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谷酒人 发表于 2013-1-5 15:45:38

【雪堂待客】的故事。。。

在苏轼来到之前,黄州的临皋亭只是供长江水路上旅人歇息的驿站;在苏轼飘然远行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临皋亭依然是个小小驿站,只不过是它的声名渐播渐远罢了。长江如练,滔滔万里,羁旅山河,乡愁如捣。饱受风涛之苦的旅人一抬头看到临皋亭,眼睛会忽然一亮,当即吩咐舟舸泊岸。在目光与危亭接触的一瞬间,焦灼的心灵仿佛得到了一丝抚慰,他们不再把目的地看得那么重要了。陆游入蜀时就曾经月夜盘桓临皋亭,缅怀一个伟大的灵魂。苏轼于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二月贬谪黄州,适时家眷仍在南都。黄州太守徐君猷对先生的道德文章仰慕有加,一俟眷属迁来,就把一家人安置在临皋亭。流放者终于有了栖身之所,哪怕只是个简陋的江边驿站,他已经感到心满意足了。苏轼不无得意洋洋地说;“临皋亭下数十步便是大江,其半是峨眉雪水,吾饮食沐浴皆取焉,何必归乡哉!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听那语气,仿佛自己是来黄州消闲度假,全然没有过“乌台诗案”那档子乌烟瘴气的鸟事。但是苏轼得意并未忘形,一旦虚心静气回归自我,无限江山并不能消磨与生俱来的怅惘,他在《迁居临皋亭》一诗中写道:“我生天地间,一蚁寄大磨。区区欲右行,不救风轮左。”黄州僻陋多雨,气象昏沉,虽然“鱼稻薪炭颇贱,甚与穷者相宜”,但是流放者俸入所得,随手辄尽,债负山积,不久就有了饥寒之忧。元丰三年十二月二日雨后微雪,黄州太守携酒见过,酒酣耳热之际苏轼作《浣溪沙》酬答,其中说:“临皋烟景世间无”。第二天酒醒,飞雪满天,地冻三尺,他才开始怅叹“空腹有诗衣有结,湿薪如桂米如珠”。来到谪所的第二年,苏轼开始种田地了,“故人马正卿哀予乏食,为郡中请故营数十亩”。十亩薄田,成就了“东坡居士”,使他有了这个遐迩闻名的别号。如今东坡居士春牛春杖,乞桑栽竹,变成了以食为天的农夫,“分秧及初夏,渐喜风叶举。月明看露上,一一珠重缕。秋来霜穗重,颠倒相撑拄……”躬耕东坡之上,汗流浃背之际,他或许发出自嘲的笑声,想起《初到黄州》那首诗——“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我们不知道赵宋王朝是如何置流放犯的,譬如,是否要他们隔三差五地写“思想汇报”?是否给犯人“洗脑筋”?大概少不了这套东西吧!而是感到人生的迷惘,迷惘的结果把自己否定个一干二净,苏轼在《黄州安国寺记》中写道:“余二月至黄,馆舍粗定,衣食稍给,闭门却扫,收召魂魄。退伏思念,求所以自新之方。反观从来举意动作,皆不中道,非独今之所以得罪也。欲新其一,恐失其二,触类而求之,有不可胜悔者。于是喟然叹曰:‘道不足以御气,性不足以胜习,不锄其本而耕其末,今虽改之,后必复作,盍归诚佛法,求一洗之’”。这段文字很像历次运动中一些“老运动员”递交的检讨材料。痛定思痛,东坡居士何尝不想在灵魂中爆发一场革命?写这段文字,他想到的不是稳坐京师的那帮“洗澡”高手,而是深感喜心革面、脱胎换骨的必要。但是,不久后他就又一次猴性发作了,“水垢何曾相受?细看两俱无有。寄语揩背人,尽日劳君挥肘。轻手,轻手,居士本来无垢”,你看他全然没有悔过的意思。农闲时,苏东坡杖藜徐步,村舍外,古城旁,一个平平常常的农人。黄州的文人雅士却喜欢和这个农夫从游,苏东坡也曾应邀遨游黄州绝佳山水。渐渐地,他感到黄州可做终老之乡,不复他图。临皋亭自然不能做久居之地,于是在元丰四年就东坡筑雪堂。雪堂后来成了待客的地方,诗词题记中多有“雪堂夜饮,醉归临皋作”之类的句子,但他依旧住在临皋亭。大概是宴饮之际,故乡人任达讲了一段逸闻:他年轻时听说一大户人家在青砖砌成的池中养鱼,三十多年来,鱼儿渐渐长大,有一天万里无云,鱼池中忽然卷起风暴,鱼群踊起,扶摇羊角而上,不知所终。或许,这位远道而来的客人想借此讽喻老友:“不以神守,则为蛟龙所取”。不料听者却自有一番见地:“蛟龙必因风雨,疑此鱼圈局三十余年,日有腾拔之念,精神不衰,久而日达,理所然尔”——虽是不假思索脱口而出,却隐然泄露出流放者圈居陋地、自强不息的挺拔精神。送走客人,他感到的却是一番难言的悲怆:“东坡居土酒醉饭饱,依于几上,清江左回,白云右缭,重门洞开,林峦坌入,当是时若有思而无所思,以受万物之馈,惭愧惭愧”。轻轻的两声“惭愧”,透露出了幻想与现实剧烈冲撞时,灵魂深处的焦灼和痛楚。大江大河是一部汹涌澎湃的史诗,这部史诗中的某些章节令人发思古之幽情。寓居临皋亭的岁月,瞩望万里长江,年复一年,东坡居士缅怀这条江上发生的悲壮往事:羽扇纶巾的周公瑾在风头浪尖上谈笑风生,一代枭雄曹孟德酾酒临江,横槊赋诗,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但是,千古风流人物,在时光的疾流冲洗下不留丝毫踪影,唯留下赤壁故垒,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千丈崩雪,他有一种人生如梦的顿悟。心灵的蜕变反映到诗文中,就是醇美的恬淡取代了暴烈的激情,宽厚的幽默取代了冷峻的讽刺,睿智的光辉照亮了山川河流。千载之后诵读苏东坡寓居临皋亭的系列诗文,想像他泛舟游于赤壁之下,诵明月之诗,歌窃窕之章,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邀游,抱明月而长终,我们也禁不住唱起了他唱过的那支歌:“桂棹兮兰浆,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感念他沛乎天地的高风亮节。苏轼曾经吟哦道,“临皋亭中一危坐,三见清明改更火”。这么说来,他在临皋亭至少住了三年多。元丰七年(1084)四月,东坡居士将由黄州移居汝州,留别雪堂二三君子,“桑下岂无三宿恋,樽前聊与一身归”。他渡过烟波浩渺的大江,夜行武昌山上,又听到黄州鼓角,诗情泉涌,不能自已,“他年一叶泝江来,还吹此曲相迎饯”,对于流放地充满眷念。临皋亭只是东坡居士生命的一个驿站,在短暂的休憩之后,回到文人圈子里,他在与黄州故友信札中写道:“某宠禄过分,忧责自重,颜衰鬓秃,不复江上形容也。屡乞郡未得,但怀想曩游,发表梦想也”,不久,流放岭南,远徙儋耳,在耄耋之年,临皋亭该是一次次出现在他的梦中,“投老江湖终不失,来时莫遣故人非”,风物人情和故友留在黄州那块土地上……

夜雨入梦 发表于 2013-1-5 20:02:08

临皋亭,苏轼人生的一个驿站。好故事,欣赏了。

瓦全铺子 发表于 2013-1-6 08:46:59

多美的文字,要放到“缘韵书香里去”。

瓦全铺子 发表于 2013-1-6 08:47:36

文笔多情优美,潇洒灵动!好!

春谷酒人 发表于 2013-1-6 10:49:20

夜雨入梦 发表于 2013-1-5 20:0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临皋亭,苏轼人生的一个驿站。好故事,欣赏了。

{:soso_e181:}{:soso_e181:}{:soso_e181:}

春谷酒人 发表于 2013-1-6 10:56:15

瓦全铺子 发表于 2013-1-6 08:4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文笔多情优美,潇洒灵动!好!

袁松年[近现代](一八九五至一九六六)又名鹤文,广东番禺人。
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会员,上海文史馆馆员,黄浦区政协委员。毕业于圣约翰大学。初期专攻临摹和学习西洋画,欲借西画方法以新国画面目,後放弃西画,专事国画。以“国画合理化”为倡导,欲跳出国画窠臼。其山水画多运用斧劈皴法,运笔坚硬,自成一格。亦善作钢笔书法兼能诗文。 {:soso_e113:}{:soso_e113:}{:soso_e113:}

海的声音 发表于 2020-1-14 17:57:28

欣赏

海的声音 发表于 2020-1-14 17:57:40

{:victory:}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雪堂待客】的故事。。。