。”姆妈笑呵呵地抓糖给大孬子。
  大孬子荷包里已经装满了各类零食,说明他已经走了好几家。
  大年初一,一切都是新的,空气是新的,炊烟是新的,新衣新鞋把人也妆新的,沐浴在这新年的第一缕阳光中,人们的心情又何尝不是新的呢?

  转眼已是初三,上午,姆妈对大姐说:“隔壁的二奶奶,一个人过年,烧水不滚(热的意思)。你把那糖烧肉,肉圆,鱼各样搛一点,装成一碗送过去,让她尝尝。”
  大姐去了一会儿,把碗端回来了。说:“二奶奶家门是关的,怎么推也推不开,不知道怎么搞的?”
  “哎哟,我们忙过年,都昏了头,也冇注意她朗咯(老人家)。老小,你快去把门托开,看看是怎么回事?”
  小爷听了我姆妈的话,急匆匆地赶过去。欲知后事,容我再叙。

  这真是:冬月弯弯照小窗,饥寒交迫度年荒。
              谁家有米呈欢乐?几户无钱恨断肠?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安徽一线缘贸易有限公司 ( 皖ICP备2022016440号 )

GMT+8, 2024-4-26 00:53 , Processed in 0.068907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