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文化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988|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杨四平】个体隐秘的写作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3-20 17:27: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个体隐秘的写作
           杨四平


      新诗强调个体写作不仅是一种特色,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一种现在人的精神呐喊。活动于喧嚣都市里的身影,也是因为内心里一股强烈的创作欲望而成为心灵充实的向往。个体创作的世界不是孤独的,但是隐秘的,比如《深夜的雨》一书,就是这种创作的一个典型。        
      一、内心的隐秘:梦、爱与诗
      套用“美学之父”鲍姆加登的一句话,美学是既古老又年轻的一门学科。诗歌也是古老又年轻的,诗歌是最古老的一种文学体裁,但是诗歌与年轻分不开,无论是年轻的岁月还是心灵。在充满青春和爱做梦的年龄,诗的潜力在每个人身上似乎都有。那么一种对情感,对爱的向往,对绵密情思的追随,对春夏秋冬的敏感等等伴随着生命前进。这就是所谓的青春写作,这种写作不同于中年写作,虽然里尔克曾在《给一位青年诗人的十封信》里说过:“诗歌就是经验”。这种专门以经验为主导的写作当然就是中年写作。我们不能论青春写作和中年写作孰好孰坏,但可以肯定是,诗歌与梦、爱结缘并永葆青春。
      二、将古典传统融入新诗写作
      古典文化是一种巨大的资源,新诗的生命力就在于古典的现代化,中国诗歌的特色在于意境之美。有时候菊花、荷花、竹子、梅花等等自然植物在诗歌的创作中已经不是简单的自然之物,而是经过千百年来文化传统赋予了其深刻的内涵,赋予了一种人格精神和心灵境界。《深夜的雨》一书中,“雨后,且听风吟”、“一梦酣香”“采撷一朵鲜开的红荷”、“舞动的荷”等等诗句和题目,就像在宋词中享受美好一样,安静的,祥和的,优美的、没有传统文化滋养的新诗缺乏宽广的沃土,寻求发展的资源,古典文化历经淘炼的部分能使新诗充满神奇的活力,这是本书的特色,也是其他新诗创作中应该探索的一条道路。
       三、音乐性:新诗语言美
       关于新诗音乐性的问题,是一个可大可小的话题。新诗反对一种旧诗的体制和束缚,追求更口语化的现代语义的表达方式,并不是说具有音乐性的诗歌不是现代诗。新诗对声调(字),语调(句子)的节奏、韵律地自觉追求是新诗走得更远的一条路径。苏珊朗格在《情感与形式》中多次强调,一切伟大艺术的最终境界都是和音乐相关的。节奏、韵律使写作人的心情愉悦,舒畅流利也使阅读她的人朗朗上口,比较容易接受。
       返回内心,走向诗歌的灵魂。

      (杨四平,著名诗歌评论家,安徽师范大学教授)

2#
发表于 2013-3-20 17:51:47 | 只看该作者
返回内心,走向诗歌的灵魂。
3#
发表于 2013-3-20 19:12:29 | 只看该作者
都是大人物!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安徽一线缘贸易有限公司 ( 皖ICP备2022016440号 )

GMT+8, 2024-4-28 10:16 , Processed in 0.058583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