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文化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858|回复: 4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黄晔先生诗歌《做一次云集》浅析【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2-27 11:33: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江南竹子 于 2016-2-28 20:17 编辑

      《做一次云集》 文/黄晔
    做一次云集
    在一片莲峰云海里
    一群因缘而聚的子民
    相约九华山的山后

     呈曲水流觞的音韵
     朝着兰亭拾阶而上
     正月十五的桃花
     开放在九华书舍旁

     遗落的徽风雅居
     守护一次月盈的长廓
     趁繁华盛世的景致
     品尝野风蒸煮的舒畅

     我多想捧一本心经
     打坐在藏经洞口
     学着南宋诗僧希坦
     安祥在净信寺上

    莲峰云海:位于安徽省青阳县境内九华山后山莲花峰,南宋诗僧希坦,在此修行,得以成佛。
    九华山:古称陵阳山、九子山,因有九峰形似莲花,故名。西北接安庆市天柱山景区,南接黄山景区,三山合称安徽省三大名山。九华山为上古学仙修道圣地之一。
    曲水流觞:旧时上巳节的一种饮宴风俗,众人围坐在回环弯曲的水渠边,将漆器酒杯置于上游,任其顺着曲折的水流缓缓漂浮,酒杯漂到谁的跟前,谁就取杯饮酒。如此循环往复,直到尽兴为止。文人雅集,酒杯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得赋诗一首。东晋永和九年(353)三月初三,大书法家王羲之与名士谢安、孙绰等四十余人宴集于浙江山阴(今绍兴)兰亭,作流觞曲水之戏,吟咏之作编成《兰亭集》,由王羲之作序并以毛笔抒写,即书法名作《兰亭集序》。
    心经:全称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以五蕴、三科、十二因缘、四谛等法以总述诸法皆空之理,表现“般若皆空”精神的简洁经典。心,指心脏,有精要、心髓等意。“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即出自心经。
    释希坦:南宋诗僧,号率庵,工诗,著有《九华诗集》,早佚。修葺、扩建位于莲花峰东麓的碧云庵,易名净信寺, 还在山窝间一处自然形成的石窟内,即今天景区内的“洞窟藏经”景点辟关修禅,修研佛经。
    作为一个成功的酿酒企业负责人,佛教文化爱好者,秉承当地著名南宋诗僧希坦精神遗产,诗人融禅理入诗,在相对浮躁的社会氛围中,坚持从善如流,坚持诚以待人,诚信经营,具有洞穿世事的人生机智,体现着一种参透后的觉悟。诗作巧妙嵌入自然风景,营造了一幅恬淡冲融的山水风景画,在这如画的景致里,被称为“诗商”的企业家兼诗人,作者与文友雅集,寄怀山水,于繁忙的商务活动之外,高扬文化旗帜,彰显的是人文关怀的雅致。吸收佛理禅宗之精华,参透风云变幻的人生,澡雪精神,涤荡凡尘浮起飘落污浊与污垢,崇尚高洁的志向,在疏风朗月里,共享盛世好时光,诗意地栖居,艺术地把握人生。
    因缘而聚,语带双关,即指尊崇佛禅文化之精髓,又暗合苦心经营的缘酒集团。子民,寓意佛教文化的追随者,暗含从善如流、普救众生思想、精神的磅礴大气。沧海桑田,遗落的徽风,表明对曾经的历史烟云的眷恋,也是对日渐稀少、消亡的历史文化遗迹的慨叹。野风蒸煮,带来的是舒畅的感觉,具有强烈的现代意识,环境意识,是对现代工业文明高度发展过程中,对人居环境、人文环境蹂躏、破坏殆尽的无声的控诉,理智的反省。在通篇看似疏风朗月式的冲淡冲融中,蕴涵着强烈的责任意识,深刻的反思意识,浓厚的人文意识,所谓其言至微,然其指极大。
    以一介商人之身,而深具诗人之情思,于参禅悟佛中,寻觅人生真谛,寄寓美好情怀,以生花妙笔,歌咏真善美,在风云变幻的时代变革里,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世象中,追求恬淡冲融,坦然直面周边闹嚷嚷的社会环境,“诗商”黄晔,展现出别样的风情与风姿。“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是他的艺术旨趣,审美取向;弘扬真善美,遍洒博爱于文坛商海,彰显浓得化不开的责任与良知,具有强烈的人文关怀意味。

    评论字数:1203

41#
发表于 2016-8-19 15:52:14 | 只看该作者
诗心梦影 发表于 2016-8-19 15:50
黄晔先生商人和诗人这两种身份,两种角色,他都处理德很好,故二者相得益彰,双双丰收。

比一般商人少了几分“奸诈”,比一般诗人又多了几分精明。哈哈。。妙哉,美哉,幸哉!
40#
发表于 2016-8-19 15:50:54 | 只看该作者
黄晔先生商人和诗人这两种身份,两种角色,他都处理德很好,故二者相得益彰,双双丰收。
39#
发表于 2016-8-19 15:48:16 | 只看该作者
以一介商人之身,而深具诗人之情思,于参禅悟佛中,寻觅人生真谛,寄寓美好情怀,以生花妙笔,歌咏真善美,在风云变幻的时代变革里,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世象中,追求恬淡冲融,坦然直面周边闹嚷嚷的社会环境,
概括赞赏得好!
38#
发表于 2016-8-19 15:46:32 | 只看该作者
诗心梦影 发表于 2016-8-19 15:43
由字到词到句到文,此乃古汉语教学之一般教学法

真的,老师,用这种方法来切入解读这首诗,是非常明智的哦。比如我,要是不看您的解释,对此诗的理解则模棱两可,不得真义!
37#
发表于 2016-8-19 15:43:59 | 只看该作者
由字到词到句到文,此乃古汉语教学之一般教学法
36#
发表于 2016-3-7 07:36:33 | 只看该作者
新春快乐、、
35#
发表于 2016-3-7 07:36:20 | 只看该作者
好评顶起来大家集中归类、欣赏。
34#
 楼主| 发表于 2016-3-2 21:00:58 | 只看该作者
[quote]落叶 发表于 2016-3-2 12:23
学习老师精彩点评

感谢文友临帖指导。
33#
发表于 2016-3-2 12:23:13 | 只看该作者
学习老师精彩点评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安徽一线缘贸易有限公司 ( 皖ICP备2022016440号 )

GMT+8, 2024-6-11 22:22 , Processed in 0.065523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