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文化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056|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初二“不二”,统统去老丈人家拜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1-2-13 08:05:2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初二“不二”,统统去老丈人家拜年

瓦全铺子
刚刚
初二“不二”,统统去老丈人家拜年

昨天写了乡愁味浓郁的故乡初一的年俗,意犹未尽,就象小时候到亲戚家拜年,端上茶叶蛋,老家罗河小镇上文叫“文蛋”,读音是“文”,到底是什么字和意我不清楚,过年图吉利文雅人称之谓“元宝”,端上热腾腾一大盘,但你只能吃一个顶多两个,要不就说你不懂事,小孩子正是能吃的年纪,那个魅惑呀,意犹未尽,意犹不尽!蛋不能吃,这写写年味不会有人说我不懂事吧?不二,本是佛教用语,意思为无彼此之别,“一实之理,如如平等,而无彼此之别,谓之不二。” ,前几年冯唐先生写了一部小说,书名就叫《不二》,国内不许出版,很黄有诲淫之嫌,在香港出版发行,发行量超大,狠赚了一把,我也用了“不二”这个词,是说所有的姑爷都要在这一天给丈人家拜年。这风俗在多大范围内有,我不得而知,但我们庐江大部分地区都是这习俗。 “丈人”本是“杖人”,柱着柺杖的人,在先秦时是对老年男子的尊称,像,《论语》里的“荷蓧丈人”,就是指扛着竹竿的老男人。今天是指妻子的父亲,也不是今天才这么叫,早在唐代就有了如此称呼。柳宗元在祭奠他妻子的父亲的祭文里,就称之为“丈人”。 老丈人,也叫“泰山”,出自一个典故,也是唐代,唐太宗李隆基到泰山封禅,丞相张说带着他的子婿去了。而且大幅度提高了女婿的官阶。后来就把妻子的父亲称作“泰山”,泰山是五岳之尊,所以又叫“岳父”,顺带把妻子的母亲叫做“岳母”。 过年了,要拜年,第一个实质性的拜年,肯定是老丈人家了。 拜年是清晨就要去的,到老丈人家去吃早饭,到了岳父家,首先是喝茶,糕饼茶点和茶叶蛋摆满桌子,上面我提到的这蛋,不能胡吃海塞,我有个亲戚,他到丈母娘家拜年就因为多吃了这蛋,被丈母娘数落,闹脾气跑回家了,这亲戚长的五大三粗,力气很大,在一个林场干活,虽然不能比倒抜垂扬柳的鲁智深,但他也能扛起合抱粗的大树,他左一个又一个地塞着茶叶蛋,丈母娘实在看不过去,就说三女婿四女婿还没到,蛋吃完了现煮来不及。这莽汉哪里受得了这个,拔起腿拂袖而去,还撂下再也不拜年的狠话。 早饭是粥锅里下“汤圆”,“汤圆”就是“元宵”,据说这个元宵这个叫法是袁世凯改成汤圆的,元宵,袁消,袁世凯感到恐怖。元宵是用糯米淀粉做成的,把糯米在水里泡上一个星期,捞起来,和着清水一起磨成稀糊。和清水一起养着,做元宵的时候,把淀粉捞起来,用草木灰把水吸干。汤圆的馅是甜的芝麻粉,把芝麻炒熟,不用磨子磨成粉,磨成粉可能不好吃,还有就是做一次用不了多少,把炒熟的芝麻放在容器里,拿菜刀的把硬砸,一大户人家,人口多,也有用小碾子碾的,把砸碎的芝麻拌上红糖,又香又甜,做元宵诱得小孩子团团转,做元宵的母亲时不时地塞一勺子在小孩的嘴里,把他们赶跑,不一会,小孩又围上来,把这又香又甜的芝麻粉包在糯米皮里。就是做好的汤圆,放在粥锅里里煮,飘起来就是熟了。第一个盛的当然是给新姑爷,汤圆很大一碗只三个,不多不少,桌子上茶点撤走了,摆上精美的干盘子,所谓干盘子,就是腌好的咸肉,咸鱼,咸鸭等等,好吃极了。你说,没有丈人的人,没有老丈人家的年拜,能不痛苦吗?但是,有老丈人,而且老丈人的兄弟姐妹多,那就更是痛苦的事了。拜年是不能空手去的,大包小裹一大堆,丈人家的嫡亲的亲戚,每家都要去拜的,都要带上礼物的,礼物还不能寒酸。尤其是婚后第一年拜,那可是不顾里子,只要面子的大事件。第一次拜老丈人家年,你要带着肥胆去,这是考量酒量的节点。新姑爷上门,丈人家门里,就是嫡亲的亲戚,都要摆酒宴,叫做“带桌”。一家一家,一桌一桌的吃,一圈又一圈的劝酒,七劝八劝,就把你新姑爷干多了,躺了,吐了。到下一家,接着喝,不喝,不礼貌,不懂事!

从前, 普通的人家,过了初二,等基本上就是过了,三天年,古话说






:过了正月十五,日子还是一样苦。现在不一样,。生活好了,农村里有句谚语:正月好过年,二月好赌钱,三月才种田!“初二不二”,这话可能有点“过”,不知朋友们你那里是不是在这天给老丈人拜年?
2#
发表于 2021-2-13 08:38:20 | 只看该作者
编按:拜读老师佳作,增长知识。关于初二拜年、丈人、泰山等,趣味性与文化性很妙。还有一些过年的乡俗也挺有意思。
现在生活好了,百姓生活可谓天天过年,感恩、珍惜。我们家是一个大家庭,每年初二,亲人们全部聚集在母亲家,几十号人。可热闹了,我马上与爱人去母亲家。在此,祝福老师新年快乐,吉祥如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21-2-13 08:38:49 | 只看该作者
生活好了,农村里有句谚语:正月好过年,二月好赌钱,三月才种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21-2-13 09:32:54 | 只看该作者
受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1-2-13 09:50:5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我们这里的民谚过年时间可长了:从腊八开始,过了腊八就是年,出正月,进二月,哩哩啦啦到三月(^_^)(^_^)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21-2-13 11:13:47 | 只看该作者
基本上都是初二回娘家拜年,这一天也是非常的热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21-2-13 11:13:53 | 只看该作者
新年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21-2-13 18:46:26 | 只看该作者
记录民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21-2-13 18:53:0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知识丰富,欣赏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21-2-14 10:19:05 | 只看该作者
欣赏佳作!问好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安徽一线缘贸易有限公司 ( 皖ICP备2022016440号 )

GMT+8, 2024-6-11 23:15 , Processed in 0.064206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