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文化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135|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千年古镇小吏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8-25 08:46: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丫河口
     早在公元220年之前,小市港称为丫河口,叉河口。古人谓称地名或许与地形地貌不无关系。

     为论证这一推断,那天我从上街溯河而上。

     那是雨后的下午,空气清新,到处都是湿淋淋的。只见河水湍急,两岸灌木茂盛,蒿草丛生,水珠儿压着草直不起身,脚下的小径通到河边的洗衣石,自然是沿河人家常到河里洗衣,而就是这样的小径也是极少的。

    我绕着前行,其间循着小径,又到河边,全然不顾被雨水打湿的裤脚,眺望河对岸搜寻那条斜插过来的河流。

      遇到熟人,颔首致意间露出好奇之态,问;你有么事啊?我浅浅一笑,说;没事,闲走看看风景。又复道;这附近原来有个渡口,现在一点痕迹都没了?那人道;何嘴屋原先有个渡口,早就没人摆渡了。

    来到何嘴屋,绕到一间显得有些低矮的农舍前,见一条小径通向河里,恰好一老者佝偻着身子 走出来。我忙上前询问渡口,老人指着小径说;原先就是走这条路下去过渡,好多年了没人摆渡也就没人过渡。

       我又问起支流,老人指着稍下河中间一块突出的地段,说;河对面有一条河,是从梅城东门乡经电排站到夏家州淌到这。以前那条河比这条河还宽,水还大。后来河道改了,那条河就窄了。

     至此,我仿佛看到正西从潜山梅城过来的支流,再往北从潜山余井滚滚而来的现实的皖河,两河交汇,不正好是个丫子形状吗?

     古时小市港被称为丫河口看来是不无道理的。



                          二:小吏港

     皖河起源于岳西县的毛尖山,经潜山的龙潭河流经余井而到小市。梅河起源于潜山县的凤凰山经梅城至夏州流入皖河到小市。两条河在小市港交汇后在大洼岭下游与潜山的潜河、太湖的长河合并后经石牌、江镇、洪镇到河口入长江。小时候在江镇我记得每年十月以前,从安庆到石牌,都有轮船(那是叫小火轮)航行。

     小市港河床非常低。据说上世纪五十年代有水文测量队发现河中心淹没着一座石桥。沿河边还有一排排保护房屋基角的木桩,这木桩我本人就亲眼所见。六九年发大水,有人建屋,在清理屋角青砖时,向下挖到两丈深都不见底。老街查方淼家在清理屋基时发现房子下面还有石头门框完整,锅台齐全的房子。在焦家畈,58年兴修水利挖水塘,挖到下面两丈深处,全是平整的沙层,沙层下面全是淤泥,泥里找到许多螺丝贝壳。所有这些说明;小市港古时河水极深,依河而建的房屋曾经受泥石流的覆盖,水退之后人们又在堆积的泥沙上重建房屋。

     漫长的历史,洪水的冲击,山上沙石的堆积,现代的河床与古代的河床相比,上升了几十米。部分民房随着洪水的冲击从低洼处向地势较高处迁移。

     明嘉靖二十二年,(1554年),安庆府志曰;“港七,。。。潜山一,小市,在县南十有五里”。那时,小吏港做为内陆港口,可容纳近三百支船只。一直延续到十六世纪。

     古代陆路交通不便,水路交通十分便利。人们依水而居,丫河口倚其王家山古文化遗址,先民聚居早期形成,社会发展,经济发达。小吏港做为内陆深水港,从长江入皖河逆水而上满载外埠的生活用品及食盐,停泊在小吏港,然后转运到大别山腹地和周边地区。又将大山里的铁、木、竹、碳、茶、竹簟从这里运出去。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小吏港是个商贾云集,经济发达,商贸繁荣的外埠码头,货物集散地。

     刘兰芝弹奏的箜篌就是外地商人带入小吏港的。试想小吏港不是商贸码头,只是一个普通的集镇,做为一个农家女怎会接触这种高雅的乐器?

     焦刘为爱殉情,尽管轰动一时,如果只是当地人口口相传,岁月也会淡化人们的情感和记忆。

    《孔雀东南飞》这首不朽的追求爱情,反封建礼教的诗篇,最初相当长的时间在民间流传,因为人物真实,故事完整,情节感人,有文人整理抄录,形成文本流传。后来有一些艺人,利用表演形式传咏。所谓无名氏,其实不是那一个诗人创作,而是由无数的文人、艺人,不断推敲,润色,时间跨度在三百年之久传咏时不断修改完善。

     徐陵编纂《玉台新咏》收录其中。最初题为《古诗无名氏为焦仲卿妻作》。

     那时,小吏港口已初具规模,外来客商中不乏才华之人参与其中,而他们的介入,使这一事件流传更广。因此,小吏港经济开放,在外来文化渗透大环境里,《孔雀东南飞》故事影响广泛和传播速度也是重要因素。

   人们为了纪念焦仲卿和刘兰芝,将二人合葬修了孔雀坟,建了孔雀台,将丫河口改称小吏港,又名焦吏港。《怀宁县誌》卷五《山川志》清道光版明确记载“小吏港者以汉末庐江小吏焦仲卿得名”。
        做为一个港口,有一个从初期到成熟、高峰再逐渐削弱、衰败的过程,这就是周期。
     在漫长的岁月里,由于自然界任其发展,没有保护措施,雨水将皖山的泥沙冲刷下来,时间久远河道逐渐淤塞,山洪爆发的频率加快,每一次山洪带来的是更多的泥沙,还有风化的山石。而它的后果是河床抬高,河道变窄。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前,我们看到小市港河道里被成片成片的沙滩侵占,河水象柔软的飘带在沙滩中逶迤而行。货船消失了,代替的是竹排把山货运出来。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把小市港的河沙也变成商品,从最初把车开到沙滩上,人们带把锹直接装上车,到后来采用大型采砂船吸沙,短短二十多年就把千年沉积的泥沙吸收的干干净净。河道宽了,水也清了,却不见了船只。现代工业,汽车运输远比船只要快捷。
     小吏港深水码头历经千年,被自然界的洪水砂石所吞没,它的港口货运功能也就逐步被淘汰。因此,它的地域经济也就发生了变化。
    小吏港时代的特征一是港口货运经济,二是《孔雀东南飞》古诗的产生和流传。


                                 三:小市港

     清康熙六十年,{1721年}《怀宁县誌》曰;“小市港在钦化乡,又名小吏港”。

     从小吏港到小市港,其间跨越千年。它的演变我想还是地域经济所致。

    小市港盛产竹子,千百年来,这里的人们把竹子编成簟子(凉席)。在明永乐年间小市竹簟市场初具规模。“市也者,乃集中做买卖之地也。”小吏易为小市,实质就是港口货运转化为竹簟市场。


        夏季炎热,竹簟以其透气凉爽大受欢迎。每年江浙一带客商,携带大量银元来到小市,坐地收购竹簟。小市商会都会安排戏班子在孔雀台唱戏,招待客商。客商收满竹簟,乘船从皖河入长江,远销全国各地。在小市一带,还有一些人把竹簟运到沿海一带贩卖,甚至把竹簟飘洋过海运到南洋。民国时期在小市港,竹簟行有十几家。竹簟市场的兴旺,同样促进酒店茶楼、旅馆业、休闲娱乐业的兴起,小市港呈现一派繁荣景象。
   
       在计划经济时代,集体所有制束缚着人们的手脚,白天上工,晚上和下雨下雪生产队不能开工,人们起早贪黑编些竹簟拿到供销社收购站去卖,换些钱补贴家用。

  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农村责任田到户,农民有整天的时间编织竹簟。改革开放,有经济头脑的青年人把竹簟贩到外面去卖,价格高,收入就多了。簟农再也不把竹簟送到供销社收购站,而是在老街一个小树林里交易。人多了,小树林容纳不下,又移到原孔雀台(那时孔雀台还未重建)前一块大场地交易。小市港的竹簟市场空前繁荣。进入本世纪之初,家用电器的普及,空调进入普通人家,竹簟这个清凉消暑的产品逐渐退出市场,终结了它的千百年的历史。

   仿佛走进昨天的小市港。狭窄而悠长的老街依山而建,傍水而居。

     拂晓的微光见天不亮。簟子行的厢板门就早早的拼拼乓乓忙碌下着,放到一旁。紧接着店堂燃起的煤油灯锃亮锃亮,一片光明。那时候,学徒工除了扫地抹灰,挑水洗菜,还有一个重要的活是擦煤油灯罩,而且要擦得通明透亮,没有一丝痕迹,拿一张白纸里里外外一抹,竟干净如初。

  学徒下了厢门,拿着鸡毛掸帚四处掸灰。朝奉(师傅)则在桌前摆好算盘笔墨,或捧着水烟筒吧啦吧啦吸烟,或端着茶杯不时呷一口清茶。整个街道敞开的店门灯光耀眼,似一个没有喧闹的夜市,静候着四乡的簟农。
   天未见亮,三三两两的簟农或扛、或用独轮车推着竹簟,从不同的方向赶往小市港,他们在簟子行前排起长队,遇到熟人躬腰作揖,问候着说着庄稼,说着竹簟的行情,不知不觉天大亮了,人们卖了簟子,换些银元,买些油盐日用品,赶着回家开始一天的劳作。

  那时候,小市港上街和下街都建了栅子门,一到夜晚,更夫就把栅子门关上,小镇如同一个封闭的城堡,防备着盗贼兵匪的侵入。
   月夜,走在幽静的街道上,只见家家都把门关得紧紧的,不见人影。月光洒在青石板上,闪着青冷的余辉。只有中间直铺的石条轴线上,一道被独轮车碾压的深深的凹槽似乎向你诉说着岁月的沧桑,还有那久远凄美的故事。

评分

参与人数 1缘币 +18 收起 理由
瓦全铺子 + 18 爱生活,爱缘网,爱加分!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17-8-25 09:37:37 | 只看该作者
记录历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17-8-25 10:12:38 | 只看该作者
是的。谢谢老师
4#
发表于 2017-8-25 14:08:06 | 只看该作者
欣赏佳作,问好
5#
发表于 2017-8-25 16:05:38 | 只看该作者
月夜,走在幽静的街道上,只见家家都把门关得紧紧的,不见人影。月光洒在青石板上,闪着青冷的余辉。只有中间直铺的石条轴线上,一道被独轮车碾压的深深的凹槽似乎向你诉说着岁月的沧桑,还有那久远凄美的故事。
6#
发表于 2017-8-25 16:05:48 | 只看该作者
悠悠古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7-8-25 16:06:01 | 只看该作者
精彩记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7-8-25 16:06:12 | 只看该作者
辉煌的气派。
9#
发表于 2017-8-25 16:06:20 | 只看该作者
拜读,拜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7-8-25 16:06:37 | 只看该作者
欢迎常来做客。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安徽一线缘贸易有限公司 ( 皖ICP备2022016440号 )

GMT+8, 2024-5-4 18:54 , Processed in 0.06568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