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文化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253|回复: 4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故乡,我拿什么来爱你,除了记忆和想象中的美——赏读落叶老师《故乡的河》 (组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6-27 22:54: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诗心梦影 于 2017-6-28 09:20 编辑

故乡,我拿什么来爱你,除了记忆和想象中的美——赏读落叶老师《故乡的河》 (组诗)
/诗心梦影

  落叶老师《故乡的河》由《在一个幸福的码头,晒着破旧斗笠揭开的憨笑》和《抚河的瘦,是一道伤口》两个部分组成,如同一个人完整的一生:风华正茂的青春韶华,饱经沧桑的陈暮之年。单瞟一眼题目,我们就得到一种朴实、厚重和苍凉的感觉,再细读诗文,这种感觉更是得到了验证。该诗能够唤起很多人的记忆,尤其是70后人的故乡记忆。
  故乡,历来都是许多游子孜孜不倦的话题。关于“故乡”题材的诗歌,古往今来,层出不穷,不胜枚举。因此,要想把这类题材的诗歌写得非常突出,还真的很不容易。《故乡的河》 (组诗)以细腻、生动、诗意的文笔,以沉郁、厚重、饱满的诗情,紧紧抓住“幸福的码头”和“抚河的瘦”,来追忆、缅怀和抒发千丝万缕愁肠百结的故乡情思。这个切入点,应该说是比较好的。
  “幸福”和“瘦”在此是拟人化的手法,亦是作者提炼出来的比较集中和凝练的情感印象。“幸福”的,是码头,也是精神的寄托和情感的家园;“瘦”的,是河水,也是浓浓的乡愁和绵长的思念。
  
  先看组诗一:《在一个幸福的码头,晒着破旧斗笠揭开的憨笑》。
  “时光沉甸如石/风每次翻过大堤/黝黑的额头隆重地记下它的劲道”时光飞逝,额头都染上生活的沧桑。但岁月悠悠,往事历历,且“如石”般沉甸在心河里,也沉淀在记忆深处。风就像发酵剂,隆重地掀起一页页沉甸甸、金灿灿的旧时光,氤氲在“我”的心口,跳跃着忆念中的幸福,抑或堆积着不可言说的忧伤。
  “被生活诠释开来的水面/会在船尾津津有味地拉起家常”该句读来感觉非常的幸福温馨,且诗意满满。生活是一艘大船,这艘大船在不断行进的过程中也孜孜不倦地诠释着生活的意义,生活固然有与风浪搏击的艰辛,但更有如话家常般的温馨和惬意。“我”愿“做抚河的一滴水”从码头出发,又回归码头。无论“我”走多远,始终心系故土,情牵家园;无论生活多难多累,故乡都将是“我”坚强的后方。故乡既给了“我”飞翔的翅膀,故乡又给予了“我”飞翔的力量。
  “于灵动的鳞波上/支起平淡而拮据的炊烟/体内勤俭的盐粒/在厚厚的老茧里孵化日子”这几句以极其诗意而轻盈的笔触勾画出了中国广袤大地上众多老百姓的生活画卷,即那种勤劳、坚韧、质朴、艰辛、平淡又温馨的日子。
  “先辈传下来的手艺和把式/像一条条鱼的鲜活/滚烫的汗,高嘹渔歌/慢慢松开岁月紧咬的牙关”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祖祖辈辈沿革着传统的生活方式,用不畏艰辛的汗水,更是以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把原本庸常的日子打理得满足而幸福。
  “在一个幸福的码头/晒着破旧斗笠揭开的憨笑”该句既是点题,又是对上述生活极富诗意的诠释和总结。

  再看组诗二:《抚河的瘦,是一道伤口》。
  多年后,抚河瘦了。诚然,这是在写大自然环境的变化所带来的水资源日益匮乏的社会现实,但实际上也是在写“我”浓郁绵长的乡愁和惆怅憔悴的思念。
  “每一滴水,都具有同样的出身和家世/淳朴的母语神圣,老实忠厚的水扎下深根/而年轻的水会驮上理想和愿景,逆流远赴”这哪里是在写水,分明写的是一个家族的温馨可爱和世事沧桑。
  “离开这个码头之后,我是一滴体弱多病的水/如同大横头的闸,已成了历史的坟/闸口及坡下的乱石,在流年唏嘘里长跪不起”“我”是一滴水,原本年轻体壮,但远赴他乡之后便“体弱多病”。为何?因多情而善感,因善感而多愁。思念有多浓,愁绪就有多深。这,分明害的是相思病啊!路已走出,没有了归途和退路,“我”唯有在时光无情的流转里无奈唏嘘和伤感惆怅。
  由此,“抚河的瘦,是一道伤口”便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是谁的一道伤口呢?诗文中已说了,这“是一个家族言不由衷的伤口”。 一种很无奈,很忧郁,也很惆怅和伤感的情绪弥漫其中。
  作者写“伤口”时用词谨小慎微而别具一格,值得学习。如词组,“老朽、潦草、轻薄、白头芦花与芦花、相依为命”;又如短语,“塌陷的眼圈,结石不愈的愁苦”;再如句子,“掏出的鹅卵石里,也找不到祖父中年掉光的牙/大面积河床积劳成疾,咳灭一盏盏渔火/狭浅的水沟行动缓慢,在父亲腿上静脉里曲张/走过的每一片天空,都犯下抑郁之症/对着凌乱的水洼,拼接并缝补自己的影子/它那大片的白云,被双桨赶到母亲的鬓际”……这一大串的意象构成一幅沧海桑田、世事变迁图。河流干涸了,渔船搁浅了;父亲的双腿老迈了,母亲的鬓发斑白了,他们面容忧郁,一如这瘫痪郁积的河床。此时,我似乎听到一声苍凉而遥远的呼唤:故乡,我拿什么来爱你,除了记忆和想象中的美……
  “一再退让,渔船洗净身上大半辈子的腥味/悬挂于屋梁。随同的渔网,一味地沉默/有千万张嘴,也不再提及与鱼的往事”好好的渔船如今却只能闲置,只能和渔网一起老去,只能在时光的流转和岁月的尘埃里保持缄默:往事不可追,不提也罢。
  是啊,尽管一再隐忍一再退让,曾经温馨和幸福的一切依然渐行渐远。既然无力挽回,那就坚定地沉默吧。
  但是,沉默不是死亡。“寂凉的岸堤,像苍老的岁月高高立起的墓碑/夜从上面站起来,祖母佛堂的经声大慈大悲”寂寞而清冷的夜,原本就很适宜触摸和倾听自己真实的内心,更何况还有祖母佛堂传过来的慈悲的念经声呢?当然,这都是作者的主观想象,或者说是其一种思想意识形态的主观反映。往事犹在目,思念如潮水。此情此景,一颗心能不变得湿润、柔软而重新盈满美好的回忆么?
  “我知道我离开的身后,水会片刻注满抚河/思念强行定格记忆,轮船于宽阔的河面络绎不绝”是的,如今的抚河瘦了,但因为“我”刻骨铭心的思念,它又重新丰满灵动起来。该句作为诗歌结尾部分,与前面的行笔相比,笔意有所转折,诗意有所提升,用词果断干脆,情感醇厚浓郁,所选意象呈现的色彩也明亮得多,由此便构成一幅充满生机且又和谐美好的图画!正如作者所言,“夜从上面站起来”……
  据说浪漫有多久,取决于回忆有多长。其实,温馨和幸福的感觉亦同样与回忆的长度和深度相关。通读体味该诗不难发现,作者对故乡的回忆因其主观上的思念之情而更加美好缠绵,而主观上的思念情愫亦因这种近乎超负荷的回忆而愈加刻骨铭心。所有这些思念和乡愁,都是游子所独有的切身体会和深刻感悟。
  是的,“我”是一滴水,身负家族的使命远赴他乡,但“我”始终都是河的一部分。无论走多远,无论世事如何沧海桑田,至少还有忆念中的温馨和幸福可回味可期待。

  以上是我本人的赏读所感。我想,对于作者本人来说,该诗所要表达的思想意蕴和情感内涵可能还很多很多。譬如,对自己童年和少年生活的回忆,对一段泛黄故事的追忆,对亲人的缅怀和思念,对似水流年和物非人非的感慨,等等。总之,种种复杂纷乱的思想和情绪,均有可能。
  其实,对内心感受的体验,很多时候是不可言说的。我的赏读很可能只是盲人摸大象,大象的真实只存在于不确定的诗歌文本和作者本人心中。

  最后要说明一下的是,在书香版“校花”团簇的氛围中,本人的这篇诗歌赏析可能更像是一株野草,显得单薄而另类。但对于我来说,这并没有多大关系。因为我原本就是一个随心随性之人。哈哈~

附:
《故乡的河》(组诗)              
           
——落叶
《在一个幸福的码头,晒着破旧斗笠揭开的憨笑》
时光沉甸如石
风每次翻过大堤
黝黑的额头隆重地记下它的劲道
被生活诠释开来的水面
会在船尾津津有味地拉起家常
做抚河的一滴水
把名字锚拴祖辈落地生根的姓氏
于灵动的鳞波上
支起平淡而拮据的炊烟
体内勤俭的盐粒
在厚厚的老茧里孵化日子
先辈传下来的手艺和把式
像一条条鱼的鲜活
滚烫的汗,高嘹渔歌
慢慢松开岁月紧咬的牙关
在一个幸福的码头
晒着破旧斗笠揭开的憨笑

《抚河的瘦,是一道伤口》
每一滴水,都具有同样的出身和家世
淳朴的母语神圣,老实忠厚的水扎下深根
而年轻的水会驮上理想和愿景,逆流远赴
离开这个码头之后,我是一滴体弱多病的水
如同大横头的闸,已成了历史的坟
闸口及坡下的乱石,在流年唏嘘里长跪不起

抚河瘦了,这是一个个家族言不由衷的伤口
归于水的定数,那些老朽的光阴上岸颐养
潦草的炊烟轻薄,白头芦花与芦花相依为命
祖母塌陷的眼圈里,抚河表露结石不愈的愁苦
掏出的鹅卵石里,也找不到祖父中年掉光的牙
大面积河床积劳成疾,咳熄一盏盏渔火
狭浅的水沟行动缓慢,在父亲腿上静脉里曲张
走过的每一片天空,都犯下抑郁之症
对着凌乱的水洼,拼接并缝补自己的影子
它那大片的白云,被双桨赶到母亲的鬓际
一再退让,渔船洗净身上大半辈子的腥味
悬挂于屋梁。随同的渔网,一味地沉默
有千万张嘴,也不再提及与鱼的往事

寂凉的岸堤,像苍老的岁月高高立起的墓碑
夜从上面站起来,祖母佛堂的经声大慈大悲
我知道我离开的身后,水会片刻注满抚河
思念强行定忆,轮船于宽阔的河面络绎不绝

评分

参与人数 2缘币 +28 收起 理由
瓦全铺子 + 18 爱生活,爱缘网,爱加分!
落叶 + 10 相遇便是缘!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17-6-27 23:35:1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落叶 于 2017-6-27 23:38 编辑

谢谢梦姐姐在百忙之中给予鼓励。也是因为具有或曾经有着同样的情节,因而共鸣。
乡愁现在更多充满象征意义。
祖父祖母年轻时是渔民,后来父亲母亲也随着有几十年渔民的经历。
祖父已经去世多年,但我时常想起他。现在祖母扔在,年事已高,病卧在床。转眼之间,父亲母亲也进入暮年。我在农村生活了20多年,也在外20多年。
现在只有用诗作绵薄的表达,本来是想写成微诗的,但这些画面全部袭来,没有控制住,就写成两诗了。
算是对家族生活的总结和感慨。
再次感谢梦姐姐不辞辛劳的诗评,分享70后人的感触。
3#
发表于 2017-6-27 23:35:3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落叶 于 2017-6-27 23:38 编辑

谢谢梦姐姐在百忙之中给予鼓励。也是因为具有或曾经有着同样的情节,因而共鸣。
乡愁现在更多充满象征意义。
祖父祖母年轻时是渔民,后来父亲母亲也随着有几十年渔民的经历。
祖父已经去世多年,但我时常想起他。现在祖母扔在,年事已高,病卧在床。转眼之间,父亲母亲也进入暮年。我在农村生活了20多年,也在外20多年。
现在只有用诗作绵薄的表达,本来是想写成微诗的,但这些画面全部袭来,没有控制住,就写成两诗了。
算是对家族生活的总结和感慨。
再次感谢梦姐姐不辞辛劳的诗评,分享70后人的感触。
4#
发表于 2017-6-27 23:41:23 | 只看该作者
读评也写的这么好,到位
5#
发表于 2017-6-28 06:03:13 | 只看该作者
说实话,没等读文章之前,我已经被这阵式吓了一跳
6#
发表于 2017-6-28 06:03:39 | 只看该作者
评的非常到位,也细致用心,必须顶起来
7#
发表于 2017-6-28 06:04:00 | 只看该作者
最后要说明一下的是,在书香版“校花”团簇的氛围中,本人的这篇诗歌赏析可能更像是一株野草,显得单薄而另类。但对于我来说,这并没有多大关系。因为我原本就是一个随心随性之人
8#
发表于 2017-6-28 06:04:49 | 只看该作者
如果我们好不容易拉来一个活动,自己的生机却没了,那不是白辛苦了吗
9#
发表于 2017-6-28 06:04:55 | 只看该作者
如果我们好不容易拉来一个活动,自己的生机却没了,那不是白辛苦了吗
10#
发表于 2017-6-28 06:05:32 | 只看该作者
所以,我们比赛不是目的,参赛不是目的,目的是让我们多一个可以互动交流的理由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安徽一线缘贸易有限公司 ( 皖ICP备2022016440号 )

GMT+8, 2024-5-12 19:19 , Processed in 0.06942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