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文化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826|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探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1-12-13 22:21: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弘谦 于 2021-12-17 17:37 编辑

探视


(一)

母亲病了。
在高淳人民医院新区住院部。接到父亲打来的电话,已经住院1天了,7号晚还在公司忙着接待应酬客户。饭店里嘈杂的环境下根本听不太清是什么原因住院的。
“你妈妈上吐下泻的,在那边不知道什么情况了……”
“他们在那边做餐饮不是没啥问题吗,怎么突然就住院了?是不是食物中毒?”
“你哪天休假?抽空过去看看。”
“行,我知道了,回头我电话再问问。”
挂点电话,再回到包厢,吃饭喝酒的情绪已经不在状态了。
结束接待后,回去的路上给母亲打电话,没打通。9点多又给大哥去了电话,接通后,大体知道母亲现在正在住院打吊水,病因可能是吃坏了东西,导致身体不适。这会已经在医院睡了。
次日,清早父亲再次打电话来说,母亲大概率是吃了毛鸡蛋导致的食物中毒,大哥也同样食物中毒,跟着母亲一同住院打吊水。再次问我何时休假,我说我再等等。
“实在不行,你给买张车票,我自己过去吧。”
对于父亲提出的这个要求,我是不放心的。长这么大,没见过他出过几次远门,更别提坐火车了,况且现在疫情还在反复,潜在的危险还是存在的。
我说,再等等,我安排好时间再看。
当晚,电话打通了,母亲接的电话,声音很虚弱,问道现在身体情况如何,母亲只说,浑身难受,心里毛躁,也很饿,但就是吃不下东西,一吃就吐。她自己也说,前几天大哥拖经常给带菜的一位老乡去菜市场买了一盒毛鸡蛋,回来弄了10个吃,当晚就上吐下泻,身体不舒服,然后就来到医院看病,医生检查也没说啥,只说要住院观察。还有10个现在还在冰箱里放着没动。
我说,啥不吃,非要吃什么毛鸡蛋,那玩意我见到就犯恶心,还能吃得下去。
以前只是听说,却从未见过毛鸡蛋到底是啥模样,直到后来有一次在宗家请客的餐桌上吃饭,服务员端上一盘带壳的鸡蛋上来,一开始以为是茶叶蛋,心里还在想,这么多人吃饭,怎么还有茶叶蛋这道菜,这是什么规矩?后来主人说来尝尝这旺蛋味道如何。只见大伙熟练地剥开蛋壳,毛茸茸的带着蛋黄的小鸡一口塞进嘴巴里,连说着味道好极了。那画面看着都觉得恶心,自己是一口没吃。
(鸡仔胎是经过孵化,但又未能孵出小鸡的鸡蛋,与其他地区俗称毛蛋,旺蛋不同,鸡仔胎为活胎而毛鸡蛋为死胎。鸡蛋内的胚胎已经发育,剥开蛋壳,能看到小鸡的雏形,细软的绒毛,甚至还可以看到鸡骨头。要选用自然孵化的活鸡仔胎。死胎的千万不可食用。)


(二)

我知道父亲在家里很着急,出门干活也没有心思。
9号休假当天并没有和父亲说,因提前好几天约了一群发小在老友家里聚餐,当晚喝了酒,没有回家。后来母亲打电话来问我在哪,我说今天才休假,刚回淮南,这会在朋友家吃饭,晚上不回去了。
虚弱的母亲拖着严厉的声调说,“你回家也不跟你爸说一声,他在市里干活,手机落在店里了,这会天都黑了,回家才发现手机忘带回来了。用你五叔电话打到我这边来问你在哪?”
“你回家也不说一声,洗衣机里泡了一桶衣服也没洗。”
“明天回去我自己洗,你身体如何了?”
“好些了,能吃些东西了,但肚子里还有些难受。”
“大哥怎样了”
“他也在打吊水,这会去睡了。你爸他要来南京,我跟他说了,不要来……”
“好好养病,我打电话给五叔说一下。”
五叔那边电话打通以后,就听到五叔说到,“你爸电话丢在淮南了,你回来也不说一声。”
“五叔,我把电话给我爸,我跟他说。”
“你回来也不说一声,一桶的衣服就这样泡着?”父亲先是责问。
“那是我带回来的床单被罩,明天回去我自己洗,晚上在市里吃饭了,我就不回去了。你晚上早点睡,明天你去干你的活。”
“你明天回来跟我说一声。”
“好的,知道了。”
是夜,在老友家过夜,其实是心事重重,睡得很不踏实。
次日,起的很迟。
7点多,父亲电话打来,看样子他已经到市里了。
“你可回来了?这会渡口下雾,我刚过河。你什么时候回去?”
“上午就回家,你先忙你的活,回去再说。”
中午回到家里,先把床单被罩统统洗完,父亲又一通电话“你可到家了,你在网上给查查到南京的车票,不行给我买一张,我过去。或者有直达高淳汽车站的车票也行。”父亲是真的很着急,一刻也放心不下。
“我先查查看。”挂断电话,还在查票当中,父亲又打来电话,说他现在回来,到家再说。
于是我在手机里查了相关汽车票,淮南直达高淳的汽车没有,从合肥转也没有,再者火车票很多,但依旧很不放心。又尝试约顺风车,今晚和明天的都行,从3点刷到近5点依旧没有接单的。
这会父亲已经到家了,他说,让别人给带鸡蛋吃,应该找到卖鸡蛋的人,让他赔偿医药费和劳动损失,不行就报警,让警察来调查,看看鸡蛋是不是有毒。
我在一旁没有回话,而是在想自己只请了两天假,今天已是最后一天了,明天就得回去上班。后想了想还是给领导打了电话,询问第二天公司可有事情安排,领导也刚好在外出差,没有别的事,于是申请继续休息一天,领导同意了。
这会父亲已经在屋子里收拾衣服和要带的东西。时间安排好以后,连夜开车去高淳,看样子是一刻也耽误不得。

(三)

晚上7点,车子从定远的永康站上高速,在道口分了两个岔,左侧去合肥方向,右侧去徐州方向,清晰的听导航播报是“请沿右侧道路行驶”,当时还迟疑了一下,但还是按照导航播报的走了,于是成功走错了路,多开了半个多小时,从刘府收费站重新上高速,一直向东南方而去。
夜间行车,原本光线就不好,外加长途开车,多少有些疲劳。
车子开到高淳已经是晚上11点半,车子停在门店边上,然后我与父亲朝着对面的医院走去,大脑似乎是不停使唤,身体有些摇晃,着实是困得招不住,此刻寒风扑面而来,好似吹醒了几分。
医院外围漆黑一片,只有急诊大门亮着灯,朝着灯光方向走去,进门需要扫苏康码,保安戴着口罩在旁边站着也不说话,在手机支付宝里又倒腾了一会,才把苏康码弄出来,父亲便跟着一起进来。也找不到方向,问了值班的护士,她反问我们,病人住在几号楼,得的是什么病,我说食物中毒、“那就是感染科……”还没说完,又来了一个人,拿了几份材料递给那个护士,于是对话终止。
只能自己找,打电话给母亲,她只说到从一楼大厅走到头坐电梯到二楼,然后穿过走廊,再坐电梯到一楼就是了。我再问她在几号楼,哪个病房,她便回答不上来了。
带着父亲在一楼转了一大圈,随便找了一个电梯上去到二楼走到头,却发现是食堂,门早已锁了,没有路了,顺着就近电梯下到一楼,旁边是妇产儿童科,空荡荡的大厅里,看不到人,灯也是关的。
后大哥电话打来,询问位置,然后又回到急诊大门口,他在门外站着,一见面就说,钥匙拿着,先回去睡觉去吧,这会医院大门都封起来来,想进也进不去,看他的样子,并不很像生病的状态,可能是年轻能扛。之后他便朝着里面的大楼走去,我和父亲也没多说,朝着住处走去,回去休息。
这会,老父亲的心可以放回肚子里一半了。

(四)

11号清早,还在睡梦中,依稀听到房门开了又关,7点刚过。睡到8点半才起床,去高淳地铁站接到老妹,然后径直朝医院去。
老妹说,她之前听母亲说,在801,于是,根据她在医院做护士的多年经验,说到,801应该是在8号楼1楼,具体房号就不清楚了。找到8号楼却发现几个大门都被封闭了,走近才注意到门上贴的纸条“因疫情管理,请从门诊或急诊大门进入”于是又回到急诊大门,走完昨夜的流程,进入以后,跟着一众人等找到电梯口,上了二楼,穿过挂号台和走廊通道,便来到了8号楼,白天视线是比晚上好多了,起码能看清大楼方位,不至于昨晚摸不清方位。
从二楼坐电梯下来,来到一楼,电梯旁的门口边上一个护士正在值班,墙上写着“801感染科”。“看吧,就是这儿了”,老妹说到。
“你俩干嘛的,是住院病人吗?”护士问到。
“来探望家属的。”老妹说。
“那请出示48小时核酸检测报告。”
“还有这规定?”我疑惑地问道。
“是的,医院外来人员来探视的话,必须持有核酸报告,否者不能进入,现在疫情管控也是很严的,请你们理解。”
“能不能通融一下,我们进去看一下就走。”老妹说到。
“不行,这是规定,之前有家属没有核酸报告进入的,别的病人家属举报,我们都给扣工资了,你也得体谅一下。”
“你们那里家属去医院探望,也要做核酸检测吗?”我问老妹。
“需要呀,怎么了?”
“你做了吗?”
“没有”
“你都知道需要核酸报告,你来之前为啥不做?”
“忘了,没想起来。”
电话打给大哥,说到在门口进不去。挂了电话,没一会他走了过来,隔着玻璃门与护士说,能不能通融一下,让我俩进去看看,护士依旧不同意,说是放我俩进去她就得扣工资。看样子沟通是无效的。
大哥走了。护士说,现在微信电话都很方便,你们开视频探望也可以啊,并不一定需要到现场来。要是有需要带的东西,我们可以帮忙带到,但是外来人员肯定是进不去的。
说话间,大哥一手搀扶着母亲,一手举着输液袋来到玻璃门前,那一刻,母亲真的很憔悴,面黄肌瘦,而且曾经在影视剧里看到的探视镜头这会真切的发生在自己身上,隔窗而视,说话都听不听清楚,她需要静卧,而不是此刻颤巍巍地站在这里与我们说话。
一旁的护士怕是看不下去了,跟我俩说,我让你母亲出来吧,但就只能在这儿说会话。门开了,大哥扶着母亲出来,她披着一件旧棉袄,站在我俩旁边说起话来。“我感觉好些了,就是说话没什么力气。饭也能吃些,你们不用担心。”
“你爸早上来看过我了,这会应该去去店里了吧。”
说话间,父亲电话打来,问我在哪,我说这会在医院里面刚看到母亲。再说话呢。
父亲没有再细问,挂了电话后,我问,早上老爸进来了?母亲说,他是进来了,我看了一眼老妹,疑惑说,他是怎么进来的?
老妹带了面包、牛奶、芝麻糊递给大哥,母亲说,你带回去吧,这些东西我都不能吃。
“你开车开慢点,少喝点酒。”这是母亲在电话里经常说我的话,现在又当面对我重复。
算来,老妹已经有近一年半没见到母亲了,母亲也是想女儿的,她在南京市里上班,到现在也才是第一次来高淳。大哥在这里做小吃生意也有两年了,因后来母亲来店里给大哥帮忙,老妹是不同意的,因此闹出一些不愉快,家里也只剩下父亲在留守,今年过完年,父亲也来到这儿一块帮忙,老家就真的成了空巢。我偶尔回去看看,也会心生一丝凄凉之感,一家五口人,到现在却是分居四地,多么的无奈。母亲时长念叨她想回去,可又放心不下大哥一人在这里做生意,也只能硬生生的拖着身体在操劳着。而这一切的还是归结于人情莫大于亲情,骨肉亲情是永远分不开的。
护士在催了,让母亲赶紧回去,胳膊老是漏在外面也会着凉。
母亲让我俩去店里,过几天她就出院。我说,好好养病,啥也别多想,等出院了再说。哥哥搀扶着母亲转身进去了。
门关了,护士又对我俩说,“回去可以云视频聊天,既安全又省心。”她说的没错,这是科技带来的显著成果,固然很好,但人心都是肉长的,哪有不着急的,毕竟亲眼所见要比隔屏相望要真切的多吧。
还是与值班的护士道了声“谢谢”,毕竟制度化管理与人性化管理她都兼顾到了。
回到店里,与父亲聊到早上他如何进入病房的,父亲从口袋里拿出一张出入证明单,是他早上在门诊大厅填写的单子。所以凭借这张单子可以正常进出,真是没想到。
时间很快,下午我和老妹又各自返程,生活与工作还得继续。高淳那边也只留下父亲在照顾,也辛苦他了。
晚上到合肥,下起了小雨,气温也降了许多。母亲电话打来,说今天感觉好多了,其他话没多说。我又嘱咐说,好好养病,别想太多。
可能是今天一家人都见到了,所以心里也舒坦了些,自然这病也感觉好许多。
母亲说,他打算周一出院,在医院里待得太急人了。
“你感觉可行,要不再多住几天观察看看。”
“现在输液水的剂量也在减少,从一开始的四袋到今天的两袋。周一我看看,可以的话就让你大哥安排出院。”
“那行吧,这个你自己看。”
末了,母亲还是不忘叮嘱我,少喝酒,晚上早点睡,开车注意安全。
13号,周一,晚上电话打给父亲,父亲说,他们已经睡觉了,母亲接过电话,说,上午已经办理出院了,现在已经回来休息了。
“你再休养一段时间,店里的活暂时也不要去做了。”
“好的,我知道了,再调理调理看。”
“大哥怎样了?”
“他也没事了,现在都很正常。”
“那就行,你们继续睡吧。”
“晚安”
挂断电话,再细细回想这次经历,对母亲和大哥来说,持续一周时间来处理身体带来的病痛,而对于我来说,随着年岁的增长,看到的不再是年轻力壮的父母,再想想,父母已经年近60,身体各项机能都在衰退,这么大的年龄本该颐养天年,却还在为我们兄妹仨操碎了心。
而另一方面,再回想医院里探视的那一幕,在这场旷日持久的病毒战里,人人都战战兢兢,何时才能恢复之前的秩序,也成了一个问号。看到医院里的各种病人,莫要让无情的病毒和冷漠的制度浇灭这人间温情,冷了人心。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来自 14#
发表于 2021-12-28 14:55:21 | 只看该作者
编者按:该文初读,便感同身受(近期我本人也跑过几趟医院看望病人)。再细读,竟有五味杂陈、热泪盈眶之感。文章比较长,分四个章节真实记录了当前疫情大背景下,母亲病了(哥哥也病了),天各一方的一家人心急火燎,彼此牵挂和担忧以及自己和父亲前往探视的前前后后之艰难曲折的过程,笔触看似舒缓而平静,实则暗流汹涌,感慨万千:有作为儿子的愧疚和难过之衷情,有因父母越来越年迈的无奈和伤感之叹息,有为生活而四处奔波的狼狈之窘态,也有疫霾不散的隐忧和揪心,甚至不理解。母亲病了住院原本也平常,但却是在疫情大背景下的住院,因此也让一系列原本平常和容易的事情也表现得艰难曲折不平常起来。通过该文,作者向读者朋友们传递出很多有价值的信息:比如,应该怎样善待亲情和如何确保食品安全问题,以及疫情大背景下,医患(包括患者家人)之间应该建立一种怎样更为和谐的人性化的关系以共渡难关。文中几处细节描写特别令人感动,如:我一个又一个电话打过去询问母亲的病情;如,父亲心急如焚地要去看望母亲;如,父亲和母亲都几次责怪我回家也不说一声;如,母亲三番五次提醒我少喝酒,晚上早点睡,开车注意安全。等等。所有的一切,作者心里其实都是知道的,也能深深的理解和懂得,故有“人情莫大于亲情”之慨叹!文末“看到医院里的各种病人,莫要让无情的病毒和冷漠的制度浇灭这人间温情,冷了人心。”作者似有几分牢骚,但我以为,病毒无情,人间有爱。如果你有机会身临医院目睹医生护士们的一言一行,就知道,就能验证我的这话。而且,制度之所以成为制度,是因为疫情大背景下的“必需”,从这个意义上讲,制度,是为了保护更多无辜的生命和家庭,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爱! 要之:该文从一个特定的角度再现了生活的真实和真实的生活!无论如何,苦辣酸甜一支歌!衷心祝福每个用心生活的善良的人!——诗心梦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21-12-13 23:00:26 | 只看该作者
赏读佳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21-12-14 03:21:0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又孝顺,又敬业的好孩子。祝家人早日康复。一直很欣赏弘谦的性格。稳重而骨子里带着善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21-12-14 09:37:43 | 只看该作者
欣赏佳作!感佩才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1-12-14 10:22:10 | 只看该作者
看到医院里的各种病人,莫要让无情的病毒和冷漠的制度浇灭这人间温情,冷了人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21-12-14 10:22:24 | 只看该作者
祝家人早日康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21-12-14 13:59:4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黄土地 于 2021-12-14 14:03 编辑

【悦评】描写亲情的非虚构散文。情感真挚,语言朴实,如今许多杂志也青睐这类散文。由此,我想到作家们平时所说的大散文,其实就是较长的散文,一般在5千字到8千字的样子,我平时也找些大散文来读,感觉近乎短篇小说,从创作方法上是散文,从文章架构来看,似乎又是小说。当前,所谓高质量的大散文还真不多,也希望大家平时多写写多投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21-12-14 14:00:04 | 只看该作者
高亮荐读,建议精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21-12-15 09:39:41 | 只看该作者
去年我参加曹多勇先生的文学讲堂,先生谈及非虚构文学的创作,我受益匪浅。其实“非虚构文学”的概念生成主要受到美国非虚构小说的启发。因此,美国非虚构文学的常见写作手法也有借鉴小说写作的影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21-12-15 09:47:49 | 只看该作者
【悦评】非虚构文学创作注意体现5点:一是设置戏剧化的场景,开篇很重要,如今作者多,很多编辑都很忙,开篇吸引编辑眼球自然显得尤为重要,有位县级媒体副刊的主编告诉我,说他的邮箱仍有5千多篇文章没用稿,粗略算一下,5千牌文章的题目就有约2万字,试想,假如你的开篇不行,编辑怎么会用你的稿子?;二是充分描写对话记录,关于对话,读者不妨留下经典影视剧,其中的对话文学性特强,那些港台室内剧是没有可比性的;三是注重生活细节的描写;四是运用多元化视角进行创作,这是最难的;五是这运用各种文学创作技法,这就需要作者有着非凡的文化底蕴和笔力。关于四、五点,也需要作者的文学素养积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安徽一线缘贸易有限公司 ( 皖ICP备2022016440号 )

GMT+8, 2024-6-16 19:53 , Processed in 0.098223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