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文化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805|回复: 2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校花]评论 月赛 《粗暴的语言建筑,呈现时代背景下慌张的灵魂》---读徐伟成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7-8 22:00: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香雪婉儿 于 2017-7-10 11:18 编辑

《粗暴的语言建筑,呈现时代背景下慌张的灵魂》---读徐伟成长篇小说“校花”              作者:香雪婉儿

    《校花》是一部自传体长篇小说。作者以第一人称的叙事方式讲述了改革开放初期,发生在学生时代的情感故事。作品由几个性格,成长经历——家庭环境各不相同的男女生为主要线索,结合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演绎了一场曲折,动荡,悬念叠生的青少年爱情故事。作者以超现代的语言建筑,加强化的细节组织,立体化的全景演示,节奏化的故事构局全方位,多角度的向我们展示了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人物性格,立场,观点的逐步转变,影射社会环境的日新月异。是一部充满了追问,惶惑,控诉,彷徨并极富个性色彩和担当精神的现代情感写真。

     在这部作品中,最引人关注的,也是最具争议之处便是这部小说的语言结构。从一开篇在“我”与劳改农场队长的对话中就有这样的描述“你们八三年这批严打的犯人,真他妈事多,全写申诉,这是劳改农场,是改造你们的地方,怎么成了申冤大队,你们连罪都不认,改造个球呀。”到后来俞演俞烈的“国骂”“粗口”甚至方言中涉及人体器官的污辱性言辞,形成了这部小说鲜明的特征。有人指出作者不加修饰,语言陈旧匮乏。虽然看似忠于事实,实则给读者留下阅读障碍,加之方言的局限性和内容单一性,使作品的受众流失,甚至落于低俗,降低了读者对作品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而在笔者看来,倒有不同于以上观点的体会。我把这种现象定义为:粗暴的语言建筑,呈现时代背景下慌张的灵魂。

       语言是一门行为艺术,也是一种文化现象,用来交流思想,传递文明。它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潜移默化。慢慢形成一种符合时代特色,地域特色,人物特色的语言环境。人们在所熟悉的语言环境里维持人际关系和生态平衡。可以说,语言的特性,代表了人物性格,他和历史,人文,地域,环境,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徐伟成的长篇小说校花的社会背景是在改革开放开始不久后1983年“严打”的特殊历史时期。从社会学角度分析,人们刚刚从“文革”期间动荡不安, 人人自危的阴影里走出来,在新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洪流中随波而下。此时的普遍群众心理脆弱,游疑,对未知的改革形势充满着惶惑和不安。人们需要一种可以自主掌控的情绪来缓解环境给予的压力,需要一种语言来平衡心中的愤懑和不公,而此时出现的毫无忌讳的肆意和张狂,正是一种强大心理压力下自我保护意识的宣泄。

      在这部作品当中,主观意识占主导地位。作者通过简单的人物对话,其实在向读者传递着一个更大的信息。他要以一个引领者的身份,带着读者去进入到他的写作原神,他将所有的语言都悬挂上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浮标,让你在一种隐忍的控拆里感受到批判与指摘。他借助青春年少爱情的衣钵,敲开了一代人内心深处最无以名状的情绪。他用恶俗的语言表达方式,挑战社会的厚黑学。用直接粗暴的匪气,裸露着自己灵魂的慌张绝望和无处可逃。从始至终,作者都在试图找到一条属于时代与人性的和解之路,用一种更单刀直入的形式来抵消这种剑拔弩张的情绪,使故事更趋于合理,人物更加生动。纯粹。质感。

      除此之处,小说本身具有它独特的艺术结构。虽然是以第一人称写就,主人公与作者许多情况真实一致。但这并不影响作品为了突出人物特点而进行的艺术加工,让作品更加个性鲜明。将不同人物用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使 其更加生动具体。比如作品中除了粗暴的口语表达,还有更加值得关注的人物对话。在表现形式上,作者可谓费尽心机。比如在第三章第三节,主人公与心仪的女同学罗娟英在秋千旁的一段对话,作者几乎不加任何修饰词语,一气呵成中间只用“她说”“我说”直线连接,并非作者语言匮乏,而是他想用这样的 一种紧迫感来呈现当时少男少女初相逢的那种萌动和渴盼。以及对眼前事物的全神贯注。而在第十七章第二节讲述主人公劳改释放后与已经沦为乞丐的张东旗的对话中,也印证了作者的写作用心。在长达一整篇的对话中,不时穿插人物性格,动作,心理活动,甚至眼神,旁白,画外音等等。自然而然的表达,缓慢而有节奏。与当时主人公陷入一种对眼前的事实无法瞬间接受的迷茫所形成的大脑空白起到了很好的缓解作用。对读者来说,更是在情节转换之中,留足余地去整理故事原型。这样高超的演绎方式,一定是经历过无数的阅读与思考才能完整呈现给读者的艺术构造。

      曾经被我们的伟大领袖戏谑过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曾经语出惊人“人生最大的快乐在于到处追杀你的敌人,侵略他们的土地,掠夺他们的财富,然后听他们妻子儿女的痛哭声”。而这部长篇小说的主人公,自始至终都是一个近匪,近侠的临界边缘人。他的爱恨情仇,绝不高尚,但也并不猥琐。他的价值观,人生观,没有绝对正确,但也有情可缘。连同他的整个故事情节,包括所有人物身上都有一个精神层面的共性。他们生长在一个特殊的年代里,有着慌张的心事。在思想与灵魂的深渊里努力地攀缓,试图登上爱情诺曼底,远离心灵枷锁和精神悬崖。每一个人都在进行着一场抗争。他们的慌张或许是来自生命本身的孤独与寒冷,或许来自外界的不可抵御的沉潜与浸淫。但无论是什么原因,《校花》的故事,绝不仅仅流于表面的铺叙与告之。而是蕴含着无限潜能的控诉和讽刺。他笔下的校花,是一张张喷洒着时代血污的脸谱,有被蹂躏过的痕迹。 她们都倒在悲情女主英兰失处的血泊中,将青春一笔带过。这期间的纵深与超越,只有在大浪淘沙的历史洪河中,才能慢慢呈现他的骨骼。


2#
 楼主| 发表于 2017-7-8 22:01:08 | 只看该作者
参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7-7-8 22:29:45 | 只看该作者
拜读学习了,看了婉儿老师的评论能发现自己未曾理解到的内容和层面。
4#
发表于 2017-7-9 03:19:08 | 只看该作者
真心不错呀
5#
 楼主| 发表于 2017-7-9 07:43:4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橙歌 发表于 2017-7-8 22:29
拜读学习了,看了婉儿老师的评论能发现自己未曾理解到的内容和层面。

谢谢橙歌,评论我也是外行呢~还要努力学习~
6#
 楼主| 发表于 2017-7-9 07:44:0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玫瑰雨 发表于 2017-7-9 03:19
真心不错呀

谢谢雨儿~辛苦读帖~早上好~
7#
发表于 2017-7-9 08:39:41 | 只看该作者
写的真好,让我有了更深层面的认识
8#
发表于 2017-7-9 08:40:19 | 只看该作者
写的真好,让我有了更深层面的认识
9#
发表于 2017-7-9 08:58:29 | 只看该作者
分析深刻,学习
10#
发表于 2017-7-9 08:58:43 | 只看该作者
人生最大的快乐在于到处追杀你的敌人,侵略他们的土地,掠夺他们的财富,然后听他们妻子儿女的痛哭声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安徽一线缘贸易有限公司 ( 皖ICP备2022016440号 )

GMT+8, 2024-6-14 14:05 , Processed in 0.06385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